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風暴下,日本恐成最大輸家|巴倫宏觀

特朗普的財富毀滅性關稅已導致全球市值蒸發10萬億美元,相當於兩個日本經濟體量。
作者|威廉·佩塞克William Pesek
編輯|李婧瀅
相較日本4.4萬億美元GDP,此番10萬億美元市值蒸發正值衰退陰雲籠罩東瀛更嚴峻的是,滯脹魅影正悄然逼近。
表面看,日本似在關稅戰中"僥倖脫險":上週特朗普對日加徵24%關稅,遠低於中國的54%、越南的46%與泰國的36%。但實則暗藏殺機:美國對所有進口汽車及零部件額外徵收25%關稅。作為日本最大出口品類的汽車業,正遭遇致命一擊。
東京政界瀰漫被背叛的寒意。特朗普首任期內,日本堪稱白宮最親密盟友——前首相安倍晉三極盡逢迎之能事,甚至提名特朗普角逐諾貝爾和平獎。輿論普遍認為,這段"兄弟情"令自民黨在特朗普時代享有超然地位,使日本在首輪關稅戰中倖免於難。
繼任者石破茂首相去年10月上任後,試圖複製安倍路線,透過親近特朗普2.0政府化解經濟風險。但事與願違:日本非但未能獨善其身,反成貿易戰重災區。更致命的是,其結構性痼疾在關稅衝擊下暴露無遺。
薪資增長停滯首當其衝。儘管去年"春鬥"勞資談判創33年來最大漲薪幅度,但通脹增速仍碾壓實際工資,導致實際收入連續三年持平甚至下降。生產率低下亦是頑疾——歷屆政府雖承諾削減官僚主義、啟用勞動力市場、重振創新、促進公平競爭、提升女性地位,卻始終敷衍了事,錯失改革良機。
日本對弱勢日元的上癮症更成桎梏。過去25年間,政府輪替但弱日元政策始終如一,藉此刺激出口與企業利潤。這種依賴消解了政策制定者與企業提升競爭力的緊迫感。
隨著關稅層層加碼,日本央行加息空間愈發逼仄。儘管4%的通脹率已達央行目標兩倍,行長植田和男若進一步緊縮恐致日元飆升,重創出口引擎。據測算,特朗普關稅戰或使日本GDP在2029年前累計縮水近3%。對增長本就乏力的經濟體而言,疊加中國增長放緩的次生衝擊,不啻雪上加霜。
《日本經濟觀察》主筆理查德·卡茨Richard Katz指出"日本經濟的特殊性在於其對國內衝擊(如銀行債務危機、消費稅上調)與外部衝擊均高度敏感"過去30年,日本經濟呈現六年增長接六年停滯的迴圈律動。卡茨預測,貿易戰或將延長其自2018年以來的停滯週期。
逆風之下,石破內閣搖搖欲墜。隨著7月大選臨近,其執政滿週年的機率日益渺茫。日經225指數年內暴跌17.2%(即便計入週二6%的反彈),支援率跌幅更甚於經濟資料。石破未能推出任何緩衝衝擊的經濟升級計劃,如今只能派遣代表團赴美談判,並尋求新聯盟。
關稅戰催生戲劇性轉折:日本正與中韓接觸。3月30日,亞洲前四大經濟體之三的貿易部長舉行五年來首次三方會談,承諾共建"自由、開放、公平、非歧視、透明、包容、可預測的貿易投資環境"。三國自貿協定構想浮出水面,美國或被排除在外。
對石破而言,當務之急是締結新自貿網路對沖特朗普衝擊,同時重啟改革喚醒經濟活力。但實現這些目標的難度已呈幾何級數上升。當十萬億財富頃刻蒸發,日本經濟再難遮掩沉痾,亦無處躲避衝擊波。
關於作者:威廉·佩塞克William Pesek)是一位長期關注亞洲的評論作家,現居東京。他曾是Barron’s 和彭博社的專欄作家,著有《日本化:世界能從日本失去的十年中學到什麼》。
版權宣告:
本文為Barron's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英文版見2025年4月8日報道Why Trump’s Tariff Onslaught Could Hit Japan Hardest”。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