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情人節後,《三聯生活週刊》舉辦了一個主題為“我很好,我還要愛情嗎?”的年輕人之夜線下活動。一同“研習”今年愛情刊的主題《愛的難題:從“我”如何達到我們》。
記者肖楚舟在愛情刊封面文章中寫,“當我們描述理想愛情的標準,判斷親密關係的質量,審視自己所處的關係是否合理,‘自我’成為主要的指標”。而當“自我”對年輕人是一件如此重要的事情時,要和他人建立連線的愛情,就成為了一場真正的冒險。所以,這是一個談戀愛比不談戀愛更需要理由的時代。
在“我很好,我還要愛情嗎?”的討論中,“年輕人之夜”向活動的參與者發問——在“愛的自定義時代”,你在期待怎樣的愛情?當自我與愛情發生衝突,你會如何選擇?如果你的人生已經很幸福了,你還要愛情嗎?
《三聯生活週刊》把年輕人的見解和故事製作成了影片。在我們談論自己不需要愛情的時候,我們也是在談論自己找不到愛情的恐懼,沒有經歷經營愛情的擔心,以及不知如何觸碰另一個靈魂的小心翼翼。
在5月20日這天,我們重看這條影片,再將這些人需要/不需要愛情的奇思妙想,分享給你。
愛情是什麼?
年輕人A:愛情可能離柴米油鹽非常遠。
我在香港大學讀 Master時,有一天晚上我印象很深,我們看了兩部伍迪·艾倫的電影,我們在海邊聊天。然後喝酒,在香港的夜晚citywalk。我就這樣我認識了我的前前任,後來他去了新加坡,我去了香港。當我們吵架和爭執時,他第二天就會從新加坡飛回來,所以我覺得愛情是一種表演,也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
我表演化了愛情,愛情也陌生化了我。愛情這種無意識的表演,像一種引導,像一面鏡子,讓我照見自己的慾望、醜陋和自私,愛情也是我對我自己非常坦誠的解構。
年輕人B:我認為愛情是真的對手戲,我和我男朋友都是真的會演。我們出國旅行時,去到了土耳其和摩洛哥這樣的地方,我們就覺得很像007的那種電影,他提議要放點音樂,我就設定了自己是一個來這邊工作了好幾年的特工。我們在酒店大廳跳舞,因為跳得太瘋狂了,就把鏡子撞碎了。他說,你想讓我活在青春期的幻想裡,原來愛情電影和小說並不是虛假的,那一刻我也覺得自己活在了青春期的幻想裡。
年輕人C:
聽到大家說起表演,我更偏激一點,我覺得我整個人生就是一直在表演,我總是習慣性討好別人,在這種狀態下久了以後,人會一直積壓著表演慾。所以愛情對我來講是一個表達視窗,而且不可被替代。
我看我以前的戀情,其實總感覺不太有亮點,而且過了一兩年以後就會忘記轟轟烈烈的事情。有一件事讓我印象最深刻,我初三時戀愛,當時一直覺得給喜歡的女孩買東西是很幸福的事情。有一個週末,她找我和她共同朋友出去玩,我嘴很硬找了各種理由推脫,她就很契而不捨。在這個情況下,我終於表達了我的需求,那就是——我沒錢了。沒想到她拿了100元出來,和我表達沒關係,因為我們是情侶所以不用分得很開,可以一起花錢。那個時候我就感受到了我的需求被滿足,希望我在以後的愛情裡也可以卸下偽裝,多一點表達需求的勇氣。
愛情是必需品嗎?
年輕人A:我在和一個男生date時他突然告訴我,說我覺得情侶關係就是這個世界上最親密的一種關係,跟女朋友我可以說很多我的脆弱的地方。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完了,他要讓我給他解決人生課題了。我就當時跟他說,對我來說,我最親密的關係是朋友。
我非常需要朋友給我承諾,她可以不這麼想,但她要和我說和我做一輩子的好朋友,這個承諾比男朋友說以後會結婚要更珍貴。所以又有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是,沒有愛情我可以過得很好,但我怕我的朋友有愛情。
年輕人D:作為男性,我很羨慕你擁有這樣同性的親密關係。如果不是今天這種場合,可能有男性不會談論這個話題。我感覺男性之間的關係會更表面一些,聊打球和打遊戲,很少談論內心裡真實的感受,可能從刻板印象來說,說這些會有點不夠男人。所以其實我認為男性對親密關係、愛情和兩性情感的需求,是比女性大的。
現在的社會分工很細碎,好像在工作裡誰都能把我替換掉。所以到了親密關係裡時,我不覺得對方的課題是需要我去逃避的,反而她的課題會成為我跟這個世界發生更深刻連線的方式。對我來說,被需要還是很重要的,會讓我更有價值感和存在感。
年輕人A:那我想提一個問題,如果你的伴侶有一些情緒上的問題,但是很需要你陪伴,你會怎麼做呢?比如說你要加班到晚上十點半,你也考慮自己的人生課題,這個時候對方提出自己的需求了,你也願意被需要嗎?
年輕人D:我覺得這也是在北京,很難發展親密關係的原因。
眾:(笑)北京不背鍋!
年輕人D:愛情是需要有閒暇時間的。在北京這樣的一線大城市裡,很多人的生存都處在臨界狀態裡了,怎麼還有心力去關注另一個個體。
年輕人C:愛情很好,去愛一個人的過程也很美妙,但如果有一個人一生都沒有追尋到完美的愛情,那難道他的一生就是不完整的嗎?沒有愛情我們也能好好過下去,也可以擁有完美人生,這是我的想法。
年輕人E:其實我是覺得無論自己好不好,可能都是需要進入一段關係的。武志紅老師曾說,壞的關係也比沒有關係要好。去愛本身就是一種實踐,在和另一個人相處的過程裡,可能就會打破很多邊界。其實我們本身是匱乏的,需要去透過愛,透過進入一段關係,來去認識到自己這一面,才能夠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年輕人A:愛情可能離柴米油鹽非常遠。


年輕人C:
聽到大家說起表演,我更偏激一點,我覺得我整個人生就是一直在表演,我總是習慣性討好別人,在這種狀態下久了以後,人會一直積壓著表演慾。所以愛情對我來講是一個表達視窗,而且不可被替代。
愛情是必需品嗎?



(以上文字為活動發言節選,完整版請觀看影片。)
「年輕人之夜」是本刊的一次線下互動嘗試,未來還會有更多主題活動開放,歡迎大家的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