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29日,江蘇霆升科技有限公司(TINGSN)自主研發的TINGSN 4D ICE順利完成國內首例人體臨床研究。這一里程碑式成果,標誌著我國4D心腔內超聲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正式開啟心臟疾病精準介入診療全新時代!

01
臨床突破,開啟中國4D ICE應用新篇章
中國結構性及電生理心臟病介入領域迎來里程碑進展——由江蘇省人民醫院孔祥清教授領銜,孫偉教授、張海鋒教授聯合開展的TINGSN 4D ICE首例臨床研究取得圓滿成功。
患者為76歲女性,7年前確診房顫行消融術,其後心悸反覆,10天前復發伴噁心、嘔吐。患者有高血壓病史,術前經食道超聲提示患者左房及左心耳血流緩慢,呈“自發顯影”,左心耳血流排空速度 22cm/s。經醫療團隊綜合評估,並充分與患者及家屬溝通治療方案後,決定行“一站式”房顫射頻消融聯合左心耳封堵介入手術。
術中穿刺後,術者操作TINGSN 4D ICE導管經股靜脈入路,進入右心後觀察各腔室結構及瓣膜情況。在4D ICE引導下完成房間隔穿刺,並觀察術前心包。建立通路後,首先行肺靜脈隔離術,然後在即時動態三維超聲影像監測下觀察左心耳,引導封堵器械進入並完成封堵。完成干預後,撤出輸送系統,並透過二維及三維影像確認心包完整。術後患者體徵平穩,轉入病房。相較傳統X線透視,ICE技術使輻射暴露時間縮短62%,手術總耗時減少約30分鐘。
"重構的心腔內立體即時影像與心腔內二維超聲影像精度匹配,同步實現360°全景觀察。"孔祥清教授特別指出,"這種多維資訊整合能力對降低併發症發生率和提高手術消融效率具有重要價值。"臨床團隊反饋,該裝置在瓣膜反流評估、心耳分葉測量等關鍵環節的成像質量,已達到國際主流產品水平。
霆升科技總經理王靜透露,此次臨床研究順利開展源於"十年磨一劍"的技術沉澱:從ASIC晶片的底層架構設計,到實現1mm軸向解析度的自適應成像演算法,研發團隊突破性地將超聲探頭尺寸控制在2mm直徑,同時保持高幀率成像能力。

02
破局立新,解鎖心臟介入診療新維度
TINGSN 4D ICE系統透過整合ASIC電子矩陣換能器技術與高速容積重建演算法,實現了心臟介入診療領域的影像技術突破,構建出高解析度動態三維心臟模型,在複雜手術中展現出以下革新性優勢:
● 智慧測量與精準導航:整合即時三維空間座標系,支援術中對封堵器、消融導管等器械的毫米級尺寸測量,使左心耳封堵術等操作減少83%的術前影像依賴。透過多平面重建技術,可同時觀察卵圓窩解剖結構與消融徑線,在房間隔穿刺中實現穿刺點定位誤差<2mm的臨床突破。
● 動態視覺化手術流程最佳化:即時三維成像可以更加直觀展現術中手術流程,最佳化房間隔穿刺過程,清晰顯示消融導管頭端與肺靜脈的貼靠,在左心耳封堵術中明確左心耳形態以及手術器械與左心耳的位置關係,幫助術者快速定位操作、縮短手術時間並降低併發症,從而降低手術風險。
● 低輻射與便捷操作體系:搭配推車式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採用人體工程學設計與極簡操作介面,大幅減少醫患 X 射線暴露,最佳化臨床工作流程。

01 心室收縮期 三尖瓣瓣葉呈閉合狀態

02 心室舒張期 三尖瓣瓣葉呈開放狀態

03 左心耳封堵

04 二尖瓣
03
行業突破,高階醫療影像開啟自主創新時代
作為全球心血管介入治療領域的革命性技術,4D心腔內超聲(4D ICE)長期受制於海外技術壟斷。近日,霆升科技自主研發的TINGSN 4D ICE超聲成像系統順利完成首例人體臨床研究,標誌著我國在心血管介入影像領域實現從跟跑到並跑的關鍵跨越。
該創新成果集結了多項硬核科技突破:霆升科技突破ASIC專用晶片架構設計、三維矩陣換能器精密製造、亞毫米級導管裝配工藝等十餘項卡脖子技術,成功構建起覆蓋硬體設計、軟體演算法、系統整合的完整技術閉環。資料顯示,TINGSN 4D ICE可實現1mm級組織分辨,配合智慧影像工作站能即時構建心臟四維解剖模型,效能指標達到國際同類頂尖產品水平。
面對我國結構性及電生理心臟病介入手術量年均18%的快速增長態勢(資料來源: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傳統X射線引導方式已難以滿足精準治療需求。霆升科技臨床團隊負責人指出:"4D ICE系統可減少80%的輻射暴露,同時提供毫米級動態解剖導航,這對提升房顫消融、介入封堵和瓣膜修復置換等複雜心臟介入手術成功率具有里程碑意義。"
值得關注的是,該產品從晶片設計到換能器製造均實現完全自主可控,已構建40項發明專利保護群。據醫療器械行業協會專家分析,此次臨床突破不僅為國產高階超聲導管產業化奠定基礎,更將重構數百億級電生理及結構性手術市場格局,助力我國在精準醫療時代掌握核心影像裝置話語權。
孔祥清 教授
江蘇省人民醫院

● 中共黨員,主任醫師(二級),教授(二級),博士生導師
●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八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國家百千萬人才,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狀及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江蘇省333第一層次人才。
● 國之名醫,全國醫務名匠
● 現任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心內科行政主任,教育部智慧診療技術及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國家標準化心血管與代謝疾病中心主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的首席科學家,從事心血管病診療器械醫工交叉創新及心血管病因學研究工作,前瞻性原發高血壓佇列eHypertension發起人。
● 主持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專案(863計劃)等國家及省部級專案10餘項。發表研究論文400餘篇。以第一完成人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教育部科學技術獎(一等),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二等及三等),國際及國內授權專利40餘件。
孫偉 教授
江蘇省人民醫院

●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 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行政副主任
● 江蘇省醫學會高血壓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青年委員,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介入醫學工程分會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江蘇省醫師協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代謝心臟病學組委員,江蘇省安中醫療服務與健康管理研究院理事。
● 擅長高血壓、結構性心臟病和心衰的藥物和介入治療
● 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國家自然基金面上專案1項;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B類;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江蘇省衛生廳新技術引進獎一等獎1項;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近五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在Nat Commun.,Sci Adv.,Cardiovasc Res.,Circ Heart Fail.等雜誌發表SCI論文42篇。獲發明專利授權10項,軟體著作權4項。
張海鋒 教授
江蘇省人民醫院

●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老年心血管科副主任,兼任蘇州市立醫院心血管病中心副主任
● 主要從事結構性心臟病的介入診療,高血壓與心力衰竭的臨床與基礎研究,肺血管介入診療工作。
● 2012年度江蘇省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培養物件,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三層次培養物件。
● 目前任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肺血管學組委員,中國高血壓聯盟理事,中華心血管病雜誌通訊編委。
● 參加“中國肺高血壓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2020中國動態血壓監測指南”、“急性肺栓塞多學科團隊救治中國專家共識”、“a受體阻滯劑降壓治療中國專家共識”等多部指南或共識的編寫,發表SCI論文20餘篇。


如果您想對接文章中提到的專案,或您的專案想被動脈網報道,或者釋出融資新聞,請與我們聯絡;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