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女孩「禁慾式」生活上熱搜:不買房不租房,每月300睡酒店,太爽了 2025-04-21 03:27 ins生活 FIGURE 01/24 作者 | 阿謹 來源 | 十點讀書會 ID:sdclass 有人說:“貸款買房,買的不是房子,而是家。”有房才有家,這樣的價值觀念根植在多數中國人心中。 但折射到現實中則是,目前中國的自有住房率超過70%,在全世界位居前列。即便負擔高額貸款,按揭最長年限達到30年,人們也要買到屬於自己的房子。 而今天,這個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的價值觀開始在一群人之間鬆動。前有活在當下的年輕人發現長住酒店比租房買房更加方便實惠;後有高齡老人決定在酒店長期養老。 他們放棄固定居所,決定探索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不買房,不租房, 他們選擇長住酒店 新京報曾採訪過3個長住酒店的年輕人,她們在一線城市生活工作,高居不下的房價和租房的各種不便讓她們選擇長住酒店。 這種生活方式伴隨著新鮮刺激,但也同樣有著困擾和無奈。 第一個女孩布丁,從事招生工作,和全國上百家藝考機構合作,為他們輸送學生,工作相對比較自由。 對她來說長住酒店意味著搬家會更頻繁,所以她的東西並不多,一點日用品,主要是洗面奶和麵膜,一包衣服就是她的全部行李,其他的酒店都會提供。 布丁說:“你住酒店就會發現,你真正能用得上的東西很少。” 圖源《剝洋蔥》 租房時,布丁喜歡把東西都收納起來,鞋要有鞋架,書要有書架,但住在酒店,她會自動斷舍離,能不買的東西絕不買,“這樣看住酒店也蠻省錢的”。 說到住酒店的費用,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貴,但實際上長租酒店的價格更加便宜,尤其是在房價高,租金貴的一線城市。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人找到了“住”酒店更省錢的方法,到養老院義務照顧老人。 他們白天可以出去上班,晚上回來空閒的時候陪伴老人,每個月只要完成陪伴老人20個小時的任務。 為此,杭州的一家養老院特意空出幾十個房間作為酒店標間,以每個月300元的金額租給願意義務服務的人,這也為剛畢業的學生省下不少住房成本。 志願者義務陪伴老人 除了價格便宜,長住酒店還有不少優勢。在酒店長住一年的琴雅聊起自己曾經租房子的經歷,三室合租,另外兩個房間分別住著一對情侶和一個男生。 4個人公共用一個衛生間,非常不便,早上起床常常排不到衛生間,有時候自己正在洗澡,男室友會突然敲門急著要上廁所。 她也遇到過白天男室友和自己借了東西,半夜過來敲門還,琴雅拒絕開門說:“我不要了,明早再還。” 圖源《剝洋蔥》 合租不止帶來生活上的不便,安全上的不穩定也需要考慮。 琴雅覺得,長住酒店可以免除合租受人影響的困擾。甚至還有人總結了住酒店的六大優勢: 1、不用支付水電、寬頻、物業費用; 2、可以低價獨居,獨享衛生間; 3、拎包入住,還有免費保潔; 4、電器家用品有人維修; 5、樓下24小時有人值守; 6、沒有押金,沒有中介,不用和房東扯皮。 這麼一看,長住酒店除了面積小一些(其實還是比多數臥室要大),不能做飯,再沒別的問題。 但在另一個長住酒店的女孩小凌眼中,這種生活總讓她隱隱覺得沒有安全感。 由於工作性質,小凌一年有360天都在出差,在考量過現實後她決定長住酒店。 雖然是被動的,但小凌也認同這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只是,初期住酒店,內心會有新鮮刺激的感覺,但時間久了這種感覺必然會遞減,生活重回乏味,還會加重漂泊感。 尤其有時候因為酒店調配房間要來回搬,每一次退房再入住都會提醒你,你現在是一種居無定所的狀態,小凌還未完全習慣這樣的生活。 圖源《剝洋蔥》 但對於琴雅來說,這種不確定感正是她長住酒店的理由。 她說:“為什麼人要被困在一個地方,困一輩子。就定在一個點,沒辦法隨時換。可能大部分人是追求穩定,但我是追求變化和可能性。” 只是,追求變化的琴雅也會在某個瞬間羨慕穩定,當她看到朋友發的照片裡的一床被子時,她說:“好羨慕你有被子。”朋友問:“你沒有嗎?”琴雅說:“我有,但它不是我的。” 圖源《剝洋蔥》 那一刻,她少見地羨慕擁有穩定居所的人。 湊近去看,這些因為不同原因而選擇長住酒店的年輕人身上存在一種共性,他們都在試圖建立屬於自己內心的秩序——不一定非要從穩定的居所中獲得安全感,也期待能在變動和自由中找到自我歸屬。 只是,在“有房才有家”的傳統觀念,以及社會相關政策仍然向主流路徑傾斜的當下,處在探索階段的他們必然面臨著種種搖擺和矛盾。 90歲高齡, 她非要在酒店養老 如果說年輕人長住酒店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探索,那老年人長住酒店則是打開了養老方式的新思路。 西安90歲的蔡奶奶陰差陽錯住進酒店十幾天,但這一住就不想走了。 蔡奶奶原本是有個人住房的,她曾和老伴一起在一處家屬院生活了60年,2010年老伴去世了,只剩下蔡奶奶獨居,養老問題也成了她兒子擔心的事情。 去年春節,蔡奶奶樓上著火了,火勢蔓延到樓下,蔡奶奶家也成了重災區。 社群為蔡奶奶登記了一家酒店做臨時過渡,想為她再租間房子,可房東們一聽租戶是90歲高齡的老人,誰都不敢租了,都害怕老人在房子裡出什麼事情,這房子就再難往外租了。 一方面願意出租的房子少,另一方面月租3000的房子,還要另外支付物業費、水電費,蔡奶奶年事已高還需要清潔人員上門打掃。一個月下來6000塊錢左右,再加上吃飯,每月退休金只有4700的蔡奶奶支付不起。 蔡奶奶的兒子是做物業工作的,一個月收入不過兩三千,請假又要另外扣錢,對於照顧蔡奶奶這件事有心無力。 最後盤算下來,蔡奶奶只剩下去養老院這一個選項,但在幾年前,她去走訪過一些養老院,3天去了13家,便宜的硬體設施不好,想要條件稍好點的,一個月也要六七千塊。 不僅如此,她看著身邊多年的老友在養老院相繼離世,再加上養老院對老人人身自由的限制,她無法接受這樣的生活。 沒有自己的獨立居所;不願和子女共住;不想在養老院處處受限,住酒店成了蔡奶奶中和後的選擇。 圖源網路 決定住酒店之前,蔡奶奶算了一筆賬,月租加上日常生活的費用不過5000元,每個月的退休金加上一點積蓄就可以完全覆蓋。 而且,相同的價位住酒店往往比在養老院的生活質量更高。 國外也曾有一位得克薩斯州的老人算過一筆賬,住養老院平均一天費用為188美元,而長住酒店加上老人折扣則僅需59.23美元,即便是加上吃飯、電視點播和其他消費一天也不過128.77美元。 圖源《中國財經報道》 而且有些酒店還提供免費保潔和免費早餐自助。比如蔡奶奶選擇的酒店每天早上有米、面、窩頭、各種炒菜,客人可以隨意吃。價格優勢外加生活便利性,長住酒店似乎成了健康老人的最優選。 但開始之初酒店也有擔心,此前從未有過老人在酒店養老這種先例,為此蔡奶奶的兒子和酒店簽訂了協議,老人出事不會追究酒店的責任。 順利入住酒店的蔡奶奶日子過得也很充實,她每天早上四五點起床看一會兒小說,然後開始運動——扶著椅子做一百個“俯臥撐”,拉伸筋骨避免萎縮。 圖源網路 8點左右下樓吃早餐,每天固定吃兩個雞蛋,然後會打包一些東西下午吃,解決了一天兩頓飯。 早餐結束後,蔡奶奶會回房間炒股,不是為了賺錢,而是以此訓練思維,預防老年痴呆。晚上空閒了她會和兒子孫女視訊通話,這樣一天下來也並不覺得孤獨,週六日兒子和孫女都會來看望她。 住的時間久了,酒店特別關注蔡奶奶,這樣有什麼危險情況,酒店工作人員也可以第一時間照應。 圖源網路 蔡奶奶說:“我住在這裡,就像我弟弟和兒子說的,只要你開心一切都由你,你愛怎麼弄怎麼弄。我住在這裡沒有什麼愁的事。活得自在,活得開心比什麼都重要。” 雖然蔡奶奶的經歷並不適用於所有老人,但這種生活方式也讓許多人看到關於養老全新的可能。 如果不想獨居,又不願進入養老院生活,自己或者叫上幾個老朋友一起去酒店長住也不失為一種選擇。 從某種程度上看,這些長住酒店的人放棄了對穩定的執念,也重新確定了獲得安全感的來源。 尤其是在近年來,外部環境劇烈變動的背景之下,人們的安全感開始出現缺口,多數人會選擇逆勢而去,試圖彌補缺口,去過更加向內緊縮的生活。 以及不可忽視的一個行為,有很多年輕人開始報復性消費,更關注當下行樂,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活得開心正成為他們的生活準則。 即便在這樣的條件下,貸款買房、存錢租房註定還會是主流生活方式,但這些長住酒店的人卻跳出了安全感為自己設定的限制,開始一場由內向外的斷舍離,主動選擇去過一種更加輕盈的生活。 他們的選擇像是給人們傳遞了一種人生哲學,你可以在主流道路之外選擇你想過的生活。 不管是貸款買房、存錢租房,還是長租酒店,都只是一種生活的外在形式,而決定人能否獲得安全感的,永遠是認知和心態。 你覺得一定要買房子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看法。 阿謹,講文明懂禮貌的碼字人兒。本文首發於十點讀書會(ID:sdclass),轉載請聯絡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