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恐慌:為什麼中國正在贏?

今天英國媒體《新時代》撰文分析了當前中美爭霸的走勢,認為在全球技術和地緣政治變局中,中國最終更有可能取勝。特發上來供大家參考借鑑,立場不同,請注意甄別。
為什麼中國正在贏?
如果以冷靜理性的方法分析中美爭霸的前景,中國最終更可能贏得勝利。當前,北京的中共領導層與華盛頓的特朗普政府正在激烈較量,賭注是全球主導權。從現有趨勢來看,我們應該押注中國。
這場衝突對英國以及其他中小國家都會帶來深遠影響。全球正在經歷一場地緣政治和科技力量交織的重大變局,而特朗普挑起與中國的對抗,時機實際上是正確的。因為這場競爭的關鍵,不再是傳統的經濟或工業實力,而是人工智慧(AI)的主導權——勝負將在未來幾年內迅速見分曉。
即使沒有熱戰,中美對抗也必將帶來全球性的經濟陣痛,比如失業、通脹和供應鏈中斷。問題是,誰能堅持得更久?誰的愛國意志更強?
表面上,這場爭端由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徵145%的關稅引發,中國則以125%的關稅反擊。但本質上,這不僅僅是貿易戰,而是關乎兩種文明的未來走向:誰將定義21世紀。
對於英國這樣的國家來說,無論是特朗普時代的美國,還是民族主義高漲的中國,都不是天然的盟友。它們需要的是市場、資源和影響力,而不是平等的合作伙伴。無論是中國透過廉價商品衝擊西方製造業,還是美國透過科技巨頭和農產品壟斷壓迫小國,兩邊的政策都在限制其他國家的自主發展。
在經濟規模上,美國的名義GDP仍然更大,但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已經領先。人口方面,中國約有14億,美國僅3.45億。兩國在軍事力量上也勢均力敵:美國在海軍和空軍上仍佔優勢,但中國陸軍規模龐大,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更是領先。
真正決定勝負的,將是人工智慧的發展速度。業界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奇點”——即AI智慧增長超出人類控制的時刻——正在臨近。一旦某一方率先在軍事或經濟領域實現AI技術的全面應用,將迅速拉開與對手的差距。美國在極力阻止先進晶片技術流向中國,但從中國推出的DeepSeek等專案來看,想徹底遏制中國幾乎不可能。
所以問題來了:到底該押注誰?是那個高度集中、能快速集中資源發展的中國?還是那個由善變、宣傳為主、短期內只帶來通脹和失業的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
更深層次地看,這是兩種國民性格的較量。中國人雖然生活條件改善了,但對近代屈辱歷史的記憶仍然深刻,這種集體記憶會轉化為極強的民族意志,他們更堅韌。而美國本質上仍然是以消費主義為核心的社會,他們是消費者。當面對物價上漲、失業增加時,大多數美國人會更關心買手機和家電的價格,而不是國家的地緣戰略目標。
當然,中國也有自身的問題,像官員腐敗、房地產泡沫等。但和特朗普相比,中國的領導體系更穩定,媒體更團結,可以像戰時政府那樣集中資源。而特朗普無法真正控制美國資本市場,短期經濟惡化還可能導致他在下一次國會選舉中失利,自己淪為“跛腳總統”。
總結來看,未來幾年,中美誰能在AI和技術應用上搶佔先機,誰就能在全球競爭中取得決定性優勢。從現在的趨勢看,中國勝出的可能性更大。
對於英國和歐洲國家來說,面對這個新局面,應該迅速調整戰略:強化國防、重建歐洲聯盟、保護本國產業,並在可能範圍內達成更多貿易協定。因為,世界正在加速走向一個陌生而充滿敵意的新時代。
儘管我們希望美國能重新找回昔日寬厚、理性的一面,但不能指望奇蹟。現實是,我們必須開始為“中華世紀”的到來做充分的思想和實際準備。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