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建議:支援這些院校進“雙一流”

點選下方卡片,關注“CVer”公眾號

AI/CV重磅乾貨,第一時間送達

新增微訊號:CVer2233,小助手會拉你進群!
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CVer學術星球可以獲得最新頂會/頂刊上的論文ideaCV從入門到精通資料,及最前沿應用!發論文/搞科研/漲薪,強烈推薦!

正值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為推進高等教育的高質量發展積極建言獻策,圍繞“雙一流”建設、高校建設、促進就業、科技發展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議案提案。
“雙一流”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西南科技大學副校長尚麗平:建議推進“雙一流”高校建設擴容,最佳化區域佈局
尚麗平在《關於“雙一流”擴容增設區域急需賽道的建議》中提到,當前“雙一流建設高校呈現“東部多、中西部少”“省會城市多、非省會城市少”特點,目前,我國“雙一流”建設高校僅147所,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中僅佔5.13%,與充分發揮高等教育“龍頭作用”要求還存在差距,推進“雙一流”擴容成為大勢所趨
尚麗平建議,制定差異化支援政策,最佳化“雙一流”高校區域佈局。“雙一流”擴容中,適度向中西部地區“雙一流”空白省份、承擔國家重要使命的非省會地級市、“世界一流的科研院所、企業”密集的城市傾斜。適度賦予省級政府對於佈局在非省會地級市高校的“雙一流”建設擴容推薦權,加大對地方高校衝擊“雙一流”的支援力度。鼓勵在二級學科上具有特色優勢,但綜合實力尚未達到一流學科建設標準的地方高校,與高水平科研院所、世界一流企業共建“雙一流”學科,對於科技強市、經濟強市的頭部高校優先納入“雙一流”擴容範圍。 
中國工程院院士、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支援地方醫學院校進“雙一流”
李校堃提到,不少地方醫學院校,如首都醫科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新疆醫科大學等,雖然優勢學科特色鮮明且具有很大發展潛力,但未能入選“雙一流”。李校堃以自己所在的溫州醫科大學為例介紹,該校已有14個學科進入ESI(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全球排名前1%,其中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均進入前1‰,擁有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中心等重大科研平臺和院士等一批高層次人才,但是一直未能入選“雙一流”。
他建議,按照《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分類推進高校改革發展,引導高校在不同領域不同賽道發揮優勢、辦出特色的要求,對地方醫學院校設定“雙一流”評選獨立賽道。在評選過程中,根據各省份的人口情況、資源情況以及各高校實際貢獻、特色優勢,充分考慮大人才、大平臺、大專案、大獎項等要素,結合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東三省等區域佈局特點,制定地方院校“雙一流”標準,聚焦地方醫學高校的優勢學科,確定新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名單
全國人大代表、一汽集團首席技能大師楊永修:建議將職業本科納入“雙一流”建設評價體系
楊永修建議,儘快啟動面向職業技術大學高水平建設的“雙一流”或“新雙高”計劃,將職業本科納入“雙一流”建設評價體系,教育部、財政部出臺配套相關政策,加快推動職業本科大學完成體制機制改革。此外,還要推動政企共建職業本科大學,充分發揮政企協同政策優勢、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鼓勵企業參與辦學,校企合作開展訂單式、學徒制、現場工程師等培養,透過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統籌科產教一體化發展,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
高校建設
全國政協委員黎俊東:加快推進大灣區大學建設
大灣區大學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背景下的一所新型研究型大學,將立足大灣區,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開展其使命追求。”全國政協委員黎俊東說。 
黎俊東介紹,作為從零起步的新型研究型大學,大灣區大學當前雖然各項辦學工作有序推進,但在辦學基礎上仍存在提升空間。建議在師資援建、學科建設、平臺支援等方面給予大灣區大學更多支援,幫助推動大灣區大學更好辦學起步。
全國人大代表盧林:建議把康復醫學調整為一級學科,推動康復大學醫教研協同發展
盧林建議,儘快把康復醫學調整為一級學科,加強康復學科建設,更加積極地培養康復理念。 
在資金扶持政策方面,盧林建議政府應加大對康復大學附屬醫院的投入力度,設立醫院建設專項資金,用於醫院的基礎設施建設、裝置購置、人才培養等關鍵領域。康復大學附屬每年按照一定比例投入資金,確保醫院的建設工作順利進行。 
在學科建設和科研專案申報政策方面,政府應給予康復大學附屬醫院更多的支援和傾斜。設立康復醫學專項科研基金,鼓勵附屬醫院的科研人員開展前沿性、創新性的科研專案。在科研專案申報過程中,為附屬醫院提供優先立項、資金支援等優惠政策,提高附屬醫院的科研創新能力。建立康復醫學學科建設扶持政策,對附屬醫院的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給予重點支援,推動學科的發展和壯大。
全國政協委員曹武:建強應用型本科高校
曹武表示,要建強應用型本科高校,提高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質量。“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加強應用型本科高校內涵建設的頂層設計是關鍵。”
曹武建議,要設立建強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專門專案,從國家層面出臺建強應用型本科高校和建強應用型學科專業的專案計劃及支援政策,並配套中央財政專項資金予以重點支援。同時,要建立健全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指導標準,並將建強應用型本科高校納入各地“十五五”教育發展規劃
全國人大代表、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加快構建需求牽引的高校學科專業動態調整機制
楊賢金認為,應當以學科交叉融合成為顛覆性技術突破的核心驅動力,“生物醫學工程、量子資訊科學等新興領域,均需多學科協同攻關。”
他建議,建設國家級學科佈局智慧決策平臺,整合全球技術趨勢、產業需求及科研動態資料,運用人工智慧和知識圖譜技術,定期釋出《國家戰略重點學科發展指引》。同時,在高校試點建設“學科動態響應中心”,優先佈局人工智慧、智慧製造、綠色能源等戰略領域,推行學科目錄動態備案制,將審批週期縮短至6個月內。此外,對於戰略新興學科實施“學科特區”政策,允許自主設立“智慧+”“雙碳+”等前沿交叉學科群
四川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四川省委會主委楊丹:擴大高校學科專業設定自主權
楊丹建議,要立足國家戰略和科技發展需求,完善高校學科調整機制,擴大高校學科專業設定自主權,加大力度設定前沿交叉學科;此外,要鼓勵創新學科組織模式,提高學科的綜合性和融合度,以新興學科與相關學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支撐前沿學科建設,賦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
全國人大代表、信陽農林學院二級教授、大別山實驗室副主任郭桂義:建議面向全國涉農高校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定向培養計劃
根據郭桂義的調研,涉農高校長期難以吸引優質生源,存在生源數量不足、質量不高的現象,在同層次的不同科類中基本屬於墊底位置,長期處於高等教育窪地的河南農業類高校尤其如此。 
郭桂義建議,面向全國涉農高校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定向培養。一是強化涉農專業招生和就業政策支援。參考公費師範生政策,和四川、貴州、浙江、湖南等地高校涉農專業學生定向公費培養的成功經驗,在全國涉農高校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定向培養計劃,對涉農專業實行公費定向培養政策,所需經費由政府承擔,同時加大學生在校期間的獎助貸補力度,鼓勵更多優質生源報考。同時,地方政府可根據工作需要設定“三農”特崗,面向涉農專業畢業生定向招聘,會同相關部門在編制上進行保證。 
二是建議最佳化政策支援和經費支出結構,傾斜支援涉農高校發展和農業人才培養。在核定生均定額撥款標準、分配改善基本辦學條件等專案資金時,對涉農高校傾斜,賦予經費使用自主權。加大中央財政投入力度,多渠道強化政策扶持,支援革命老區的農林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統籌,促進地方涉農高校發展。
促進就業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吳仁彪:建議研究生考試提前到9月,方便大學生就業
吳仁彪指出,當前研究生考試與錄取時間安排,與大學生就業規劃存在一定衝突。吳仁彪建議,把研究生考試時間提前到9月的第二個週末。“由於研究生考試的專業課主要是專業基礎課,這些內容大三結束時都上完了,所以提前考試對學生們沒有太大影響。” 他同時建議,10月中旬公佈考試成績和國家線,“沒有上線的同學可以立即選擇就業。錄取工作提前到11月中旬結束,上線後複試落榜的考生也可以立即選擇就業。”透過這樣的調整,把原來5個月的考錄間隔縮短到2個月。 
另外,國家公務員考試建議也參考上述做法提前到11月中旬結束,以方便考生更好就業。
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成中:以更大力度助推大學生就業
胡成中建議從企業端入手,運用政策槓桿,將吸納應屆生就業與企業切身利益緊密掛鉤,真正調動企業吸納應屆生的積極性。建議根據企業吸納應屆生的數量,給予相應稅費減免政策;對於吸納應屆生達到一定數量的企業,給予貸款利率優惠以及政府招標傾斜,激勵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應屆生提供更多就業機會。
科技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農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未來技術學院院長秦源:支援福建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
秦源建議,一是請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國家實驗室(基地)、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謀劃佈局等方面給予支援,優先在福建重點產業優勢領域佈局建設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二是請科技部等國家部委加大指導和支援力度,推動以省創新實驗室等省級科技創新平臺為載體,承接更多國家重大科研任務,支援福建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提升福建創新能力。
湖南代表團:支援嶽麓山實驗室納入國家實驗室體系
建議提出,湖南是農業大省,具有獨特區位優勢,產業、人才、技術、氣候等種業科研優勢和海南具有極強的互補性,是佈局國家種業戰略科技力量和資源的理想區域,希望優先支援湖南以嶽麓山實驗室為依託,納入崖州灣實驗室基地建設;支援嶽麓山實驗室積極承擔雜交水稻育種與應用、耐鹽鹼水稻、低鎘水稻、茶樹、油茶、雜交辣椒、雜交魚、雜交油菜、生豬育種等領域國家重大科研專案。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建議儘早在天津建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
陳軍提出建議,國家應持續加大對天津市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資金和專案等方面的傾斜力度,早日建立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天津中心),打造“立足天津、服務京冀、輻射北方、全國馳名”的科技成果轉化集聚區,建設成為北方高校科技成果的“孵化器”,更好支撐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來源:青塔綜合

何愷明在MIT授課的課件PPT下載

在CVer公眾號後臺回覆:何愷明,即可下載本課程的所有566頁課件PPT!趕緊學起來!

CVPR 2025 論文和程式碼下載

在CVer公眾號後臺回覆:CVPR2025,即可下載CVPR 2025論文和程式碼開源的論文合集

ECCV 2024 論文和程式碼下載

在CVer公眾號後臺回覆:ECCV2024,即可下載ECCV 2024論文和程式碼開源的論文合集
CV垂直方向和論文投稿交流群成立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新增微訊號:CVer2233,即可新增CVer小助手微信,便可申請加入CVer-垂直方向和論文投稿微信交流群。另外其他垂直方向已涵蓋:目標檢測、影像分割、目標跟蹤、人臉檢測&識別、OCR、姿態估計、超解析度、SLAM、醫療影像、Re-ID、GAN、NAS、深度估計、自動駕駛、強化學習、車道線檢測、模型剪枝&壓縮、去噪、去霧、去雨、風格遷移、遙感影像、行為識別、影片理解、影像融合、影像檢索、論文投稿&交流、PyTorch、TensorFlow和Transformer、NeRF、3DGS、Mamba等。
一定要備註:研究方向+地點+學校/公司+暱稱(如Mamba、多模態學習或者論文投稿+上海+上交+卡卡),根據格式備註,可更快被透過且邀請進群

▲掃碼或加微訊號: CVer2233,進交流群
CVer計算機視覺(知識星球)來了!想要了解最新最快最好的CV/DL/AI論文速遞、優質實戰專案、AI行業前沿、從入門到精通學習教程等資料,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加入CVer計算機視覺(知識星球),已彙集上萬人!

掃碼加入星球學習
▲點選上方卡片,關注CVer公眾號
整理不易,請點贊和在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