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日本大阪世博會迎來了轟轟烈烈的開幕式。
儘管開幕式當天狀況百出:14.1萬人冒雨入場排長隊造成擁堵、掃碼進場卻打不開門票二維碼、場館用餐要收茶位費免費區只能站立……

但總歸是熱熱鬧鬧地拉開了這個聲勢浩大的盛會序幕。
這屆世博會的主題是“構建未來社會,想象明日生活”,旨在展示各國和地區的文化和最新科技,共同探索可持續發展的希望藍圖。

參觀的遊客可以近距離地感受前沿技術給普通群眾生活帶來的變化,以下是日本電視臺的記者展示了翻譯器“無障礙”溝通的例子。
記者:“請問你來自哪裡?”
遊客:“陝西西安。”


記者:“世博會哪裡很棒?”
反骨翻譯器:“有什麼了不起的?”


遊客機智找補:“我剛來,準備開始看。”

雖然這段採訪在社交網路上被當成一個小插曲,但面對用處越來越大的即時翻譯技術,大家還是可以接受它忽略語境和主語,直譯造成的無關痛癢的小笑話。

畢竟,大家對這屆世博會不滿意的地方還有很多,小到像中毒的新浪微博的吉祥物脈脈,大到開幕式當天還在緊急施工建館的展館,不知從何說起。

不過,拋開差強人意的體驗感不談,大阪世博會最有看點的當屬各國和地區的場館設計,光是欣賞建築藝術,都已經值回票價。
它的核心建築——大圓環,是本屆世博會的“心臟”,所有主要展館都圍著它建。

大圓環直徑長達615米,骨架全部由木頭建造,沒有使用任何一根釘子,從遠處看,像一圈柔和的波浪懸浮在半空中。

儘管它是透過木頭搭起來的,但能扛颱風和地震,等世博會結束後,還能將這些木材拆下來迴圈利用,比如做成公園的長椅或者藝術裝置。

設計師藤本壯介說,這個圓環想表達“所有人圍在一起”的感覺,沒有稜角,不分前後,比起冷冰冰的鋼筋水泥,木頭自帶溫暖感,希望大家看到有種圍爐煮茶的放鬆。

相對於大圓環的木質自然風,世博會的文化中心EXPO Hall更偏向現代科技和藝術的結合,重要儀式和大型演出都在這裡舉行。

它的外型像一頂閃閃發光的金色帽子,底座是一個巨大的圓臺,屋頂直徑超過60米,似乎參考了衛星天線和斗笠,科技感十足,又帶點東方韻味。

此外,國際場館不僅在設計上獨具匠心,更透過互動體驗、可持續技術和文化敘事,讓遊客深入感受各國對未來社會的獨特思考。
西班牙館——黑潮海洋
從視覺設計上,西班牙館有種未來複古感,夜幕下藍色的螺旋樓梯和橙色的入口,彷彿旭日從蔚藍大海中蓬勃升起。

瑞士館——最輕的展館
五個像泡泡一樣的輕質鋁箔球體就組成了號稱“史上最輕盈的建築”,不光外觀輕如浮雲,總重量也只有400公斤。
之後材料還可以回收利用,改造成家居或裝飾品。

新加坡館——夢想之球
和瑞士館的泡泡球體相似的,是新加坡這個像漂浮在雲端的發光球體。

它因亮眼的一抹紅色,被親暱地稱作“小紅點”,表面覆蓋了2000多個金屬圓盤,隨著光線變化閃爍,像星星般璀璨耀眼,象徵著新加坡雖小但夢想無限的精神。

德國館
德國館由7個圓形木結構組成,象徵迴圈經濟的核心理念。
這些圓柱體採用預製整合木材、夯土、菌絲體等可持續材料建造,部分結構甚至可在世博會後分解為堆肥。

一向嚴謹的德國人,這次還冷幽默地玩起了諧音梗,展館名為“Wa! Germany”(“哇!德國”),巧妙結合日語“わ”(Wa)的多重含義——“環”(迴圈)、“和”(和諧)以及表達驚歎的“哇”。

法國館
法國人不愧是把浪漫細胞刻進了DNA裡,別出心裁將的內建的樓梯當成最主要的裝飾擺上門面。

蜿蜒而上的銅製樓梯,在陽光下閃耀著溫暖的光澤,宛如一首凝固的立體詩篇。當參觀者拾級而上時,彷彿不是在爬樓梯,而是在參與一場關於建築學的即興表演。

沙烏地阿拉伯館——沙漠綠洲
沙特館的造型靈感來自沙特傳統村莊的有機形態,前院種植了沙特本土植物,營造出一片生機盎然的自然氛圍。

科威特館——展翅的蝴蝶
從外形看,科威特館宛若一堆展開的翅膀,象徵科威特人民的熱情好客,同時呼應阿拉伯文化中的迎賓手勢。

卡達館
同是中東石油國家,卡達館也將阿拉伯傳統單桅帆船,這種曾在波斯灣貿易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元素融入到設計中去。

整個場館採用複雜的木質框架結構,外部覆蓋白色織物,像迎風而行的船帆,輕盈而富有動感。

看完大部分的展館,小IN覺得本屆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辨識度是最高的。

其外形宛如綿延展開的中華書簡,外立面上以金、篆、隸、行、楷5種字型,鐫刻著119句漢字詩詞名篇,涵蓋《詩經》《楚辭》等經典著作,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交相輝映。
相信任何人只要看到竹簡和漢字,都知道這就代表著中國。

縱觀大阪世博會,儘管籌備過程爭議不斷,但各國展館卻以驚豔的設計語言完成了一場無聲的文明對話。
這些建築不僅是國家名片,更是人類對未來生活的詩意想象。
如果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參觀一下哦!
圖片來源/ 網路
撰文、編輯/ 火燒雲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下小IN
每天會分享INS新資訊
長按新增訂閱
Share the World's Moments
InstaChin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