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一些國際學校會開設IGCSE(國際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與 MYP(IB中學專案),作為銜接Alevel/IB等課程的“過渡期”。
如果一所學校同時開設了IGCSE和MYP,應該選哪一個?未來打算學習IB,只能選擇MYP嗎?
IGCSE與MYP的課程定位
確定選擇IGCSE還是MYP之前,建議先充分了解兩者的課程定位。
IGCSE課程框架以傳統學科為核心,提供70餘門科目選擇,允許學生根據興趣和職業規劃自由組合;
例如,數學、科學等科目內容與ALevel高度重合,但深度僅為後者的三分之一,強調知識點的系統性覆蓋和能力訓練。
MYP隸屬於IB國際文憑組織,面向11-16歲學生,注重跨學科整合與綜合素質培養。
課程分為語言、數學、科學、藝術等8大學科組,要求學生透過 “服務學習” 和 “個人專案” 等實踐活動,發展批判性思維、全球視野及社會責任感;
其評估體系融合考試、專案報告和日常表現,弱化單一分數導向,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與能力成長。

IBO官網
學科導向:課程以單科教學為主,注重知識點的深度挖掘和考試技巧訓練。
靈活性:學生可選擇5-12門科目,其中英語和數學為必修,其他科目可選修。
資源優勢:教材與考試大綱明確,歷年真題公開,便於學生自主複習。
MYP
跨學科整合:強調學科間的關聯性,例如透過 “全球議題” 將歷史、地理與科學結合。
探究式學習:鼓勵學生透過調研、實踐解決真實問題,如設計環保方案或社會服務專案。
技能培養:注重培養研究、溝通、反思等核心能力,為後續 IB-DP 的拓展論文(EE)和知識理論(TOK)課程奠定基礎。
在申請方面,英國很多高校會將IGCSE成績納為考察標準(前提是申請人學習了IGCSE),A*/A成績越多,申請優勢相對越大;

牛津大學,對GCSE的成績要求
MYP作為IBDP“直系”橋樑,所培養的批判性思維和全球視野,在申請美國、加拿大等注重綜合素質的院校時更具優勢。

未來打算學習IB,只能選擇MYP嗎?
IGCSE與MYP並無絕對優劣之分,關鍵在於同學們的學術興趣、能力及長期目標匹配。
擅長應試、偏好單科深入的學生適合IGCSE;喜歡探索、注重實踐和綜合能力的同學更適合MYP。
若計劃選擇ALevel課程,IGCSE是更直接的選擇,其考試成績與升學要求高度契合。
不過未來打算學習IB,只能選擇MYP嗎?
從資料來看,中國大陸共有190所PYP小學,164所學校是IBDP學校,而MYP學校只有85所,學習IBDP的學生並非都學過MYP,國內很多國際學校在DP之前也不提供MYP課程。

IBO官網
與IBDP相比,MYP並不是一個固定的課程,大部分課程都沒有明確的教材,只有一些參考資料,對老師的備課要求很高,教師自主性高。
此外,MYP課程的評估準則也比較模糊,如何評估通常取決於老師的理解。課程內容非標準化,且材料內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
因此,很多IB國際學校會開設IGCSE作為過渡課程,打算升讀IB的同學也可以選擇IGCSE作為過渡課程。
IGCSE/MYP新生的預習指南
IGCSE課程對英語能力要求較高,不僅涉及學科專業術語,還包括論文、報告等學術寫作。
建議新生提前習慣閱讀英文原版書籍,擴大詞彙量;精讀學科教材章節,理解知識結構。定期撰寫短文或學科筆記,使用Grammarly等工具檢查語法,逐步適應學術寫作規範。
數學、英語為必修核心科目,需重點預習。
數學複習代數、幾何基礎知識,提前熟悉IGCSE考綱;英語透過分析文學文字(如詩歌、小說選段),練習批判性閱讀與分析。
MYP強調學科整合與現實問題解決,建議新生們嘗試進行主題式學習和設計思維實踐。
主題式學習,比如可以圍繞 “氣候變化”等議題,結合科學、歷史、藝術等學科展開調研;設計思維實踐,指的是透過 “服務學習” 專案(如社群環保倡議),學習需求分析、方案設計與成果展示。
學習使用學術資料庫等檢索資料,掌握文獻綜述與批判性分析技巧。此外,嘗試從簡單課題(如 “本地文化保護”)入手,練習制定研究計劃、執行與反思。
需要學科老師提供“入門”指導,我們向大家推薦:
【暑期預習班課】
快速把知識點融入到卷面分數
數學、化學、物理、生物、經濟五大學科!其他學科也提供預習輔導!堅持價格親民,但教學質量絕不妥協🎉!
小班因材施教:我們的教學團隊深耕GCSE/IGCSE領域,對學科知識要點與題型變化了若指掌。
個性練習,貼心督學:課堂結束,學習不止!配套的課後練習材料,由學科老師逐一批改,定位知識漏洞,整理錯題集,深入剖析問題,訓練高效解題思維。
我們還會定期向家長反饋學習進度,讓家校共育無縫對接,孩子學習更有動力。
掃描下方二維碼諮詢暑期預習輔導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