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 “藝非凡 ” → 點選右上角“…” → 點選“設為星標★ ”,就再也不會迷路啦!
▲
他被稱為當代徐霞客,
藏地攝影“第一人”,
“中國探險終身成就”榮譽獲得者,
為記錄即將消失的歷史文明,
他堅持了38年。
點選以上影片,瞭解他的故事!
認真做每一件事,
不要放棄,不要敷衍。
01
父親陳兆熾是典型的民國知識分子,他用愛國詩人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詩句,給兒子取名“丹青”。
兒時的陳丹青無憂無慮,吟詩作畫,卻也生性頑劣,打群架、鬥蟋蟀、爬屋頂,無“惡”不做。
時間來到1970年,16歲的他命運被悄然改寫,父親被戴上右派的帽子,家中的書籍和書畫被焚燒殆盡,上海戶口也被吊銷。
少年陳丹青無書可讀,無家可歸,最後被下放到農村當“知青”。
在農村,他和另外兩個少年以及幾隻大老鼠擠在一張床上,基情四射。
沒有書畫可看,也沒有姑娘可撩,他只能拼命地畫畫,以此來消耗過剩的荷爾蒙,並且這一畫,就是三年。
三年後,他居然畫出了《邊防線上》等好幾本連環畫,公社領導“賞識”他的才華,讓他輾轉到蘇北的一個火葬場畫骨灰盒。
20歲的少年每天夜裡抱著一個骨灰盒,想想都覺得發憷。不過陳丹青沒有畏懼,也沒有自暴自棄,他還是一股腦拼命地畫,幾年下來畫了上千個骨灰盒!
每天面對骨灰盒的陳丹青心想,等我有天有一個自己的畫室,愛他媽畫什麼就畫什麼!
賈樟柯曾回憶說,他在荒敗的小縣城混時,有很多機會淪落,變成壞孩子,毀了自己。
陳丹青在知青歲月中也有很多機會淪喪,他也想過,算了,破罐子破摔吧。
幸好他沒有,他學會了自救:“自救就是忠實自己的感覺,認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煩,不要放棄,不要敷衍”。
我們都要一步一步救自己,賈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膠片,陳丹青靠的,是一筆一筆地畫畫。
胸懷大志的少年不甘讓青春在山旮旯裡消磨殆盡,拼命地爭取回城的機會,終於被南京招商局錄取,他心想,總算是熬出來了!
體檢順利透過,他穿著帥氣的中山裝去面試,不料卻被告知:他的名額被一個關係戶頂替了。
可憐的少年眼巴巴地看著幸運者擠到了回省城的車上,恨得咬牙切齒,又氣憤又絕望,他用45°角仰望天空,對命運豎起了中指。
這可觸犯了老天爺,突然一個晴天霹靂,雷雨交加,陳丹青冒著大雨可憐兮兮地回到農村,發高燒大病一場。
那年他22歲,這根中指也意味著他不安的一生,從此開始了。
這次經歷徹底激發了陳丹青掙脫命運束縛的慾望,感冒康復後,他一門心思撲在了繪畫上。他心裡清楚,只有繪畫能救自己。
1978年,全國恢復高考,陳丹青報考,他在英語試卷上寫了一句牛逼閃閃的話:“我是知青,沒上過學,不懂外語”,然後傲然離開考場。
就這樣,陳丹青以專業第一、英語0分的駭人成績,考上了中央美術學院的研究生班。
至今,他仍是唯一一位外語0分考入中央美術學院的學生。
實際上,“文革”發生後,陳丹青勉強上了兩年初中,英語課從沒上過,就被捲入歷史的洪流參加批鬥和遊行。渾渾噩噩混了兩年,他就跟幾十萬知青一起插隊去了,再沒上過學,確乎是“小學畢業”。
在美院,陳丹青終於有了第一個畫室,但當時他的主業是撩妹,副業才是畫畫,所以他老師給他的評價是:會畫畫的臭流氓。
80年代是理想主義迸發的年代,青年陳丹青也不例外,他來到了文藝青年心目中的詩與遠方——西藏。
其實早在1976年,陳丹青就被當作人才借調到西藏搞創作。
初次來到西藏,陳丹青一下子懵了:天啊,這裡的一人一物,全是繪畫的素材!
寂寥天地,賓士駿馬,皚皚雪山,奇特民風……西藏給了陳丹青無限的創作靈感,他也作出了大型油畫《淚水灑滿豐收田》和《進軍西藏》。
當他第二次從西藏回來,就把自己關在畫室,足不出戶一個月,畫出了《西藏組畫》。
陳丹青把畫筆聚焦到少數民族的民俗風情上,讓很多人大開眼界:原來西藏是這樣,原來還能這麼畫。
因為《西藏組畫》,陳丹青在圈內名氣驟升,他也得以留校任教。
可他終究是坐不住,兩年後就辭職出國“泡洋妞”去了。
1982年,陳丹青戴著墨鏡,留著長髮,穿著喇叭褲,洋裡洋氣地來到美國。
兩人相逢恨晚,常常徹夜聊天,討論藝術,文學,社會,人生……
陳丹青把木心視作精神教父,1988年,他組織了一批中國留學生一起拜木心為師。學生們常常盤地而坐,老師木心為他們講國學,講美術,講中國傳統文化,宛如孔子講學。
木心對陳丹青最為眷顧,師徒二人常常結伴而遊,去巴黎,去羅馬,去聖彼得堡,逛博物館,看畫展,賞名畫,樂逍遙。
在木心的支援下,陳丹青也成為了中國當代畫家在美國舉辦個展的第一人。
木心的教育讓陳丹青重新審視自己,也重新審視藝術、審視中國傳統文化。
千禧年,陳丹青從紐約回國,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學校讓他寫學歷,他仍然寫:小學畢業。
遊歷一圈之後,陳丹青骨子裡的家國情懷,讓他再次擔起了教育的責任。
他拼了,首次招博士生,幾個學生皆因外語而落榜,他就帶著他們到農村去畫農民,到礦井裡去畫工人,告訴他們,最好的作品,永遠在腳下。
2002年,有個學生繪畫成績第一,卻因英語和政治各差一分落榜,陳丹青向學院請求通融,未果。
陳丹青憤憤不平:這樣搞下去,專業前3名的永遠考不進來!
這位學生又學了一年,翌年再考,還是專業第一,政治過關了,但外語仍未及格,仍被學校拒之門外。
學生問他:“老師,請問畫畫搞藝術,非得英語好嗎?”
終於,陳丹青“不想再玩下去了”,對中國教育界轟然開炮:“我不想慫恿她考第三次,對一位想當藝術家的青年,這樣的考試是不折不扣的荒謬和侮辱。”
隆隆炮聲中,陳丹青憤然從清華辭職,成為反對體制的先行者,引爆了一場關於現行教育體制的厲聲討伐之戰。
陳丹青不認同教學大綱和排課方式,也不認同藝術學生的品質以“課時”與“學分”算計,更不能適應“學術行政化”的體制。
“人文藝術教育為什麼要以英語和政治考試分數作為首要取捨標準?你看梵·高就是一個病人,畢加索也沒有大學文憑!”陳丹青一語驚人:藝術學院應該招一些瘋子,而不是那些成績優秀的好孩子!
■ 我一點不關心中國學生的英語如何,因為我看見大家的中文一塌糊塗。
■ 今日的教育官員除了一層層向上負責,對青年、對學問、對教育、對社會,誰有大擔當?
■ 你能活著目擊如此畸形的教育現狀,也是千載難逢的福分。
離開清華時,他給學生們撂下一句話:“不從眾,保持獨立人格,堅守個人的價值觀,這在中國,很難”。
他說餘秋雨“身有官臭”,評價于丹是“能說會道的大學輔導員”。
人們尊敬地稱呼他是“公共知識分子”,他不合時宜地反問:中國連真正的公共空間都沒出現,哪來的“公共知識分子”?
有房地產雜誌採訪他,讓他為雜誌題字,他不合時宜地寫:“房地產=官商勾結”,令在場所有人啞然。
<陳丹青作品《國學研究院》,從左向右依次為:趙元任、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和吳宓>
在一場古城建設會議上,主辦方希望他能在會上說點好話,他卻不合時宜地當場開噴:“我們正在毀滅這座古城,不是因為戰爭,而是因為建設”,會場氣氛頓時陷入尷尬。
別人問他怎麼看中國的文藝界,他又不合時宜地說了一大堆:中國文藝看上去繁花似錦,但其實很荒涼,瘦得只剩疙瘩肉。就像中國體育,滿世界拿金牌,可是社會上哪有體育?人民哪有體育?
可笑的是,記者告訴他,您放開了說,我們後期會處理的。
有次電視臺抓他去做專訪,主持人給他做身份介紹:著名畫家、作家、演講家、公共知識分子、文化評論人……陳丹青都不買賬。
主持人無奈只能讓他做一個自我定義,他說:“
我只是一個暫時還沒學會說假話的人。
”
不會說假話的陳丹青老師可真不容易,一把年紀了還做懟天懟地懟空氣的“老炮兒”,為教育界、文藝界和社會民主自由操碎了心。
木心去世後,陳丹青不遺餘力推廣木心的文藝創作。在他的努力下,2015年,木心美術館在木心的家鄉烏鎮建成開館。
他還做了一檔叫《區域性》的藝術脫口秀節目,簡單來說,它其實就是陳丹青的“私人美術史”,帶觀眾走近高冷的美術,風格通俗,態度嚴謹而謙虛,豆瓣評分高達9.5分。
在木心的影響下,陳丹青在美國時便開始文學創作,先後寫出了《退步集》、《荒廢集》、《多餘的素材》等多部暢銷作品。
陳丹青的文字裡,隨處可見他理性地思考關於擺脫愚昧和保持獨立的意識。
為何?因為魯迅敢罵人,敢鬥爭,不買賬,一輩子叫板。
他多次公開演講談論魯迅:在世界文豪群像中,中國除了魯迅先生,哪一張臉擺出去,要比他更有份量?更有泰斗相?更有民族性?
某種層面上,魯迅“曲線救國”的寫作思想,在陳丹青那裡得到了傳承。作為作家,他敢於對現實提出質問,對社會問題有知識分子本該有的思考和批判。
陳丹青身上有魯迅的“文氣”,或者說“流氓氣”,豪爽,狂傲,而且俠義。
他隨口說髒話,卻不讓人覺得討厭,有人誇他是“耳朵背後都乾淨的男人”。
在西方藝術世界浸淫多年的陳丹青,最能詮釋“紳士”這個外來詞。他對師長恭敬備至,對女性彬彬有禮,還能和年輕人打成一片,儒雅,得體,颯然有風姿。
都說中年油膩,但你在陳丹青身上卻聞不到一點膩味兒,他衣著有派頭,為人有風度,舊時文人的英氣和風骨,他都還有。
如今,“陳丹青”這個名字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所知曉,愛他的人極愛,連他罵人的話都聽出韻味;憎他的人又極憎,彷彿他就是社會的毒瘤。
私以為,中國需要陳丹青這樣有器識、有膽識的文士,不奉當局,不忌權貴,有鮮明的獨立人格,也有公眾人物的堅守和良知,敢於像當年的陳寅恪一樣大聲疾呼“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陳丹青就像中國的一面鏡子,讓人們更瞭解自己的國家,瞭解這個國家的藝術和文化,也更瞭解自己。
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的“陳丹青”來改變集體沉默,戳破時代的假象,揭開偽裝的面紗,在迷霧中保持清醒。
【雪遇宮廷】感溫變色杯
獻禮故宮博物院建院100年
點選下圖,瞭解詳情▼
只要倒入熱水,宮廷美麗的雪景宛如魔法般展現在眼前,重重宮殿錯落有致,給人以視覺上的享受,簡約中透露著不凡的品味。
一杯在手,彷彿置身故宮雪景之中,絕美驚豔!
由北京宮廷文創特邀陶瓷書畫藝術大師林正茂,以宮廷雪景為原型,採用景德鎮陶瓷精心繪製而成。
還特邀北京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裴煥祿品鑑。
每套都配備了創作證書以及監製證書,官方權威,品質有保障。
新年禮物不知道送什麼的朋友們,閉眼衝這款【雪遇宮廷】感溫變色杯就對了!
原價369元,
年終特惠:僅售99元!
限·量庫存,錯過不再!
喜歡的朋友一定要抓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