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夕 · 宜吃瓜
Zhen Bang
今日除夕,爸爸真棒給大家拜年了!祝大家靈蛇添百福,巳巳如意!
最近幾天,最火的事件莫過於中國人工智慧初創公司DeepSeek,以一己之力掀翻了美國科技股!
AI巨頭英偉達週一收跌16.97%,市值蒸發近5900億美元,重新整理美國金融史紀錄!微軟、谷歌、Meta、亞馬遜等在人工智慧方面都有投資的科技公司,股價跌幅也在4-6%。納斯達克綜合指數跌去3.07%!交易日開始時,美國股市虧損超過1萬億美元!

連特朗普都評價說:“來自中國公司的人工智慧DeepSeek的釋出應該為我們的行業敲響警鐘,我們需要專注於競爭以贏得勝利。”此前,美國剛剛承諾投入千億美元打造“星際之門AI計劃”。
有人笑稱,一家“預算低得可笑”的中國初創公司+衡水中學競賽班成員打破了美國的希望……
為什麼一個DeepSeek會掀起如此大的驚濤駭浪?DeepSeek到底是什麼?
簡單來說,DeepSeek釋出了一個AI模型R1,用不到600萬美元的訓練成本,表現卻超過了OpenAI等美國公司的最佳模型,而後者花費了數十億美元的成本建立人工智慧模型。
分析師們質疑,微軟、谷歌和Meta等公司基於英偉達的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數十億美元的資本投資是否被浪費了,因為同樣的結果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實現。
目前,DeepSeek已經超越了ChatGPT和Meta公司旗下的社交媒體平臺Threads,登頂了蘋果中國和美國應用商店免費APP下載排行榜。

社交平臺上,隨處可見DeepSeek的使用分享,有讓它毒舌評價頂級奢侈品牌的,有讓它做數學題的,甚至還有讓它算命的……

DeepSeek R1模型的“深度思考”模式不僅用步步推理的方式生成了有邏輯性的答案,使用者還能看到思考過程。

DeepSeek的崛起是顛覆性的。《黑神話·悟空》製作人馮驥甚至表示:
DeepSeek可能是個國運級別的科技成果。
其背後的創始人梁文鋒,生於1985年,廣東湛江人。2022年,以吳川市第一中學“高考狀元”的成績考上了浙江大學的電子資訊工程專業,2008年開始帶團隊使用機器學習等技術,探索全自動量化交易。
2023年,他創立了DeepSeek,專注於通用人工智慧領域。僅一年後,就把開源模型做到全球第一。其核心團隊來自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頂尖高校的年輕畢業生。

曾有人說“人工智慧留給孩子的時間只有3年了”,因為OpenAI規劃中的通用人工智慧將發生在2027年。但DeepSeek的橫空出世很有可能改變這一程序!而面對這一切,我們的教育到底應該怎麼辦?
“爸爸真棒”的專欄作者舒己懷在回顧了
歷史上對資訊科技的擔心、以及結合這波科技群組的特點後
表示,這時候我們更需要“新企業家精神”!


人們早已意識到人工智慧的威脅
其實科技的倫理和對人類生存和工作的威脅是有了計算機和人工智慧概念以來很久以來的持續話題。
我最近看到了兩張圖是1959年報紙上對人工智慧(電子腦)對人類威脅的探討。


有人說你要找新的想法就需要看舊書。現在人們很多人科技的看法過去急切,也有很多看法營銷的成分比較多。說不定舊書中藏著更好的思考和更全面的想法。
於是我就找到了一本舊書。2005年,暢銷書作家Dan Pink在《Whole New Mind》中寫到, 北美的孩子在受到三個A的挑戰:
Abundance 物質豐富
(不知道如何成為獨特的人),
Asia 外包問題 (更勤奮的索取報酬更少的亞洲的勞動力,工程師,程式設計師),
Automation 自動化(手機和高效的以任務為導向的計算機的自動化)。
他認為解決方案就是:除了文字的邏輯的能力,孩子們要用設計,講故事能力, 發揮同理心去創造和發現價值。
其實今次生成式AI也是Automation延續。其實早在20年前,Pink頗有前瞻性地已經提出下一次的受影響的將是白領。他說計算機和人工智慧是大腦的叉車。
我們拋開物質豐富的原因,外包和被機器的替代就是這麼多年持續不斷擔心的話題。

在 2000 年代初期,加速的全球化使得許多軟體工程工作都外包給印度等地。當時,作為一名年輕的工程師,Sal Khan認為自己必須去商學院,轉行從事金融工作,以避免被來自國外的低成本勞動力所幹擾。
最近在他在他的新書《Brave New Words》中承認自己當時錯了。因為從那時起,軟體工程師的工資增長速度遠遠快於通貨膨脹率。
這是因為智慧手機和網際網路的興起創造了一個有利於新的基於軟體的解決方案的環境。而如今他在書中帶來一個好訊息:
“生成式Al正在為進一步的創新創造著一個更加成熟的環境。從我的角度來看,由於生成式人工智慧,工程師們有無窮無盡的工作,他們可以創造性地應用這些技術來解決幾乎每個行業的新問題。“

類似的在 2012年, 我家和兒子好朋友N家在我們家社群的街道上散步。看到一個新開的程式設計學校,我建議給兩個娃報一個程式設計課。
N媽媽說,程式設計那是印度人該學的工作,北美長大的孩子們不要學計算機。時間到了2022年, N的媽媽已經成功地幫她自己的弟弟把兩家金融技術公司做大。
看著她周圍計算機從業人的成功,她也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像他們一樣。所以她深深地為自己兒子高分也沒被多大和滑鐵盧計算機系錄取而惋惜。


科技革命不僅僅是人工智慧
我就和N媽說,其實現在進行的科技革命不只是資訊和智慧方面的。《The Coming Wave》中,創立Deepmind 和領導過谷歌和微軟AI產業的Suleyman說到著這股潮流中有智慧技術,也有生命技術(主要是合成生命技術)和能源技術。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機器人技術和其他物理AI的應用。
他提出一個很有趣的公式:現代文明=(生命+智慧)x 能源。來說明這些技術的相對重要性。他又說到科技的顛覆帶著很強的勢能,擴散性非常強,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科技革新的頻率加快和幅度加大,讓人越來越應接不暇。
一些小的公司可以很大的影響,比如說這兩年的OpenAI。
會被廣泛使用,無所不在。
人在科技革新中的人發揮作用越來越有限。科技甚至可以自己更新。


新作坊時代,舊職業消亡時代
Suleyman沒有說未來工作的形式。而我讀的另外一本書《The Future of Professions》則將來職業的發展甚至消亡。我們在逐步走向後職業化(post-professional)時代。
他詳細地分析了很多職業在發生的變化,也分析了知識被創造和分享的未來模式。我有空再詳細在寫這個話題。

但作者的書中有個圖我認為對我們的主題是相當重要的。就是說當從事的人比較少,類似於”手工式(handcrafted work)“的複雜工作就會不擁擠,是領導潮流的前沿工作,比如跨學科領域。
一旦這類工作被人們研究出來了、用技術跑通了,就逐漸會被演化成日常的流程化的和自動化的工作。


這個看法和 Khan的看法不謀而就。未來的工作量和改變很多,但進入自動化和人工智慧的時代,工作不再流水化。更多的工作就像手工式,工作場所就像過去作坊一樣,我就把之稱為新作坊時代。
這也是工作單位會越來越小,挑選人越來越挑剔。也許頗能解釋最近的裁員波。畢竟大作坊的性質可能慢慢消逝了,不會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僱傭。
好像我們回到了工匠式的時代:新作坊工匠時代,無論教育和工作都在類似於作坊的地方進行。一小群瞭解多科的工程、銷售、營銷、財務和設計的人將能夠管理一代Al的軍隊,並將所有這些部件放在一起。
在作坊裡小團隊可以做出不一樣的東西,經驗得以有效傳遞和交流, 深入的關係可以建立。所以我特別看重小的有特色的學校,他們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學生、師生之間也有更深入的交流。有人說:
三流的教育培工業品(批次培養,現在主流的形式),
二流的教育培養工藝品(高仿品,特色只是表面的),
一流的教育培養藝術品(body mind soul的有機結合)。
這種藝術品的培養將是非常昂貴的,很大程度上對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要求非常嚴格。這些人會被要求有企業家的思維,運動員般的體質,和藝術家的靈魂。


新企業家精神
我認為這裡所說的企業家精神未必是創業開公司,而是一種主動學習和主動工作的精神。能夠發現問題,看到問題的價值和所需要的資源。
因為作為一個工程師,我常常感覺自己工作中需要類似商人和律師的能力。
借用可汗學院創始人Salman Khan在《 Brave new words》一書中的話,學生擁有強大的溝通、協作和同理心技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傳統的企業家精神在於喚起學生有創業的想法。這意思大體是把資本、勞動力、土地和能源等生產要素結合起來。
而如今的企業家思維則更多是一種個人的和個性化的眼光和願景。是一種能夠透過你工作的方方面面和組成部分,構想出你需要解決的問題,應該專注在什麼上面才能解決這些問題。
Khan又進一步說到,要想在AI時代發展的好,即使你是打工的,你依舊需要這樣一種企業家精神。學校需要做到的是:
除了經常提的個人特色和品行這些舊作坊也重視的東西,我個人認為有三個新的核心能力值得我們家長格外重視:

這是一種穿透的洞察力。這是未來工作的起點。只有有類似視野的人往往才能湊在一起。創新的人就是要尋找一種前所未有的模式。


我們容易過分強調某一種專業能力的重要性。包括我寫過多次的Π型人才,甚至要超越Π型人才(馬斯克和比爾蓋茨最大相同點:“π型人才”引領未來)。我認為這也是美本傳統的博雅教育的優勢。然而與此同時就像Khan說的一樣,要把自己常常放在駕駛員的位置上。這樣綜合優勢才能得以發揮。

這個可以是用數字講故事的勸說能力,更可以是設計和藝術的勸說能力。我想核心能力就是使用者和消費者的心理學和認知學。
他用自己創作可汗學院作為例子,認為這不是什麼新鮮事。當他開始Khan Academy時,他已經知道如何編碼,所以他可以開始製作原型,而不需要任何金錢或幫助。
他也擅長把已經存在的工具放在一起,並看到其他人沒有的工具的效用。他使用YouTube製作影片和即時訊息。他當時是一名對沖基金分析師,所以儘管他以前從未經營過非營利組織,但他對財務和會計有足夠的瞭解,可以讓可汗學院起步。
能夠以這種方式開始專案的人作為企業家總是有優勢的,但他們自己能走多遠是有限的。在某個時候,他們需要籌集資金並僱用人員。
正如軟體和網際網路促進了顯著增長一樣(他能夠將Khan Academy擴充套件到10萬用戶作為自己的業餘愛好)。他相信生成式Al將允許下一代企業家走得更遠。

「寫在後面的話」
家長和學校該怎麼做
我也把Khan他給出給家長的建議列在這裡:


所有人都生來就具有高度的創造力和企業家精神。不幸的是,工業革命時期設計的教育系統無意中打壓了創造力和企業家精神。孩子們被教會了守規矩,被填鴨般地餵養的知識,被迫步調一致地學習。孩子們都不給犯錯和學習地的機會。
然而,在我們正在進入的世界裡,這不僅僅是專業化。那些成功的人可能深入到一個或兩個領域,但他們也需要廣泛領域的創業專業知識,以便將所有部分放在一起。
當年輕人最有能力成為創造性的企業家時,系統反而讓他們陷入困境:忙於學習工作的同時,擠出任何時間來做他們有激情的事情上。其實中學時期我看到兒子在學業和“創業”的事情中間平衡就頗為心疼。



正如比爾·蓋茨所提到的,未來成功的工人將是那些擁有深厚而廣泛技能的人。閱讀(reading)、寫作(writing)和算術(arithmitic )的“三個R”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
除此之外,對歷史、藝術、科學、法律和金融的深刻欣賞和理解將使一個人更加全面。當然我們可以用新的技術工具來幫助孩子們掌握這些技能,而不必強制執行工業時代的舊模式。
而我給家長們的建議則是:
新作坊時代,社群也是重要的。
依靠排名選校是危險的,你要看到你的學校是否人浮於事,是否很多人藉著一個名校的招牌去混日子。
還是這些學校對未來有獨特清醒的認知,並考慮學生是否可以適應即將來臨的變革。我們的學習工作都要尋找自己歸屬的社群。
在那些學校和學校以外的社群裡,你可以和你的夥伴們做偉大的令人激動的事情。希望你從今天開始就放棄排名,開始尋找自己的社群和歸屬。
未來屬於你的小社群和你的新作坊。一個好的,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的課外活動則是最好的開始。
比起西方發達國家,中國教育最落後的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課外活動,把發揮天性和創造力的大好時機和創造機會的時機,用到了捲上,用來補課,這都是消滅孕育偉大的可能性。
如果一加一減做個變革,就是一個革命性的進步。

本期福利
留言區留言分享你的故事或感想,我們將為留言區點贊前3名讀者每人贈送一本《全新思維》,節後開獎,包郵哦~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