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總結學霸家庭的10個“反常識”教育法,學會了孩子想不自律都難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番茄媽
來源:男孩派(ID: boy666dj)
真正的學霸都不是管出來的。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晏嬌朗讀音訊

最近,人工智慧DeepSeek爆火。
一夜之間,好像周圍的人都在討論它。
聽說身邊不少媽媽,都利用DeepSeek解決了自己的教育難題。
我也有點躍躍欲試。
畢竟兒子上了初二,成績就一直不太理想,總在班級的二三十名晃悠。
我便想著問問DeepSeek,怎樣能把我兒子爆改學霸。
可沒想到,DeepSeek給出的思路和方法,和我之前的教育理念大相徑庭。
(圖片來源:DeepSeek)
我結合Deepseek,總結了10個顛覆傳統認知的“反常識”教育法,看似違反常規,實則暗含科學的學習規律。
在這裡,也推薦給各位父母。
01
  • 不要逼孩子學習,反而要“逼”他偷懶。
熱帖《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抗抑鬱史》的作者遊安講過自己的經歷:
從小到大,她的媽媽對她的學習極為嚴格。
在媽媽的高壓政策下,她放棄了一切愛好、社交和休閒娛樂,除了吃飯和睡覺,其他時間都在學習。
在她終於如母親所願考上了北大後,她卻一下子失去了人生目標,變得渾渾噩噩的。
最後陷入抑鬱的深井,逃課、失眠、喝酒、差點自殺。
現實中,很多父母“學業至上”,對孩子進行高強度的“雞娃式”教育,剝奪了孩子全部的課餘時間。
久而久之,不僅摧毀了孩子的自我價值,也提前透支了孩子的生命力與能量。
孩子的童年應該是鬆弛有度的,他應該好好地玩過、鬧過,享受過純粹的快樂。
如此,他的生命才是旺盛的,能量也是滿格的。
當一個孩子有了充沛的能量,自然會有足夠的勁頭去面對未來的挑戰。
02
  • 家裡越亂,孩子越聰明。
我常常因為兒子不定期整理自己的房間、桌面不整潔跟他急。
可是DeepSeek卻告訴我:整潔的書桌,往往是孩子創意的墳墓。

(圖片來源:DeepSeek)
經濟學家蒂姆·哈福德在《混亂》中說到:
如果一個人的桌面收拾整齊,書籍整齊陳列、水杯文具擺放得規規矩矩,這樣的人一般缺乏創造力;
像是愛因斯坦、馬克·吐溫、居里夫人,扎克伯格堪稱時代開拓者,他們的工作桌面也都是亂糟糟的。
AI時代來臨,創新和想象力的培養對於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凌亂無序的房間,更容易激發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也敢於去打破常規。
03
  • 不要讓你的孩子考第一名。
《少年說》中有個叫吳謙益的男生,吐槽自己的媽媽:
“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排名越高越好,可我媽媽卻不希望我考第一名。”
原來,吳謙益從小就要強,很有上進心,成績也很好。
可有一次,媽媽發現孩子在課桌上寫了這麼幾個字:“第二就是落後”。
她這才警覺了起來,害怕孩子因為過於看重名次,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著名經濟學家何帆曾在採訪中,建議各位“學霸”們:“不要考第一名!”
因為一直維持第一名的孩子,往往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卻對失敗和挫折缺少體驗,這樣反而不利於他們全面的發展。
聰明的父母不會讓孩子過分地捲入競爭,而是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
要讓孩子知道,比起超越別人,專注當下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04
  • 故意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我承認,我是個非常焦慮的媽媽。
因為怕兒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小我就把他的時間排的滿滿當當的。
兒子上小學二年級時,我就給他報了演講、繪畫等興趣班,還有程式設計班、奧數班等提高班。
可是DeepSeek卻給了我當頭一棒:
小學“提前搶跑”的娃,50%會在初中崩盤。
(圖片來源:DeepSeek)
這是因為,很多“搶跑”的孩子,把精力都放在了大量刷題、以及用“模型”來解題上,結果喪失了寶貴的自主思考能力。
而那些沒有被“過早催促”的孩子,在初中階段,反倒可能因為紮實的思維基礎,厚積薄發,逆風翻盤。
俗話說,“三分教,七分等”,教育和培養孩子是個漫長的過程。
而我們需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節奏,讓孩子“慢慢來”。
05
  • 父母越“不靠譜”,孩子越強大。
美國心理學教授Lori在接待過大量案例後發現:許多孩子一生最大的痛苦,就是父母“太過完美”。
如果父母替孩子完成了一切,孩子就失去了獨立成長的機會,未來又怎能獨自面對這個世界。
偶爾做個“不靠譜”的父母,孩子反而會更強大。

(圖片來源:DeepSeek)
父母平常可以多跟孩子裝傻示弱:
媽媽今天身體不太舒服,你自己做點東西吃吧;
這道題媽媽也不會,不如我們今晚一起查資料,明天看誰先學會好不好?
這本書講的真有意思,就是這段我沒太明白,你能給我講講嗎?
透過溫和引導的方式,把成長的空間還給孩子,才能激發孩子的內驅動力,讓他爆發潛能。
06
  • 鼓勵孩子多“犯錯”。
對於兒子的學習,我一向是格外謹慎。
平常一旦成績下滑,或是寫作業算錯了題,我就忍不住對他發脾氣。
可是DeepSeek卻提醒我:不要害怕孩子犯錯,反而要鼓勵孩子“犯錯”。
華大基因CEO尹燁總結,自己的成功主要歸功於父母對他的教育:
父母從小不僅鼓勵和允許他犯錯,還經常誇他做得好的事。
這讓他形成了正面迴圈,愈發對自己有信心,內心充滿安全感。
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犯錯與挫折都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順應孩子的天性,讓孩子在輕鬆、自由、快樂的狀態下成長,他的抗挫力會更強,做事也會動力十足。

07
  • 不要讓孩子大量刷題,而是養閱讀的興趣。
你有沒有發現,很多真正的學霸,並不是“刷題狂魔”。
這是因為大量“填鴨式”的學習,特別消耗學生的精力和學習熱情,很容易後勁不足。
寒武紀創始人陳天石、陳雲霽兄弟童年時,父母從不透過“強制刷題”來培養興趣。
而是在家中書架上擺滿各種書籍,涵蓋工程、歷史、自然等多個領域,讓他們自由閱讀。
不僅激發了兄弟倆的好奇心,還拓寬了思維,最後先後考入了中國科大少年班。
正如人民日報所說:
“如果一個孩子從沒有讀過一本好書,而是把大量時間都投入到學校課本和大量作業中,那麼這個孩子的天賦聰明就被餓死了。”
只有博覽群書、大量閱讀,才能讓智慧生根發芽,在學習和才能上更有潛力。
08
  • 允許孩子“頂嘴”,越有自己想法越好。
很多父母覺得孩子頂嘴,是叛逆的表現。
實際上,頂嘴是孩子思想獨立,思維覺醒的一種表現。
在AI時代,越是有主見、有想法、有批判思維的孩子越能脫穎而出。
(圖片來源:DeepSeek)
從Deekseek創始人梁文峰到“百億”導演餃子,都是從小就有想法,敢於突破常規的人。
如何“激發”孩子思維覺醒,DeepSeek給出如下建議:
可以每週舉行家庭辯論會,一個人做裁判,勝利的一方給予獎勵;
平常孩子在提出反對意見時也可以追問:“你說的有點道理,那麼請你舉出三個理由來說服我。”
一個敢於“辯駁”的孩子,敢於不走尋常路,未來一定大有出息。
09
  • 允許孩子鑽研,所謂“無用的東西”。
從兒子上小學以來,我都要求兒子把注意力放在學習上。
兒子喜歡的踢足球、玩樂高、看小說……這些在我眼裡都是無用的東西,實在浪費時間。
但實際上,每個孩子都應該擁有自由支配的時間,那是孩子的生命在自由呼吸的時刻。
(圖片來源:DeepSeek)
作家六神磊磊從小就是個“金庸迷”,但老師和父母卻都覺得“看這個東西沒用”。
可誰能想到,正是年少時的武俠夢,讓他有了如今的一番成就。
父母要適當放下對“有用”的執念,允許孩子有一些時光,去做一些看起來“無用”,自己喜歡的事情。
很多當下看似無用的東西,極有可能成為孩子未來成長路上的養分。
10
  • 不要一味“補齊孩子短板”,而要努力拔高長板。
現在的教育系統,更注重全面發展,想把孩子培養成面面俱到的全才。
事實上,未來真正有所成就的,往往是那種在某個領域格外突出之人。
宇樹科技的創始人王興興從小就偏科嚴重,英語成績一直都很糟糕。
甚至因為英語太差,他只能以全校倒數第二的成績考入一所普高。
但他卻對機械特別痴迷,初中就能自己製作微型渦輪噴氣發動機。
王興興的父母,從也沒強迫他放棄機械愛好,非要把時間都花在補英語上。
也正是如此,他才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深耕,做出一番事業。
就像俞敏洪在演講中說的:
以高考為核心的面面俱到、門門優秀的死記硬背的教育和內卷式的教育,已經無法應對未來時代的發展。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長板”,家長善於發現並拔高這個“長板”,孩子才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閃閃發光。

11
最後,想和各位父母分享Deepseek創始人梁文峰父親的教育方法,和大多數父母相比,可謂十分“特別”:
他從不在飯桌上和孩子聊學習,只聊一些生活上的趣事;
他從來不關心孩子考試名次,只問今天解決了哪些問題;
他從不介意孩子在家拆電視、搞破壞,只是遞給他螺絲刀,讓他記得裝回去。
父親寬容的教育理念,給了梁文峰足夠的勇氣去追求自己想做的事,乃至挑戰那些技術上的無人區。
所謂“反常識”教育的本質不過如此——不盲目雞娃,而是做到了反焦慮、反內卷、反內耗。
願每位家長都能看透教育的真相、放平心態,讓家庭成為一個源源不斷的“能量艙”。
也願我們的孩子,都能在屬於自己的賽道上大放異彩。
點個在看,與朋友們共勉。
家有小男孩
我們為您推薦一個優質的育兒平臺
男孩派(微訊號:boy666dj)
每一個男孩,都是媽媽的軟肋,也是鎧甲。
養得好聰明又紳士,養不好費心又勞神。
關於養育男孩的乾貨,這裡都有;
關於養育男孩的苦甜,我們都懂。
家有男孩,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關注,
我們的故事,就開始了…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