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要完蛋了!不僅是六代機被叫停,美國現在連航母都造不出來

一個美軍都不得不承認的事實,那就是美軍可能不會有六代機,也不會再有新的航母。
很多朋友會說,美國不是在造福特級2號艦肯尼迪號嘛,美國自己都不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服役,現在美軍只有1個造船廠具備建造航母的能力,除此之外,冷戰結束後,美國推行去工業化政策,將大量基礎製造業轉移海外,導致本土軍工配套企業大規模消亡。
福特級航母的建造過程便深受其害:據美國海軍協會披露,為福特號提供零件的供應商中已有40%倒閉。
這就迫使船廠不得不從尚未完工的“肯尼迪”號上拆卸零部件優先保障現役艦艇,這就導致了“肯尼迪”號自2015年開工至今仍未完成舾裝,飛行甲板上堆積的工棚與僅安裝過半的電磁彈射器,成為美國工業能力退化的鮮活註腳。
而且美國的電磁彈射系統是有問題的,在航母技術領域,電磁彈射系統的失敗堪稱美國軍工體系衰落的縮影。福特級航母首艦“福特”號自2017年服役以來,其電磁彈射器(EMALS)的故障率始終居高不下。
根據美國國防部測試資料,該系統的實際使用壽命僅為設計指標的5%,平均每彈射200次即需返廠維修,遠低於預期的4150次標準。這一技術困境的根源在於美國選擇的中壓交流技術路線存在先天性缺陷:共享儲能裝置與功率轉換模組的設計導致單點故障即可癱瘓全部四條彈射器,而飛輪儲能技術的高能耗與低效率更使得航母電力系統長期超負荷運轉。
更具戲劇性的是,當電磁彈射技術陷入僵局時,美國連退而求其次的選擇都已喪失。
特朗普在第一任期的時候曾公開威脅要回歸蒸汽彈射技術,但現實是相關產業鏈早已瓦解。蒸汽彈射器依賴的精密鑄造工藝與特種鋼材加工能力,隨著美國本土製造業空心化而消亡,即便政治強人試圖逆轉技術潮流,也難覓合格供應商重建生產線。
航母打擊群是美國全球海洋霸權的基石,是其海上作戰的主力,最為美軍軍事力量投射的前出平臺,美國一個航母戰鬥群的作戰能力甚至超過一般的軍事強國。
美國雖然現在擁有11艘航母,但是尼米茲航母年齡太大面臨退休,尤其是現在航母維護大延期,導致美軍能夠出動的航母不超過4艘,如果後面在沒有新的航母替補的情況下,美軍將會失去制海權,而這也意味著美國軍事霸權的崩塌。
即使美國現在能夠造,也造不起了,福特級單艦130億美元的造價中,近三分之一用於填補研發缺陷與供應商溢價,而電磁彈射器的頻繁故障又催生天價維護賬單,形成“越貴越差、越差越修”的死迴圈,如此高昂的製造成本,可以說讓美軍實在是負擔不起。
要知道“福特”號在建造工程中遇到預算超支,工期延誤等問題,雖然航母早在2017年服役,但由於技術問題,戰鬥力形成時間也被迫推遲,在2023年才進行首次戰鬥部署。
“福特”號航母造價約130億美元,美國國會研究服務部此前指出,與2008年預算相比,“福特”號超支近30億美元,而且部署期間的任何新問題都會進一步擴大超支規模。
而和航母一同遭遇危機的,還有艦載六代機,2025 年 3 月,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正式宣佈退出美國海軍下一代空中優勢戰鬥機(F/A-XX)專案,這一決定猶如一記重錘,徹底擊碎了美軍在六代機領域的幻想。
此前,美國空軍已取消下一代空中加油機(NGAS)的開發計劃,將有限的預算轉向核力量現代化與太空軍建設。五角大樓的戰略收縮,折射出美國在尖端武器研發領域的力不從心。
而現在就剩下了波音和格魯曼,對於格魯曼來說,F14之後它們就沒造出來過服役的新戰鬥機,而波音這些年大家也都知道,兩位老人家現在還滯留在空間站呢,這基本上可以宣告艦載戰鬥機的死刑了。
這兩個訊息疊加出來的資訊就是,美海軍要完蛋了了,F35故障一大堆,能夠出動的不足一半,現在航母老化,六代機又沒戲,而且伯克3到現在只造出來1艘,提羅級巡洋艦正在陸續退役。
六代機專案的夭折並非偶然。在過去十年間,美國國防預算的蛋糕被不斷切割:太空軍的獨立建軍消耗了 15% 的新增軍費,核三位一體現代化計劃吞噬了 20% 的預算,而中東和印太地區的持續軍事存在更讓財政雪上加霜。
當中國以每年兩位數的軍費增速推進裝備升級時,美國卻陷入了 "拆東牆補西牆" 的惡性迴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