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防走失 🌟右上角「設為星標」獲取每日推送
本期iWanna全球心理專案申請分享系列的免費公開講座,特別邀請Seven Guo導師,為我們帶來一場關於英國心理學留學和多元職業可能性的深度拆解的分享。
Seven導師目前在國內某網際網路大廠擔任PMO,碩士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認知與決策科學,本科是聖安德魯斯大學心理學專業,本科期間有五段心理學相關不同領域實習經歷。
今天,一起來了解心理人跨專業跨領域的多元可能吧~
英國心理學學科優勢
-
科研實力
英國頂尖高校開設了心理學不同方向專業的非常多,如牛津、劍橋、UCL、KCL 等校都位於QS和英國本土排名前列,排名上沒有後顧之憂。
除了高校排名靠前外,英國在神經科學、認知方向、臨床心理學、行為經濟學等領域影響力高,學術實力雄厚,並且支援研究的實驗技術也足夠先進,實驗室廣泛使用fMRI、EEG、眼動追蹤、計算建模等,無論理論還是應用方面的需求都能滿足。
此外,政府及慈善基金為心理學的熱門研究領域給予了很多補助,無論是從資金還是社會影響力方面都大力支援科研。
-
跨學科性
傳統的心理學學科已經有足夠的支撐,甚至有的學科能單獨成部門,如實驗心理學。近年來不少高校也新開了眾多心理學與其他專業的交叉學科,供學生選擇,如經濟+心理、數學+心理、設計+心理等等熱門的交叉方向。
新晉熱門交叉領域比如最近大火的心理+AI領域,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認知計算建模,比如劍橋、UCL利用AI模擬人類的決策記憶或語言處理機制來研究心理學問題。應用方面有KCL用AI輔助預估、治療抑鬱症,檢測情緒狀態等等。
還有神經科學+機器學習方向,研究的主題更多關於強化學習和人類認知的相似性,學校會與科技公司聯合開展研究專案。這些研究領域主要利用AI的方法研究心理學。
對於傳統心理諮詢,英國高校也提供專業化的培訓。除了BPS(英國心理學會)和NHS(英國國民醫療服務體系)認可的博士專案培訓以外,更細分的方向如UCL的兒童與青少年心理、KCL的創傷危機干預、巴斯大學的健康心理學等等,都有完善的培訓體系。對於最近趨於熱門的數字化心理諮詢,愛丁堡大學也開設了網路心理諮詢課程,以適應遠端醫療的趨勢。
因此無論是傳統心理學還是新興交叉學科,英國的專案都有軟硬實力的保障,總有一款適合你。
-
行業認可度
心理學專業的不同分支在業界,例如企業、政府和其他營利非營利組織的認可度都比較高。在臨床與健康心理學專業方向,NHS和私立的心理健康機構都有穩定需求,診所也會高薪聘請資深臨床心理學家。
在組織和工業心理學方向,畢業生主要受僱於諮詢公司,或者行為洞察團隊(BIT),負責研究與政府部門或經濟政策指定的相關問題。
人機互動、使用者體驗等熱門方向的認可度也毋庸置疑。在學術界的職業發展也較為順利,得益於英國高校和畢業生的合作比較緊密,會給予研究資金和實驗室等資源的支援。

英國心理學申請核心要點
本科申請關鍵
A-Level選課需要以理科為主(數學、物理、化學),文書重點落在對心理學的理解而不是過往的工作經歷或興趣愛好。在高中時可以提前瞭解感興趣的大學的心理學專業課程設定,從而也能瞭解到心理學是一門需要做實驗的科學,因此選課需要以理科為主,為未來做實驗、資料分析打基礎。
本科心理學推薦的院校有UCL和聖安德魯斯(St Andrews),兩所學校在課程設定方面略有不同。聖安德魯斯為四年制,前兩年可自由選擇三門不同專業的課程,例如可以同時選擇心理學、地理、物理,或者其他搭配,大三大四時再確定最後攻讀的專業,靈活性很強,相當於前三年都是通識課教學。
UCL為三年制,偏重心理學主課,但前兩年也可以修讀理科課程,包括資料分析、程式設計等,為畢業論文設計積累技能。
在心理學學習中不能忽視的是統計和資料分析能力的學習,在選課時需要有所側重。
碩士申請策略
英國院校對跨專業較為友好,心理學碩士不太卡本科專業門檻,選擇也非常多樣化,特別是交叉學科的存在,能讓學生從跨專業的角度切入,在本科就選定方向,等到碩士再與心理學進行結合,既不會浪費本科的學習,又能在碩士期間開展新的發展路徑。如果尚未決定具體的專業方向,可以在申請時選擇未來選擇更廣的專業方向。
怎麼選擇碩士申請方向?iWanna助力營:以職業生涯為導向的碩博申請輔導!👇點選瞭解更多~

在選擇碩士專案的時候,需要注意研究型碩士和授課型碩士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科研的佔比和對博士申請的影響。研究型碩士專案的科研佔比達到40%,課程佔60%,大部分時間需要和實驗室的導師同學合作完成畢業設計,而這個畢業設計可能會決定博士攻讀的方向。
研究型碩士更適合計劃讀博、進實驗室和研究所的同學,在申請博士時也會有科研經歷的優勢,並且經過碩士期間的探索也會對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更瞭解。就業方面做科研相關的崗位也會更有優勢。
相對來說,授課型碩士未來的選擇面更多,課程佔比達到80%,畢業論文佔剩下20%的比重。對於計劃就業或者處在迷茫期的同學來說,可以利用這一年的時間確定喜歡的方向或者是職業導向。授課碩如果要申請博士,就需要額外積累科研經歷,比如進實驗室做科研助理,或者助教。如果是直接在企業就業,可以選擇的崗位也不少,包括UX研究員、資料分析等等。
確定未來發展方向,可以從科研和就業兩個方面考慮。在研究方面,可以主動聯絡導師和實驗室申請研究助理或者詢問PhD招生的情況,無論是知名的實驗室或者是感興趣的研究專案都可以。就業方面,合理運用學校資源,例如就業中心和就業指導會,能夠更容易瞭解到實習或畢業生專案,如果回國可以瞭解春招和秋招。透過學校平臺來為未來更好地做打算。
英國的碩士只有一年,想要同時探索科研和就業兩個方向可能比較困難。因此需要合理安排時間規劃。
英國就讀體驗與資源利用
就讀體驗
英國心理學的課程具有理論+實驗分析為主,統計為輔的特點。雖然統計並不佔主要內容,但在實驗設計和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需要重視學習。隨著AI與心理學的結合,很多高校都在逐漸加重數學課程的比例,程式設計也變得更重要。課程形式主要有三種:大課、研討會和實驗課。可能早上上大課,下午和同學導師一起參加研討會。
這種情況需要課前預習,大課後複習,才能更深入參與下午的研討會。實驗課可能是生物相關的解剖課或者電腦課程,具體根據自己未來想選擇的方向選修相應課程。實驗課的主要作用是理解在大課中學習的理論如何應用。
英國心理學課程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是不硬性要求團隊合作,不強調小組作業,而是重視學生獨立完成作業的能力。
資源利用
許多高校和英國心理學會(BPS)有合作,如果修讀的專案課程有BPS認證,有利於後續在英國國家醫院實習或繼續在英國本土攻讀博士。部分本科課程也有BPS認證,申請時需要了解。心理學會每個月也會開展高校交流或主題分享供有識之士參加。
除了心理學會舉辦的活動外,學校也會開展心理學主題研討會,人數一般不超過20人,參會者可能是博士、博士後甚至是導師,也是一個交流的機會。
高校之間也會有交流合作,還有暑校,都是可利用的學校資源。例如UCL和北大的交流專案,期間北大的心理學部會來到UCL訪學交流,為期一週。透過高校間的交流專案也可以瞭解到不同高校所處地域和國家的心理學前沿,以及高校之間的合作內容,可能還能瞭解到聯合培養專案的具體內容。
關於如何低成本參與科研,也可以利用好導師的資源,無論是進導師的實驗室或者自主開展課題研究的時候選擇指導老師,都需要主動與導師交流。在與導師交流的過程中不僅能積累科研經歷,也能更直接地瞭解心理學發展前沿。除了科研的幫助,導師也能給予就業指導,根據過往學生的發展路徑給後來的學生參考。不用擔心麻煩導師,因為學生交了學費,導師就有義務幫助學生。因此和導師保持主動交流可以以較低成本儘快參與到科研中,是一條便捷的路徑。
心理學人的職業選擇
心理學實習路徑
Seven導師分享了5條心理學相關的實習路徑,包括學校實驗室、心理診所、醫院心理科、心理健康公司和網際網路大廠。
學校實驗室:對實驗設計、資料分析、學術寫作的技能有很大提升,適合計劃讀博的人群,即使對具體方向還迷茫但是有意申博的同學,在實驗室的科研經歷也可以為你錨定方向,培養心理學研究思維,以及探究純學術道路是否真的適合自己。
純科研的經歷在求職時不夠落地,經驗轉化較為侷限,因此如果是以就業為導向,沒必要有太多科研經歷。
心理診所/醫院心理科:適合想成為臨床心理學家或心理精神科醫生的同學,以及想要申請臨床心理學博士的同學。在精神科實習的臨床導向強,並且能直接接觸到一線的工作內容,對包括心理諮詢、狀態評估、病例記錄、儀器操作(如 EEG、眼動)在內的臨床技能提升很大。除了積累心理健康服務的經驗,也能瞭解醫院、診所等醫療系統的運作情況,針對性很強。但從臨床心理學想要轉到其他行業比較困難,並且國內和海外認證專業醫師執照的路線不能互通,存在地域限制,因此如果在英國取得了醫師執照但想回國就業,需要另外進行學習,考取執照。
心理健康公司:目前大部分市面上的心理健康公司都是以療愈或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為主,主要提供服務的方式還是傳統諮詢。英國的諮詢流派可能較多為精神分析、動力學,而國內會囊括家庭治療。也有公司聚焦於科技領域,使用數字化的心理治療方式,或者做使用者行為資料分析,開發APP等。在心理健康公司實習能夠鍛鍊產品思維、使用者研究、行為資料分析的技能,在專業對口的同時將學生思維轉化為業界思維。侷限在於比起大廠,公司規模較小,發展路徑有限。
網際網路大廠/科技公司:心理學專業背景可以考慮的對口職位方向有HR、UI/UX研究、AI產品經理、人機互動、專案管理等。不過在應聘涉及AI的科技類職位時可能需要跟純計算機背景的同學競爭,對技術要求可能較為嚴格。進入大廠需要做更多準備,但選擇面也更多,職業發展機會多,轉行也有優勢。
職業探索路徑
有部分同學選擇心理學作為自己的專業可能只是單純地被知識吸引,但對深入科研沒有那麼大的興趣,自身也不願意專攻學術界的職業瓶頸和專業壁壘。透過不同的實習經歷,可以不斷反思總結,找到更適合自己的發展選擇。
可以先從廣度多方面探索,但是要有一個核心,例如以心理學為中心。找到一個喜歡的方向後再深度探索下去。
將在學校學習的知識遷移到職業中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可被轉移的技能包括應用以及實驗技能,如協同合作能力、善於傾聽、心理學視角分析使用者思維或團隊工作效率等等軟技能,或者是統計、程式設計這些硬技能。
在學校學習的時候也可以有意識培養可轉移技能。擁有可轉移技能後,相對的業界適配崗位也會增加。但不管是申請還是就業,和個人特質的匹配度是最重要的,在職業探索過程中也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最擅長的和最適合自己的是什麼。
心理學的隱藏職業機會
除了常見的臨床職業選擇,心理學在其他行業也有隱藏的職業機會。如在網際網路行業中,心理學相關崗位可細分為使用者體驗研究(UXR)、人機互動(HCI)、遊戲心理學等等。人機互動在UCL有開設課程,與就業市場對口。
遊戲設計和心理學的結合則是最近熱門的組合,美國有開設相關專業,要求有設計或程式設計基礎。還有消費心理學方向就業,可以研究行為經濟,在快消或奢侈品行業工作,研究行業市場策略。以及組織心理學方向,進大廠做HRBP(人力資源業務合作伙伴)或管理諮詢類職位。
近期熱門:
👇
掃描下方二維碼,諮詢顧問老師,
可領取心理留學獨家資料!
獲取免費申請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