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南和特朗普,都是結果

紅脖子不懂關稅,所以,作為美國總統的特朗普,“才可以”不懂關稅。懂一點經濟的國民,是一個國家理性經濟政策的基石。
近日,司馬南被查。他在4年間少繳稅費逾537萬元。相關部門對司馬南追繳稅費款、加收滯納金、罰款共計926.94萬元。
近幾年,司馬南在輿論場上不斷以“反資本”名義,挾6200萬粉絲之勢,在輿論場掀起腥風血雨,對民營企業和企業家極盡詆譭。
此次查處被部分輿論解讀為官方對“惡意詆譭民企”行為的糾偏,釋放出保護民營經濟、最佳化營商環境的訊號。在知識圈、相對高層次的輿論場,普遍對此事件有積極態度,但在下沉輿論市場,輿論並不完全認同。
他的粉絲仍然擁護他、相信他,這就是因為,司馬南對市場經濟的反對,正好契合了他們對市場經濟的不理解、不認同。
中國有多少人在理念上相信市場經濟呢?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在中國的教育體系中,從專業角度講市場觀念,市場理念的,只有一門課程,那就是微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講的是人在市場中的經濟活動,比如供求關係決定價格;交易雙方獲得效用、福利剩餘;交易風險和利潤。在這些概念的基礎上,微觀經濟學認為,企業家獲得利潤,並不是透過剝削,而是透過組織各種資源,承擔風險,創造財富,進而獲得利潤。
那麼,中國有多少人接受過微觀經濟學的課程呢?
中國的本科課程設定中,只有經濟學、管理學有微觀經濟學。2024年中國985、211高校畢業生中,管理學佔比11.54%,經濟學佔比5.26%。經濟學幾乎所有專業都有微觀經濟學課程,管理學中大約三分之一的專業有微觀經濟學課程。那麼,本科畢業生中學過微觀經濟學的大約在9%。這大概就是大專、本科教育中學過微觀經濟學的比例。
根據教育部的資料,2022年,中國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超過2.18億,把專科也算進去,翻倍,那麼就是4億人。這4億人中9%的人學過西方經濟學,那就是3600萬。
中國的文科教育,有一個特徵,往往偏重技能,而忽略技能背後的理念。大多數人學習微觀經濟學,老師也只是教怎麼做題,而對理念一筆帶過。相比本科,專科學習氛圍更差一些,對理念更是少有提及。更何況,人的學習並不僅僅是課堂上,社會中朋友同事的觀念,會形成一種對沖。因為大多數人思考這類問題,都是“快系統”,會拋掉自己的專業,以自己平時聽到的、看到的東西為基礎,採取直覺性思考。
那麼,打個折,有三分之一的人最終能用市場觀點來解釋市場經濟現象,解釋企業家財富。我覺得這個比例都過高了,但就樂觀一些吧。那麼,最終,就是1200萬人能有市場觀念。放在14億人口中,比例還不到1%。實際上,我覺得最終有千分之5就很不錯了。
只有1%的中國人有市場經濟理念。那99%的人的觀念,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各種政策,把政策導向偏管制、抑制競爭的方向。
缺乏正確市場觀念的普羅大眾,會不斷蠶食市場經濟的合法性、合理性。司馬南針對的是大型企業,但中小企業也不能免於這個困擾。網紅“戰馬行動”,也曾到超市去指責老闆,大米憑什麼價格是農民收購價格的五倍,他要管一管。戰馬行動的影片,贏得不少人贊同。
觀念是一個人頭腦中最深層次的行為動機。當一個沒有正確的市場觀念,他一定會不理解市場現象,一定就會反對市場——即便他是首富。
特朗普潛移默化的相信重商主義,如今他就會去執行它,雖然未必對他有利。
鍾睒睒曾說:“我也看不起那些直播帶貨的企業家,你可以做更有價值的東西”。其思想底色就是,直播不創造價值或者因為其“虛擬性”創造的價值更少,這其實是反市場經濟的觀念。
在傳統的計劃經濟觀念中,企業家是不創造價值的,創造價值的只有一線的產業工人,工農階級。既然企業家不創造價值,那麼,企業家的財富就是剝削工人的。
實際上,農夫山泉賺錢的本質,不是製造,而是渠道,是營銷。鍾睒睒之所以賺錢,不是因為他是工程師,或者在生產線上幹活,而是因為他是一個企業家,他們每天的工作是開會、簽字,指揮員工佔領消費者心智。這和在直播間佔領消費者心智,沒有本質的不同。如果否定了俞敏洪、董宇暉、李佳琦在直播間是創造價值的,那麼鍾老闆的價值又在哪裡呢?
正因為持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一個企業家,一個首富,他的思想根子深處仍然是反市場的,反資本的。他是首富,他不會覺得自己的財富是不正當的,基於這個身份,他也一定討厭司馬南的。但是他內心深處,仍然覺得自己在剝削。如果他沒有賺到那麼多錢,他一定是相信司馬南的。市場經濟的頂級受益者,在觀念上都和司馬南在深層次是契合的。這不是唯一的例子,劉強東也用剝削、壓榨形容他和快遞員的關係。
吳小平在《私營經濟應離場論》一文中稱:“私營經濟已經初步完成了協助公有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大階段性歷史重任。下一步,私營經濟不宜繼續盲目擴大,一種全新形態、更加集中、更加團結、更加規模化的公私混合所有制經濟,將可能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的新發展中,呈現越來越大的比重。”
“私營經濟應離場論”是不懂歷史不懂經濟不懂全球化的奇談怪論。當時被官方諸多媒體批判。但這篇文章,本質上仍然是迎合了普羅大眾對市場的錯誤看法。或者說,大多數人只認為市場經濟、民營企業是一時之需,是發展經濟的權宜之策。
所以司馬南的出現,只是一個結果。如果不進行市場經濟教育,進行經濟學教育,市場經濟就只有1%的人相信,司馬南、司馬東就會不斷出現。那1%就會陷入汪洋大海——這就像特朗普的經濟顧問們的處境,他們並不是不懂。
從具體的層面而言,市場經濟教育,還有一個作用,那就是避免普通人的無效投資,血本無歸。
最近經常看一個餐飲選址博主的直播,很多人在經營前影片連線諮詢,還有些人生意做不下去尋求指點。看這些影片,你會發現,這些人往往文化不高,在三、四線城市開個小店或加盟,他們基本上沒有任何市場經濟的知識,連計算盈利、資金成本,收益率都不會。市場經濟教育,可以在高中作為通識教育的一部分,既包含理念教育,也可包含具體操作。這在理念和實操層面,都會促進中國經濟的可持續高效發展。

熱文回顧
從兩會聲音看騎手社保,市場問題不能道德化
已開快捷轉載,歡迎轉載
已開過白名單的公眾號,轉載請遵循轉載規則
歡迎關注更多深度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