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最大的悲哀:把順序弄反了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MK
來源:每晚一卷書(ID: JYXZ89896)
一個人的工作觀,就是他的人生格局。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佳音朗讀音訊
波蘭作家萊蒙特說:“世界上的一切,都必須按照一定的秩序各就各位。”
工作也是如此。
很多人在職場中每天忙得焦頭爛額,卻還是沒做出什麼成績。
歸根結底,就在於順序出錯了。
抓不住上班的重心,一味往錯的方向使力,結果只能是越努力越心酸,越奮鬥越無力。
想要事半功倍,一定不能把工作的順序搞反了。
01
  • 錯序一:把個人情緒放在第一位,解決問題放在第二位。
網上看過一個有趣的段子:
職場中,你會溝通,加10分;
會合作,加20分;
有資源,加50分;
但如果你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好意思,扣100分。
很多時候,阻擋你前進的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情緒不穩。
人一激動,氣血上湧,就容易把事搞砸了。
作家李筱懿曾經在書中分享過自己的一段經歷:
26歲時,她在一家公司任廣告部門副主任。
一次,她遇到了一位很重要的客戶,如果簽下合同,她當月業績至少可以提升50%。
為了拿下這個客戶,李筱懿經常在深夜改稿,廢寢忘食地調整其中細節問題。
可方案改了幾十遍客戶都不滿意,李筱懿心裡也越來越憋屈。
一次電話溝通中,對方又開始挑方案中的毛病,指出來有幾處還需要改正。
想到自己那麼辛苦,對方卻毫不在意,李筱懿再也忍不了了。
她在電話裡大聲對客戶嚷道:
“你的要求特別沒道理,你也特別變態,別以為甲方了不起,我不伺候了!”
說完,她狠狠摔掉電話,覺得太過癮了。
然而很快,她就為自己的衝動付出了代價。
那位客戶把她發火的事當成段子一樣講給同行,一傳二、二傳三,沒過幾天,這件事就在圈子裡鬧得沸沸揚揚。
這下子,不僅李筱懿個人的名聲變差了,甚至影響了公司的聲譽。
公司領導也痛批了她一頓,她直接陷入了職業低谷。
作家胡夫蘭德說:世上一切不利的影響中,最能使人功敗垂成的,往往就是過度的情緒。
職場中,最忌諱的就是帶著情緒去工作。
跟著一時的心情走,被不理智衝昏了頭腦,小問題也會變成大麻煩,讓你難以脫身。
成熟的人,都不會輕易發脾氣。
因為他們知道,每一次的情緒化,都有其要付出的代價。
無論在哪兒上班,請收起你的玻璃心。
臉皮厚一點,把心放寬點,難聽的話別入耳,遇到挫折別擺爛。
能嚐到工作甜頭的,永遠是把做事放在第一位的人。
02
  • 錯序二:熱衷於人際往來,忽略個人提升。
看過一個春晚小品,叫《投其所好》。
女科長馬晶晶是個馬屁精,為了拓展人脈,她絞盡腦汁,在領導的愛好上狠下功夫。
但她的個人能力卻一塌糊塗,上班不是摸魚就是睡覺。
結果就是,巡察組發現了她在職期間的不作為,免除了她職務。
直到此時她才明白:
一個人如果自己沒實力,無論多高的圈子,多牛的人脈,也不能為自己的事業助益。
《滄浪之水》裡的丁小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他一沒學歷,二沒家底,卻一直妄想攀上廳長的關係。
於是,他就整天跟在老廳長後面,像狗皮膏藥一樣,搶著為其端茶倒水,忙前忙後。
本以為和廳長搞好了關係,下一個升職的肯定是自己。
但老廳長直到退休,也沒給他謀得點實在的利益。
而同事池大為,從不屑於拉攏人脈,工作多年,他一門心思都花在了自己身上。
別人上班喝茶閒聊,他專心看業務書、寫文章、申報國家課題;
別人抱怨工作無聊,他趁著閒餘時間學習日語、考博士。
幾年下來,他的能力更突出了。
沒過多久,他的才能就被老廳長髮現,他也成功繼任,成為幾十年來廳裡最年輕的領導。
培根曾說過:“最近的捷徑,通常是最壞的路。”
一個人越是投機取巧,越是容易弄巧成拙,越是急功近利,就越容易走上歪路。
以實力論高低的世界裡,提升自己才是王道。
拼人脈,不如拼自己。
恪守本分,一步一個腳印,把專業能力提上來。
等到你做出成績,升職加薪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03
  • 錯序三:計較眼前小利,忽略長遠發展。
曾在網上看到一個提問:
“作為過來人,你有什麼建議給初入職場的年輕人?”
其中有一個高贊回答,說道:
永遠不要只盯著錢看。
因為人生絕大多數的財富,都是中年以後賺到的。
比賺錢更重要的是,讓自己保持值錢的能力。
工作說到底,靠的都是厚積薄發。
如果你只盯著眼前的一畝三分地,想的都是賺快錢、走捷徑,註定會被時代淘汰出局。
知名高爾夫球運動員泰格·伍茲在讀初中時,有個常在一起練球的朋友。
兩人球技不相上下,但他們卻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
朋友受不了辛苦乏味的訓練生活,跑到當地富人那裡當陪練,不到兩週就賺了1000美元。
看著朋友發了財,泰格蠢蠢欲動。
眼紅之下,他也忍不住也跟著去做兼職,幾次缺席了學校的訓練。
泰格的教練知道後,嚴肅地問了他一個問題:
“你到底是想成為職業運動員,還是有錢人家的陪練?”
一語驚醒夢中人。
泰格這才意識到,為了多賺眼前這點錢而放棄練習,無異於自毀前程。
於是他狠下決心,決定拒絕一切誘惑。
從此,當地少了一名富人宅邸的高薪陪練,多了一名俱樂部裡沒有工資的實習生。
7年後,泰格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高爾夫球運動員,創下單賽760萬美元獎金的記錄。
而他那個朋友,早就淪為了籍籍無名的路人甲。
美國耶魯大學心理學家艾米·瑞斯尼斯基曾把工作觀分為三種:
第一種,把工作當差事,辦一件事拿一份錢。
第二種,把工作當職業,恪盡職守,在意自己的遠期發展;
第三種,把工作看成自己的使命,從骨子裡熱愛它,力求實現更高的價值。
一個人的工作觀,就是他的人生格局。
只看到蠅頭小利的人,幹不成什麼大事。
把目光放長遠一點,深耕專業,沉澱本領,你才有機會衝破平庸,完成真正的蛻變。
04
  • 錯序四:手腳走在腦子前面。
“矽谷投資教父”納達爾說過一個引人深思的觀點:
在現代職場中,忙碌是普遍的狀態。
純靠努力已經無法超越他人,只有會思考的人,才能在人群中脫穎而出。
工作中,最怕的就是腦子沒動,手腳先行。
網友@林瀾在一家生產手錶的電子廠裡當車間主任。
早年時他只是一名工人,負責給手錶裝配零件,每天從早忙到晚。
因為收入是按件計算,許多工人為了多賺點錢,都會主動延長工作時間,拖到深夜才下班。
最後往往錢沒多賺多少,人還累出了毛病。
但林瀾不一樣。
他知道,靠人力拼手速永遠只能賺辛苦錢,得想辦法提高效率。
於是,他開始研究整個手錶的架構、各種配件的功能。
他每天都準時下班,一回到宿舍,就坐在電腦前開始鼓搗,一邊學習組裝原理,一邊學習使用電腦操作自動化生產線。
後來工廠引進大量機械手,很多人都失業了。
他因為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也會操作電腦,被留了下來,還順利晉升了車間主任。
思維導師葉修說:
像野草一樣的普通人,想出人頭地簡直難於登天。對我們而言,人生角逐的入場券僅剩一張,那就是思考力。
在這個內卷嚴重的社會,用蠻力是走不遠的。
守著一個崗位,盲目地往死裡幹,只會搞垮你的身心。
未來,終究是腦力為王的時代。
只有深度思考的能力,才能成為我們一躍而起的底氣。
做任務之前先動動腦子,站上高處,放眼全域性,你才能抓住重點,從根本上完成能力的進階。
有了思考力的支撐,人生也會大不相同。
《終身成長》一書中寫道:痛苦+反思=進步
工作註定是苦的。
但有人吃的是渾渾噩噩,止步不前的苦。
有人吃的是逐漸覺醒,升級打怪的苦。
結果可想而知,前者落於平庸,後者在成長中出眾。
所以,意識到自己工作狀態糟糕的時候,一定要及時反思,主動調整。
戒掉僥倖心態,拒絕一切的無用功。
學會抓大放小,捋順工作思路,把每個小任務做到極致。
點個在看,跳出無效努力的怪圈,當你的實力強了,工作自然就順了。
不要帶著情緒過夜,
也不要去預支明天的煩惱,
更不要對尚未發生的事擔憂。
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
生活才不會變得悲哀。
關注@洞見林靜 影片號,一起閱讀成長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