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輸了,但是又贏了!

看到這個標題,我相信,大家肯定有疑問:太矛盾了,馬克龍怎麼輸了還又贏了呢?
別急,看完下面的文章,你就會徹底懂了。
最近一段時間,馬克龍進行了一次政治“豪賭”:解散議會,提前選舉。

很多人都說馬克龍輸了,但事實上,馬克龍確實賭贏了。

為什麼說馬克龍贏了?

我們先看看歐洲國家的反應就知道了。

據西班牙《先鋒報》網站報道,在法國國民議會選舉結果公佈後,歐盟機構和歐洲主要國家當局普遍感到寬慰:
波蘭總理唐納德·圖斯克在社交平臺X上寫道:“巴黎興奮,莫斯科失望,基輔鬆了口氣。這足以讓我們在華沙感到高興。”
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在X上寫道:“本週,歐洲兩個大國選擇了與西班牙一年前的選擇相同的道路:拒絕極右翼,果斷支援以嚴肅而勇敢的政策解決人民問題的左翼社會主義。英國和法國對進步和社會前進說‘是’,對權利和自由的倒退說‘不’。”
……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說說這件事。
2017年埃馬紐埃爾·馬克龍以約65.5%的選民支援率戰勝法國國民陣線前主席瑪麗娜·勒龐成為法國第五共和國第八任總統;2022年,馬克龍以57.60%得票率擊敗勒龐(42.40%),獲得連任。
法國總統的任期是5年,按照正常道理,馬克龍的任期要到2027年才結束。
與其它國家不同,法國總統的權力非常大,我們把它稱為“半總統制”。
美國總統主管軍事、外交,自己就相當於“總理”(管內政),但是他的權力受到國會(立法)、法院(司法)等方面的制衡。
比如,特朗普任期內任命了一個大法官,一旦他的任命獲得通過後,那麼除非法官自己辭職,否則沒有任何人能罷免他;比如,特朗普想要制定一項法律,但是始終得不到議會的透過,那麼這項法律就無法生效。
其權力構成如下圖:

但是,法國不一樣。

法國總統的權力非常大,凌駕於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之上,被稱作“帝王總統”。
比如,法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法律,但是馬克龍覺得這項法律有問題,那麼他就可以要求議會對此項法律或其中部分條款重新審議,並作出修改,議會不得拒絕。
比如,法國總統還擔任了最高司法委員會主席,有權任免部分最高司法委員會成員,依據最高司法委員會建議任命法官,並監督法官遵守紀律。
法國總統的權力構成類似於皇帝,區別只在於法國總統不是世襲的,而是透過選舉誕生的。
按照正常道理,馬克龍這個“皇帝”當到2027年,而不會受到任何的制約。
但是,在今年歐洲發生了一件大事:瑪麗·勒龐所屬的極端右派國民聯盟在歐洲議會選舉中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獲得了31.4%的選票,是執政黨得票的兩倍。
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了法國內部的民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這個時候,對馬克龍就是一個重大的考驗了,他有兩條路可以走:
第一,不管歐洲議會選舉結果,繼續當“土皇帝”;

第二,提前解散議會,進行重新選舉。

無論走哪條路都有風險。
如果馬克龍不管歐洲議會選舉結果,繼續當“土皇帝”,這個風險固然很小,但是其“合法性”會受到質疑——老百姓已經不支援你了,你還賴在位置上不下來?
但是,如果馬克龍解散議會進行重新選舉,極右派獲得議會多數席位怎麼辦?如果極右翼獲得議會多數席位,那麼馬克龍是不是要任命一個極右翼的總理?要知道,那個總理可不聽你的。你就想想,丞相不聽皇帝的,皇帝的權力是不是被架空了?
從風險角度上來說,馬克龍選擇第一條路無疑是最好的——我的任期到2027年才結束,我管你民意發生沒發生變化,反正在2027年之前,一切還都得聽我的。
但是,馬克龍偏偏不信邪!
既然民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麼我就解散議會,提前進行議會選舉,我要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我依舊代表了民意”——歐洲議會選舉只代表法國人民對歐盟的看法,未必能代表對我執政效果的看法。
啥也不做,我就依舊是皇帝,但合法性就會受到質疑;提前進行議會選舉,那麼我就可能被迫任命一個不聽我話的“丞相”,我就可能成為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

馬克龍選擇了第二條路,這無疑是一場“政治豪賭”。

6月9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宣佈解散國民議會,並舉行新的國民議會選舉。
馬克龍稱,解散國民議會是法國執政黨在歐洲議會選舉中失利後“最沉重、最嚴肅但最負責任的解決辦法”。
法國劃分577個立法選區,對應國民議會577個席位。選舉採取兩輪投票制,第一輪投票中,候選人得票超過半數的直接當選;若無人得票過半,則獲得不低於本選區12.5%登記選民支援的候選人進入第二輪投票,得票最高者當選。
6月30日,法國國民議會選舉第一輪投票結束,極右翼國民聯盟獲得33.2%至33.5%的選票,得票率領先;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得票率在28.1%至28.5%之間,排名第二;執政黨復興黨及中間派聯盟得票率為21%至22.1%,位居第三。
雖然第一輪的投票結果顯示極右翼的國民聯盟獲得了最多的選票,但是由於很多選區沒有任何人得到50%以上的選票,所以無法確定議會席位到底歸誰,於是不得不進入第二輪選舉。

7月7日,法國進入第二輪選舉。

但是,最終的結果卻出現了“逆轉”。
根據多家法國媒體援引內政部公佈的最終結果,在國民議會577個席位中,左翼聯盟“新人民陣線”獲得182個議席,位居首位;執政黨聯盟“在一起”獲得163個議席,排名第二;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及與之結盟的部分右翼共和黨人士獲得143個議席,排名第三。
這個結果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以至於法新社以“驚天大雷”形容這一結果。
按照正常道理,極右翼應該獲得多數選票才對,其次是極左翼,最後是中間派的馬克龍政黨。但是,在第二輪選舉後,極左翼獲得了最多的選票,馬克龍的政黨獲得了第二,極右翼卻成了墊底的。
每次模擬考試,你都是第一名,但是正式考試你卻得了個倒數第一,這自然可以用“驚天大雷”來形容。
按照正常道理,極左翼獲得了最多的席位,又不是馬克龍的政黨獲得了最多的席位,為什麼說馬克龍贏”了呢?歐洲各國為什麼又那麼高興呢?
答案就在於:極左翼和中間派有合作的空間,而極右翼和中間派基本沒有任何合作的空間。
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就懂了。
美國對我們發動了貿易戰,這個時候,中國國內必然有三種主張:
第一種主張:美國對我們發動了貿易戰,那麼我們就要發起反擊,不僅要反擊,而且要加大反擊,美國對我們1000億商品加徵關稅,那麼我們就對它1200億商品加徵關稅,甚至對所有商品加徵關稅,主動與其脫鉤。這叫做“極左翼”。
第二種主張:美國對我們發動貿易戰,我們自然要反擊的,但是具體的反擊力度需要根據中美貿易現狀進行綜合考慮,沒有必要完全對等。比如,美國對我們所有商品都加徵了關稅,但是我們沒有必要對美國所有商品加徵關稅,因為有些商品是不可替代的,加徵關稅後,只會對我們自己不利。最終的結果可能是美國對我們1000億的商品加徵了關稅,但是我們只對美國600億的商品加徵了關稅。這叫做“中間派”。
第三種主張:美國對我們發動貿易戰,我們不能反擊,因為目前中國的實力還是不如美國的,如果我們反擊,美國必然會加大攻勢,那麼我們面臨的壓力會更大。這就叫做“極右翼”。
簡單地說:極右翼代表了激進進攻,中間派代表了綜合考慮現狀,極右翼代表了“投降”。
假設我是一箇中間派,現在議會進行了選舉,我突然發現,我所在的這個選區主張投降的人比例非常的高。由於我們這個選區的中間派候選人非常弱,根本沒有任何獲勝的可能,這個時候,我就必然會將選票投給極左翼。
與投降相比,我寧願選擇與美帝死磕!
這次法國極右翼為什麼會輸?
原因主要有兩個:
第一,在歐洲議會選舉和法國議會第一輪選舉中,極右翼獲得了最多的選票,很多原本屬於中間派或左翼的選民感到了危機,於是積極投票阻止極右翼——原本那幾天我有事要出門的,現在我就不出去了,等投完票後再出去。
第二,中間派極左翼進行了合作。一個選區有三個候選人,極右翼支援率45%,中間派15%,左翼40%,那麼中間派的候選人就主動退出。中間派退出後,那麼原本支援中間派的選民就會將票投給左翼,這樣一來左翼的支援率就達到了55%。
中間派和極右翼是沒有任何合作的可能的,但是中間派和極左翼是有合作的可能的。這就是馬克龍能“贏”的主要原因。
被封的至道學宮是一個極左派(激進派),我是一箇中間派,方方是極右派(投降派)。我寧死也不會和方方合作,我寧願去支援至道學宮。
但是,我支援了至道學宮就等於完全認同了他嗎?
不可能!
雖然我被迫支援了他,但是我認為他的很多思想是有害的,什麼“學英語會使人變傻”“其它民族都是未進化完全的蠻族”……所以,在面對方方的時候,我會和他一起斗方方,但是方方倒下後,在某些方面,我必然也會和至道學宮進行死磕。
現在的法國就是這種現狀。

左派和馬克龍合作,阻止了極右派。但是,中間派和左派之間的矛盾也非常激烈,彼此必會內鬥。

法國議會選舉結果出來了,無論是左派、右派,還是馬克龍的政黨都沒有獲得半數以上的席位,在這樣的背景下,給馬克龍的選擇只有三個:

第一,強行任命自己的人為總理;
馬克龍的中間派佔據了163個席位,離絕對多數的289個席位還有很大距離,雖然馬克龍是“皇帝”,可以無視議會席位強行任命自己的人為總理,但是剛任命完,左派和右派就會對總理發起彈劾。最終的結果就是總理被彈劾掉。如果馬克龍不信邪,再次任命自己的人為總理,那麼左派和右派就會再次發起彈劾……如此,就會陷入“任命——彈劾——再任命——再彈劾……”的迴圈中。
第二,與左派合作,讓渡一定利益,任命自己人為總理;

馬克龍的政黨獲得的席位為163席,左派獲得183席,所以馬克龍想要任命自己的人當總理,必然要讓渡大量的利益才行。

第三,任命左派為總理,然後利用自己的權力制衡左派。
與右派相比,馬克龍肯定是不可能妥協的;任命自己人,左派必然不甘心,畢竟左派的席位最多。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馬克龍任命左派的人為總理,然後和左派講條件(比如,財政部長、教育部長等必須由馬克龍的人擔任)。
無論是哪種方式,馬克龍的內政都會受到極大的制衡。
這次議會選舉極大地削弱了自己的權力,所以馬克龍輸了。但是,馬克龍又成功阻止了極右派的上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馬克龍又“贏”了,因為極右派是他的死敵。
—–全文到此為止。如果您想看到更多的原創文章,請點選下面的公眾號名片,關注即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