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旗-19、蘇-57、“陸地航母”、“虎鯨號”…在近日展開的第十五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各路“空中神器”各顯神通,著實讓資深軍迷、科技迷們大飽眼福。
作為我國航空航天尖端技術技術的集中展現,珠海航展還首次設定了低空經濟專區,讓大家領略到這些年我國在無人機等領域的發展極為迅速,特別是供應鏈能力非常突出,堪稱達到國際第一梯隊水平。

而小鵬匯天公司則成了最大“顯眼包”之一,可謂搶盡了展會風頭,其打造的“陸地航母”在珠海蓮洲機場還進行了全球首次公開飛行。
飛行器不僅成功完成了“低空直線加速”、“螺旋上升”、“勻速降高”以及“精準降落”等四項飛行科目,而且整個過程均採用了自動駕駛技術,表演一氣呵成。

除了小鵬,廣汽、吉利研發的無人機也接連“升空”,甚至“悶聲發大財”的奇瑞也來湊熱鬧,將首款三體複合翼飛行汽車迎到了現場。
新產品、“黑科技”始終是中國航展上最令人期待的看點。那麼本屆航展飛行汽車方面到底有哪些可觀之處?咱們來一探究竟。

首先咱們來看期待已久的“陸地航母”,不得不說這名字起得也是相當霸氣,外觀看起來有點類似Cybertruck的6輪汽車,後備箱裡搭載了一架可供兩人乘坐的單杆操縱飛行器,兩者合體,被命名為“陸地航母”。

而且官方強調,“陸地航母”不僅是全球唯一後備箱能裝下“飛機”的汽車,還是全球唯一能塞進汽車後備箱的“飛機”。

其中,飛行體設計為電動六軸六槳構型的航空器,選用了碳纖維材料作為機身主體結構和槳葉的製作材料,既保證了強度又實現了輕量化,同時配備了270°全景座艙,飛行視野十分開闊。

在首飛演示中,“陸地航母”展示了其自動駕駛技術在各種情況下對飛行器的精確控制能力。

特別是在勻速下降的環節,飛行器如同一隻展翅的雄鷹,優雅地向觀眾飛來,從80米的高度俯衝而下,平穩著陸,整個動作行雲流水,表現得非常流暢。

接下來就是這款車的最大特點了,操作那叫一個簡單,用小鵬的話來說就是:“汽車C照能開,飛行器能夠實現5分鐘上手、3小時熟練”。

在自動駕駛模式下,使用者可以享受一鍵起飛及降落、自動航線規劃、自動巡航飛行、智慧一鍵返航,甚至還能多維智慧空中感知避障輔助,安全性上完全不虛。

要是自動駕駛不過癮,想自己親手體驗開飛行汽車的快樂,“陸地航母”也能滿足你。
飛行器的智慧手動駕駛模式完全顛覆了傳統固定翼和直升機雙手雙腳並用的複雜操控方式,採用了小鵬匯天首創的飛行器單杆操縱系統,單手單杆即可操控。

在珠海航展現場,趙德力還首次展示了陸行“母艦”和飛行器自動分離結合的全過程。
僅透過智慧手機或智慧鑰匙輕輕一點,大概5分鐘時間,就能實現把“飛機”裝進汽車,及把“飛機”從汽車自動釋放出來,全程無需手動操控。

在首飛展示後,這下可把躍躍欲試想要擁有的土豪們吸引到了,官方承諾其售價不會超過200萬元,沒想到立馬就爆單了,今天官方宣佈,“陸地航母”訂單數量突破2000臺,達到2008臺,創下了全球飛行汽車領域的最大訂單紀錄。
不僅如此,小鵬匯天宣佈與高直航空、傲程航空達成戰略合作,並簽署150輛“陸地航母”預訂合同,訂單總金額近3億元,這下可是不愁賣了。

在交付能力上,小鵬匯天也做好了充足的準備,目前飛行汽車智造基地已在建設中,將用於生產分體式飛行汽車“陸地航母”的飛行器部分,規劃年產能1萬臺,計劃明年第三季度竣工,飛行汽車將在2026年量產交付到使用者手中。
所以想開上飛行汽車的朋友們,可得抓緊了!

話說如今低空經濟興起,想入局的可不止小鵬匯天,就在小鵬匯天完成全球首飛的同日,廣汽集團旗下首款飛行汽車GOVE也完成了飛行表演。
不得不說這外觀非常前衛,甚至還略微有點喜感,但人家可是全車炭纖維一體成型製造而成,相當有實力。

在表演時,GOVE的蛋形吊艙會脫離下方的智慧起降平臺,在勻速上升的同時,平臺回到指定區域,過程很順利。
補充一句,GOVE的底盤不僅是飛行艙的智慧起降平臺,也是移動充電站。在飛行艙飛離底盤後,底盤還能根據實際需求自行就近尋找充電站進行充電,非常省心。

目前飛行艙最大起飛重量550kg,最大航程30公里,當飛至目的地上空時,附近可用共享底盤已在地面就位,協助飛行艙進行精準對接和降落,整體配合設計得十分緊密。

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還有吉利旗下低空出行科技公司沃飛長空。
AE200是沃飛長空旗下首款自研戰略產品,是一型6座級純電動有人駕駛載人eVTOL,近期,AE200還在成都完成了首次對外公開演示飛行,展示了產品的穩定性與先進性。

未來AE200還要進行一系列試驗與試飛,比如高溫、低溫等各類極限環境的考驗,最大時速飛行與剎停、各種應急故障的可靠處置驗證等工作,簡直快把這玩意兒當戰鬥機使了。
官方還透露,預計在2025年,將全面啟動AE200的符合性驗證工作,力爭成為國內首個完成載人飛行試驗的6座eVTOL產品。

除了參與本次航展的三家整車企業,奇瑞汽車和長安汽車也展示其在低空經濟領域的佈局。
早前 奇瑞就對外展示了其三體複合翼飛行汽車,有點像夾心三明治,神奇的是它 沒有方向盤、油門等,汽車支援飛行及行駛兩種模式無人駕駛,而且 可實現陸空無人駕駛模式切換。

不過 奇瑞官方沒有透露三體複合翼飛行汽車的具體上市時間,目前該產品仍處於原型機階段。

話說,這次 長安汽車總裁助理兼長安前瞻技術研究院總經理詹樟松也透露 ,長安“飛行汽車”有望明後年亮相。
大家不妨期待一下,長安汽車造出來的飛行汽車會長啥樣呢?

看了這麼多國產飛行汽車閃亮登場,相信大家也很好奇,作為普通市民還有多久能夠體驗飛行汽車呢?
對此已經有業內人士給出了答案,預計在2026年-2030年裡,大家就能逐步體驗到空中交通帶來的便利。

同時據中國民用航空局資料顯示,預計到2035年,中國低空經濟的市場規模將有望達到3.5萬億元。
雖說飛行汽車未來市場前景極為廣闊,但未來想要普及卻面臨著重重挑戰,首先得搞定3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全面開放這個大難題。

雖然國家已經建立了一些試點空域,但這並不等於低空空域的全面開放。尤其是像在我們這樣的人口眾多的國家,那安全和管理的壓力可不是蓋的。
而安全性問題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低空飛行事故頻發,可能會削弱公眾的信心,導致人們放棄低空出行方式,這將對低空經濟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對此還需要監管部門不斷完善規章制度。

此外,低空飛行的適航過程本身就夠長的了,要是再加上不同製造商、不同機型的適航問題,那時間可就得拉長到馬拉松級別了。
但不管怎麼說,低空經濟正在“起飛”,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我們頭頂的這片天空,會越來越繁忙,那麼你願意用飛行汽車出行嗎?

蘋果打八折!教你薅“國補”羊毛,購物最高減16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