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語言攻擊性強的人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洞見yangtuo
用離開的方式善待自己。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晏嬌朗讀音訊
我上大學的時候,讀的中文。
那時中文系有一門寫作課,老師特別嚴厲。
每次交文章之後,他都給我一通批評:
“文章是這個邏輯嗎?”
“這個材料是這麼用的嗎?”
“你會審題嗎?”
“你怎麼這麼蠢?”
每次聽到這些話,我的心都會黯淡一分,惶恐一分。
不是說得不對,而是這些反問的語氣真的很難不讓人受傷、不讓人自我懷疑。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下意識覺得自己菜、垃圾、根本寫不出好文章。
我甚至開始抗拒寫文,就連想到要上寫作課都會惶恐不安。
如今,我早已畢業多年,可每想起那些傷人的話,還是忍不住心頭一顫。
那一連串的反問,如一把把匕首插在我的心口上,讓我經常陷入自我懷疑。
老話說:舌如劍,唇似槍。
很多時候,語言,比槍劍更傷人。 
那些一齣口就是攻擊嘲笑、諷刺汙衊的人,總能輕易消耗你、傷害你,讓你墜入深淵,萬劫不復。
01
前兩天重溫了京劇演員荀慧生的個人傳記,忍不住一陣唏噓。
他是京劇界的“白牡丹”,是四大名旦之一。但鮮有人知道,他曾遭遇輿論風暴,險些被人用語言殺死。
年少學藝期間,他因生得好看,又每日練習女音、踮腳走路,被同齡人挖苦諷刺。
有人罵他下賤貨,有人罵他臭戲子,甚至還有人當眾嘲笑他,說要娶他回家。
他受不了這些汙言穢語,只想一死了之,好在同門師兄及時發現,這才免去一場災難。
舌上有龍泉,殺人不見血。
和語言攻擊性強的人相處,你真的很難不自卑自耗。
02
看過作家張奇芳的一段經歷。
她以前有個很要好的朋友,但後來就漸漸跟對方疏遠了。
為什麼?忍受不了朋友所謂的“說話直”。
上大學時,張奇芳看中一條喜歡的棉布裙,興致勃勃發給她問好不好看,結果對方劈頭蓋臉回了句:
“我說話直,這類衣服,只適合瘦瘦小小的女生穿吧?你離瘦的距離,未免也太大了點。”
畢業時,張奇芳糾結考研還是找工作,其他人都中肯地幫她分析利弊,只有她一臉不屑,諷刺道:
“恕我直言,你們那種專業有必要念研究生嗎?又不是理工科,考了也浪費!”
過年回老家,張奇芳和她還有其他同學一起拜訪以前的老師。
老師笑眯眯地感謝張奇芳每年春節給自己發祝福簡訊。
不料朋友聽到這句話後又道:“那是,誰也沒她會拍馬屁呀,不然怎麼以前老師那麼偏愛她呢。”
每一次聊天、每一次會話,都苦不堪言,都心累不已。
最後,張奇芳實在受不了她所謂的“直言直語”,索性與之斷了聯絡,這才從痛苦中解放了出來。
宗薩仁波切說,“大多數時候,標榜自己說話直的人,只是不願花心思考慮對方的感受而已。”
語言攻擊性強的人,最喜歡的,是冷嘲熱諷,最難有的,是同理心。
凡事只顧自己爽,絲毫不顧及你的感受,其實就是故意。
這樣的人,沒必要留著消耗能量,更沒有必要請進生命。
03
一直以來,我都很喜歡作家@老楊的貓頭鷹,因為我發現他是一個情緒特別穩定的人。
但後來才知道,他也有好情緒一下蕩然無存的時候。
那就是遇到了我們常說的“槓精”“噴子”。
老楊曾在微博上釋出一篇文章,結果有讀者評論他:
“你寫的都是什麼垃圾文章?”“這種垃圾書誰看得下去啊!我只喜歡尼采寫的哲學,還有卡夫卡寫的小說。”
“像你寫的這種垃圾書,我不屑於看。”“你該多學學尼采的邏輯和卡夫卡的表現主義,少出垃圾書!”
剛開始,老楊還好言回應,可越看到後面越生氣。
於是,他絞盡腦汁敲出了一段話準備回擊,但在傳送之前,他被自己氣笑了。
他發現自己這段話毫無邏輯,而自己也變成了一個噴子。
最後,老楊說道:對付噴子,最好的策略就是“算了”。
否則你抽一鞭子,他抽一鞭子,糟糕的情緒就會像陀螺一樣,永遠不會停下來。
而你最終,也會被他們拉到同一層次。
深以為然。
語言攻擊性強的人,最會懟你、噎你、挑釁你,把你拉到和自己一個層次。
你認真讀書,他非說你讀的都是雞湯;你努力工作,他非說你的努力都是浪費時間。
一旦你不服開始反擊,那麼你的情緒你的智力就會被其牽著鼻子走,淪為他們的奴隸。
而避免悲劇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接他們的茬。
認輸、認慫、認栽,用離開的方式善待自己,才能還自己一片安寧。
04
1999年,餘秋雨應電視臺邀請,擔任《千禧之旅》紀錄片的嘉賓主持。
沒想到這次“跨界”,竟引來文學界驚濤駭浪般的惡意誹謗。
當時,足足有1800多篇抨擊餘秋雨的文字,說他“不入流”“沽名釣譽”。
還流傳出這樣一句話:“21世紀的文人圈有兩件事是正確的,一是好好掙錢,二是罵餘秋雨。”
面對別人的攻擊責難,餘秋雨只是淡淡地說了句:“馬行千里,不洗泥沙。”
自己還有很遠的路要走,哪有工夫理會這些閒言碎語?
之後《文化苦旅》出版後,餘秋雨又遭遇了新一輪波濤洶湧的謾罵。
有人給他的文章挑錯,有人批評他“濫情”,還有人說他不尊重文化。
但餘秋雨依舊不在意,照常寫文章、做自己的事。
很認同一句話:面對那些誹謗你、汙衊你的人,你在意,就輸了。
這世上,沒有誰能逃過語言攻擊。但真正清醒的人,不會理會別人的嘴,只會關注自己的心。
豐盈自己,夯實自己,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最後,想和你分享一個故事。
作家蓋伊·川崎,有個非常有意思的習慣。
無論是網路噴子、垃圾郵件傳送者還是身邊人,只要涉及髒話、狠話等語言攻擊性的言論,他都會第一時間拉黑遮蔽、刪除遠離。
在他看來,語言最能影響一個人。
善言如藥,養人心田;惡語如毒,蝕人骨髓。
多去接觸那些言語溫暖的人,相信我們的生活和生命也終將美好。
點亮小心心,與朋友共勉。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