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來了個新聞老兵

胡勁軍近日履新廣東省委宣傳部部長。在財新網相關報道下面,有網友問,北方怎麼指揮南方搞宣傳?
常規語境下,這個疑問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若將這種質疑放在胡勁軍身上,則相當不妥。他在圈裡,很早便有“新聞少帥”之稱,尤其在上海媒體圈,幾乎是無人不曉。
先來看他的簡歷。
據“中廣互聯”資料,胡勁軍,男,漢族,1967年11月生,浙江寧波人,中共黨員,1990年7月參加工作,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學院,高階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
1990年7月起,歷任解放日報社編輯、記者、評論員和社團委書記,上海市委宣傳部新聞出版處副處長、宣傳處副處長(正處級),新民晚報社駐美國記者,上海衛星電視中心黨總支書記、副主任、副總編輯。
2000年4月,任上海東方電視臺黨委副書記、臺長、總編輯。
2001年8月起,歷任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黨委副書記、執行副總裁,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黨委副書記、副社長和黨委副書記、社長等職(其間,兼新民晚報社黨委書記、總編輯;2006年11月兼任上海世博局副局長)。
2010年7月,任上海申迪(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裁。
2011年12月,任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市文物局局長。
2012年2月,任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局長,市文物局局長。
2015年9月,任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黨委副書記、局長,市文物局局長。
2016年9月,任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2019年1月,任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電影局局長。
2020年初,任上海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電影局局長。
2020年8月,任上海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市委外宣辦、市政府新聞辦主任。
2023年1月,任中央廣播電視總檯領導。
這份履歷,充滿了沉甸甸的新聞故事。
未滿33歲就是上海電視臺臺長。2003年,時年36歲的胡勁軍即出掌上海文新集團,成為當時最年輕的上海正廳級幹部。直到10年後的2013年,上海這一紀錄才被另一位年輕幹部打破。
復旦新聞專業,和人民大學、傳媒大學齊名,是中國最強的。復旦新聞的畢業生,遍佈於中國各大媒體。我曾有幾個同事都是復旦新聞的,都非常優秀。
很多人對胡勁軍這個名字不熟悉,但是對於我們老一點的新聞人來說,早就知道他。大名鼎鼎的東方早報,就是胡勁軍一手締造的。
2003年,時為文新集團執行副總裁的胡勁軍決定創辦一份新報,於是抽調邱兵以常務副總編的身份加入新報紙的創刊,東方早報便這樣誕生了。
邱兵是胡勁軍在復旦的同班同學。“舉賢不避親”任用邱兵,胡勁軍承受了很大壓力。有一次,他對邱兵說,“我把你釘到了牆上,掉不掉下來可是你的事了。”
後來,邱兵站住了,且走得更遠。胡勁軍的識人之明,可見一斑。
邱兵是另一位知名媒體人。他先後創辦了東方早報、澎湃新聞和梨影片。現在他的公眾號《天使望故鄉》,也是我常讀的幾個公眾號之一,裡面匯聚了中國目前最會寫字的人的文章。邱兵的文章極好,據說大學時是班上文筆最好的。
胡勁軍還有兩位同學,也是知名媒體人,每一個名字都如雷貫耳,如吳曉波、秦朔。前兩位一個是著名財經作家,一個是前南風窗總編輯。
當年復旦的“新聞五虎”,從左至右依次為:胡勁軍、邱兵、鈕也仿、吳曉波、秦朔。
胡勁軍中學時是上海市中學生記者團的團長。這個團的成員中,還有黎瑞剛和閭丘露薇,日後皆為新聞界翹楚。在復旦時,他也是班裡的老大。
進復旦後,創辦並主編校學生會機關報《復旦人》,吳曉波是副主編。這是一份雙週出版的十六開油印小報,發行覆蓋了全校所有的學生郵箱。
胡主編和吳副主編,兩個人從內容、版面再到拉廣告,都得親力親為。“那時候胡勁軍拿著油印的報紙,跑去跟一家眼鏡店的老闆講,我們是復旦發行量最大的報紙,有一兩千份,10塊錢一個廣告。”吳曉波回憶說。結果真的有人看了報紙以後去修眼鏡,所以這家眼鏡店就成了《復旦人》的第一個固定客戶。
胡勁軍還是學校學生會宣傳部長,也是另一本校園刊物《復旦風》的編委。
胡勁軍擅寫雜文,他把學校閱覽室的雜文幾乎都讀遍了。
在1988年《復旦風》總第2期,有篇胡勁軍寫的《巴拿馬香蕉應當緩行》。文章對國內企業花了大量外匯進口馬拿馬香蕉等水果的現象提出質疑。胡勁軍反對的是“超前消費”和“早熟消費”,因為當時國民生活總體水平還比較低。寫此文章,表明胡勁軍在大學時代就關注新聞、觀察社會並有自己的獨到見解。
他還是起標題的高手。吳曉波回憶說,他記得胡勁軍起過一個標題叫“制訂制度唯恐不全,執行制度就怕不終”,對仗工整,意味深長。
有一次,因為實在找不出頭條新聞,胡勁軍靈機一動,在《復旦人》頭條處加了個大框,印上“本期無頭條”五字,這期報紙付梓後,一時成為復旦校內奇聞。
1988年,復旦大學校園搞了個十大新聞人物評選活動,最終評出九人(寧缺勿濫之意),分別是:顧剛、甘偉、胡勁軍、餘甦、鮑勇劍、韓國強、李光鬥、陳爾強、唐中。九人的事蹟刊於1988年《復旦風》總第3期上,題為《九個造夢人》,胡勁軍為其中一名“造夢人”。
在這篇名為《胡勁軍:大彌勒的火氣》文章中,是這樣描繪他的:“幾次見他,照面或不照面,他都笑嘻嘻,圓滾滾,眼睛在鏡片後面發出一團溫溫的光”。又說上海市委宣傳部的一位處長對他的評價是“分寸感、穩重感、信任感”。胡勁軍回憶在高二時曾經很“衝”,跟一個老師關係挺僵,後來吸取了教益,修成如上“九字真經”。
文章採訪者說,胡勁軍可能達到一個境界“嘻笑怒罵於他均可以一彌勒肚量來表達”,但骨子裡有一種衝勁的本能。

大四時,胡勁軍當上了復旦學生會主席、全國學聯副主席。
1990年5月,胡勁軍獲得首屆人民日報新聞教育獎學金。當時,《人民日報》副總編輯李仁臣專程來滬向獲獎學生頒獎。當年畢業後,他進入《解放日報》評論部。那時,解放日報評論部以皇甫平名義發南巡評論,紅極一時。
胡勁軍進入《解放日報》工作,任夜編部、農村部、評論部編輯。當年的小青年胡勁軍卻給《解放日報》的同事留下過深刻的印象。
曾與胡勁軍共事過的記者回憶,胡勁軍大學畢業前已在《解放日報》實習,“他人很主動,也很謙虛,實習期間還主動給其他部門的領導寫信請教。工作非常勤快,每天面帶微笑跑來跑去,性格樂觀,一點都不沉悶”。
2023年之前,胡勁軍一直在上海文宣系統任職。2023年初,他北上出任廣電總檯領導,正式成為副部級幹部。在那裡,他的上級是另一位老新聞人,也是他在上海時的老熟人,十年前主掌廣東省宣的慎海雄。
兩年後,即2025年2月20日,慎海雄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黨組專題會議上,宣佈中央批准胡勁軍任廣東省委委員、常委的決定。
會上,慎海雄稱其“開拓創新意識強,敢啃硬骨頭,事不避難,為人正直,作風乾練,處事果斷,自我要求嚴格”。這個評價,相當高。
隨後,新聞老兵來到了南方。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廣東是思想解放的前沿陣地,也是媒體創新的試驗田。南方週末、南方都市報等一批南方系媒體橫空出世,以犀利筆鋒和敢言姿態,書寫了中國新聞史上的高光篇章。
那時的廣東媒體,不僅是地方的喉舌,更成為全國輿論的風向標,影響著一代人的思想啟蒙。它們以“南方速度”回應時代脈動,挖掘社會深層的真相與矛盾,無論是經濟改革的熱潮,還是民生百態的冷暖,都能在這些報紙的版面上找到深刻迴響。那是一個新聞理想主義勃發的年代,廣東的媒體人為中國新聞界樹立了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然而,近年來的廣東媒體,卻逐漸失去了往日的鋒芒。曾經的銳氣被時光磨平,影響力日漸式微,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泯然於眾。
南方系的光環雖未完全褪去,但其報道的深度與廣度已大不如前。數字時代的衝擊下,傳統紙媒的生存空間被擠壓,而廣東在新媒體領域的轉型卻顯得步履遲緩,未能重現當年引領潮流的氣勢。與此同時,地方媒體的議題設定和話語權似乎更多受制於外部環境,少了那份敢為人先的膽識。相比之下,北京、上海等地的新媒體矩陣早已風生水起,廣東卻在這一輪競爭中顯得有些沉寂。曾經的新聞高地,如今鮮有振聾發聵的聲音傳出。
這是不應該的。
廣東是第一經濟大省,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理應有更匹配其歷史地位的傳播力量。
胡勁軍這位新聞老兵的履新,或許正是扭轉局面的契機。他的到來,不能不讓人期待。
作為一名在上海新聞圈摸爬滾打數十年的資深干將,他深諳宣傳與媒體的運作之道,更有著將理想落地為現實的執行力。廣東的媒體生態,需要的不僅是技術層面的革新,更是一場從觀念到實踐的破局。他曾一手締造東方早報,在上海推動媒體融合的探索,如今來到廣東,能否為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這裡是改革開放的起點,是中國經濟與文化的南方重鎮,其媒體的影響力理應與這一身份相稱。沉寂多年的廣東媒體亟需一位有遠見、有魄力的推手,去喚醒它的潛能。
期待胡勁軍能帶來轉機。他當年的銳氣,或許正是廣東媒體此刻所需的。廣東不缺故事,不缺人才,缺的是一股重燃激情的風。廣東的媒體理應重拾其作為前沿陣地的擔當,不僅服務地方,更要在全國乃至國際舞臺上發出強有力的聲音。
願他憑著過往的經驗與膽識,讓廣東的新聞氣象再起風雲、續寫傳奇。
胡勁軍履新廣東,意味著什麼?這不僅是一次人事調整,更可能影響廣東媒體未來的走向。如何看待他的過往經歷?他的新聞理念能否在南方煥發新生?廣東媒體還能找回昔日鋒芒嗎?
這些話題,我在知識星球裡有更深入的分析,涉及廣東媒體的變局、宣傳體系的調整、南北宣傳風格的碰撞等關鍵內容。
🚢 完整版請移步「碼頭青年」知識星球,一起拆解南方新聞的新棋局!🔗 立即加入
往期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