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詐騙手段日益多樣化和複雜化,騙子的活動也越來越難以防範。儘管各大機構不斷提高消費者的防詐騙意識,新的詐騙方式依然層出不窮,給民眾帶來了巨大經濟損失。根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的最新報告,2024年,美國人因詐騙遭受的損失已達到125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5%。
報告指出,雖然受害者報案數量與2023年大致相同,但與財產損失相關的案件數量和損失金額卻顯著上升。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些令人堪憂的騙局究竟是如何進行的。
投資詐騙:損失最多的騙局
2024年,投資詐騙成為損失金額最高的騙局,共計導致57億美元的財務損失,比2023年增長了24%。其中,所謂的“殺豬盤”詐騙手法依然佔據主導地位。騙子通常透過交友軟體或社交平臺與受害者建立信任關係,然後誘導他們進行加密貨幣投資。
這一騙局的常見套路是:騙子首先透過社交平臺與受害者交流,發展成朋友或戀人關係,接著向受害者推薦“快速獲利”的加密貨幣投資機會。一旦受害者將資金轉賬,幾乎無法追回。甚至有受害者因接到陌生電話而與對方建立關係,最終被騙走了50萬美元。
此外,一些騙子還透過Facebook、Line、Telegram、WhatsApp等社交平臺偽裝成投資專家,向受害者推廣“短期內高回報”的投資機會。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提醒公眾,面對這些看似完美的投資機會時,要特別警惕,謹記“如果一件事聽起來太過完美,那很可能就是騙局”。
冒充身份詐騙:屢見不鮮
緊隨其後的是冒充他人身份的詐騙,2024年造成了29.5億美元的損失。尤其是冒充政府部門的詐騙案件,2024年導致了7.89億美元的損失。騙子常常偽裝成政府工作人員,威脅受害者支付費用,否則就會面臨逮捕或起訴。
例如,一些騙子冒充警察,聲稱受害者因錯過了傳票而欠下訴訟費,要求受害者透過比特幣支付,否則會遭遇法律麻煩。另一種常見的伎倆是,騙子透過電話自稱為警探,聲稱手中有逮捕令,要求受害者支付費用以避免被捕。洛杉磯警方多次提醒市民,在接到類似電話時,應結束通話電話後透過獨立渠道核實情況,切勿向陌生人透露個人資訊或進行轉賬。
線上購物詐騙:頻繁發生
除了投資和身份詐騙,線上購物詐騙也是受害者頻繁舉報的詐騙形式之一。FTC的報告顯示,2024年,職業介紹所詐騙造成的損失金額從約9,000萬美元激增至5億美元,呈現出加劇的趨勢。騙子通常透過電子郵件、電話或簡訊等方式,誘導受害者參與這些騙局。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