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 這輪爆發也有一段時間了,各家 AI 也是百花齊放,隔不久就會有個新聞,什麼這個大模型引數更新了,那個評分又領先了。
可實際上,能夠讓 AI 進化刷爆朋友圈的事件越來越少了,原因在於 AI 的進化對廣大普通使用者們感知並不強,因為說到底,使用者關心的是 AI 到底能不能替我幹活,到底能不能讓 AI 在實際生活中幫到自己才行。
比方說,對於我來說,經常會有小夥伴問,黑哥,有沒有這種軟體?有沒有那種 App?文章寫的太多了,有時候自己都得去翻資料查歷史文章,而且精力有限,很難一一回答。
所以就一直有個想法,這件事情能不能交給 AI 幫我搞定呢?
OK,需求有了,怎麼實現呢?這是屬於垂直細分領域的場景,指望完全交給 AI 對話方塊不現實,因為軟體涉及到的問題太細,並且各種軟體每天都在更新,還有黑哥寫過的一些軟體,很多都是小眾軟體,直接去提問,很難給出你想要的答案,所以這個就需要建立一個 Agent 或者是智慧體來解決。
也就是需要一個可以聯網搜尋(最新的軟體)可以檢索本地知識庫(公眾號歷史文章)的垂直問答智慧體。
本來一開始想用位元組的 Coze 做工作流,畢竟可以白嫖 GPT-4,但好巧不巧,Coze 突然開始收費,而且價錢還不低,好吧,打擾了。
同樣好巧不巧的是,就在 7 月4 日,百度官宣,百度文心智慧體平臺(AgentBuilder)免費開放了文心大模型 4.0,這就舒服了,畢竟文心 4.0 還是相當能打的,目前也是國內使用者數量最多的,用來做個智慧體綽綽有餘。
所以我就實測走一輪,如何做一個垂直問答的智慧體,順便遛遛文心 4.0,看看效果到底如何?
建立智慧體
首先我們進入文心智慧平臺官網:https://agents.baidu.com/

繼續,選擇建立智慧體。

這裡百度提供了兩種構建方式,零程式碼是面向產品、 UI 等不太懂技術的人群使用,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自然語言完成智慧體開發,也就是百度李老闆之前說的「人人都是開發者」。
所以咱們自然首選零程式碼方式。

接下來是輸入智慧體的名字和設定,它也給你了一個參考模板。

那麼我們就寫出我們的需求,這裡不用特別複雜,把核心目標和功能描述清楚即可:

然後就是自定義詳細配置建立的智慧體的功能,重點來了,同時要記得右上角一定要選擇這個文心大模型 4.0。

基礎配置就是基本資料了,大家自由發揮即可。重點是要看人物設定,你看之前就輸入了簡單的一句話,它會自動透過 Prompt 補全,幫你寫出更加完整的指令。

寫好自定義的開場白和示例提問:

關於知識庫,我們先跳過,看看依靠它自己的搜尋能力能不能給出咱們想要的答案。
自動追問和長期記憶是需要開啟的,開啟後,智慧體會在生成回答後,會根據指令或最近幾輪的問答自動生成相關可延續的 3 條追問問題,起到一個補充詢問的作用。
數字形象、聲音這些就根據自己的喜好自行設定了。

給大家補一個自動追問功能的效果。

關於工具,這裡大家可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勾選可能使用的能力,實測建議不用貪多,會的招數太多,反而會給出節外生枝的答案,先勾選必要的,如果不夠用,即使是智慧體釋出會還可以編輯增加功能。

搜尋自然是必選的,資料視覺化我是考慮當我需要對比某些競品工具引數的時候,可能會用上這個;
圖片理解和通用文字識別是考慮到如果有小夥伴提問的時候加上截圖,這樣也能看明白;
網頁抓取同樣也是為了批次檢索某些網站,從而獲取特定資料。
接下來的商業化能力是可選配置,意思就是在每次回答後,條件合適的情況下會跳出一個連結,指向開發者預埋的特定連結,其實就是個引流的作用,這個對於商業變現還是很有想象空間的。
連結地址目前還暫時不支援微信公眾號,只支援各類官網、電商、門戶、內容、百度智慧小程式、百度商業元件等非違法違規連結。
嗯,幸虧我還有一個網站。

而連結觸發詞是做為大模型理解、判斷出鏈的資料,支援 3 個觸發詞,觸發詞的要求是準確、易懂。
OK,至此,初次配置就完成了。
我們可以在最右側先測試一下效果如何。
先提兩個問題看看:


可以看到,回答還是符合題意的,只不過這些工具多是一些曝光度較高的商業軟體,而我歷史推文中介紹過的,親測好用的工具不在答案中。
所以除了聯網搜尋之外,還是很有必要給它增加一個檢索本地知識庫的能力。
於是我把公眾號的歷史文章全部下載,挑選了一些上傳到知識庫中。

然後再拿同樣的問題再次提問:


沒錯,這是我之前推薦過的工具,這才是我想要的味道,同樣的道理,如果小夥伴們找我問,這個回答就可以代表我,實際上,它可比我手動去翻文章要快的多吧。
我在測試過程中還發現,你還可以指定網站定向搜尋,往往還會有驚喜收穫。
比如預設情況下你會這麼問:

如果這個答案不理想,那麼你可以指定網站定向搜尋,比如:

這樣一來,思路就打開了,你可以設定一組我們經常去搜的網站,比如知乎、吾愛破解等專門的軟體網站,讓它只從這裡面搜尋,無疑可以大大提高搜尋質量。
你看,這個智慧體做起來很簡單,其實就是開頭一句話而已,然後再根據需求來微調。
這樣看來,李老闆的說法,只要用「人話」把工作流說清楚,再配以專有知識庫,即可做出一個很有價值的智慧體,比網際網路時代製作一個網頁還簡單。
智慧體分發
配置完成後就可以釋出,點選已釋出的智慧體的右下方選項,可以看到有個部署。

這個部署是什麼意思?就是這個智慧體支援以連結或者二維碼的形式對外分享;也可以支援以 API 的形式靈活呼叫,還能放在微信公眾號後臺配置選單或者快捷回覆等等。

我下一步都準備把這個智慧體配置在微信公眾號後臺,做一個我的分身,回答小夥伴的們提問。
當然還需要把歷史文章全部上傳,同時預製一些定向檢索,待到調好後,會放在後臺,到時候歡迎大家來使用。
任何一個應用或者智慧體,都不是為了建立而建立,到最後還是要回到使用場景中。當我們做好一個智慧體之後,沒有使用者使用,就沒有商業變現能力,還是白搭。
所以,文心智慧體平臺除了開發 0 門檻之外,還可以實現「一端開發,多端分發」,覆蓋「開發+分發+運營+變現」,目前已打通百度搜索、小度、文心一言、地圖、車機等多場景、多裝置。
這其中,「搜尋是智慧體分發的最大入口」,依靠百度搜索獨有的流量優勢,這其中的想象空間可想而知。
總結
在過去,我們習慣於一些國民應用或者是超級應用,但如今,使用者的需求越來越垂直,沒有什麼應用可以大包大攬,而立足於細分需求的 AI 智慧體,註定就是用來滿足小眾個體的小眾需求。
比起超級應用,擁有「超級能幹」的 AI 智慧體可能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也是 AI 真正普惠於每個人的最大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