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總統大選——寫在2020選舉日前

美國華人


1911篇文章
這次大選核心是“自由美國”和“民族美國”的再次對決。
正文共:4849字
預計閱讀時間:13分鐘
撰文:Leo
川普的價值觀和政策並非特立獨行,他的政策同Pat Buchanan重疊度非常高。Buchanan作為右傾保守派在《西方之死》一書中將其價值觀和邏輯講的比較清楚。《西方之死》不失為了解高知保守派理論基礎和思維模式的視窗。亞馬遜上的讀者好評4.6星,很多讀者直接用來解釋正在發展中的社會衝突。
Buchanan認為美國四大威脅:
  1. 異族移民。歐裔白人長期風險是成為少數族裔 ;
  2. 人口下降。婦女走出家庭的社會變化是罪魁禍首;
  3. 多元文化。無神無信仰壓制了立國基礎的基督教信仰;
  4. 世界政府。消耗了太多美國資源為世界服務。
Buchanan開出的藥方,就是America First(美國第一):
  1. 刺激白人婦女生育;
  2. 反移民,驅逐非法移民,限制合法移民;
  3. 反自由派文化(反政治正確,反墮胎,加強愛國教育 etc)
  4. 退群(IMF,WB,WTO,NATO etc)撤軍;
America First這個概念由America First Committee(美國第一委員會)這個組織在二戰前提出,目標是孤立主義,自成體系。然而日本偷襲珍珠港促使美國加入二戰並一戰封神,成為世界舞臺上領頭羊,開啟America Lead(美國領導)時代。America First的理念自然無人問津。
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簡稱白人)泛指信奉基督新教的歐裔美國人,構成美國上流社會和中上階層。儘管美國社會日益多元化,但白人價值取向依然決定了美國的發展和前進方向。
民族主義的美國:建國後形成的白人為主體的民族美國 , 其凝聚核心是基督教新教。白人後裔至今依然佔到美國人口60%以上,他們作為事實上的主體民族也確實繼承了美國傳統價值。民主黨在1933年羅斯福上臺前,作為民族主義美國的代言人,聚焦耕好自己一畝三分地,領導一個傳統、保守、宗教化、民族化的美國。
自由主義的美國:在二戰及民權運動後,逐漸發展形成的基於自由主義的多元化美國,凝聚核心是普世價值。博雅教育(Liberal Arts)是其發展壯大的根基,也是美國“燈塔”形象的輸出主體。共和黨在二戰前作為自由主義美國的代言人,帶領了美國前進。自由土地,自由言論、自由勞動、自由人民是共和黨建黨理念。自由主義的美國,持續發展到現在就是全球化、世俗化、理想主義的“燈塔”美國。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民主黨總統羅斯福帶領美國獲得勝利,一舉從埋頭苦幹的地區力量轉身成為世界領袖。帶領美國走向世界舞臺的民主黨開始迅速轉向。民主黨轉向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原因,就是在大選中被持續拋棄。1933年之前的16次選舉中,共和黨執獲勝12次,可以說是碾壓民主黨。民主黨不得不向選票低頭,謀求改變。
來到60年代的民權運動,黑人得到大批自由主義白人支援,最終民主黨總統約翰遜簽署“民權法案”結束。法律上白人同少數族裔平等,至此民主黨完成與共和黨的角色互換。支援民主黨近百年的南方蓄奴州轉身投靠共和黨。少數族裔和自由派人士則緊跟民主黨步伐。民權運動後,共和黨和與民主黨倡導的核心價值差異並沒有太大,都是共同維護“普世價值”下的自由主義全球擴張的美國。民族主義同America First繼續被壓制。
因缺乏核心的差異議題,兩黨鐵粉選民很難固化,因此兩黨開始輪流執政,單一政黨執政3屆都成為了任務不可能。某黨連續執政20年以上更成為遙不可及的歷史。
國家是個虛擬概念,需核心共同認知才具備長期凝聚力。現代國家最天然的核心共同認知是民族,然後是意識形態。從歷史來看,民族具備最強凝聚力,因此絕大多數國家都是主體民族國家。在主體民族國家,民族主義是進行全民動員和危機管理的最佳實踐。在民族主義國家,跟隨主體民族發展方向和價值觀是少數族裔長期穩定生存的唯一選擇。同時主體族裔的文明水平,決定了少數族裔的話語和生存空間。
二戰後自由主義和普世價值波瀾壯闊的向前推進,美國成為依靠意識形態和價值觀構建凝聚力的國家。美國作為地表最強國向全球輸出價值觀,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燈塔國”。但民族的美國或者說國家主義的美國,一直在蟄伏,等待機會捲土重來。
《文明的衝突》中提到:民族觀念是在互相交往中發現彼此差異而形成。現實中隨著少數族裔持續迅速增加,越來越多白人產生“危機意識”,主體民族意識開始覺醒。Buchanan在2001年代表作《西方之死》描述了這個場景,他應該也沒想到,自己的一些列主張會在15年後被總統幾乎全盤接收。
隨著全球化導致美國製造業不斷遷出,全球化給美國帶來超額財富全數被資本拿走。政府二次分配機制基本失效,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傳統行業中產返貧人群成批出現,成為新貧民,他們的失落、不滿與憤怒不斷聚集。如果不能緩解矛盾,出問題只是早晚的事情。
同時亞非拉裔少數族裔透過自身努力配合平權,不斷擠佔白人資源,白人也開始對有色族裔產生不滿。他們希望表達,但普世價值的“政治正確”又一定程度壓制了他們的“言論自由”,導致他們的不滿無處釋放,長期處於被壓制狀態。
被壓制的還有維護傳統價值的保守派。自由派在民權運動後扛著自由大旗向前衝,普世價值多元平權理念越過種族、跨過性別時還能忍,來到LGBTQIA就相當於向基督教的傳統價值紅線宣戰,對抗在所難免。
獨立戰爭時保皇,內戰時撐奴隸主,平權時反對婦女投票,二戰前要孤立主義,民權運動又挺種族分離。傳統保守派作為抵抗力量一直被歷史拖拽著向前走。他們迫切的需要一次勝利來“傳統價值迴歸“。
自由主義和普世價值的力量過於強大。於是上面提到的宗教傳統價值捍衛者,主體民族主義覺醒的白人,以及全球化新貧民,逐步被自由派和“政治正確”逼到了同一條戰線上。
2016年川普橫空出世,說出這三個群體被壓制的共同心聲:“反政治正確”“美國優先”“偉大復興”“驅逐移民”“迴歸傳統”。三群人迅速集結成川普基本盤,共同敵人讓這個基本盤不可思議的穩定,過去12任總統,任職期支援率比川普高的很多,但沒人比川普更穩定。
川普總統上任四年來的支援率(來源:https://projects.fivethirtyeight.com/trump-approval-ratings/)
川普上任後雖然對“政治正確”開刀,但也沒敢直接扛起“民族主義”大旗碰種族紅線,只能藉著國家主義的幌子對“民族主義”不斷吹哨。
川普治下,“自由美國”與“民族美國”的矛盾再次被默默的擺上檯面。這意味著什麼,懂的自然懂。當然經半個世紀的博雅教育洗腦,堅信自由美國和普世價值的白人比例也在不斷提高,全球化程序中受益的精英階層更是如此,所以白人要用主體民族概念凝聚起來並不容易。
川普任上國會改選後,民主黨吸納了90%有色裔議員。而共和黨以90%+的男性和90%+的白人,基本回歸傳統白男構成。兩黨顯然朝著各自目標,相背而行。
種族意識在面臨分裂對抗衝突時具有天然凝聚力。隨著社會割裂加劇,同族裔抱團是自然行為。川普顯然明白這點,所以我們看到川普在激化矛盾拉仇恨時,完全無心理負擔,同奧巴馬的小心謹慎形成鮮明對比。對川普而言,對抗是最好的催化劑,不對抗才麻煩。
用對抗來加速選民站隊作為選舉操作問題不大,但就國家治理而言,以對抗解決對抗的思路,在雙方力量基本均衡的場景下,除了互相不斷強化仇恨,沒有其他出路。考慮到自由派的力量,基本可預見川普連任後的動盪,顏色革命全球轉一圈後殺回來也不是不可能。反之亦然,僅憑川粉的熱情和瘋狂,拜登上臺後要武力奪權甚至開闢區域性戰場,我也不會驚訝。
共和黨一眾大佬布什家族,麥凱恩家族,羅姆尼,卡西奇,鮑威爾公開支援拜登;情報機構一眾退休大佬公開支援拜登;軍方一眾退休大佬公開支援拜登;諾貝爾一眾獲獎者公開支援拜登;Nature、Science、Economist,Lancet等大神級學術期刊公開支援拜登;各主流媒體公開支援拜登。
川普帶領著基本盤,不是對抗某幾個精英,而是整個精英體制。
川普反體制、反政治正確、反精英能滿足基本盤期望,但目前看America First也會是一次風險極大的實驗。AF對外試圖衝擊目前國際社會的治理模式,會面臨阻力甚至孤立。美國有霸權地位支撐,應該可以抗住。AF對內會被看成各維度的開歷史倒車,被刺激的反對和制約力量也會異常強大。川普如果不能一定層度團結體制內精英,內政外交依靠反精英和Yes Man們來治理,掉坑是時間點問題。
America First看起來代表了川普基本盤的利益訴求,但考慮美國政體下的資本利益不容被傷害,連任後川普也很可能停下來原地不動,或者打右燈向左轉,進入混合模式。川普在經濟議題上,已然進入混合模式。
2020年大選是對美國人民的一次大型測試。在當前的對抗環境下,無論左中右,都會被最大程度激發投票意願並迅速站隊。更多的美國人民用選票來表達情緒和價值觀時,國民的整體素養也會更加清晰(考慮到全國高中以上學歷人口僅佔30%+,教育上依然有很長路要走啊)。
美國國運如何,雖說最終由投票決定,看起來很民主,但遺憾的是,這種極端對抗下的投票民主,無論哪方勝選,都有較大機率成為多數對少數的暴政。川普連任,對抗起來會更加毫無顧忌。拜登上臺,也會發現彌合只是一廂情願。
川普的出現把二戰後穩定運轉幾十年積累的社會問題給赤裸裸攤開,無論立場派系,所有人都必須直面這些問題。在川普帶領下,過去幾年他的鐵粉匯聚了一個狂熱且反智的群體(當然狂熱反智也是多數粉黑群體的體質)。為何這個群體大量存在並能匯聚成強大抵抗力量,這是問題根源。治標容易治本難。
華裔社群今年大選討論看起來激烈,但意識形態議題還是簡單的五毛美分姓資姓社,道德議題還停留在真偽小人君子的貼標籤階段,經濟議題依然是有沒有被黑印墨佔便宜,社會議題倒是多了個Chinese Virus能不能忍。討論形式基本是黨同伐異造謠傳謠拉仇恨。華裔川粉中有個特別群體,這個群體恨民主黨都恨出點邪教的意思來了。仇恨確實是恨強大的力量。
川普的Chinese Virus/China Plague應該並非故意懟中國或歧視華裔,而是對他的基本盤吹哨,激勵他們迅速站隊。這一聲哨響,基本盤可以覆蓋很大一部分,簡單高效。至於說華裔或亞裔會為川普吹哨的間接傷害買單,這不是川普關心的議題。他的全部精力都聚焦在如何把宗(教)/白(人)/新(貧)民基本盤抓穩這個唯一核心議題上。抓好了,繼續掌控權力,抓不好,被清算是大機率。
其實華裔或少數裔甚至都不是本次選舉的議題。這次大選核心是“自由美國”和“民族美國”的再次對決,白人的又一次站隊測試,如果白人能被民族主義凝聚起來,那將是最強力量。對抗雖然會將矛盾持續激化,但長期看也是積累到一定程度後風險出清的過程。川普治下分裂加速,也意味著出清的速度會更快。美國底子厚,應該經得起折騰。
戰勝疫情、恢復經濟、安定秩序,維持霸權。不管誰當總統,這份工作在當下看起來都是任務不可能。兩個70多歲的老頭,不好好享受退休生活,為了美國前途也是操碎了心。精英遍地的世界第一強國,居然選不出兩個精壯一點的候選人,也是有意思。
Good Luck and God Bless America(上帝保佑美國,祝美國好運)。
撰文:Leo
編輯:薄霧
本文由作者授權原創首發於《美國華人》公眾號
推薦閱讀
本文由作者投稿,內容不一定代表“美國華人”微信公眾號立場。
美國華人
客觀、理性、包容
微信公眾號:ChineseAmericans
微博:@華傳媒
網站:ChineseAmerican.org
投稿/轉載:[email protected]
電報頻道:https://t.m/ChineseAmericans

點選下方


閱讀原文 Read more

更多精彩內容
點贊+點在看=鼓勵一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