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的排名,去年武器出口美國第一,俄羅斯第二,法國第三,韓國第四,而中國僅列第十,總貿易額才32.2億美元。這個資料很不理想,某種意義上講,這也是一種無奈的現狀。

(資料來源:世界武器貿易分析中心)
中國的軍事裝備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為什麼還是賣不出去呢?筆者認為,有三方面原因。
首先,近些年,中國武器雖然發展很快,但是一直沒有在實戰中得到檢驗。人都是很實際的。這個東西你說得再好,生產能力再強,但如果不實戰一下,人家心裡是不信的。

今年3月21日,國慶閱兵前夕,巴基斯坦空軍殲-10C戰鬥機在伊斯蘭堡進行彩排。(圖源:法新社)
其次是政治原因。人家買你武器,就是在政治上跟你站隊。目前大部分國家還是怕西方的,它們覺得政治上跟西方靠近是比較有利的,跟中國靠近,中國保護不了它們。武器交易與一般交易有著本質區別,其背後維繫著國家的核心安全與發展命脈。

珠海航展上展示的殲-10CE。(圖源:網際網路)
最後,武器大規模出口,中國自己也比較猶豫。大規模武器出口,有可能帶來一些想不到的後果,所以在武器出口方面中國是比較謹慎的。
在印巴衝突中,中國產的裝備表現相當出色。無論是中國產的戰機,還是導彈,亦或是防空系統,都憑藉優異的效能出色完成了作戰任務。這幾天,巴方朝野上下對中國武器裝備那是讚不絕口,在國際上廣泛傳播,有力地證明了中國武器的可靠性和先進性。這場衝突讓中國軍工大放異彩,至少一部分國家對中國武器裝備效能的懷疑可以消除了。

網傳被巴基斯坦空軍擊落的印度飛機殘骸照片(右),以及此前印度空軍序列號為“BS 001”的陣風戰機照片。(圖源:社交媒體)
下面就看政治站隊。這個問題跟當下中美關稅戰還有點關係。如果關稅戰我們打贏了,那麼其他國家對中國國家形象的認可會提高,信任度上來,需求也會上來一點。最後當然取決於中國自己的政策。如果人家的需求來了你不賣,那就沒辦法了。
但不論如何,印巴“5·7”空戰給中國武器裝備打了個“廣告”,未來中國軍工的海外市場還是大有前途的。
一個國家的武器出口政策,是由國家領導人從國家長遠利益決定的。筆者作為一名普通的軍迷,從微觀層面建議我們國家的軍工企業借這次機會更加積極地開拓海外市場。武器裝備研製投入高、週期長,如果不銷售,經濟上不合算。再一個,武器銷售是有政治意義的。人家買你武器就準備在政治上跟你站隊。所以筆者個人認為,在開拓中國武器的海外市場方面,我們可以採取更加積極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