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別人解題

長久以來,我都很關注微信的解題思路。微信是一款網際網路產品,雖然它自稱是“一個生活方式”,但生活方式也是一種需求,從此岸的現實到彼岸的需求之間,需要建造一座橋樑,這座橋樑就是工具,也是方法,還是思路。所以,看微信如何滿足某個需求,就可以窺見背後設計者的思路,這是提升自己思考能力的好辦法。

微信之前推出了“微信鍵盤”,現在改名“微信輸入法”,之前我做過推薦。推薦之後出現了一種呼聲,以否定和批評的形式出現,認為微信輸入法連個賬號系統都沒有,那麼一旦更換裝置,自己調教好的詞庫就不能跨裝置同步使用,所以這個產品很垃圾,根本不知道使用者需要什麼。

在我理解這就是個需求,有相當數量的使用者在小心地維護自己的私人詞庫,以此提升自己的輸入效率,對於一些需要經常使用專業詞彙的專業人士,或者是職業寫作者,他們需要在所有的裝置上都能夠同步自己的私人詞庫,同步符合自己使用習慣的常用語。

所以當時我就想,微信可能不得不打破自己的產品原則,放棄簡單簡潔,不得不為微信輸入法做一套使用者系統,人們需要在微信輸入法裡建立賬號,憑藉賬號登入不同的手機、電腦、平板,以此同步詞庫。

11月1日那天,微信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微信居然還是做到了當初的承諾:無需註冊即可使用。它是怎麼做的呢?在11月1日,微信推出的微信輸入法1.0.0版本中,輸入法設定區裡多了一個“跨裝置”。一旦開啟這個功能,就會在本機的微信輸入法裡生成6位數的驗證碼。然後,你可以在另外的裝置裡開啟微信輸入法,同樣進行裝置關聯,這時候輸入剛才6位數的驗證碼,兩臺機器就關聯起來,你的私人詞庫、慣用語也就可以實現同步。
事情就是這樣,微信利用驗證碼而非使用者系統,實現了跨裝置的詞庫同步,解決了當初的使用者需求。這個解題思路相當古怪,完全超出了我的期待。一般來說,我會把人視為網際網路產品的核心,一切產品都應該圍繞著某個具體的人,也就是圍繞著他的個人賬號:我的微信、我的微博、我的淘寶、我的輸入法。所有這一切的入口,都應該是我的個人賬號。
但這次微信輸入法的最新版本,似乎把輸入法變成了主體。不需要有個賬號,也不需要知道你這個人是誰,兩臺裝置上的輸入法之間彼此握手就可以了,事情是它們之間的相互確認。反而是使用者變成了它們之間的信使,幫忙傳遞一次密碼方便它們彼此相認,然後就沒使用者什麼事了。這樣一來,微信輸入法是一個統一的名字,就像是“人類”,但是在這個名字之下,微信輸入法卻會形成無數個小群,每個小群從2個成員到N個成員不等,它們內部使用相同的語言,就像是一個個小社團。
我想,這大概就是工具反對人類中心主義,重新確立了工具的主體性。一旦AI賦予工具智慧,那麼工具允許就能獲得獨立和生命。想一想看,未來某個深夜當你已經入睡,你在手機、電腦和平板上的三個輸入法在開會,分析你最近這段時間的工作強度,心情狀態,以及你正在對什麼領域感興趣,大家討論應該給你塞點什麼好詞好句,方便你明天的輸入。

利用驗證碼關聯裝置這個思路,之前我也見過,主要是在數字電視上。數字電視裡也會有App,往往和手機App是一體的。但這樣一來,勢必需要你在電視機的App裡登入賬號,而電視機遙控器可不比手機,想要輸入賬戶名和密碼會讓人滿頭大汗。所以,電視裡的App廠商就利用了驗證碼的方法,在App裡生成數字驗證碼,然後讓使用者去手機App或者網站上輸入驗證,於是電視機裡的App就直接進入登入狀態。

微信輸入法這一次把兩頭都抹去,徹底不需要任何賬號,可以說是這種方式的極致,也給我帶來了許多啟發,讓我忍不住把很多事情都換了一個視角去考慮,從非人類為中心的視角再去思考一遍,許多熟悉的事物都變得有趣起來。比如說網際網路隱私問題,人們已經討論了很多年,討論的焦點集中在匿名制和資料安全上。但現在換了思路想一想,最極致的網際網路隱私保護,不就是徹底沒有賬號系統,沒有登入和繫結麼?軟體和軟體對話,機器和機器關聯,那就沒有人的什麼事了。
最後,“跨裝置”三個字對於小白使用者來說,還是難以理解,缺乏吸引力。所以,微信輸入法又在推廣和傳播上包裝了一層:沒有主打跨裝置,而是主打可以在不同裝置之間複製黏貼內容。也就是說,你在安卓手機上收到了簡訊驗證碼,只要安卓手機和你的Mac電腦安裝了微信輸入法,它們之間彼此關聯過,那麼瞬間就可以把簡訊驗證碼瞬間傳輸到你的Mac電腦上。理論上來說,手機、電腦、平板之間透過微信輸入法相互傳輸檔案,也應該能夠成立。

就這樣,跨平臺、跨作業系統的內容傳輸,透過一個輸入工具得以實現—而在一開始,使用者的需求只是要求同步詞庫,等到微信實現出來,感覺好像又不止是同步詞庫這一件事。我忍不住去猜想,微信團隊在一開始接到這個需求時,大概沒有第一時間滿足,而是花了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去分析這個需求背後到底是什麼。等到他們找到答案,於是就會用出乎意料的方式加以解決。

我忍不住回想起那個古老的網際網路笑話:“王總,不行的,你不能在單位電腦上按CTRL C,回家在家裡電腦上按CTRL V,就想把內容黏貼回去,這是不可能的”。我記得20多年前,人們的確找到了解決辦法:要麼給自己發一封E-mail,要麼在QQ裡和自己說一句話。

最後,目前支援跨裝置傳輸的微信輸入法版本情況如下:

macOS 1.0.0版本 正式放出

Windows 1.0.0版本 正式放出
iOS 1.2.0 只有TestFlight內測版,正式版尚未釋出
Android 1.2.0 只有灰度版,正式版尚未釋出
(以上統計截止於2023年11月7日)
參考文獻:
標題:《心算》
創作者:和菜頭的小肉手
AI演算法提供:Midjourney V5.2+影像重構
Prompt:Data-Moshed Text of A young girl's portrait–v 5.2
槽邊往事和菜頭 出品
【微訊號】Bitsea
個人轉載內容至朋友圈和群聊天,無需特別申請版權許可。
請你相信我,
我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是錯的
禪定時刻
《錄影帶損壞效果》
和菜頭的小肉手
Midjourney V5.2
 南派三叔專區
南派,這張《在車站》送給你。
 《槽邊往事》專營店營業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