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的幽默細胞,拯救了《一路繁花》

快來抱這個蔡明,接蔡老師同款順利人生。
《一路繁花》裡,蔡明親證她大半輩子,全是走運,全是順。

節目裡有那麼一段,劉曉慶提議,全團來個追憶似水流年。

叫觀眾一邊聽她們人生多艱,一邊佩服她們屹立風口浪尖。由此明白什麼叫“出走半生,歸來還是少女”。
蔡明一臉為難:來不了這個,我沒慘過啊。
慶奶讓她展開說說,可惜蔡明只是順,又不是傻,果斷拒絕:“別啊,那多招恨啊。”
蔡老師命好但低調,不來富顯擺,活嘚瑟那套。

假如她把履歷印在紙上,再裁半條白邊,送給隔壁楊子,都夠楊子訂成一套紀傳體史書的了。
蔡明爸是大學教授,媽是主任醫師,把她生在了新中國,讓她長在了大首都。
皇城根下機會多,小蔡又天生機靈漂亮,上幼兒園就當領舞,上中學就被選上演電影女主。

12歲演了第一個電影,紅遍全國。
北影廠點名收她,還保送她進電影學院,不用考,直接上的那種。
本打算捧她做當時最流行的悲情大女主,按當家一姐的方向重點培養。
奈何蔡姐實在太許昕,喜劇才能跟好身材一樣,偷偷藏不住。
偶然和陳佩斯搭檔,演喜劇電影。
陳佩斯是戲眼,她做鑲邊花瓶。笑點原不在她身上,她就負責漂亮。
但蔡姐腦瓜靈、嘴皮溜,白天拍戲,晚上幫編匯出主意,上下嘴皮一碰一個包袱。
向來嚴苛的陳佩斯,都給她拍手叫好,力推她去搞喜劇。
一代小品女王,就此誕生。

當然老天還是非常公平的。別看蔡明事業紅火,她的婚姻也同樣幸福。

老公即初戀,倆人幾十年來,沒鬧過什麼花邊緋聞。
蔡姐打仗到邊關,老公紡織在家園,女耕男織,妻唱夫隨,軍功章各領一半。
慶奶牌精神狀態,核心技術是想得開。
蔡明不用,她就是純過得好。
60來年遇過最大的坎兒,恐怕就是《一路繁花》裡,李小冉不讓人吃午飯,她餓得低血糖直犯了。
快來抱蔡明,接菜菜子同款順利人生。
過年期間,李小冉在微博罵觀眾,蔡明在小紅書上做直播。

給觀眾拜年,時不時爆點拍攝時的料,依舊出口就是梗,逗觀眾樂。
她跟李小冉,構成一組鮮明對照。
李小冉是標準內娛人,一身內娛病。
比如上旅遊綜藝不旅遊,在酒店一睡一下午。
比多推個箱子,多砍個價,借給劉曉慶一管塊錢的口紅,都得找準鏡頭,好一頓表功。
說自己怎麼委曲求全,怎麼義務勞動,怎麼為一團老小操碎了心,往高尚奉獻的方向表白自己。
跟她拍節目不拿片酬似的。
如今再加個不許觀眾點評,湊齊了全套內娛綜合徵。
蔡明正相反,實在得像個香港明星。
直播時,牛在在向她轉述網友好評,誇她有梗,也佩服她登頂玉龍雪山,真有毅力。
蔡明聽完,也就“嗐”了一聲,說這是她的工作,應當應分。
前幾期裡,只有蔡明和倆男孩跟滿了所有旅遊專案。
每個需要出力氣的場合——找飯店、買菜、做飯、推向太、哄李小冉,都能看見蔡姐忙叨叨的身影。‍‍‍‍‍‍‍‍‍‍‍‍‍‍‍‍‍‍‍‍‍‍‍‍‍‍‍‍‍‍‍‍‍‍‍‍‍‍‍‍‍‍
也會找鏡頭,但不為輸出個人情緒,不上綱上線,也不吹牛。她滿心想的都是娛樂大眾,傳遞快樂。

睡前會跟鏡頭道晚安。
早起看晨霧,再衝鏡頭招手,捏著菜菜子的聲調,說要把好運氣傳給親愛的觀眾朋友。
爬玉龍雪山,插著氧氣袋,還惦記著給大夥演節目。
倚在半山腰上,上氣不接下氣地,對著攝像機,講了段脫口秀。‍‍‍‍‍‍‍‍‍‍‍‍‍‍‍‍‍‍‍‍
說年輕時也上過青藏高原,跟郭達在西藏那曲演小品,花絮比小品還小品:‍
郭達演病人,她演護士,大腦缺氧版。高反發作,反應遲鈍,演到給郭達打針的情節,光記得扎針,不記得拔針頭。
高舉全套注射器,再加個百米助跑,往郭達屁股上猛戳,只聽郭達一聲淒厲慘叫,蔡護士心裡納悶:怎麼跟平時的聲音不一樣呢?
別人張嘴露的是牙,蔡明張嘴就是梗。

誇劉曉慶刀工:“姐,你這切得不是土豆絲,是土豆棍。”‍‍‍‍‍‍‍‍
大合影時,別人喊“茄子”,她喊“沒錢”。

跟賀峻霖爬山時,隨手撿起不知道誰丟的植入廣告物料:“這美團得感動成什麼樣,還不得給咱終身免費吃飯?”

李小冉讓回到北京時,披上節目組發的毛毯,蔡明:“一人披一個大黃毯子,美團是成立了一文工團嗎?”
年初五在小紅書上直播,網友請教蔡姐:把握不好陰陽怪氣和開玩笑之間的尺度怎麼辦?

蔡明給出了誠懇的建議:“那你就先別開玩笑了。”
蔡姐的幽默沒有瓶頸期,隨用隨有。
我從她永遠絲滑的腦回路里,總結了一點規律:

給出一個反應,跟對方的期待錯開,或者乾脆反著來,就產生了笑話。
是一種聰明,也是一種個性——靈活、跳脫、放鬆、自然而然。
人的命運,表面看是玄學,仔細瞅是無數選擇累積的結果。‍‍‍‍‍‍‍‍‍
我們看蔡明的人生,大面上順風順水,也許不光是八字湊得巧。
人最大的風水,還是自己這張嘴。
我上個月寫過一句話:不要賣慘會變真慘。
本月借蔡明這篇,再寫一句:多講笑話,就會活成喜劇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