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今日大漲價,你必須知道這10件事

今天,對於跨境電商行業是個大日子。
Temu、SHEIN等平臺,都在幾天前宣佈將於今天漲價。並鼓勵消費者“趁價格還沒漲,趕快下單”。
除了關稅政策,漲價還有一個直接原因:跨境電商的基石政策“小額豁免”,將於一週後的5月2日正式取消。
在我看來,過去幾年跨境電商的繁榮,本質就由這項政策而來。而這次的修改,將可能徹底重塑整個跨境電商行業的商業邏輯。近期你會密集看到,各家跨境電商平臺都在為這一變化做足準備。
我知道,你一定有很多問題。
小額豁免究竟是什麼?真的有這麼重要嗎?
為什麼說是它造就了過去幾年跨境電商的繁榮?
取消之後,跨境電商會往何處去?
老規矩,今天我就用一篇文章的篇幅,讓你看了就懂。

關稅
關稅這個詞,估計你最近聽得耳朵都要起繭子了。很多人說,如今的關稅已經不是商戰,而是鬥氣。
145%的關稅是什麼概念?你想賣一輛30萬的車到美國,要先白交43.5萬稅給美國政府。
商品交的稅,比它本身還貴。除了賣白粉,恐怕沒有哪項生意能有如此高的利潤率。
這就是為什麼業內普遍認為,145%的關稅不可能長期持續。那將徹底抹殺一切國際貿易,讓走私迎來17世紀海盜一般的黃金年代。
然而,你可能想象不到的是,在如此高的關稅下,竟然還有一塊近乎零關稅的“人間淨土”:
小額包裹。

小額包裹
什麼是小額包裹?
你想,對於美國海關來說,翹著二郎腿,看著一箱一箱的貨坐著收錢,這固然很爽。
然而這種爽,只針對大宗貿易。如果寄來的都是零散的小包裹,買顆蘿蔔買頭蒜的,那可能還不夠頭疼的。
首先是麻煩。集裝箱的貨好收稅,但那些散落一地的小包裹,數包裹都累死了。
其次是稅額低。這些小包裹貨值那麼低,稅款也少,沒準收上來的稅,還不夠給稅務官發工資。
最後是美國民眾不樂意。在他們看來,商家一買一整箱,這是貿易,收稅我能理解。但我就買兩件衣服,這是個人消費啊,你怎麼還要收我稅呢?
收稅,說到底是一個賺錢行為。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
成本高、抱怨多、賺的還少,這不符合稅收的商業邏輯,這破稅誰愛收誰收。
於是,一項政策就這樣應運而生了:
小額豁免。

小額豁免
什麼叫小額豁免?
用大白話說那就是:如果你這個國際包裹裡的商品價格,低於某個數值,那就不用交稅了,海關也基本不查。
這種商品過關方式,被稱為“T86清關模式”。
或者,你也可以像個稅起徵點一樣,把它理解為“關稅起徵點”。
這項法規歷史非常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核心目的,是減少美國遊客從國外帶紀念品回家時的麻煩。
而到了2016年奧巴馬時期,美國國會對法規做了修正。免稅額度從200美元,大幅提高到了800美元,並一直延續至今。
這就誕生了跨境電商領域那項至關重要的政策:800美元以下小額包裹,免關稅。
而且注意哦,不是每年800美元額度,而是每次800美元。如果你的包裹很大,那理論上你可以把拆成很多個小包裹,只要每個都不超過800美元,那就不用交稅。
800美元,按照今天的匯率將近6000人民幣了,真的不少。對於個人消費來說,除非你買奢侈品、買豪華手錶,否則絕大多數都夠用了。
於是,整個跨境電商行業,迎來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像SHEIN、Temu這樣的跨境電商平臺,本質就是抓住了這一波政策紅利,快速崛起。

跨境電商的機會
機會在哪?別急,我帶你一起捋一捋邏輯。
傳統國際貿易是這樣:一批貨運到美國,清關、報稅,存在美國倉庫裡。等美國消費者下單,再從倉庫送到消費者家裡。
或者咱們用一句話總結:先運,再賣。
這種模式下,基本不存在任何免稅的可能。你看那一船一船的貨,交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
怎麼辦?
在小額豁免的政策下,就出現了這樣一個機遇:
為什麼一定要先運過去存在美國?我就在中國廣州租個倉庫存起來,也不耽誤我把它掛在美國的電商平臺上賣貨呀。
然後,等你下了單,我再把它打好包,寄到美國。這就是你的個人消費,只要不超過800美元,那就不用交稅。
而且,中國的倉儲成本、人工成本,都遠比美國便宜。這一來一回算下來,成本可能降低了一半都不止。
換句話說:不是“先運,再賣”,而是“先賣,再運”。
這真是一種極為聰明的商業模式。
然而,機會不太可能一帆風順,跨境電商也不例外。
沒錯,你一定發現了,這種模式存在著一個不小的問題:
慢。

速度的難題
等你下了單,我從中國找到合適的船,跨過大西洋給你運過去,這時間得多久了?
短則兩個禮拜,長則幾個月都有可能。
太誇張了,說不定你買了套春裝,等收到已經當秋裝穿了。買了包嬰兒紙尿褲,等收到孩子已經上大學了。
那怎麼辦?
中國的跨境電商平臺們,想到了一個辦法:
用飛機。
啊?用飛機空運?這得多貴?好不容易省下來的成本優勢,這不又沒了嗎?
其實,空運也可以控制成本。
只要你的運營能力夠強。

成本控制
用飛機空運,怎麼降低成本?
首先,是嚴選貨物品類。
這種模式下賣的商品,最好是“重量不大、貨值不低”。
藍牙耳機這種電子產品就很好,小小一盒,價格卻有幾百美元。至少也要像衣服這樣,疊起來小小一件,也有幾十美元價格。
你想跨境買礦泉水,那不大行。一瓶礦泉水2塊錢,運費可能要20塊錢了。
其次,是精細運營。
和貨運公司長期合作,不要只運幾個小包裹,而是一包就一整架飛機。
然後,用中國公司最擅長的數字化運營能力,精細規劃每架飛機內部的空間,把空間美學發揮到極致。
這樣,綜合算下來,雖然空運成本高了一點,但考慮到省的關稅和其它成本,依舊比傳統模式便宜了非常非常多。
時間快了,價格低了。這就是過去幾年,一系列中國跨境電商平臺大殺四方的根本原因。

商業模式創新
說到這裡,我忍不住插播一句評論。這套思路,真是一套無比精妙的商業模式創新。
經常有人問我,商業研究的究竟是什麼?
我說,假設一件衣服的生產成本是50塊。但因為有浪費、有經銷商、有房租、有物流、有關稅,最終到消費者手上時,可能得賣到500塊。
商業研究的是什麼?研究的就是如何讓消費者到手的價格,無限接近這個50塊。
然而,一個行業可以因政策而生,卻很難因政策長存。
我看到一組資料。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表示,如今的航空貨運中,大約有五分之一的包裹來自電商。如果一切順利,這個數字預計會很快增加到三分之一。
敲黑板,這句話很妙:如果一切順利。
那假如不順利呢?
沒錯,這一整套商業邏輯想成立,有一個致命的大前提:
這個800美元小額豁免政策,必須一直持續下去。
但現在,這個前提要沒了。

釜底抽薪
作為典型的貿易保護主義者,特朗普早就看這項政策不大順眼了。
還是來看一組資料,根據路透社的報道,中國每年向美國發送的包裹已經達到6億個。
這是個很嚇人的數字。相當於3億美國人,平均每人每年收到2箇中國包裹。還有一份資料顯示,Temu和SHEIN兩家,大約佔到了小額豁免發貨的1/3。
如果我們按每個包裹100美元計算,這可就是600億美元的貿易額。而2024年,中美兩國的官方貿易額只有6883億。相當於1/10的貿易額,不僅沒有徵稅,甚至沒有被兩國統計進去。
在特朗普看來,什麼小額豁免,分明就是逃稅。
早在競選階段,他就多次放話。如果上臺,一定馬上取消這項“逃稅”政策。
果然,上臺不到一個月的2月4日,特朗普就簽署行政命令,取消小額豁免政策。當時整個跨境電商行業就炸開了鍋,紛紛討論應對措施。
然而沒過幾天,政策光速踩剎車,美國政府再次宣佈小額豁免政策延續。大家暫時鬆了一口氣。
然而,當時業內人士都清楚。叫停的原因可不是對中國妥協了。而是包裹實在太多,暫時管不過來。
所以你說,這項政策會持續下去嗎?我當時就覺得,一定不會。因為這就是個純粹的技術問題。透過建立數字化系統,或者類似的辦法,最後一定會解決。
終於在本月,靴子落地。美國海關宣佈,將在5月2日正式對中國取消小額豁免政策。
一旦這項政策取消,就意味著關稅優勢沒了,小額包裹要像大額集裝箱一樣交稅。
整個跨境電商行業,都將面臨“釜底抽薪”般的邏輯改變。
現在,你能明白為什麼跨境電商如此關注這項政策了嗎?
那你說,是不是這就意味著整個跨境電商行業都不行了,這些公司也都會消亡呢?
我覺得,不是。
因為優秀的平臺,早已開始了對自身實力的建設。
至少,他們會有三招來應對。

對策
第一個對策,就是你今天看到的漲價。
漲價的時機非常巧妙,4月17日宣佈、4月25日漲價、5月2日小額豁免政策取消。
從17號到25號這8天的時間,給消費者足夠的囤貨時間,先吃下一部分確定的利潤。再用25號到5月2號這一週,做漲價的測試,提前發現後續會出現的問題。
第二個對策,充分應用相對線下的優勢。
我在前兩天的文章裡分析過。關稅政策後,價格一定會迎來普漲。但線上的漲幅會普遍低於線下。事實上,這已經造成了這幾天敦煌網的爆紅。
這會是跨境電商一個全新的紅利期
第三個對策,轉口和海外供應。
透過墨西哥等低關稅的國家,經過轉口、滿足本地化率的要求後,進入美國。或者在越南等國家,找到本地的供應商,再貿易進入美國。
當然,出於篇幅,這塊就不拆開說了,後面有機會專門寫文章介紹。
總之,我想說的是,中國在這一波貿易戰中的底氣,是完善的產業鏈。甚至可以這麼說,在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看看身邊的產品,往上追溯,一定會在某一環涉及中國供應鏈。任何一個國家的生產,都不可能離開中國。
毫不誇張的說,對中國加稅,就是對全世界加稅。想繞開中國供應鏈,就像想繞開空氣呼吸。
而應戰的資本,是許多中國企業早已經將紅利期的福利,轉化成了品牌的能力。

所有行業都是傳統行業
沒錯,小額豁免政策,是一個紅利期。只要有戰略眼光的人,都能看出它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
紅利期是第一桶金,但人不可能只靠第一桶金生活。
紅利期是讓你賺糧草的。糧草很重要,但你終究不能靠糧草直接打仗。你要用糧草整軍備武,準備決戰。
打仗靠什麼?靠士兵的能力、靠部隊計程車氣、靠指揮官的眼界、靠戰略的定力。
我很高興的看到,像SHEIN、Temu這樣的跨境電商平臺,其實早已意識到了這一點,開始了對自身能力的建設。
舉個例子,傳統服裝行業裡,Zara基本已經是上新速度的天花板了,它曾經以每年1萬多款新品的速度,震驚整個服裝行業。
記住這個數字,每年1萬款。
但你知道SHEIN的上新速度是怎樣嗎?
每天6000款。
這個速度,已經到了刷不完的地步,因為你刷的速度都趕不上它上新的速度。
上新這麼快乾什麼?不是為了直接賣貨,而是為了測試。
透過大量上新,測試到底哪些新品能夠成為爆款,一旦找到了明日之星,就快速反應,投入資源,把產品打爆。
換句話說,SHEIN的爆款不是“設計出來的”,而是“自然選擇”出來的。
這些能力,早已不單純是紅利期的能力。而是紮紮實實的基本功。
我經常說,所有紅利行業,都將回到傳統行業。能在傳統行業裡掙錢,才是真正的掙錢。
怎麼做好傳統行業?其實就那麼幾個要素:成本控制、研發創新、品牌效應…
拼到最後,都是基本功。
紅利會消失,但基本功永不會過時。

最後讓我們總結一下。
過去幾年跨境電商行業的繁榮,本質是小額豁免政策帶來的紅利期。而紅利終將退去,如今,這項政策取消在即,我們將密集看見平臺們的轉型動作。
小額豁免政策的取消,不僅是一次挑戰,更是整個跨境電商行業的轉型契機。
正如商業史上無數次證明的那樣:真正決定一家公司是否偉大的,不是能不能抓住紅利,而是能不能在紅利期之後,建立屬於自己的壁壘。
風來人人是英雄,風去方見誰能走。
公司如此,對國家、對我們個人,也是一樣。
這些思考,與你共勉。
P.S.
很多人相信,人工智慧是未來。卻不知道,該如何擁抱這個未來。
很多人認為,人工智慧是機會。卻不知道,如何才能不錯過機會。
所以今年,我和我的團隊,也正式推出了,2025“進化的力量·劉潤年中大課”。
6月7日,在上海影城,我會用一天的時間,和你好好聊聊人工智慧。
不做現場直播。也不做事後回放。就讓我與你,獨家分享。
6月7日,就讓我們,現場見!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參考資料:
1、TEMU、SHEIN等電商貨量佔據主導,對航空貨運是福祉還是挑戰?
https://zhuanlan.zhihu.com/p/693826196

觀點 / 劉潤  主筆 / 歌平 編輯 / 歌平 版面 / 黃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580原創文章

品牌推廣 培訓合作 | 商業諮詢 | 潤米商城 | 轉載開白
請在公眾號後臺回覆  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