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尖椒
剛剛收官的《難哄》,在今年年初的“現偶大混戰”中突出重圍,熱度一路領跑,影響力多維破圈,成為當之無愧的“現偶新王”。
播出前,優酷站內預約量突破792萬,創優酷現偶預約量歷史新高。播後優酷站內熱度最高達10376,打破優酷站內最高熱度紀錄,成為2024年以來優酷熱度破萬最快劇集。播出三天帶動優酷App下載量大漲200%。

開播五日《難哄》在雲合、酷雲雙榜登頂,一週後正片有效播放市佔率保持斷層第一。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平臺上,《難哄》熱度也遙遙領先,抖音主話題播放量破兩百億,官號粉絲207萬,也是首部播前官抖粉絲破百萬劇集。在海外,《難哄》強勢登頂多個國家和地區,並登上Netflix全球日榜TOP6,成為中劇在Netflix播出最高紀錄。

大IP保證了《難哄》的前期熱度,劇集播出後,允許多樣性存在的女本位視角、充滿煙火氣的生活流細節以及發揮長劇優勢的高情感濃度,都讓《難哄》成為現偶劇裡一個難得的創新樣本。
與熱度相伴的,還有無法忽視的爭議。部分觀眾對在“造夢”偶像劇中出現現實元素表示質疑,認為女主“9集6次被性騷擾”是弱女虐女。也有觀眾不再相信純愛故事,“難哄拍在了00後最清醒的一年”等話題證明,年輕觀眾正在逐漸對浪漫愛脫敏。
這些爭議背後,現偶劇的當代意義需要被重新定義。一方面,偶像劇中夢幻與現實元素的結合還需要更多試驗,另一方面,在模版化、同質化的現偶賽道,市場需要更多從角色邏輯出發的個性化主角,實現真正的“愛女”敘事。

燈塔資料顯示,2023至2025年,優酷青春現偶“三年爆”中,《偷偷藏不住》和《難哄》以集均4515萬和4341萬登頂。在當下劇集市場陷入題材重複、情感懸浮的困局中,哇唧唧哇堅持面向年輕人創作,以“溫度”為錨點織就情感經緯,以“銳度”為利刃剖開現實肌理,重塑劇集創作的價值座標系。

《難哄》爭議背後,國產劇的“愛女”敘事迷思何解?
近年來,在性別平等思潮洶湧之下,觀眾逐漸對影視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有了更高的期待與要求,這股審視之風從女性題材作品擴張到以女性觀眾為主的偶像劇中,與時代更加貼近的現偶更是“重點區域”。
《難哄》開播之初,爭論最多的“9集6次性騷擾”便是典型。部分觀眾不滿此類劇情頻繁出現,甚至將其打上“弱女”“虐女”的標籤。
但如果視角轉換,真正追劇的觀眾會發現創作者本意並非消費女性苦難,而是以現實視角呈現女性生存的結構性困境,並透過溫以凡的“非對抗性反抗”展現女性角色的多面性。
有觀眾質疑,有過被騷擾經歷的溫以凡為何會住在魚龍混雜的群租房,前期劇情其實有過交代:客觀上,她剛入職南蕪電視臺尚未轉正,經濟拮据,同租人無法由她抉擇。主觀上,她曾在親戚打壓、母親拋棄中產生強烈的不配得感,會在“危險可控”中進行自我說服。

遇到騷擾時,與“等待男性拯救”的指控不同,溫以凡先積極以自己的方式反擊自救,第一次果斷報警,第二次掙脫逃跑,並找機會搬離。
一個很少有人提到的細節是,在需要負擔3000元房租的尚都花城裡,溫以凡曾猶豫良久,最終說出了自己的理由,“雖然租金比城市嘉苑高出不少,只要能有安心睡覺的地方就好”。
這些“反抗”或許沒有觀眾喜聞樂見的“大女主爽感”,卻真實遵循角色成長邏輯。像溫以凡這樣很少獲得家人支援、有過心理創傷的女生,不可能無所顧忌地拍案而起,但不代表她不夠堅強、沒有反抗。
職場上遭遇的兩次騷擾也是如此。在宜荷日報,溫以凡面對上司言語騷擾時,表面未激烈衝突,但暗中保留證據,冷靜自證。在南蕪電視臺,她一開始也想“清者自清”,觸碰到底線後也無法忍耐,以“新聞人應該核實求真”的論點有力反駁。

還有一次是寄住親戚家時創傷經歷的閃回。這是角色心理創傷的根源,與當下行為形成因果呼應。熟人作案、職場騷擾、租房隱患,對映女性不同人生階段可能遭遇的風險,體現了結構性壓迫下個體選擇的有限性。
無可否認,在劇作處理上,這些情節較為密集地在劇集前幾集呈現。最終,播到溫以凡在街上遇到騷擾的情節時,爭議達到頂峰。製片人曾贇向我們坦言,看到觀眾的反饋後,她也在反思這些現實元素在偶像劇中的呈現尺度:“的確需要更顧及觀眾感受,可以讓它再弱化一點,在必要的表達之外,不再去強化視覺上的衝擊。”
在後續劇情中,《難哄》的處理也非常剋制,比如車家陽臺的前景遮擋、郭鈴與車興德並坐之後的跳切,都在避免創傷性鏡頭的呈現。

回到角色塑造,要求溫以凡“完美反擊”本質是另一種對女性的枷鎖。《難哄》透過溫以凡不完美的創傷反應,擴大女性角色的敘事可能性。
溫以凡不是常規意義上的“颯爽大女主”,但她仍用盡力氣將自己保護好,過著體面的生活,對生活仍有熱情,並不需要更外露的、爽文感的情節。對現偶女性形象塑造路徑應該從扁平化的大女主或掛件式工具人,上升到尊重角色邏輯的“活人感”。
就像李銀河在談論女本位創作時所說,“理解差異性,尊重多樣性,強調主體性。這個價值多元的時代需要的女性故事,就是要充分挖掘女性人生的各種可能性,最終答案指向個體和個體之間的多元差異和彼此包容,女性可以選擇任何一條自己想走的路,而且隨時隨地擁有重新出發的勇氣。”
多元的女性角色,客觀展現真實女性,讓角色有自我生長的生命力,也能讓觀眾獲得更自由、更廣闊的討論空間,找到深度共鳴。
在《難哄》的討論區,不少觀眾表示,自己在真實生活中遇到過騷擾,只敢背身離開,連報警也需要鼓足勇氣。我們無法去指責女性的“不敢”,而溫以凡這個非典型大女主則為她們提供了一個喘息的缺口——無需完美反擊,去符合人們口中的“正確做法”,只需肆意自由地活著,遵從自己的內心。
《難哄》面臨的爭議背後,是現偶創作思路流變與市場磨合的必經之路,也是現偶女主逐漸走向多元化、個性化的勇敢嘗試。
當創作視角從“塑造完美女性標本”轉向“呈現真實人性褶皺”,當熒屏容納得下野心與軟弱並存、清醒與迷茫交織的複雜人格,允許像溫以凡這樣的女主存在,允許她成為真實、可信、有血有肉的活人,才是國產劇真正需要的“愛女”敘事。

偶像劇造夢,得先讓觀眾相信夢
去年古偶賽道打得火熱,而在《難哄》之前,劇集市場已經很長時間沒出現現偶爆款了。
年輕人愛情觀的變遷是不容忽視的原因。《難哄》熱播期間,#難哄拍在了00後最清醒的一年#登上熱搜,當下年輕觀眾正在對浪漫愛脫敏,大家追捧清醒人設,反對戀愛腦。曾贇告訴娛樂資本論,在籌備《難哄》的過程中,“比起改編,創作最難的地方在於讓觀眾相信真愛存在”。
“偶像劇造夢的前提,是先要讓觀眾相信這場夢真實存在。”《難哄》在突破傳統甜寵劇的懸浮框架上,讓觀眾相信“這場夢”:其一是透過貼近現實的改編實現人物弧光,其二是透過製作細節保證生活流與浪漫主義的交融。
曾贇透露,在原著設定中,桑延和溫以凡兩人人設“漫感過強”,因此在改編中採取了差異化策略。對於“人間妄想”桑延,保留其核心設定,僅透過補充家庭背景、職業軌跡,將“晉江男主人設天花板”落地為兼具理想化與真實感的都市青年。

針對溫以凡“外表明豔性格冷淡”的紙片化特徵,主創團隊則進行了更深度的重塑。透過對比與原著差異顯著的兩處關鍵改編,以及觀眾口碑的變化,可以看出這種生活流細節對於劇集整體質量的提升。
原著中,溫以凡在遭到舅舅車興德侵犯時,恰好碰到大伯一家凌晨三點收攤回家才逃過一劫,而在劇中,溫以凡的表現更加剛烈,在絕望中一度拉著車興德跳樓,也因此摔斷了腿。
這段情節解釋了溫以凡後來為什麼沒有堅持跳舞,更重要的是,在劇中,大伯母的縱容、大伯的冷漠以及母親一次次的無視更加具象,在家人接連的拋棄與不信任裡,溫以凡正式選擇與過去道別,也將自己封閉起來,透過逃走來獲得新生。
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這段過往被細緻展現之後,更多觀眾理解了之前備受質疑的香港部分劇情。
“一開始也不喜歡她離開的劇情,但想到她經歷過的一切,覺得劇情發展挺符合人的思維邏輯。”觀眾小A認為,溫以凡的過往遭遇註定了她必須透過逃避來完成自我保護。“真正的治癒無法依靠外在力量,而是需要自身擁有直面的勇氣,先愛自己才能更好地愛別人。我們無法苛責她為什麼再次離開桑延,因為這是她能想到的最好方式。”

社交平臺上觀眾對《難哄》劇情的討論
這段劇情中,桑延的成長線也更加飽滿。溫以凡離開後,桑延四處尋人,重新瞭解她青春期的經歷,這些具象的情節,讓觀眾以第三視角代入,與溫以凡共情,也讓桑延在聽到溫以凡的自白後更能感同身受。
除了劇情上更貼近生活,溫以凡居住的群租房內,晾曬在床尾的T恤、格子床單四件套床品、隔音極差的劣質隔斷,以及無可避免的鄰里爭吵,這些無比貼近真實的環境深描,也讓《難哄》褪去懸浮感。
生活流偶像劇的核心在於展現“平凡中的浪漫”,《難哄》中,桑延透過“順手買的餐食”“煮多了的粥”等細節傳遞含蓄愛意。除夕夜桑延特地回家為溫以凡煮麵,當溫以凡內心感慨“託桑延的福,我也吃上餃子了”,市井煙火成為情感催化劑,亦是雙向救贖關係的孵化場。

曾贇透露,《難哄》的版權在小說更新三個月的時候就被哇唧唧哇買下,她當時看中的正是小說中情感真摯動人的部分。“我們對這部劇的定位非常謹慎。當決定做一個有實感的純愛故事時,很快想到了瞿導。我們經常叫他‘城市詩人’,因為他的浪漫是刻在骨髓裡的,他總是相信愛情會發生,而且會真實而持久地發生”。
瞿友寧擅長在浪漫的敘事框架中注入現實生活的細節與邏輯,更重要的是,這些現實主義元素並沒有模糊劇情焦點,也沒有削弱現偶劇需要的“夢幻感”。溫以凡的職場部分為她的人設塑造服務,男女主日常相處的細節,精準的臺詞表達,都在鋪墊情感主線。
在這個“反對戀愛腦”的時代,《難哄》以生活流質感讓年輕人接受了溫以凡與桑延的純愛故事,相信了這場“夢”真實存在。

高情感濃度澆築長劇細糠,哇唧唧哇創作兼具溫度與銳度的好內容
從去年開始,長劇市場討論最多的話題是“長劇向短”。市場上出現的海量女頻情感短劇,以高頻反轉的情節搶佔注意力,在調動觀眾情緒上具備獨特優勢,那同樣以女性受眾為主的現偶劇應該向短劇看齊,還是保持自己的獨特優勢?
《難哄》給出的答案,是靠極高的情感濃度吸引觀眾堅持原速觀看,以細節鋪墊讓觀眾重複刷劇。
以第14集溫以凡夢遊錯睡到桑延床上的名場面為例。早上溫以凡醒來轉過頭髮現桑延,驚覺自己因為夢遊走錯,輕輕拉開他的手便要起身逃跑,桑延再次伸手摟住抓住,溫以凡再拉開,坐起來。“溫以凡,你怎麼在這,解釋一下”桑延出聲留住她。“你做夢了,醒來應該就正常了。”溫以凡面不改色。“我長得像個傻子嗎”“嗯,繼續睡吧,醒來就不像了”。

這種一來一回、一番接一番的對話,以及兩人之間張弛有度的肢體動作,非常像舞臺劇設計,讓情感流動自然且真實,將兩人之間的曖昧拉扯呈現得極為抓人,被哄蜜(難哄劇粉名)戲稱為“以延為定二人轉”。
得益於導演現場排程以及調教演員的功力,這種高情感濃度的戲份在《難哄》貢獻了一個個名場面。初期拍攝有一個月都集中在尚都花城的室內場景,兩位主演培養起熟悉感,在劇本之外也有自然流露,當溫以凡說出“不管怎麼樣你都能接住我”時,忍不住流下了眼淚,演員本人與角色深度共情。
OST是氛圍感必不可少加分項,也是哇唧唧哇在劇集製作領域的獨特優勢。此次《難哄》的OST堪稱神仙陣容,五月天量身定製《任性》,李宇春時隔多年再為現偶獻唱,汪蘇瀧、毛不易、張碧晨等超一線歌手一齊出現在OST名單中,在影視作品中實屬罕見,

曾贇透露,這次《難哄》的OST團隊比演員更早進入專案,作詞人必須看過小說之後再創造與劇情高度適配的歌詞,“這些OST其實起到一種嘴替作用,替男女主說出心聲。”張碧晨《晚點》和毛不易的《只在今夜》分別代表溫以凡和桑延前期的酸澀心境,兩人在一起之後,五月天的《任性》,汪蘇瀧的《像晴天像雨天》烘托出浪漫氛圍。
除此之外,封神的“投影儀鏡頭”等被反覆盛讚的鏡頭美學,片頭片尾分集標題相互回應的設計,“故事未了”的彩蛋,過去與現在的雙線剪輯,都在為這部現偶“細糠”填築更多的細節,為情感濃度加碼,讓長劇發揮獨特優勢,探討愛情如何發生的本質。

開播一週內,《難哄》出現熱播效應,劇中取景地變成打卡點,“加班”餐吧同步開放,“難哄體”成為全網熱梗,全國文旅借名場面宣傳。這些延伸到劇集之外、線上線下的聯動,說明《難哄》以優質內容為基底,有著更多IP開發的生態運營空間。
早期,哇唧唧哇的劇集製作以服務藝人為主,彼時就已經呈現出對年輕受眾的敏銳度,近幾年《偷偷藏不住》《鳴龍少年》《難哄》的製作升級以及熱度口碑雙贏,體現了哇唧唧哇製作的劇集在完全面向市場化後,同樣具備成熟度與引領性,既能把控大IP改編,也能做出賽道創新。

在哇唧唧哇製作的影視作品中,溫度和銳度是立足的根本。
“溫度”來自劇集中溫暖底色建構的情感共鳴與治癒力,比如《偷偷藏不住》細膩的暗戀美學,還原青春期“隱秘而盛大”的悸動。《鳴龍少年》中對於高中學習生活的群像敘事,讓觀眾回憶美好青春,《難哄》在“反戀愛腦”時代,以“慢節奏純愛”對抗快餐式情感消費,迴歸愛情本質。
“銳度”往往來自劇集觸及真實世界的連線點,是觀眾獲得共鳴的最大公約數,也成為哇唧唧哇劇集與同賽道劇集相比的獨特優勢。《偷偷藏不住》裡的銳度是桑稚展現出的女性成長新正規化,《鳴龍少年》裡是對原生家庭的探討、對教育體制的審視,到了《難哄》,則是對女性成長結構性困境的真實展現,對“模版式大女主”的反叛,也是對創作迴歸角色“活人感”的堅持。
在劇集市場面臨調整期的當下,哇唧唧哇以溫度和銳度兼備的優質內容,對抗懸浮敘事,突破創作惰性,找到獨屬於自己的破局之路。
話題互動:
你看《難哄》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