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選下方音訊,讓耳朵“感受”力學
正文共有 1733 字
閱讀時間約 5min
如果覺得眼睛太累
可以點選音訊感受
每當一場航空事故發生,人們的目光總會聚焦在“黑匣子”上。黑匣子是飛行記錄器的俗稱,負責記錄飛機在飛行過程中的各種資料和駕駛艙通話內容。它被視為揭開事故真相的關鍵。然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展,許多人不禁提出疑問:既然黑匣子如此重要,為什麼我們不直接將飛機資料透過雲同步傳輸?在這種情況下,即便黑匣子損毀或沉沒,相關資料依然可以儲存下來。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雲同步為何不能完全取代黑匣子的作用。

🔺在事故現場找到的黑匣子(圖片來源:[1])
在回答為什麼資料不能透過雲同步之前,我們首先需要了解黑匣子的組成和重要性。
黑匣子的正式名稱為“飛行資訊記錄系統”,它主要由兩套儀器組成:飛行資料記錄器(Flight
Data Recorder,簡稱FDR)和駕駛艙語音記錄器(Cockpit
Voice Recorder,簡稱CVR)。
Data Recorder,簡稱FDR)和駕駛艙語音記錄器(Cockpit
Voice Recorder,簡稱CVR)。

🔺黑匣子的組成(圖片來源:[2])
飛行資料記錄器的主要作用是負責記錄飛行期間的各項資料,包括速度、高度、飛行姿態、發動機狀態等。這些資料可以幫助調查人員瞭解飛機在空中的狀況,並分析飛行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而駕駛艙語音記錄器則主要用於記錄飛行員在駕駛艙內的對話、與地面空管的通訊,以及機艙內的背景聲音。這對理解飛行員的決策和操作過程,以及是否存在人為或環境干擾非常重要。
黑匣子在飛機失事後至關重要,因為它儲存了所有的飛行關鍵資料,能夠幫助調查人員還原事故發生的全過程。例如,在2014年馬航MH370航班失聯事件中,尋找黑匣子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它是解開飛機失事謎團的重要鑰匙。

🔺飛機失事搜尋現場(圖片來源:[1])
然而,尋找和恢復黑匣子並不總是容易的。在極端情況下,如飛機墜入大海,尋找黑匣子可能需要耗費數月甚至數年。考慮到這些困難,很多人提出一個看似合理的建議:為什麼不將這些資料直接上傳至雲端,以避免黑匣子損壞或丟失的風險?
儘管雲同步技術已經在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但在航空領域,完全依賴這種技術面臨著諸多挑戰。
首先,飛機在飛行過程中會跨越不同的地理區域,包括偏遠山區、大洋、極地等。而在這些地區,網際網路或衛星訊號覆蓋並不完全可靠。在地球上空的高海拔飛行中,飛機無法像地面設施那樣穩定地連線網路。

🔺(圖片來源:[3])
即使是在現代商業航空中常用的衛星通訊系統,頻寬也十分有限,主要用於基本的通訊需求,如飛機與地面管制之間的聯絡。要在這種有限頻寬下傳輸大量的飛行資料,不僅技術上覆雜,經濟成本也相當高昂。
現代飛機的飛行資料記錄器能夠記錄數千個引數。這些資料每秒鐘都在不斷更新,產生的總資料量是相當龐大的。以波音787為例,每次長途飛行可生成數百兆甚至上千兆位元組的資料。將這麼多資料即時傳輸到雲端,對頻寬要求非常高,現有的航空通訊網路很難應對這種需求。
即便使用高效的資料壓縮技術,將如此大量的資料穩定上傳到雲端,仍然是一項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在飛機經過偏遠地區時,網路連線不穩可能會導致資料上傳中斷或丟失。
另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是資料安全性。飛機的飛行資料涉及到非常敏感的操作資訊,一旦這些資料在傳輸過程中被駭客擷取或篡改,可能會對航空安全造成極大威脅。

🔺圖片來源:AI生成
雖然雲技術和網路加密技術在不斷進步,但無法完全消除資料在傳輸過程中可能遭受的攻擊風險。黑匣子作為一個獨立的、封閉的記錄裝置,它在飛機上物理隔離,避免了資料被遠端攻擊的風險。因此,從安全性的角度來看,黑匣子目前依然是最可靠的飛行資料記錄手段。
除了技術上的挑戰,經濟成本也是一大因素。建立並維護一個能夠即時傳輸全球飛機飛行資料的基礎設施,意味著需要投入大量資源。不僅需要全球覆蓋的高速衛星通訊網路,還要確保各航空公司能夠負擔這項技術的使用成本。

🔺黑匣子耐用且可靠的結構設計(圖片來源:[4])
相比之下,黑匣子的設計目標是耐用且可靠。它能夠在極端環境下保持資料的完整性,且維護成本相對低廉。儘管偶爾可能出現黑匣子丟失或難以找到的情況,但從成本效益的角度來看,黑匣子依然是現階段最優的選擇。
[1]https://mp.weixin.qq.com/s/FwTkh5XPtAoNd0gr2Swjeg
[2]https://mp.weixin.qq.com/s/41ZpX-cdPUtVRksSadIkSw
[3]https://mp.weixin.qq.com/s/dHBpd5FO5pNliOLOqGR4_Q
[4]https://mp.weixin.qq.com/s/eEZRO4tC2crq_W-I3gpNuA
[5]Wiseman Y. Can flight data recorder memory be stored on the cloud?[J]. Journal of Aviation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2016, 6(1): 3.
[6]https://www.nma.gov.au/defining-moments/resources/black-box-invented


圖片源自於網路和AI創作,僅供科普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