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貿易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美國總統川普上週五出人意料地宣佈,將智慧手機、筆電、處理器等核心科技產品從其新一輪關稅清單中豁免,給了蘋果、三星等科技巨頭一個難得的喘息機會,也暫時避免了消費者面對價格暴漲的壓力。

這一豁免決定由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悄然釋出,確認這些產品不適用125%的對外關稅,甚至也豁免了川普此前宣佈的10%全球加徵稅率。

此次被“豁免清單”所涵蓋的商品包括:智慧手機、筆記型電腦、硬碟、記憶體晶片以及處理器等技術核心部件——這些產品幾乎都不在美國本土製造。

專家指出,即便美國試圖發展相關本土產能,也可能需要數年時間才可能完成,甚至可能根本無法達到所需規模。根據Evercore ISI的資料,蘋果超過80%的產品是在亞洲特定製造基地完成的,其中包括80%的iPad與超過一半的Mac電腦。
川普宣佈加徵關稅的幾天內,蘋果公司市值便蒸發了6,400億美元。

不過,目前尚不清楚此次“關稅豁免”是否會成為長期措施。白宮的此次決定,似乎是出於避免重複徵稅的技術性條款考慮,因此也意味著相關產品未來仍可能面臨新一輪、小幅度的稅收調整。

據彭博社週六上午的報道,這項關稅豁免或許只是短期性安排。後續可能會以較低的稅率重新對相關產品加徵關稅。尤其是在半導體這一領域,川普多次表態將對其實施“行業定向關稅”,但目前尚未正式執行。
目前川普政府的行業關稅基本維持在25%,但業內人士指出,半導體及相關裝置未來所面臨的具體稅率仍不明確。
與此同時,美中之間長期的貿易摩擦仍在持續升級。作為回應,亞洲主要出口國之一已威脅向全球市場釋放高達1.9萬億美元的出口產品,官方稱這將是一場“長期經濟戰”的一部分。

就在上週四,該國公開威脅將發動這場“出口海嘯”,以回應川普再度上調關稅的決定。
儘管此次豁免為市場提供了短期緩解,但對蘋果及整個科技產業來說,影響依然深遠。

分析師警告稱,若蘋果被迫將iPhone生產遷回美國,將是一項在物流與財務上都極為艱鉅的任務。
美國銀行證券分析師Wamsi Mohan估算,若在美國本土生產iPhone 16 Pro Max,其售價可能從目前的1,199美元大幅上漲91%,至約2,300美元。而Wedbush證券分析師Dan Ives更指出,單價可能飆升至3,500美元以上。

這種成本飆升,主要源於美國本土的人工費用遠高於亞洲製造地區。每部iPhone在美國製造的人工成本約為200美元,而在亞洲平均僅需40美元。同時,美國缺乏精密製造所需的專業勞動力,也是一項嚴重製約。
蘋果CEO蒂姆·庫克曾公開表示,美國具備專業模具工程技能的工人數量遠遠落後於亞洲某些製造強國,那些國家經過過去的十多年,已經擁有完整的產業鏈和人才儲備。
面對關稅不確定性,蘋果迅速採取措施,包機從印度空運約150萬部iPhone至美國,以搶在政策正式生效前完成交付。這一舉動反映出蘋果對全球供應鏈的強烈依賴,也顯示出企業在生產調整上的靈活應變。
與此同時,蘋果也正在評估將部分製造產能轉移至印度與越南等其他亞洲國家。但這兩個地區的產品同樣面臨各自的出口關稅——印度高達26%、越南甚至高達46%,使得蘋果在尋求成本控制上仍然面臨重重挑戰。
事實上,川普政府此前已將包括半導體、製藥、生物科技和部分高階製造業在內的多個關鍵行業暫時排除在對等關稅清單之外,以避免對本土供應鏈與醫療系統造成直接衝擊。不過,總統也多次表示,這些行業仍有可能在未來被納入新一輪關稅覆蓋範圍,尤其是半導體被視為戰略優先領域之一。

針對最新一輪電子產品豁免措施,美國智庫蘭德公司亞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傑拉德‧迪皮波(Gerard DiPippo)指出,此次豁免涵蓋了美方自特定亞洲製造大國進口商品總額中的約22%,比例不容小覷。
“本輪豁免更像是為緩解電子產品成本壓力、保護消費者利益而作出的技術性調整,並不代表雙邊談判有實質性進展。”迪皮波在社交平臺X上寫道。
他強調,此舉在當前全球製造網路高度依賴特定區域的背景下,反映出白宮在執行貿易策略時試圖在維護戰略強硬立場與控制國內通脹之間取得平衡。不過,他也提醒業界:“這並不是轉向,而是一次戰術性喘息。”
當天匯率
1 美元=7.29人民幣
歡迎關注 華人生活網
華人生活app 全新升級了
華人生活app成為你
拓展人脈和商機的工具

閱讀原文網址下載華人生活平臺,
美國同城分類資訊網免費釋出平臺!
點選下方原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