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崖式衰老根本不是從臉開始的,你得伺候好這個地方

大家都知道我很惜命,這幾年發覺了中醫的好,時常要去調理調理,而每一次,不管我說症狀是啥,大夫搭脈的同時都要問一句:大便好吧……
啊!它還真就是,我的老大難……
這世上能讓我羨慕的人不多,能每天順暢嗯嗯💩就是一類。

天知道我為此受了多少苦,一邊到處嘗試治便秘的小藥丸,一邊蒐羅全世界的香香噴霧來掩飾上廁所的尷尬~🤫
相簿裡挖到的古早照片,好羞恥,大家再忍忍,我今天分享的絕對值得了解

圖源:自己拍的
一說到此處,老大夫就露出一種:果然!的眼神。
然後認認真真的告訴我,不管你想要養什麼,養精神、養情緒,這些都得先把大便調調好……
中年最怕的斷崖式衰老,說起來嘛,都是突然有一天照鏡子覺得臉老了,但其實啊,身體早就報警了,最簡單明顯的,腸子最誠實了,但最容易被忽視……
講真,最初我是不全信的,於是我決定,中西貫穿,先翻遍市面上看得進去的腸胃類書籍,請教了專業人士,這一學發現不得了:便秘可不僅是拉不出來,還關係到一長串的腸道健康問題。
咳咳~看到我劃線的地方沒,人想要美美噠、還健康長壽,也要先伺候好腸道。
人是可以掌握自己的衰老速度的,秘密就是管理好腸道健康👇
圖源:《身體的問題,腸知道》

這幾年,我改掉了狂炫冰美式的壞習慣,也心甘情願多吃蔬菜了,如今終於調理好了,切切實實體會到了一把什麼叫:身體輕盈,眼前發亮,幹啥都有勁的滋味。
所以,現在我一有機會就給家人朋友們科普腸道小知識,尤其是小D,我希望她從小就能明白:敬畏身體,儲備好應有的健康常識是愛自己、愛家人最好的方式。
(ps:今天提到的書籍和片子強烈推薦帶孩子看或講給孩子聽~

01
腸道,一個被人類低估了的超級器官
腸道,不就是一坨鬆鬆垮垮的肉肉麼?除了懶洋洋地待在肚子裡,安置一下便便,讓我每次測體重的時候徒增三斤,好像就沒啥作用了。

圖源:網路

但其實,腸道是個被嚴重低估的超級器官,它不僅是人體最大的“加油站”和“排汙廠”,還是我們身體最大的“防護牆”。
它過得好,我們才能過得好。

來,看看到底是怎麼個重要法。
第一,腸道里有著70%的免疫細胞,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有它沒日沒夜地幫人體抵禦外界的病毒、細菌,我們才能免於生病。
為啥是腸道呢?
其實很好理解,它一路貫穿到肛門,24小時接受著我們吸進去的空氣和吃進去營養物質和各類細菌、毒素,甚至病毒。
而我們的身體是很聰明的,為了盡最大努力保護我們,它派了70%的免疫細胞駐紮在這根管子裡,整天負責和細菌病毒們打仗廝殺。
圖源:《腸活生活》
另外,還有一個讓我震驚的知識——腸道被稱為“人類的第二大腦”,它會影響我們的精神和情緒。
它何德何能,能跟大腦相提並論呢?
來,先上圖,它們是不是還挺像的👇

圖源:網路

不止是外形像,腸道和大腦一樣,自帶獨立的神經網路,稱之為腸道的“腸神經系統”(Enteric Nervous System, ENS)這裡有數百萬個神經元,數量僅次於大腦,能夠自主調節腸道蠕動。
這意味著,我們吃東西后,不需要動腦子想:“現在該蠕動了吧?”,腸道會自己工作;
如果不小心吃了變質食物,腸道也可能會自動啟動腹瀉模式,把髒東西沖走來保護自己,根本來不及等大腦下命令。
平時,它會透過一個叫“迷走神經”的東西和大腦聯絡。
腸道小劇場:
比如,你現在遇上突然緊張焦慮的情況,大腦會給腸道“打電話”說:歪?我現在有點“方請問我該怎麼辦?
腸道接到訊號回覆,“啊,我這裡可選的方法有:拉肚子、便秘、沒胃口、乾嘔,請問你現在最方便哪個?
哈哈,這下知道為啥有些人一緊張就想上廁所,一到新地方就腹瀉了吧。
大腦和腸道這個相互影響的關係,叫做腦-腸軸。
所以,腸道的狀態可以直接影響大腦的活動,也可以影響我們的精神和情緒,而且是大大的影響。
人體很喜歡的血清素、多巴胺等快樂因子(調節情緒、情緒維穩的重要神經遞質)有近80%是由腸道製造的。
所以腸道要是不舒服了,心情肯定也會蔫蔫的。
曾經,有科學家把抑鬱症患者的菌群植入到實驗小鼠的腸道內,發現這些小鼠不僅活力減少了,走迷宮的時候也不如之前歡脫了,扔進水裡也不積極求生了。
我們看了感動的小影片,內心湧現一股股“暖流”,被糟心的事情氣到胃痛、乾嘔,焦慮的時候食不下咽,傷心的時候覺得“肝腸寸斷”,這些都不是誇張啊,是有科學依據的。

圖源:《腸活生活》

怎麼樣,是不是蠻有意思的,也蠻震驚的,至少我明白這些後,真的有點後悔過去自己是多麼的作死了——把奶油當飯吃,一頓頓油膩的夜宵,燙的冰的辣的一股腦下肚,各種劣跡斑斑,真的很對不起辛苦為我工作的腸道啊!
但沒關係,現在還來得及,往下看。

02

啊!我們只是被菌群控制的人類

既然腸道這麼重要,那又是什麼在決定腸道是否健康正常工作,好讓我們整天都舒舒服服,開開心的呢?

答案是:菌群
菌群是微生物的一種,也是活的生物,同樣需要人體攝入的物質來生長繁衍。
在我們成年人的7-9米左右的腸道里,佈滿了超過1000種、數量高達100萬億個(100 兆)腸道細菌,如果把它們全部拿出來稱一下,可以達到1.5-2公斤左右。
這些菌群的數量,遠遠超過了我們人自身的細胞,對!你沒看錯,我們以為自己很強大地統治著自己的身體和意志,其實身體裡的微生物比我們更多,更強大。

圖源:B站

腸道內不同型別的細菌聚整合不同的群體,這些叢集被稱為腸道菌群。
一般來說,菌群種類越豐富,比例保持得越好,腸道生態系統就會越健康。
類比一下生態環境:

圖源:自己做的

我們都是怎麼被菌群支配的呢,比如,我們喜歡吃啥,可能就是由菌群說了算的。
半夜餓了,明知道油炸食品不好,但還是激情下單,可樂漢堡小燒烤配一桌,你以為是自己意志力薄弱,其實很可能就是肚子裡喜歡吃油膩食品的細菌在下達命令。
科學界把這些數量龐大的菌群大致分為:有益菌(也叫益生菌)、有害菌、和中性菌。 

圖源:《工作細胞第二季第6集》

有益菌最喜歡吃的,就是膳食纖維,能幫助我們人體合成各種維生素,調節免疫系統,降低過敏或炎症風險,增強人體免疫力;
有害菌,就像菌群裡的搗蛋鬼,比如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引起嚴重胃腸道疾病的大腸桿菌都屬於這一類。
而中性菌就是一堆牆頭草,誰佔優勢就幫誰,誰佔上風就當誰是友軍。
一個健康的人,身體裡的菌群比例大概為:有益菌10-20%,有害菌10%,70%-80%的中性菌。
當這三大陣營的菌群互相制約,相對平衡時,腸道菌群雖然會支配人的情緒和行為,但不會胡亂地支配,比如,我們會偶爾想吃高油高鹽的食物,但不會一直一直吃下去。

當菌群失衡,有害菌比例大大超過有益菌時,身體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
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大量的大便在腸道堵塞造成便秘,沒能及時排出體外,還可能會被誤認為是營養物質,被腸道重新吸收。
然後什麼毒素啊、病毒啊,就隨著血液走啊走,臉上的痘痘啊,痤瘡啊 ,就冒出來了,過敏、肥胖、各種煩人的問題就要找上門來了。

圖源:《腸子的小心思》
很多時候,你感覺幹啥都沒勁,怎麼都開心不起來,也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調在讓你emo。
那麼問題來了,我怎麼知道我的腸道菌群是不是均衡的啊?
03

你的腸道健康嗎?在家就能測

這幾年,專業的菌群檢測成了小熱門,需要提取自己的糞便到專業的機構去檢測。
不想大費周章,其實自己也可以透過一些小方法,自己在家測。
第一,如廁後看一眼“便便”。
根據大名鼎鼎的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分辨,健康理想的狀態是下圖的4型💩,質地柔軟、表面光滑且呈香蕉狀,其他過於乾硬或是完全不成形,都不是健康的“便便”該有的狀態。

圖源:《腸子的小心思》
這個過程,也可以注意一下自己上廁所的時間和感受
如果是比較輕鬆,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那恭喜你,大體就是你的腸道很不錯,但如果是時間比較長(超過5分鐘了),拉了也感覺沒拉乾淨,拉完還有一種累虛脫的感覺,那就要注意了。

圖源:《甄嬛傳》
第二,計算你的腸道運輸時間。
食物從入口到排便所需的時間叫做“腸道運輸時間”,運輸太快可能導致營養吸收不良;太慢,則容易讓有害物質滯留,引發腸道問題。
可以試試著名的甜玉米測試,來測量腸道運輸時間。米的外殼含有不易消化的纖維素,能完整透過消化道並出現在便便中)
甜玉米實驗測試方法:
1.確保測試前 48 小時內沒有吃過甜玉米;
2.在正常就餐時間選擇吃一小碗煮熟的甜玉米(約75g,麥當勞一份甜玉米的三分之一不到),記錄下吃下的時間。
3.觀察便便首次出現玉米顆粒,記錄時間差,這就是你的腸道運輸時間。

在12-73小時內,消化功能正常;
運輸少於12小時:可能存在腸道運輸過快的問題,可能與腹瀉、菌群失衡等因素有關;
超過73小時或者一週排便小於3次腸道運輸可能較慢;
除了看💩和甜玉米實驗,如果想馬上測試,我請 deepseek 出了一些腸道健康自測題,整體算比較全面了,大家可以算算自己的得分。
供參考,不是專業診斷哦
1
排便頻率
□ 每天1-2次,成形香蕉便(5分)
□ 基本每天1次,偶爾偏硬/軟(4分)
□ 時而成形時而不成形(3分)
□ 每週3-4次,常有便秘/腹瀉(2分)
□ 排便不規律,經常超過3天不排便或每日腹瀉≥3次(0分)
2
腹脹/排氣情況
□ 幾乎不脹氣,無異常排氣(5分)
□ 飯後輕微脹氣,偶爾排氣(4分)
□ 每週有2-3天脹氣明顯(3分)
□ 經常腹脹如鼓,排氣有異味(2分)
□ 每天脹氣嚴重,影響日常生活(0分)
3
飲食習慣
□ 每天≥4種蔬菜水果,常吃粗糧/發酵食品(5分)
□ 每天2-3種蔬菜水果,較少吃加工食品(4分)
□ 蔬菜水果不足,但較少吃油炸食品(3分)
□ 每週吃外賣/快餐≥4次(2分)
□ 常吃燒烤、油炸、醃製食品(0分)
4
抗生素使用
□ 近1年未使用過抗生素(5分)
□ 近半年使用過1次(4分)
□ 近3個月使用過1次(3分)
□ 近3個月使用過2次(1分)
□ 近1個月使用過抗生素(0分)
5
皮膚與免疫力
□ 皮膚光滑,半年內感冒≤1次(5分)
□ 偶爾長痘,換季易鼻敏感(4分)
□ 反覆長痘/溼疹,每年感冒3-4次(2分)
□ 長期皮膚瘙癢,易患腸胃炎(1分)
□ 同時有頑固皮膚病和反覆感染(0分)
6
情緒與睡眠
□ 情緒穩定,入睡快且睡眠深(5分)
□ 偶有焦慮但能自我調節(4分)
□ 經常感到壓力,睡眠淺易醒(3分)
□ 長期焦慮/抑鬱,失眠≥3次/周(1分)
□ 長期服用安眠藥/抗抑鬱藥物(0分)
7
運動習慣
□ 每週有氧運動≥150分鐘(如快走、游泳)(5分)
□ 每週運動60-120分鐘(4分)
□ 僅日常散步,無規律運動(3分)
□ 久坐為主,幾乎不運動(1分)
□ 每天久坐≥8小時且不活動(0分)
8
飲水習慣
□ 每天喝溫開水≥1.5L(5分)
□ 每天喝1-1.5L,含少量茶(4分)
□ 常以含糖飲料代替水(2分)
□ 經常忘記喝水,每日≤500ml(0分)
上下滑動檢視
如果在40-50分:腸道菌群“黃金狀態”
在30-39分:輕度失衡
在20-29分:中度失調
在10-19分:嚴重失衡
在0-9分:可能存在器質性疾病,建議去醫院看看。
(大家得了幾分來留言刷一波啊)

04

怎麼做,能讓腸道健康上個新高度?

如果上頭的幾個檢測結果都不太如人意,或者測試分也不太理想,大家肯定會想,那我怎麼來改善自己的腸道菌群,讓健康度up up up呢?
其實答案大家都很熟:
減少久坐,多運動,促進腸道蠕動;

規律進食,不偏食,每天吃夠膳食纖維(成人男性35g,女性25g),也適當攝入發酵類食物:比如酸奶、乳酪等等;
規律作息,保證睡眠充足;
保持心情愉悅,學習新事物;
慎用抗生素;
多社交,有研究表明,更善於交際的人體內含有更豐富的有益菌,具有更強大的免疫功能和出色的抗炎特性,所以,多交朋友有助於胃腸道的健康。

圖源:《身體的問題,腸知道》
最後,我想說,好好愛我們的腸道吧,它只想你好好吃飯、規律作息、保持快樂。畢竟這個9米長的「第二大腦」已經默默愛了我們這麼久。❤️
 (如果還是忍不住點了炸雞,記得分幾根蔬菜、補充點益生菌哄哄它

)

本文參考資料
[1]《腸子的小心思》2016 朱莉婭·恩德斯著 古爾·恩德斯插畫
[2]《身體的問題腸知道》2023 拉施妮·拉傑
[3] 《腸活生活》2024 川本徹
[4]《工作細胞 第二季》動畫片 
正在團
大J叨叨叨
腸道健康和情緒也有關,反正我現在人生一大原則:哪怕生活一地雞毛,日常無數糟心事,我都會變著法子哄自己開心,這一招真的有用誒。
這段時間讓自己心情好的小東西就是這個,也是無數次你們在短影片和直播間問我的口紅色號。價格不貴,但真的能讓我每次使用就心生歡喜。
今天二條開個團,拿到了“520”專屬價格,記得去看哦。反正“愛自己”這件事,永遠是價效比最高的,沒有之一。
👇 點選【閱讀原文
 搜尋歷史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