
一名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教授(其實是lecturer)在TikTok拍片控訴,他的薪水少到讓他無房可住,只能暫時寄住在朋友家。
而另一面,一個潤去美國的“金牌講師”,住到了房子:

當然,大家喜聞樂見的還是一開篇的那一聲怒吼:要到飯了兄弟們!
同樣潤到美國,講師拍到哪吃到哪住到哪,不委屈自己,而相對來說,那個在美國搭自己小木屋的陳旺,結果自己的屋子被警察拆了。
為什麼?
為什麼一個白人lecturer,辛苦的在UCLA的發論文,薪水不夠無房可住,而一個啥都不幹的中國潤人,天天免費蹭吃蹭喝,還能住公寓?
你觀察金牌講師,講師是個什麼人?
當地政府發了蘋果……額,軟的,不是脆的,
今天飯不好吃。床軟,還不錯,
上公交車,司機問他要票,講師說:上帝保佑你,潤後座,
票個屁的票。
講師有沒有半點表現出:今天政府發食物啦,明天教會發水果啦,我感恩。
有沒有?沒有。
每一次都是往鏡頭一站:大爺我來了,這都是大爺我應得的。
再看看那在UCLA的美國白人,他是什麼樣的?
他說現在他在LA租不起房子所以搬去了聖地亞哥。因為搬去了聖地亞哥所以要把課改成線上課,系主任不答應,他就在社交媒體上噴系主任。
這個美國白人講師,他沒有依靠什麼工會啊,什麼社會力量去施壓,他就是在鏡頭上噴。
從表面上,金牌講師是一箇中國人,實際上更像一個印度人,
而那個在UCLA的白人講師,實際上更像一個標準的中國做題家,小黃人。
為什麼華裔在美國混不過印度裔,
非要有人說,啊,好像針對小黃人歧視什麼的。
看看講師,好好看看講師。
得服氣。

再看這個回答,這個回答就很中國人,一看就是中國人寫的。
這個回答在噴這個白人講師的時候,用得是什麼,用得是“根本不夠資格叫教授”、
這什麼說法,這叫“僭越”,對吧?你根本不夠資格當教授,居然自稱教授,這還了得,“要開除”。
出了國還不是小黃人思維?
這時候就有人辯解了:那人家美國人不討厭你嗎?你這一天天白吃白喝,還好意思拿手機拍影片,
關鍵點來了,正常的,美國人在想什麼。
一個來自於Quora的答案
我很早就混Quora,有一天我在Quora看到一個問題,是這麼說的,一個華人在Quora上說,你看少數族裔一天到晚不幹活,蹭吃蹭喝,而我們這些亞裔每天辛苦的工作,交稅,太不公平了,要實在不行我就回國去了。
然後有一個白人回答了,這個答案讓我印象深刻,這麼多年了,都沒有忘記。
白人說,像非洲裔群體確實存在你說的那些現象,這麼多年了,境況沒有改善,但是這是由於歷史導致的非洲裔群體的困難,但是無論如何,非洲裔一直在積極的爭取民權,在未來可能會有進步。
然後白人畫風一轉說,但是像你們這些從海外移民過來的團體,只要美國一有不如意就要回國,那說明美國政府對你們的態度是沒錯的,你們對美國並不忠誠,你們察覺到了不公正,卻沒有努力的改變不公正的情況,你們不如非洲裔,你們一遇到困難就想回國。
當時看了這個答案,大為感嘆,這美國人真的,思維就是和中國人不一樣。
透過這個答案,那麼我們就可以猜測出一個美國人看一個金牌講師和一個白人講師的不同,以下是我猜測美國人的想法:
金牌講師雖然確實不幹活,什麼都不幹,一天到晚蹭吃蹭喝,但是這個人為人和善,見到所有人的人都一視同仁,對遇到的工作人員吉祥話,一點不社恐,能用平等的態度去面對加州老鄉。
只要能蹭吃蹭喝,金牌講師一直在說漂亮話,而且周圍美國人對他也不差,金牌講師一不吸毒,二不危害社會,他只是蹭吃蹭喝而已。
根據金牌講師的說法,美國一直就在發免費食物,根本吃不完,美利堅地大物博,富甲天下,缺哪點吃的喝的?
而白人講師呢?他明明就在UCLA工作,他這種情況絕對不是他一個,他只要出來抗爭,比如說參加工會啊,或者搞社會運動啊,那麼公眾就能關注到這個問題,社會才能關注到這個問題。
只有公眾,社會,政府一起關注到這個問題,解決了這個問題,才能促進美國民權的進步和社會的正義。白人講師沒房子不是一個單純的他個人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
因此,金牌講師一點問題沒有,那個白人講師太過於怯懦,不符合美利堅精神。
關鍵詞
講師
教授
金牌講師
社會
美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