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上方藍字,把叔設為星標,就能第一時間看文
後臺回覆“晚安”,送你一張特別推送,好夢

文/ 拂蘇
來源:勵職派(ID:xzzhichang)



“啪!啪!啪!”
一家餐館裡,響起了此起彼伏的巴掌聲。
只見一名青春靚麗的女服務員,對著顧客的臉左右開弓,一掌接著一掌……
而顧客也乖乖坐著任她扇打,沒有一絲反抗。

這近乎受虐般的畫面,幾乎每天都會在餐館裡上演無數次。
其他顧客對此也司空見慣,甚至還將其當作餐館的一項特殊“表演”。
當女服員停下手勢、顧客捱打結束後,現場爆發出陣陣歡呼。
與此同時,被扇得腦袋嗡嗡響的顧客,依然強忍著難受直呼“過癮”!
就這還不夠。
他還頂著那被扇得紅腫的臉頰,微笑地和女服務員說“謝謝”!
不為別的,只因為他度過了生命中最美好的一天。

如此割裂的場景,實在讓人啼笑皆非!
但你能想象嗎?
無數顧客慕名而來,不是單純欣賞這場變態表演,而是爭先恐後地充當那個“被扇耳光”的人。

近日,日本餐館推出了一項“奇葩服務”:
顧客們在吃飯前,可以花錢請求服務員扇自己巴掌。
扇一巴掌500日元(約等於25元人民幣),按次計費。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典型的“花錢找罪受”。
但在日本,這項服務卻供不應求。

推出這項服務的,是日本名古屋的一家餐館。
據悉,該餐館於2012年開始營業,曾一度面臨倒閉危險。
但自從推出人氣菜品——“名古屋小姐的巴掌”後,生意突然好轉。
幾乎一夜之間,就成為了眾人追捧的網紅店。
由於客人對扇巴掌服務的需求量巨大,該店不得不招聘更多的服務員。
此外,為了吸引更多顧客,店長還針對“巴掌服務”進行了升級:
根據顧客口味,推出人妻、女高中生、女警官等不同女性制服角色,供客戶隨意挑選。
但要額外支付100日元的“指名”費用。
跟500日元一次的打臉服務相比,指名費只能算是零頭,客人們自然不會吝嗇。

值得一提的是,想體驗付費打臉服務的主要受眾是男顧客。
他們不僅對美女服務員毫無抵抗力,還普遍追求“重口味”:
有人捱了一巴掌以後覺得不過癮,還要再加兩巴掌。
左臉被打以後要求右臉也來一巴掌,直到臉被扇得通紅才作罷。
更變態的是,有顧客指明想要體驗“排隊式”的扇耳光。
加倍受虐的同時,快感也會加倍吧!

當然,簡單的挨巴掌已經滿足不了顧客。
有顧客還希望代替服務員,做那個扇別人巴掌的人。
而對於這樣的要求,店家欣然答應。
只要有顧客想體驗扇耳光的快樂,就盡情加錢吧!
這樣就可以變身臨時服務員,去扇其他顧客了。
這空手套白狼的雙向收費,簡直是商業奇才。

由於生意太過火爆,老闆陸陸續續又開起了分店,將“耳光文化”傳遍日本。
其他店家也紛紛效仿,並大力推崇。
有的居酒屋推出讓女店員扇一記耳光,就贈送一杯免費飲品。
位於東京的一家店,則將業務範圍從用手打臉拓展到用腿踢臀部。
(女服務員踢一次屁股支付500日元,指名費用100日元。)

可以想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項服務必將在日本“發揚光大”。
甚至衍生出各種離譜的形式。
不必驚訝,也沒必要嘲諷。
花錢求人扇臉看似很羞辱,但任何新鮮事物的出現都必定有其背後的邏輯。

大家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這些顧客中存在“SM”人群。
他們喜歡將“x快感”與“痛感”聯絡在一起。
這是一種小眾的性癖好,也常見於各種少兒不宜的場景中。

除此之外,扇耳光文化的大行其道,其實與日本人越來越難“排解”的壓力有關。
換言之,扇耳光其實是一種解壓方法——
被打的人為了遏制痛疼,大腦會分泌多巴胺來緩解疼痛;
而打的人也透過力量外洩,緩解了自身壓力。
那麼問題來了,究竟是有多大的壓力,需要採用如此極端的方來解壓?
這就要聯絡到日本人的職場生存狀態。
眾所周知,日本有著等級森嚴的科層文化。
無論是企業,還是整個社會,都講究論資排輩。
只要你的同事比你早進公司一年,無論年齡大小,就是你的前輩。
你得尊重前輩,乖乖地聽前輩給你的吩咐指導。
而且日本的職場霸凌也很常見:
功勞被上司強佔、替上司背鍋,還要時不時承受同事們的“小動作”……
長期生活在這樣的氛圍中,可想而知心情會有多壓抑。

俗話說得好,壓抑得越緊,釋放出來的魔鬼就越可怖。
所以日本的自殺率高得恐怖。
有相關資料顯示,日本每天平均85人自殺。

至於那些“倖存者”,則在“緩解精神壓力”方面下足了苦工。
常規的方式已經無法釋放,於是當刺激又變態的渠道出現,日本人便趨之若鶩。
其實“吃飯挨嘴巴掌”這事兒,已經算比較溫和的操作。
為了緩解壓力,日本人還有更多令人大跌眼鏡的操作。
比如OtonaMaki解壓。
把自己包裹在一塊透氣的布毯裡,模擬在母親子宮內的形態,矯正姿勢和緩解身體僵硬,同時放鬆身心。
包裹30分鐘要191塊人民幣,50分鐘383塊。

比如最受女性歡迎的“哭泣解壓”。
日本有專門的哭泣房,給客人提供嚎啕大哭的私人空間,還貼心配上“擦淚帥哥”的服務。
只要花420塊,就能從鄰家小弟、、霸道總裁、性感大叔……等不同角色的帥哥里,挑選一人助你痛哭減壓。

此外,日本人民為了減壓還想出了“掀桌大賽”。
比賽的規則很簡單。
參賽者坐在一個擺滿玩具的小桌子前,喊出一段生氣或期望的話,接著用力把桌子掀翻。
最後會依照上面玩具翻出去的距離來計算成績。
這就完全取決於參賽選手的力量和憤怒值了……

總有人說無論什麼奇葩事發生在日本,都不會奇怪。
就像日本的變態行為,已然成了他們歷史的一部分。
但其實每種文化背後,都是現實的折射。
無處不在的消極抵抗下的偏激與變態,背後往往都有孩稚般的任性與促狹。
這句話不僅適用於日本,更適用於任何國家。
只是日本人表現出來的狀態,更加具象且急迫。
值得思考的是,時代在變,人也會隨著時代發生變化。
當有一天這些變態行為不再能解壓時,日本人又該何去何從?
是繼續尋求更加變態、刺激的專案,
還是任由壓力將自己壓垮,期待觸底之後的反彈?
很顯然,無論哪一種,都不是好的選擇。
因為最根本的問題依然存在。

作者簡介:大家好,我是拂蘇,一個時而清醒、時而糾結的文藝女青年。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勵職派”(ID:xzzhichang),轉載請聯絡公眾號。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關注莫問大叔(ID:mowends),一起做個有風度有溫度有深度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