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賽道變冷門板塊:2024醫療股為何失寵?2025能否逆勢翻盤?

2024年的醫療行業在股市上的表現有點像醜小鴨,疫情期間的高光褪去,在AI股的陰影下顯得意興闌珊。儘管AI驅動的生命科學成了大眾眼中最值得期待的下一個賽道,但股市中的醫療行業著實不太給力,2025年,又會是怎樣的態勢呢?
PART.01
2024
醫療行業的“醜小鴨”之年
2024年的醫療行業股票猶如一場“持久戰”,但戰局卻讓投資者心灰意冷,醫藥板塊整體表現遜色。截至2024年12月31日,Health Care Select Sector SPDR ETF(XLV)年初至今下跌約5%,而同期SPDR S&P 500 ETF Trust(SPY)上漲約10%,Invesco QQQ Trust(QQQ)更是飆升了約25%。這一對比凸顯了醫藥板塊相對於大盤和科技板塊的疲軟,許多醫療投資者選擇撤離該行業。
在此之前,2023年醫療板塊已經經歷了一次大幅度的相對下滑,落後S&P 500指數22個百分點。2024年的表現似乎延續了這一頹勢,進一步落後20個百分點。以未來市盈率計算,XLV的估值較S&P 500低20%以上,遠高於過去20年5%的平均折扣。這種大幅估值差距成為市場對醫療行業看法分化的直接證據。
個案對比
輝瑞製藥(Pfizer Inc.,PFE)作為全球最大的製藥企業之一,其股價在2024年大幅下滑了15%,主要原因在於疫苗紅利的消失和缺乏具有市場突破力的新品種藥物。
而另一方面,微軟(Microsoft Corporation,MSFT)因其在人工智慧(AI)和雲計算領域的持續投入,股價上漲了30%。這種“冰火兩重天”的對比展現了資金向科技板塊轉移的趨勢,也反映了投資者對不同賽道的信心差距。
行業對比
科技板塊VS醫療板塊
以XLV和QQQ的表現為例,2024年QQQ(代表科技板塊)全年上漲約25%,而XLV全年僅增長0.3%。投資者顯然更傾向於高增長、高回報的科技賽道,而醫療行業的防禦屬性因政策風險而被削弱。
2024
疲軟背後的多重因素
政策和政治不確定性
美國醫保定價談判機制的推進,導致部分藥品價格下降,壓縮了企業利潤空間。醫保價格壓力對生物科技板塊尤其致命,如生物科技ETF(IBB)2024年全年下跌約8%。而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傾向,包括對醫療補助(Medicaid)和奧巴馬醫保(Obamacare)的潛在改革,引發市場對整個醫療行業的擔憂。例如,特朗普任命的羅伯特·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 Jr.)等對醫療行業持懷疑態度的官員,使醫保和製藥政策調整的前景更加撲朔迷離。這些因素導致包括醫院、製藥、健康保險和生物科技在內的各細分領域均出現股票拋售。
財務基本面疲軟
  • 健康保險:後疫情時期醫院和診所需求迴歸常態,帶來了高於預期的醫療成本。例如,聯合健康集團(UnitedHealth Group,UNH)的股價在2024年下跌了約7%,主要原因是醫保成本的上升侵蝕了其利潤。
  • 製藥行業:輝瑞製藥和默克公司(Merck & Co.,MRK)由於後續藥物開發不足,依賴併購擴大規模,但併購帶來的高額成本進一步壓縮了利潤空間。2024年,強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JNJ)以270億美元收購一家癌症藥物公司,但收購完成後股價下跌了約5%,原因是投資者擔憂收購溢價過高以及整合挑戰。
  • 行業資金流失:根據高盛的資料,自2023年初以來,醫療行業ETF資金流出總量接近200億美元,僅次於能源板塊。這反映了市場對醫療行業增長前景的悲觀預期。
市場偏好轉移,防禦性吸引力減弱
通常情況下,醫療行業被視為經濟衰退時的避風港。然而,政治、監管和市場競爭等多重壓力削弱了這一傳統吸引力。投資者的偏好正在從“穩定回報”轉向“高增長潛力”。高盛分析師海德(Asad Haider)指出,醫療行業與其他防禦性行業的表現已明顯脫鉤。此外,資金正從醫療板塊流向科技和AI板塊,如英偉達(NVIDIA,NVDA),其股價2024年上漲超過40%,成為市場的明星,資金追逐的熱點,而醫療板塊則被視為“落後者”。
PART.02
2025年展望
從陰影中覓得曙光
政策不確定性
將逐步被市場消化
共和黨內部在醫療政策上的分歧可能使得極端政策在當前分裂的國會格局中難以實施。例如,2024年藥品定價改革未能在國會透過,這為市場帶來了喘息之機。此外,2025年預算談判中的醫保改革提案也因黨派分裂被擱置。2025年,如果政策風險逐漸消散,可能為醫療板塊帶來修復性反彈,並在人工智慧的推動下迎來新的增長點。
創新
是增長的核心引擎
AI輔助藥物研發
人工智慧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正在加速。例如,Insilico Medicine公司利用AI技術快速篩選藥物分子,已在2024年底推出了一款肺纖維化藥物的候選方案,並計劃在2025年進入臨床試驗階段。此外,Moderna(MRNA)正在推進基於AI的mRNA藥物開發,有望在2025年帶來更多突破。
精準醫療與個性化治療
透過AI分析患者的基因和臨床資料,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提高療效。例如,Eli Lilly(LLY)的抗肥胖藥物Mounjaro在2024年貢獻了大部分增長,預計2025年其收入將增長30%,其股票在2024年上漲了32%,證明了市場對創新的偏好,也正在重塑醫療行業格局。而基因療法公司Beam Therapeutics(BEAM)利用CRISPR技術開發的基因編輯藥物已經進入後期試驗,其股價在2024年上漲約18%。
智慧醫療裝置與技術的突破
AI在醫學影像中的應用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如Aidoc公司開發的AI系統已被多家醫院採用,用於輔助影像診斷。Intuitive Surgical的高階外科機器人平臺在2024年帶來55%的回報,其新一代機器人平臺在2025年初發布後訂單激增,預計全年收入增長率將超過20%。投資者可關注那些提供不可或缺的創新技術的企業。與此同時,AI驅動的可穿戴裝置和診斷工具也正在改變患者監測和疾病預防的方式。蘋果公司(Apple Inc.,AAPL)的健康監測功能,如Apple Watch的心電圖和血氧功能,正在成為健康科技的標杆。
投資人視角
如何看懂市場門道
把握估值差距的投資機會
當前醫療行業估值處於多年低點,較S&P 500折扣達到20%,這也為價值投資者提供了難得的佈局機會。低估值的高質量公司如CVS Health(CVS)和輝瑞製藥,其低估值和高分紅率為長期投資者提供了穩定回報。CVS當前的市盈率僅為10倍,同時擁有超過4%的分紅率,被認為是“低估的藍籌股”。這為長期投資者提供了較好的風險調整回報。
專注於創新驅動的公司
創新企業仍然是推動增長的主要動力,投資者應關注那些具有強大研發能力和明確商業化路徑的公司。專注於醫療領域人工智慧應用的企業,尤其是具備強大研發能力並積極採用AI技術的公司,如Moderna(MRNA),有望在新藥開發中取得突破。還有Insilico Medicine和Aidoc,也值得關注。
風險管理與分散投資
對於政策敏感的領域,如健康保險和生物科技,分散投資於ETF(如XLV或IBB)或平衡組合可以有效降低單一股票的風險。
風險提示
儘管前景可期,但投資者仍需注意以下風險:
  • 政策變動:醫保政策和藥品定價的變化可能影響企業盈利。
  • 技術不確定性:AI技術在醫療領域的應用尚處於發展階段,存在技術和倫理方面的挑戰。
  • 市場競爭:隨著更多企業進入醫療AI領域,競爭將加劇,可能影響行業利潤率。
PART.03
結語
儘管2024年醫療行業承受了巨大的市場和政策壓力,但2025年可能是一個充滿復甦和增長潛力的轉折點。AI創新的持續發力和政策不確定性的逐步緩解可能為該板塊帶來新的增長動能。對於投資者而言,2025年的醫療板塊既充滿挑戰,也蘊藏機遇,關鍵在於精準選股與穩健佈局。
一句話:2025,謹慎樂觀,精選標的。
本文參考連結如下:
https://www.wsj.com/finance/stocks/healthcare-stocks-are-down-and-out-opportunities-abound-46a10fda?utm_source=chatgpt.com
https://www.fidelity.com/sector-investing/health-care/overview
https://www.fidelity.com/learning-center/trading-investing/outlook-health-care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10301994/
https://www.pwc.com/gx/en/industries/healthcare/publications/ai-robotics-new-health/transforming-healthcare.html
https://www.gs1ca.org/documents/digital_health-affht.pdf.
https://www.rand.org/blog/rand-review/2017/07/chronic-conditions-in-america-price-and-prevalence.html.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s/novel-coronavirus-2019/technical-guidance/naming-the-coronavirus-disease-(COVID-2019)-and-the-virus-that-causes-it.
https://www.rcpjournals.org/content/futurehosp/9/2/113.
https://www.coursera.org/articles/machine-learning-in-health-care.
https://healthcare-digital.com/technology-and-ai/how-distributed-ledger-technology-will-transform-health-data.
https://dergipark.org.tr/en/download/article-file/2167692
https://www.fda.gov/medical-devices/digital-health-center-excellence/what-digital-health
https://www.analyticssteps.com/blogs/how-big-data-analytics-using-ai
https://futurside.com/how-wearable-medical-device-is-reshaping-remote-patient-monitoring-rpm/
https://www.biopharmatrend.com/post/615-pharmaceutical-artificial-intelligence-key-developments-in-2022/
https://www.datasciencecentral.com/challenges-to-successful-ai-implementation-in-healthcare/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綠庭集團是一家活躍於中美市場的投資管理公司,聚焦於資產的價值再造,三十年的成長和歷練,締造了獨有的價值和優勢。近年來公司在原不動產、不良資產業務基礎上,關注生命健康領域的發展機遇。
官網:www. greencourtgroup.co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