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遍美國
帶你走進一個真實的美國!
最近,一位朋友跟我說,她已經放棄讓孩子卷數學了。
因為她看了孩子班上數學滿分的同學,結果發現數學成績和努不努力沒關係,關鍵是看孩子智商,雞娃雞數學毫無意義。
聽到她這樣說,我感到大為震驚。
未來的社會越來越重視數學,而有的家長卻倒行逆施,比孩子還早放棄。
說句實話,放棄數學,就相當於將世界拱手讓給孩子的競爭對手,真的很難想象到底有多少數學天才被爹媽拖後腿。
就拿升學來說,數學作為三大主科之一,只要是走體制內路線,就不可能繞開數學這座大山。
而且今年釋出的強基計劃已經明示,將所數學提到了非常高的地位。比如:
· 國防科技大學:數學和物理(理綜)單科成績均達到該科目總分98%(含)以上,入圍比例放寬至1:5;
· 北京理工大學:高考數學成績取得滿分可破格入圍,高考一本線以上;
· 山東大學:高考數學148及以上可滿足第一志願入圍;

數學成績好就是有優先的資格,名校也願意為數學高分考生開綠燈。
走國際路線的孩子就更不用說了,SAT不僅要考數學,而且還是用英語來考。中國學生的數學都是強項,想要申上Top30美本,數學都是要考滿分才穩的。
往長遠的說,數學是一切科學的基礎,人類的每一次重大進步的背後都是以數學為奠基石。
從工業革命到如今資訊化時代,人工智慧、程式設計技術等哪一個可以和數學脫鉤。數學上的突破會帶動其他學科的突破,更會帶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很多計算機科學家都是數學家出身,比方說圖靈,就是畢業於劍橋大學數學系。

很多家長關心AI時代最重要的是什麼能力,甚至在孩子小到時候不惜花重金去學AI。
我始終認為數學才是最重要的,想學AI先打好數學基礎再說吧。
進入AI時代,數學不僅僅是理論基礎,更是一種思維方式。
這並不是我口空白牙說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析EECS教授Jelani Nelson就曾發起一個倡議,要求入學加州系大學的新生學習入門資料科學課程或 AP 統計學不能代替代數 II。

Jelani Nelson教授還提到強大的數學基礎對人工智慧至關重要,代數、微積分和機率的核心數學概念是現代AI創新的核心。
這份倡議中得到眾多科技巨頭的認可,包括馬斯克、Sam Altman以及英偉達和谷歌的科學家等31位AI圈大佬。

數學對於人工智慧時代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一點相信很多家長也心知肚明。
關鍵在於孩子就是學不動,已經卷不動了。
很多家長覺得英語單詞,背一個就能看懂一個,背1000個就基本能夠看懂文章,文章看懂得越多,做題的正確率就能提高。
而數學卻不是,儘管題目都能看懂,但依然不知道從何下手,下手了也未必能做對。
有時候一個班裡,有的學生不用老師教都會自己根據以前學過的內容推理出來,但有的學生給出公式都不知道如何代入計算。

追究下來,沒有找到可以解釋的辦法,只好把所有夠歸結為“智商”問題。
但其實數學和智商有關的說法從來都沒有被科學證明過,你可以說數學可以促進智商發育,但反過來卻不一定能夠成立。
很多孩子數學學不明白,遠遠不到拼智商的程度。那麼為什麼還是有那麼多孩子怎麼學數學都提高不了呢?
1.數學焦慮作怪
很多孩子從小還沒有開始進入數學學習就被灌輸數學很難,一些孩子就知難而退,心裡已經給數學加了一道鐐銬。

尤其是女生,經常聽到“女生數學不好很正常,數學是男生的強項”這樣的話,孩子會無意識地迴避學數學。
久而久之孩子一上數學課就學不進,一參加數學考試就感到不安,甚至有些孩子不是數學不好,而是內心有焦慮,限制了自己的數學能力發揮。
2.缺乏數學思維
在課堂上,老師教學是按照教學大綱來進行的。有經驗的老師可能會一步步引導學生,培養數學學科思維。
但也有一些老師照本宣科,課本給什麼,就教什麼。孩子就會學得很苦惱,他不知道這個公式是怎麼得出來的,也不知道為什麼要用這個公式。
題目稍微繞個彎就不會了,談何舉一反三。

也就是說,孩子的數學考不好,和智商沒多大關係,和後天教育有非常重要的關係。
說到數學教育,最讓我感到佩服的就是新加坡。
19世紀的時候,新加坡的數學考試分數還是全球倒數,但是經過教育理念的革新,短短幾十年就已經逆襲了第一名。
國際數學和科學評測趨勢(TIMSS)測試結果,新加坡基本上年年排名第一!

另個一個測試國際學生評估專案(PISA)中,新加坡學生的數學能力、閱讀能力和科學素養三方面都包攬第一!

新加坡數學的教學成果有目共睹,近幾年已經成為了頂級的數學學習方法,吸引了很多發達國家的頂級私校效仿。
劍橋考試研究中心在《金融時報》裡提到:新加坡數學是一種不一樣的能力、一種顛覆兒童教學的方法。它最大的亮點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學數學,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新加坡數學真正做到了培養孩子思維和數學應試能力的結合,中式題海戰術和西式數學探索的結合。
最近,我發現了一門Spark Math新加坡數學,融合了新加坡數學教學的精髓,這太符合我對數學課的想象了。

問了一圈身邊的朋友,原來很多家長已經早早就給孩子安排上了。
他們的反饋都是,孩子自從學了Spark Math,成績肯定是提高了,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對數學的學習熱情也越來越高。
聽一些朋友反饋,孩子在班上做數學題,用了Spark Math所教的解題思路,還被老師誇了。
後來我結合朋友們的反饋,再深入瞭解這門課程,終於明白這個課程為什麼可以這麼受歡迎了。
01
校內+競賽課程,數學全能力培養
Spark Math教研團隊是由5-20年深耕教育行業的專家以及100多位具備豐富
教學經驗的資深教研員組成。
教學團隊是由國家級奧賽冠軍、前GEP學員、PSLE高分及前MOE教師組成,他們均畢業於世界頂尖大學。
在課程方面,Spark Math全面且科學,培優課程以校內數學為核心,100%覆蓋國內主流教材課程體系和題型。

以校內數學的知識點為基點,拓展試題的難度和廣度,在數學能力培養上領先於校內數學。
比如在三年級,無論是新加坡還是國內小學都在學習“面積和周長”,六年級都在學習“比例”。
完全國內數學教學的進度相一致、內容相匹配,最大的區別在於Spark Math跳出了應試教育的框架,更加側重於孩子深度學習,透過數學建模的方式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
另外Spark Math還有競賽課程,大家都知道競賽在升學中日益重要,單純的競賽培養不僅貴,而且也不一定適合孩子的水平。

Spark Math就有非常科學競賽課程,目前主流的競賽的都有對應的培養方案,能夠立足於孩子的水平,培養孩子數學競賽需要的能力。
在L1-L2階段,課程規劃會緊緊圍繞著Math Kangaroo、北美馴鹿這類比賽進行。L3開始就會圍繞根據挑戰性的AMO、AMC、等賽事展開。

孩子可以根據不同的學習水平和進度來參加比賽,理論學習和競賽緊密結合。
簡單來說就是,無論是走體制內路線的孩子,還是走競賽路線的孩子,這門課已經可以充分滿足大家的需求。
悄悄說一句,國內競賽懸了,國際數學競賽還可以報名參加呀!AMC8、袋鼠數學、美國大聯盟……跟AO數不同,這些賽事門檻並不高,相對來講不那麼吃天賦,普娃做好規劃,也能拿到好成績。在上海,AMC8競賽的成績不僅成為了XSC擇校的重要參考,更是進入包校、世外等頂流國際學校的“敲門磚”。能擇校、能爬藤,進可攻,退可守。

市面上能帶著孩子打比賽的機構寥寥無幾,更別提獲獎率了。
02
新加坡式CPA教學法,著眼數學思維訓練
相信很多家長都聽說過新加坡的CPA教學法,這是新加坡數學教學的精髓,也是新加坡學生數學屢獲第一的勝利密碼。
CPA教學法是指:
C – Concrete 具象化
P – Pictorial 形象化
A – Abstract 抽象化
按照CPA數學學習法,從具體情景出發,透過建模、畫圖可以刪繁就簡,化抽象為具體,,最後透過抽象的計算公式來解決問題。
比如這道題目:求A、B書架剩下多少本書的問題,從國內教學方式出發,這道題必須用方程才能解決,至少也要到高年級才能掌握。

用CPA教學法時怎麼操作的呢?
首先我們找出關鍵資訊,AB書架一開始有一樣多的書,那麼我們可以用兩個同等的長方形來表示。

然後,第二個資訊點是A書架的拿走450本書放到B書架,我們用虛線框表示A書架拿走的450本,再把這一段加在B書架上。
答案顯而易見,B書架原有的現有的書是1200-450=A書架原有的書,再減去450本,就是A書架剩下的300本。

如果用建模方式,根本不需要抽象的公司,低年級的孩子都能夠做出來,而且他們以後遇到類似的題目也可以輕鬆應對。
數學建模是培養孩子數學思維的重要途徑,這並不是什麼新鮮詞彙。
在2011版的數學新課標就已經明確提出了數學的“模型思想”,而2022版的新課標進一步明確了數學模型意識有助於增強學生對數學應用意識,有助於開展跨學科學習。

但是很遺憾的是,目前大部分中小學還比較難實現這個目標,這就倒逼家長不得不找外掛,彌補課堂上的缺陷,為孩子增補數模能力。
畢竟不管你學還是不學,考試還是照常出現。
03
數形結合,建模思維從小開始
建模思維的培養是新加坡數學的一大特色。
在國內很多老師教學只是乾巴巴地給學生推理公式,但學生依然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推理。
Spark Math 新加坡數學就採用數模結合的方法,非常生動、形象地將解題過程演示出來了。
比如勾股定理,a²+b²=c²,a、b、c邊分別對應三個不同邊長的正方形,透過注水的辦法,很容易就理解公式的含義。

數學並不只有一個解法。勾股定理還可以用切割法來證明,透過形狀的切割和互補,最後我們同樣可以得出這一個公式。

孩子透過動畫來理解公式,加深對公式的影響,而且還可以掌握不同解法,學會一題多解。
再比如更加抽象的代數公式,(a+b+c)²的平方和公式,從公式推到來說根本讀不懂是什麼意思。

但是透過動畫可以看到,其實a、b、c三條線可以劃分出不同面積的正方形和長方形。

還有20以內的等差數列求和,把數字用圖形化的長方形展示,把兩部分合並起來,數列求和就變成了算面積。

這和我們國內數學課堂常見的公式學習完全不一樣,從來都不知道學習數學趣味性那麼強,完全不用拿著公式本死記硬背。
孩子做數學就像玩一樣,興趣有了,知識也學到了,數學思維培養了,數學分數還會低嗎?
04
小班制授課,個性化學習形成閉環
Spark Math 新加坡數學採用小班制上課,培優課程K2-P2級別一個班不超過6人,P3-P5級別一個班不超過8人;競賽課程每班不超過10人。
每個孩子都有大量的機會和老師互動交流,老師也可以跟蹤到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進度以及學習問題。
小班制教學可以讓老師兼顧都每個學生,進行個性化教學。當老師發現有的學生對某一知識點掌握不夠,老師會單獨進行輔導。
此外,Spark Math 還形成完整的學習閉環,從課前準備開始,每節課都有動畫人物問答影片介紹,引起孩子對知識點學習的興趣,引領孩子探索新的知識。

上課過程中,配合教學道具,增加孩子的沉浸式學習體驗,讓學習更加生動有趣。
比如,在學習圖形拼補過程中,孩子需要了解不同形狀的特徵,並且能夠透過平移、翻轉、旋轉來組合新的圖形。

孩子就可以利用道具親自動手擺形狀,親自感受圖形變換的帶來的新奇學習體驗。

課後,Spark Math 每節課都有相關的課後作業,學有餘了的同學還可以拓展難題訓練,所有題目都有老師批改和點評。

最後,每個月還有月度測評,觀察和記錄孩子的學習情況,透過資料化的形式呈現出孩子的測評報告,孩子哪些方面掌握得好,哪些方面尚有欠缺,一目瞭然。

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Spark Math還開設了3種班型供大家選擇,分別是中文班、雙語班、全英班。
我覺得最有特色的是雙語班。老師在講課過程中或靈活使用中文和英文,如果孩子聽不懂,老師會用中文再講一遍,既能滿足孩子沉浸式學習英語,而且也不用擔心用英語學數學學不明白。
– End –

想了解美國?一起聊聊美國的生活、文化、社會和現狀,請加我們小編微信帶你入群討論:USA_CNA,申請時標註(入群)。
【入群要求】
1、禁止發廣告和推廣;
2、文明交流,不在群裡霸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