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哄》火後半月驚現10部“哄”字短劇!觀眾:愛哄不哄

作者|momo
你哄我,我哄你,短劇劇名甜蜜蜜。短國又有新樂子了。
《他超會哄》、《他超難哄》、《她超好哄》、《小難哄》、《他的小難哄》、《她哄不好了》等“哄”類文學霸屏,“世界名著”《難哄》播完了,短劇劇名的世界大戰開始了。
一部作品火了之後,短劇屆會火速出一大批蹭熱點的相關作品,劇情也許有差別,但劇名要矚目要會蹭。這種低成本的流量繼承方式,可以最大化劇名帶來的初始點選。但是到底有沒有人在意短劇觀眾的心情啊,我們是真沒時間陪你們鬧了。

再哄個沒完觀眾要掀桌子了
大多數短劇創作者踐行的邏輯:內容可以腦,但標題不能不蹭。但由於這類劇名太過相似,被網友稱作《名字太過相似稍不留神就找錯劇》系列。
除了難哄系列,還有各種各樣的花式劇名,無腦程度讓人不得不懷疑,幾萬字的劇本都能寫出來,四五個字的劇名就這麼難編嗎。
現在短劇市場主打一個萬物皆可"哄",全民都在"淪陷",滿大街"野"骨錚錚。
有讓觀眾快認不出“哄”這個字,也有在評論區搞上田忌賽馬的。

甚至還有因為“哄”字出現太頻繁讓觀眾感到膩味直接在評論區開炮的。

但若說這麼多哄字輩的短劇出現,劇情到底真的跟哄有關嗎?
其實不然。基本上是夢到哪句說哪句。 
哄字只能暗示劇情是霸總、甜寵類,但劇情並不明晰。像《他超會哄》和《他超難哄》對比,一字只差卻是兩種情緒路徑。
前者是標準的霸總倒追女主的敘事。男主是又爭又搶的綠茶系悲傷蛙,愛玩強制愛。這種劇的受眾,多數是希望被穩定情緒價值包圍的女性。但是劇情裡男主的病嬌屬性以及在女主得知男主真實身份後鬧脾氣被男主強行帶走後囚禁劇情其實跟劇名裡的“哄”字是半點不搭邊。
後者劇情是女主無意剮蹭豪車,被迫成為模特男主的助理,日積月累中男主從冷漠到動情,走的是冰山男主被治癒路線。這種劇的受眾更偏向渴望征服與拯救型戀愛幻想的女性觀眾。男主越冷漠、越難哄,最後被女主感化的瞬間就越有成就感。表面上只是“會哄”與“難哄”的對照關係,實際上它們其實分別瞄準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女性情感幻想和心理需求。但是單論創作來說,這幾部作品並沒有在劇情上有很大創新。
當劇情很難突破瓶頸,劇名就成了吸引流量唯一的戰場。
古風颳過後,被熱點套牢的短劇市場
早年短劇的名字,“重生”“虐戀”“前夫”“京圈太子“霸總”“契約新娘”可以直接當檢索詞,全都是赤裸裸的情緒過山車+劇情導覽,觀眾一眼掃過便會因“是屎我也得嚐嚐鹹淡”的獵奇心理點進來。某種程度上說,這種標題等於人設、劇名即劇透的套路,倒也形成了短劇特有的一種工業美學。
命名審查是過了,審美卻塌了。
《春風再攬我入懷》《繁華落盡見真淳》《枇杷如蓋方知悔》《一世仙緣桃花落》···
古風小生們潮洶湧來襲,實在是讓人無法理解這一堆古文背後到底講的是什麼。
這本來是一次內容自救的機會,但現實是內容依舊狗血,只不過是蛇穿馬甲裝王八。
如果說以往“重生+角色稱謂”這種命名方式,尚且能讓人一眼識別題材屬性(比如母子對壘、復仇翻盤),那麼最近這一波圍繞關鍵詞的命名邏輯,乾脆連題材指向都放棄了,純靠熱點和“蹭臉熟”來搶佔流量埠。
像《他超會哄》、《他超難哄》、《她超好哄》、《小難哄》、《心尖難哄》、《他的小難哄》、《偏偏要哄你》、《她哄不好了》等高達十幾部跟哄相關的短劇。還有淪陷系列的《溫柔淪陷》不夠勁就《致命淪陷》,今天《在他指尖淪陷》明天《於他心尖淪陷》,建議下次直接在觀眾智商裡淪陷得了。以及不知道到底在野什麼的《過分野》到《他過分野》到《在他心尖野》,基本一年級小學生也可以用起短劇名當課後作業,只需學到主謂狀結構這一課即可。
沒有劇情標籤、沒有設定預告、甚至沒有世界觀線索,只要名字有火過的劇名中的一個字二話不說就可以開蹭了。
在這個觀劇如刷抖音、劇情如過眼雲煙的時代,觀眾已經懶得精挑細選,他們追劇的邏輯可以簡單歸結為一句話:“看著眼熟就點,劇名順眼就追。” 而短劇圈在難哄熱度上來之後輸出一系列相關的劇,恰恰成了一種蹭熱點的密碼,精準擊中了觀眾的“模糊認知舒適區”。
什麼叫“模糊認知舒適區”?就是觀眾不需要搞清楚誰是誰,也不在乎劇情到底有多新鮮,
只是腦海裡有了相關劇很火的印象,便會相對其他完全陌生的劇來說更想點進
雖然現在市場看上去百花齊放,實則一根藤上掛滿“哄”。整個行業依然處在一個粗放型的發展階段:重新命名、輕原創;重標籤、輕邏輯;重播放、輕品質。
所有以效率、數量為唯一的敘事,都註定撐不過觀眾的審美疲勞期。畢竟微短劇的優勢,從來不在“短和蹭”,而在“小而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