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瘋搶華人數學天才!這所順義數學“神校”贏麻了:9年級晉級AIME…

就在今天,OpenAI又雙叒叕釋出新模型了,o3和o4 mini模型正式亮相!據評論,已經達到或者接近“天才”的水平。
已經試用過的網友表示,o3可以每天早上推送一門機器學習課程,像X光一樣深度分析文章,回答臨床醫學問題已經和頂級專科醫生不相上下……
這一年來,人工智慧的發展突飛猛進:中國的DeepSeek,馬斯克的Grok3,OpenAI的O3……面對這股浪潮,如果家長只能做一件事,幫助孩子從小做好準備,可以是什麼?
答案出乎意料的簡單:學好數學
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是,許多頂尖的AI大牛,自己就是數學大神。比如馬斯克旗下AI初創公司xAI裡的諸多華人,都是數學學霸。
  • 其中一位聯合創始人、95後學霸吳宇懷,至今在海外社交賬號首頁置頂著一句話:“解決數學問題,瞭解宇宙本質。”他在杭州的初中數學老師曾說,吳宇懷從不上培訓班,也不超前學習,但對於數學難題的執著,是其他同學不能比擬的。
  • 另一位聯合創始人楊格,本碩就讀於哈佛大學數學系,大學時期的導師是數學家丘成桐……
實際上,數學為人工智慧提供了基礎和邏輯,也是人工智慧騰飛背後最重要的推手學科之一。
從美本的錄取,我們也可以發現藤校對數學等硬核學科競賽學霸的偏愛:
比如今年MIT的錄取,有連續兩年國際數學奧賽(IMO)的金牌得主,還有在國際資訊學奧林匹克競賽(IOI)全場唯一滿分的冠軍;
但究竟怎麼在人工智慧時代學好數學?還是要採用過去學奧數的模式嗎?是很多家長的疑問。
不少學校都在摸索合適的方法。其中,北京市新府學外國語學校(以下簡稱新府學),可以說是最有發言權的一所。
■ 北京市新府學外國語學校
新府學的前身是北京市東城區赫赫有名的順天府學教育中心(原北京市奧林匹克學校),從1985年就開始從事奧數培訓,可以說是全國擁有最強數學基因和最紮實基礎教育的一所民辦校。
創始人盧振虎老師是北京著名的奧數金牌教練,校長團隊是全北大“天團”,曾多次擔任北京市理科集訓隊總領隊,培養大量學生進入普林斯頓、布朗、倫敦大學學院等世界名校。
–  姚宇堃 –
新府學校長
畢業於北大心理系,多次擔任北京市理科集訓隊總領隊、國際數學競賽北京隊教練,所教學生已有近百名考入普林斯頓大學、紐約大學、布朗大學、倫敦大學學院、悉尼大學等海內外名校。
– 馬昕光 –
初小部教學校長、聯合創始人
畢業於北大智慧科學系,是北京理科集訓隊總教練,所教畢業生考入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倫敦大學學院等海內外名校。
– 謝俊楊 –
新府學聯合創始人、初小部科創中心負責人
畢業於北大心理學系,從事一線教育教學工作10餘年,善於跨學科整合式教學設計,為IB MYP八大學科單元之一的Design(設計)課程進行全學段主題單元設計,並擔任多屆CP(Community Project)社群設計專案總設計師。他所指導的眾多學生考入QS世界大學排名前三十、英國G5等諸多海外頂級大學。
向左滑動檢視更多選單
有這樣的名師坐鎮,新府學的學術成績自然相當耀眼。
九年級學生參加AMC10/12就取得AIME晉級資格,新加坡亞太數學奧林匹克 (SEAMO) 金獎、澳大利亞數學競賽(AMC)連續5次100%獲獎、加拿大數學測評(初級CJMC)冠軍獎等都收入囊中。
👇滑動檢視學生們的獲獎獎狀👇

有了超強的數學基礎,新府學在人工智慧教育探索方面也走在了全國民辦校的前列——從KG到9年級,每一個年級的數學課中都融入AI工具。
到底這所民辦校中的“數學航母”是如何在人工智慧時代教“數學”?數學的傳統優勢又如何與AI時代結合?
想了解更多新府學相關資訊
👇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
參加學校探校及體驗日活動
想直接瞭解學校招生資訊和最新活動
可以掃碼新增學校老師直接諮詢

人工智慧時代的數學課竟然可以這麼上?!

人工智慧的語境下,到底應該怎麼學數學?新府學的姚宇堃校長應該是最適合回答這個問題的人選。
作為深耕數學教育20年的專家,姚校長認為,數學作為人工智慧的底層邏輯支撐,應該淘汰傳統老套的教學模式,而更注重讓孩子真正理解數學思維,形成解決問題的邏輯。

其實早在擔任奧數教練的時候,姚校就非常重視思維培訓,而不是一味刷題。比如他不願意過早地教學生方程,因為一旦有了這個工具,很多問題都可以套公式,分析的過程就缺失了。但恰恰是邏輯分析,才是數學的核心。

基於這樣的教育認知,新府學正在將獨創的“數學+”課程體系和人工智慧相結合,把數學思維和AI技術融入到了KG到9年級的數學活動中:
  • 對於低年級的同學來說,透過視覺化AI工具的演示和運用,讓學生熟悉新技術之餘,培養數學的邏輯思維能力;
  • 而到了高年級:課程重心則更強調演算法和邏輯,也就是解釋技術背後的原因。
KG階段:城市規劃師
孩子們會藉助AI繪圖工具,生成城市藍圖,不僅能認識各種形狀的特徵,還鍛鍊了空間想象能力和創造力,瞭解街道的佈局規劃。
一年級:數字雜貨店
引入AI價格對比功能後,學生們透過 AI 工具瞭解不同商品在不同平臺的價格差異,在比較分析中深化對數字運算和價值概念的理解,同時也培養了經濟意識和理性消費觀念。
二三年級:分類回收站
同學們將積極參與到可回收物的分類工作中。而AI影像識別技術,將幫助他們快速準確地進行回收分類。三年級在二年級的基礎上,還需要分析回收趨勢,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增加環保意識。
四年級:城市規劃與預算
這次設計城市,引入了管理成本和空間限制的指標,需要運用數學精密計算。而在AI城市藍圖中,學生能夠直觀看到成果,並根據實際情況最佳化,提升瞭解決問題的能力和邏輯思維。
五年級:預算規劃師
同學們將設計一個小型商品專案,製作產品並規劃材料預算。這一過程涉及成本核算、利潤預估等多個數學環節,學生們在實踐中深入理解數學與商業運營的緊密聯絡。
初中:“數學+經濟+AI”的國際貿易集市
隨著知識的積累,到了初中,AI已經可以與數學和經濟相互融入。
3月14日數學節當天,新府學的初中同學們以班級為單位,模擬了各個國家之間的商品貿易。學生們藉助AI構建了“供求關係”的模型,並且還考慮了不同國家之間貨幣的匯率。在AI的幫助下,進行了演算和產品定價。
活動結束,同學們還將所有的內容覆盤到了自己創辦的《數學報》上,不僅闡述了對匯率如何影響貿易的理解,更是對活動做了詳實的梳理分析。
有的研究分析了定價和利潤的關係,有的收集了整個市集的銷售資料進行了銷售策略建模,為銷售策略提供依據……
■ 同學們自己創辦的《數學報》

第一次參賽就拿下全國冠軍
新府學8名初中學生的“未來之城”長什麼樣?
如果說“數學+AI”只是起步,其實新府學的學生早已經將數學和AI,融合進其他各種學科,並且結出豐碩的成果。
就在去年,新府學首次參加“未來之城”(FUTURE CITY STEAM)比賽,就從全國30個城市、140支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了“城市設計組”中學組中國區冠軍!

“未來之城”是一個頗具含金量的賽事,受到了包括NASA在內的工程師協會的大力支援。它對跨學科能力和社會觀察的要求很高。活動的主線是設計一座未來100年後的城市,來解決年度主題挑戰問題。設計的過程則融合了科學、技術、工程、人文和數學等學科。2024-2025年度的挑戰主題是“海上漂浮城市”。 

■ NASA宇航員為未來之城小工程師們送祝福
當我看到他們的作品時,很難想象如此複雜的城市結構、如此係統化的能源利用解決方案,竟然出自新府學8名初中學生之手。
在他們的設想中,這個名叫《藏寶海灣》的城市位於東南亞的無風帶,深受垃圾所困——巨大的垃圾帶,足有三個法國面積那麼大。
學生們開始思考:“是不是可以透過科學‘變廢為寶’,讓垃圾成為城市賴以生存的基礎。”
如果說他們的想法已經很獨樹一幟,那麼這群新府學孩子做的功課,則更令人大開眼界:
他們去權威的《自然》期刊檢視論文,學習了一種叫作“高溫閃蒸”的微塑膠回收方式,把垃圾轉換成新材料石墨烯;
他們透過美國國家能源技術實驗室(NETL)的官網,閱讀大量關於電力和能源系統的文章;
他們還從21世紀經濟論壇上,下載了一份長達152頁的英文報告,在AI的幫助下,瞭解清潔能源和生態環保;
當然還有了解漂浮城市的案例,比如韓國預計2025年建成的OCEANIX……

最後他們構建的城市,清潔能源覆蓋率超過90%,已經實現了碳中和。它主要依賴分散式太陽能發電和浮子式潮湧能轉換髮電,提供基礎電力;以結構型摩擦發電機、沼氣發電和張力腿溫差發電作為補充電力;城市正常運轉時的富裕電能會透過氫能儲存起來,與少量可燃冰開採一起作為應急和儲備電源。
創造力之豐沛,知識面之寬廣,解決方案之獨到,難怪最後連“未來之城”的評委看到《藏寶海灣》都嘖嘖稱奇,盛讚新府學是100多個作品裡唯一基於現實問題展開想象的作品!
想了解更多新府學相關資訊
👇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
參加學校探校及體驗日活動
掃碼預約開放日
掃碼諮詢老師
秘訣藏在獨創的“數學+”課程的日常
究竟新府學的初中生們怎樣完成如此龐大的作品?
對此,“未來之城”的領隊謝俊楊老師很有發言權,擁有10多年一線的教育經驗和豐富的跨學科經驗的他,北大畢業之後,先是教數學,後來轉向跨學科,現在是新府學IB MYP中設計版塊的負責人。
在他看來,為初次參賽就拿冠軍打下基礎的,正是新府學的“數學+”體系——數學作為一切科學的基礎,在教學進行跨學科融合,包括“+物理”、“+化學”、“+工程”、“+計算機”、“+藝術”等,形成跨學科的專案制學習。
拿新府學IB MYP的設計課來舉例,六年級開始,每個學生每學期都要做兩個大PBL單元和一個小的技能單元。
比如六年級一個叫作“超級大橋”的專案:學生需要動用材料建立一座橋樑,並且確保它在城市中能運用。而要完成這個專案,學生需要調動多方面的學科:
  • 為了確保橋能夠承重,以及長寬高的合理,需要用到物理的受力平衡以及材料的應力應變;
  • 而橋樑的形狀最佳化,則需要用到數學拋物線相關的知識;
  • 為了確保橋樑在社群中的合理規劃,老師特地用沙盤模擬了一座城市,包含了學校、工業園區、醫院等城市聚落,還發給學生一份報告,記錄著城市的居民和生活狀況——比如它的車道數,就應該結合城鎮的車流量來考慮……
又比如八年級的“香水”專案,要求學生們製作一款屬於自己的香水。這個過程,既涉及到化學,還有為香水定價並拍攝品牌宣傳片這樣的商業行為……
發現了嗎?這些專案廣泛涉獵了各種學科——數學、物理、化學、經濟、社科等。專案以小組為單位,需要大家共同交流合作,最終還有面向師生的presentation環節。
整個過程,學生不僅積累了學科知識,也讓領導力、思辨性等軟實力獲得了提升。

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新府學對學生的支援也是全方位的。兩位來自新府學、參加過“未來之城”專案的同學,8年級的Alice和Andy對此深有體會。
以英語這門基礎課舉例,學校採用7層的分層教學,極其細緻。Alice 6年級的時候英語基礎一般,被分在第三層,現在8年級的她已經到了第六層。一度她覺得非常掙扎的英文數學,也學得非常自如了。
在她看來,新府學老師對她的幫助非常大:英語班實行了小班制,一共9名學生,老師不僅能照顧到每個孩子,還會在課上還會分享各種親身經歷,鼓勵大家參與討論;而英數的外教老師題目講解得很細,學生有任何問題可以隨時去討論。
到了“未來之城”這樣的舞臺,老師們的幫助更成為了推動成長的力量。
Andy在這個專案的前期討論和製作中,貢獻了非常多精彩的想法。但險些因為怯場而失去在中國決賽的賽場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做演講的機會,因為他容易緊張,尤其不習慣透過話筒聽到自己的聲音。
幫助他超越自我的,是新府學領隊老師的一句話:“你想想,一輩子有多少人有機會,能讓自己的聲音迴盪在‘冰絲帶’這樣的舞臺上?”

在新府學,學生收穫的不僅僅是短期的知識,更有長期的勇氣和好奇心,這些都是伴隨今後道路的財富。

在採訪完新府學後,我想到了四個字:厚積薄發。
從“數學+”的延伸,到“專案制學習”的實踐,再到AI與教學的融合,新府學在每一個環節上都已經深耕多時。成長在這片土壤裡的學生,自然會擁有紮實的學術基礎、不拘一格的創造力、以及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未來之城”取得的成果,是水到渠成的表現。
而對於新府學的未來,我更是多了期待。正如姚校恰如其分的總結:
對孩子來說就是這樣,當你給他們更多機會的時候,他們能呈現的可能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想了解更多新府學相關資訊
👇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
參加學校探校及體驗日活動
想直接瞭解學校招生資訊和最新活動
可以掃碼新增學校老師直接諮詢
學校資訊
目前招收班級:KG-G11
招生範圍:初小部
班型:20-35人/班,分層教學
課程體系:IB, IGCSE, A Level, AP;OSSD;中國國家核心課程;
學費標準:7.8-22.9萬(不同方向具體費用詳詢招生老師)
上課地點:北京市順義區京順路99號  
諮詢電話:010-89420199
點贊&在看,及時收到推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