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將爺
今天,呼和浩特市激勵生育的政策火了——生一個給1萬,生二個給5萬,生三個給10萬。

這是真金白銀,配套發放措施很具體。對,就是採取“階梯式”發放——生一孩子一次拿清,生兩孩子5年拿完,生三孩子10年拿光。
疊加起來,生三孩子,到手16萬。
這種發放措施,和歐洲一些國家手法很相似,能體現持續性和有效性。

生育補助狂喊這麼多年,呼市這次力度是最大的,在制度設計上也動大心思了。
這種投入和努力,值得激賞。
呼市的財力遠比不上長三角、珠三角富得流油的城市,更何況,這年頭,地方公共財政都成啥樣,很多人心知肚明。
能拿出這筆鉅款,能做到這一步,我都覺得有點悲壯感。
對此,呼市市長賀海東也說:“我們就是要拿出最大力度、採取最有效措施,讓年輕人願意來、工作好、沒顧慮、有發展。”
聽到了吧?是最大力度!
不過,我仔細檢視媒體報道的評論,特別是社交媒體反應,網友給出的還是那兩個字——不生!
這個回應是很殘酷的,是對制度善意的無情辜負。
那,為什麼會出現如此令人遺憾的反應呢?
過去一講到生育,網友不都是在說“生不起”嗎?
天天講生育成本,從教育到房子,反正,不生的理由,過去很多人在說錢沒給足,生活負擔沒卸下。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狂喊——給多少錢都不生,我是最後一代!
這就尷尬了。
不怕捱罵,我真的認為,現在政府解決生育的激勵,在形成閉環。
從最近的學前教育免費措,到生育假期福利,再到各地經濟補貼,聯絡起把房價打下來等組合拳,政府用力不能說不猛。
但,真沒卵用。對,有卵沒不用。
把不生的災難全推給當年的計生,也不理性。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這種生育局面的呢?
我認為,是人太現實了,措施也太現實了。過度現實,很不高貴,只能適得其反。
這裡我並不只是指中國。全世界特別是歐洲國家,在鼓勵生育上花的錢、動的腦筋,已經太多了,但,整體上效果都不好。
本質還是觀念和情感問題。
這個世界的感情淡漠了,倫理消減了,傳統家庭走向解體了。
我想更聚焦一點,越來越多的夫妻越沒有真正愛情了。
沒有愛情,也就沒有孩子,這才是產生生育問題的本質邏輯。
這個觀點,估計又要招罵了。
很多人會罵我酸,說我太虛了,然後,談現實艱難,說自由太美。
其實,這些年,我持續地輸出這個觀點——沒有信仰的一代人,應該把孩子當信仰。
那,今天反推一下——要讓孩子成為信仰,就不能離開父母愛情的深度滋養。
在這種無情年代,說“愛情”這個主題,是容易被嘲笑的。
但,我要宣告——沒有愛情的人生,死了不如一條狗。
這個世界,多特麼荒涼呀!
午夜睡醒的時候,身邊如果沒個暖心暖身的人,那,心是涼透了。
“夜深忽夢少年事,夢啼妝淚紅闌干”,白居易寫的琵琶女,為何過得那麼苦逼?
說白了,是她沒有愛情,也沒有孩子!
前兩天,我在這公號寫過《這個義大利水兵和運河女孩的真愛才是絕戀》,講到小說《北上》裡的跨越山海和文明界限的愛情,只是想讓大家明白——真愛何其高貴。
在那兵荒馬亂的年代,在那眾生皆苦的年代,在那漂泊流離的年代,在那故國難回的年代,人活著,是靠愛情活出了質地。
一直以來,生育總被說成是政治問題、經濟問題、民生問題。
但,我認為,生育本質,還是愛情問題。
婚戀,是個一體詞,可以理解成偏正結構——結婚生子,是相戀相愛的充分條件!

現在,全世界生育問題都遇到困境了,但,沒有哪個國家哪個政府哪個專家會具象地說——把愛情先找回來,孩子自然也就回來了。
這,其實才是解決生孩子問題的根本邏輯。
不得不說,現實生活對待愛情的姿態,是醜陋的,是麻木的,是骯髒的,是低賤的。
無數俗世男女,一天到晚,雞雞歪歪,各種八卦,對出軌、亂搞現象,一邊欣賞,一邊麻木。
這個社會在過著普遍沒有愛情的人生。
一講婚戀,就是彩禮多少。彩禮與愛情有關嗎?一對活彩禮困境中的男女,會有愛情嗎?生孩子會幸福嗎?
世界變壞,是從人們對愛情輕慢開始的。
有一陣子,我想做個系列主題文章——把奧斯卡影片以及世界文學名著裡的經典愛情,複述一遍,讓人們看見。
曾經,有太多午夜,我都在看這些作品。
有個情節,會經常出現,看起來很俗的,但,每次我都能在這個節點,感到心靈受到撞擊——女主角對男人說:“我要給你生孩子!”
有的細節是,女主角臨死前,對著男人的告白是:“我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是沒能給你生個孩子!”。
最近看到很年輕的偶像演員章若楠在哪個戲中也說:“我要給你生孩子!”,那一刻,她其實是一種現代女性的覺醒,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做出真愛的理性抉擇。
蔡少芬在一檔訪談節目中,被問題到打算生幾個孩子時,她笑著說:“我要生四個孩子”。旁邊的老公張晉則說:“生三個就夠了”。
蔡少芬大喊:“我要給你生兒子!”,張晉接著說:“生男生女都一樣”。
這麼多年,這對夫妻愛的有多甜。
這是一個例證,婚戀和生育,是一個自然體。

很多人都知道尼克·胡哲夫婦的故事,這男人天生沒有四肢,憑毅力和樂觀,成為勵志演講家。
後來,與妻子宮原佳苗相戀相愛,想把這份愛傳遞下來,於是,生了幾個可愛孩子,過得很幸福。
還有體操運動員桑蘭,她在高位截癱後,與黃健結為夫妻,二人情到深處,希望能有孩子延續愛。
於是,桑蘭挑戰了身體極限,生下一個可愛的兒子,過得很美滿。
還有“最美孕媽”彭偉平,還有“抗癌媽媽”張麗君……很多這類故事,看似雞零狗碎,其實是人間煙火。
這種幸福生活背後,有一個價值核心支撐——一切是因為愛情,一切是為了愛情。
今天我說這些,肯定又要遭受“女拳”,肯定要被罵“爹味”。
說實話,我一直想說,有些過度“女拳”打的是女性本身,很多拒絕“爹味”其實是自尋苦路。
不要亂噴,而要看清我的邏輯——愛情才是目的,生育只是結果。
江湖上有句流行語,叫“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
抱歉,生育問題最殘酷的真相是:愛情並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所以,錢也不可能解決生育問題。
呼市拿出16萬,是可能激勵一些家庭生孩子,但,生養的邏輯,從來就不只是讓孩子有吃有穿,讓孩子上名校找好工作,而是能不能用愛來滋養孩子。
一個缺乏真正愛情的社會,是不可能真正解決生育問題的。沒有愛情,才是真正的絕後!
所以,最後,我想勸大家一句,如果沒有愛情,不要說給16萬,就是給116萬,我也不建議生孩子。
那樣,生而不養,養而不愛,不如不生!
激勵生育,我希望全社會都能再高貴點!
沒有愛情的人生是可恥的,也是可憐的!
PS:全文完。共2441字。今天公號應該已經喚醒了,我會漸然回到從前,會多寫些清靜純粹的文字,更加偏向文學和歷史,多推薦一些我喜歡的書,感謝大家不離不棄。請大家掃下面二維碼,加好友以保能及時找到我,謝謝各位!

請歡迎關注人格志影片號,方便我們在直播間交流:

推薦閱讀:
餘承東與劉亦菲的緋聞太俗化了,這個義大利水兵和運河女孩的真愛
馬斯克的下場,可悲又可恥
何凱文造假和相宜稱“老孃”:對問題網紅的寬容度真要大到沒邊
不喜歡特朗普,確實也是因為他品相太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