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大戰、俄烏亂局與美股暴跌

頭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股市 烏鴉

特朗普2.0剛過滿月,關稅大戰和地緣局勢就已經經歷了輪番的衝擊,美股一週狂瀉5%,成為自2020年9月以來最快的一次“-5%回撥”。
奇怪的是,大家都在等待“-5%回撥”的機會,但當回撥真正發生時,買盤卻寥寥無幾。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期表示,將從3月4日起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25%的關稅,並對中國再加徵10%的關稅(稅率提高至20%),還威脅對歐盟徵收25%的關稅。
儘管關稅對特朗普而言從來就是工具而非最終目的,延遲關稅或部分豁免等情形就成為可能,但不確定性仍令市場厭惡。
比起關稅,俄烏亂局近期更抓人眼球。原先美、烏之間會正式簽署兩國的礦產合作協議,結果全球見證了白宮火藥味最濃的一場會面。
用美國媒體的說法,這是一場“喊叫比賽”——美國總統特朗普、副總統萬斯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當著記者們的面,發生激烈爭吵,最終澤連斯基被特朗普趕出了白宮。
且不提秩序和道義,即使歐洲繼續煽動戰爭,也無關緊要。這場戰爭正在結束,因為特朗普不想要拜登的失敗局面。
關稅、俄烏變數、MAGA革命的未知性、經濟前景趨弱加劇了市場調整,本輪調整由倉位去槓桿、散戶情緒下滑、經濟增長預期惡化共同推動。
近期亞特蘭大聯儲的GDP即時預測(GDP Nowcast)大幅下調,預計美國經濟在2025年第一季度將以年化1.5%的速度收縮,這標誌著自2022年第一季度以來的首次季度性萎縮。
短期內市場可能仍需明確催化劑才能實現反彈,而未來的稅季和經濟資料仍可能帶來額外波動。

|亞特蘭大聯儲的GDP即時預測資料暴跌

關稅衝擊波再起

就在3月到來之際,法國總統馬克龍才結束與特朗普的“歡聲笑語”,特朗普轉頭就宣佈將對歐盟徵收25%關稅,並將很快宣佈這一舉措,這個稅率適用於從歐盟進口的汽車和其他各種商品。
他還宣佈從3月12日開始,對所有進口鋼鋁加徵25%關稅。
此外,特朗普還表示,計劃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徵收新的10%關稅。事實上,此前他已經對中國進口商品增加了10%的關稅,而且與加拿大和墨西哥不同的是,中國的關稅並未被延期執行。
表面來看,關稅是解決“不平等貿易”、降低美國近1萬億美元貿易逆差的有效方法。從商人角度來看,在美國財政狀況如此嚴峻的今天,關稅是創收的途徑之一(政府部門裁員、與烏克蘭的礦產協議、出售黃金簽證等都是在開源節流),也是為之後的延長減稅法案預留財政空間。
野村的測算顯示,若關稅有望帶來1000億美金的收入,那麼這已經相當於財政赤字的十分之一。
從國際關係來看,關稅是一個“低成本高回報”的談判工具。以墨西哥為例,關稅政策可以迫使墨西哥更積極地管理邊境和非法移民問題,而這正是特朗普在競選時最重要的承諾,也是美國民眾的痛點。
對墨西哥來說,其80%的出口都是去往美國,並且出口貢獻了40%的墨西哥GDP,這使其在關稅談判中沒有任何籌碼。
由此可見,對實力相對較弱的國家,“關稅武器”可謂屢試不爽,也具有示範效應。
但更重要的是,特朗普顯然認識到了美國更深層次的問題。根據嘉盛集團,在2020年,美國的對外貿易總額2萬億美元,是中國的4倍,到了2024年中國以6.2萬億美元的規模反超美國的5.3萬億美元,這使得中國成為了全球絕大部分國家的最大貿易伙伴。
中國(重經濟發展)和美國(重政治軍事)的不同路徑,導致如今的全球格局發生顯著改變。
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佔全球GDP近四分之一,但僅佔全球製造業增加值的15%,而中國12%的GDP佔比則貢獻了全球製造業增加值的約32%。
如果無法讓製造業迴流,不僅無法令美國“再次偉大”,甚至會進一步削弱其自身的影響力。因此特朗普急需透過經濟(關稅)或非經濟(地緣政治)手段來扭轉當前局勢。
然而,對於特朗普而言,關稅從來都是工具,而不是最終目的,因此延遲關稅或部分豁免等情形就不無可能。
最近特朗普表示,將從4月2日起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徵收25%的關稅。與此同時,“對等關稅”也將在4月出爐,歐盟、日韓、東南亞等都可能成為下一個目標,但市場同樣會關注是否有迴旋餘地。
關稅大戰可能引發通脹的風險,驅逐非法移民和國內減稅政策同樣可能導致通脹,特朗普和團隊不可能沒有考慮到,尤其是財政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此前還是出自對沖基金。這關乎經濟、政績甚至是政治遺產。但權衡之下或許認為透過關稅能夠獲取的戰略利益要高於短期的代價,又或者有把握透過“降本增效”來抵消通脹風險,但這仍需要時間來驗證。
當下,美股的下跌不無理由。以汽車產業為例,2024年在美國銷售的汽車40%都是源自進口,而墨西哥、日本、韓國、加拿大佔進口份額的前四位。
若以車企來看,通用、福特等美國車企是墨西哥出口至美國的主力軍,去年分別達到了90萬輛和39萬輛。關稅政策不僅可能推升美國本土的汽車銷售價格,也會波及本國車企。哪怕車企把生產線移回美國本土,成本依然會顯著上升。
同理,若考慮到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5000多億美元的商品增加額外10%的關稅,美國面臨的通脹壓力或更加嚴峻。美聯儲如今已對降息絕口不提,最新出爐的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已經跌至一年多的低點,為經濟敲響了警鐘。而更令投資者擔心的是關稅大戰對全球貿易體系和經濟前景的衝擊。

|密歇根大學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 來源:Tradingeconomics

俄烏亂局平添不確定性

如果說關稅令人煩躁,那麼俄烏亂局似乎更令人摸不著頭腦。
“全世界看呆了,澤連斯基被特朗普趕出了白宮”——這類標題的評論文章遍佈,然而結局從澤連斯基踏入白宮的那一刻就有了徵兆——澤連斯基並未穿著西裝,而是穿著戰時的服裝。
“你現在手裡沒有牌可打。和我們在一起,你才有了牌。你是在玩牌。”特朗普大聲說道,在澤連斯基試圖反駁時打斷了他,“你正在拿數百萬人的生命做賭注,你在拿第三次世界大戰賭博。”
然後,他痛罵澤連斯基:“你這樣做,是對這個國家的極大不尊重……”
萬斯則繼續稱:“你說過一次感謝嗎?……去年10月美國大選期間,你曾經去過賓州為反對派(民主黨)站臺……”
去年10月,澤連斯基去了賓州的美國軍工廠,名義上是感謝美國援助,但在特朗普陣營看來,這完全是為拜登-哈里斯站臺。對此,特朗普似乎耿耿於懷。因而此次的會面實則是在澤連斯基苦苦請求下的成果,然而卻演變成了一場“烏龍”。
於是,美國和烏克蘭礦產協議可能籤不成了,但俄烏戰爭也很難打下去。
主流的聲音指責特朗普不講道義,暗示他將放棄烏克蘭,然而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傑弗裡·薩克斯(Jeffrey Sachs)的一些觀點亦值得深思。
薩克斯曾任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擔任教授,並領導地球研究所(The Earth Institute)。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陷入嚴重的經濟困境,急需市場化改革,薩克斯曾為多個蘇聯國家(包括烏克蘭)提供經濟改革建議,儘管當時他的“休克療法”存在爭議。
在2月接受知名媒體人Tucker Carlson的採訪時,薩克斯批評了美國過去的政策,包括北約東擴及其在烏克蘭的介入,認為這些舉措對俄羅斯構成挑釁。
在回顧歷屆政府時,薩克斯批評了比爾·克林頓和喬治·W·布什等領導人的決策,認為他們的政策導致了不必要的衝突和全球不穩定。他對美國官員近期承認烏克蘭不會加入北約以及世界已經進入多極化時代的表態表示讚賞,並認為這是緩和局勢的積極訊號。
他強調,如果總統優先考慮和平,就能夠實現和平,因為沒有哪個國家真正想要主動攻擊美國。但他警告稱,美國“深層政府”(Deep State)、遊說集團等勢力可能會影響總統的決策,使其傾向於衝突。
但一位深知戰爭破壞性並堅定維護和平的總統,能夠引導國家走向和平。
儘管薩克斯在諸多議題上對特朗普持批評態度,尤其是在經濟、環境、全球治理等議題上。但在俄烏戰爭等地緣政治議題上,他認為特朗普可能比拜登政府更傾向於和談,因此,他對特朗普在某些方面的外交政策持謹慎樂觀態度。
也就在2月底,薩克斯在歐洲議會上表示,“特朗普不想要拜登的失敗局面。這就是為什麼特朗普和普京總統可能會同意結束這場戰爭。即使歐洲繼續煽動戰爭,也無關緊要。這場戰爭正在結束。所以,請接受這個現實,並告訴你的同事:‘一切都結束了’之所以結束,是因為特朗普不想抓住一個失敗者。而通過當前談判獲救的,將是烏克蘭,其次是歐洲。”
一直以來,似乎歐洲依賴美國成了一種習慣。但薩克斯也表示,歐盟需要靠自己的時代也到來了。
薩克斯稱,歐洲需要一項真正的外交政策,不是那種“我們願意與特朗普妥協,滿足他的一部分要求”的策略。
他也對歐盟喊話:“請務必制定歐洲自己的外交政策。你們將長期與俄羅斯共存,因此,請與俄羅斯談判。歐洲和俄羅斯都有真正的安全問題需要解決,而那些煽動性的言辭和反俄情緒對你們的安全毫無幫助,對烏克蘭的安全更是沒有任何好處。你們所支援的這場美國主導的冒險行動,已經導致大約100萬烏克蘭人傷亡。”
“特朗普政府在本質上是帝國主義的。特朗普顯然認為,大國主宰世界。美國將會冷酷無情、玩弄權謀,對歐洲亦然。所以,不要去華盛頓乞求幫助,那樣只會讓美國變得更加冷酷無情。相反,歐洲應當擁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外交政策。

美股快速去槓桿

寫到這,美股近期暴跌的命運似乎顯得如此自然,無論是關稅、俄烏亂局、MAGA革命,都顯得如此顛覆過往的秩序。
過去一週,標普500指數下跌5%,主要受高倉位去槓桿(Positioning Unwind)以及經濟增長擔憂的影響。最直觀的例證就是“Mag7”(美國科技七巨頭)今年以來的表現,此前已下跌8%,而S&P493(剔除Mag7的標普指數)反而上漲4%。2月初剛從DeepSeek衝擊下喘過氣的七巨頭是近一週暴跌的主力軍。

|七巨頭年初以來的表現。部分漲幅已經歸零或轉跌

如果這只是單一因素,市場或許還能更有條理地應對,但當前形勢更為複雜:增長預期快速下調、消費者信心受挫、通脹預期飆升,以及對AI投資短期可持續性的疑慮(特別是在微軟削減資料中心支出的訊息傳出後)。
與此同時,市場上兩個此前長期被冷落的板塊——中國和歐洲——重新受到關注,資金與市場活動出現回暖。
去年四季度開始的“特朗普交易”開始回吐,連比特幣都從10萬美元大關上方跌破了8萬美元。
從去年底開始,對沖基金大幅減倉,減持美股“科技七巨頭”,但當時特斯拉是一個例外,這可能與“特朗普交易”相關。
當時機構開始大幅加倉Applovin、Palantir等熱門中型成長股。然而,近期這些熱門股也遭遇天量拋售,Applovin股價從510美元附近的高位跌落至300美元附近,跌幅超出30%,Palantir則從2月18日的124美元附近跌至80美元區間,跌幅亦接近30%。
在這一背景下,英偉達即使交出了全面超預期的財報,亦被投資者重重地懲罰。
227日釋出財報的英偉達的財務資料連創三項紀錄——季營收創紀錄、年營收創紀錄、資料中心營收創紀錄。營收393億美元 同比增長78%,淨利潤221億美元 同比增長80%,兩項核心指標均小幅超出分析師預期營收預期382.5億美元,調整後每股收益0.85美元
但市場反應平淡盤後交易時間英偉達股價轉跌,228日更是跌超8%
反差折射出一個殘酷現實——對市值突破3.5萬億美元的英偉達,未大幅超預期就是不及預期這種市場心理的根源在於英偉達自身設定的高基準。
過去三年間,其季度營收超預期幅度達10%左右,而本次僅超出3.1%。尤其在關鍵指標毛利率上,73%的實際值低於市場預期的73.4%,更較上年同期下降3個百分點,凸顯Blackwell架構量產爬坡對利潤率的侵蝕。儘管下季度430億美元的營收指引 同比增長65%仍顯強勢,但毛利率預期進一步下探至70.6%,顯示出供應鏈調整的陣痛期尚未結束。
不過,技術細節在宏觀去風險的背景下都不再關鍵。經歷暴跌後,標普500當前P/E為21.5倍,與機構的年底P/E估值預測一致。
未來,美國經濟增長預期的改善對股市反彈至關重要,非農就業資料將成為市場的重要考驗。政策訊號(如有助於提振經濟增長的政策)可能推升市場,但當前不確定性仍然較高。
 /// END /// 
No.6234 原創首發文章|作者 周艾琳
開白名單 duanyu_H|投稿 tougao99999
 歡迎點看【秦朔朋友圈影片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