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案例精選(ID:m-cases)授權釋出
圖片素材源於網路
最近,無印良品的新品系列在網上殺瘋了。
事情的起因,是有網友在逛線下門店時發現:
MUJI 竟把自家零食都做成了玩具!

什麼黃油曲奇、蜂蜜黃油味薯條、抹茶巧克力凍乾草莓、蒜香辣味波浪薯片、抹茶味年輪蛋糕、葡萄味蒟蒻果凍……
但凡店內叫得上名的熱門零食單品,都能在貨架上找到一模一樣的“非食用版本”:


這可太有意思了!
誰能想到,無印良品的零食“仿版”線,竟然會是品牌自己開發的?

很難忍住不去看看、捏捏、玩一把~
哪知這一捏,大家發現了新大陸——
這玩具的手感,怎麼會如此解壓!!

好好好,MUJI 也是有自己的捏捏了。
對於無印良品來說,這次新品無疑是個一舉兩得的好設計:
一方面,跟上了近年來“捏捏”解壓玩具流行熱潮,有效吸引年輕使用者注意;
另一方面,還幫門店解決了貨架零食常被捏碎的痛點,看得出設計師非常有一線經驗。
不過說到捏碎,怎麼好像真在影片裡聽到了響紙聲?
原來是這薯片還能被開啟:

小紅書@果果
怎麼會有玩具逼真到這種程度啊——
除了“撕開”包裝時,可以聽到拆塑膠袋的聲音,開啟後,裡面的“薯片”還能拿出來;
並且每片“薯片”,都能發出另一種類似橡膠小黃鴨的聲響:
隔著螢幕都讓人覺得:這個包好玩。

這下網友不淡定了,紛紛表示:
MUJI 太超前了。

手感上解壓又治癒,顏值上模擬食物設計又很有看點,有人一下就想到:
這不就是無印良品版 Jellycat 嘛!
可是對比一個鑰匙扣就上百的 Jellycat,MUJI 這些玩具的只要 18-38 元,便宜到簡直不像是無印良品的物價。

隨著“MUJI新品”聲量暴漲,某些門店貨架甚至出現了被搶空的盛況。
然而比“MUJI出玩具”更讓人驚訝的,卻是大家發現:
這些玩具原來不是正經玩具,而是無印良品新出的
寵物用品。

代入一下設計師視角,這波熱度來得莫名:
MUJI:看不懂你們人類…要和小狗搶玩具

甚至還有很多購買者,連寵物都沒有就這麼水靈靈衝了:

這下我承認,無印良品是真的超前了:


這一案例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營銷思路,那就是:
寵物用品的受眾,何必是鏟屎官。
小馬不由想到,名創優品寵物專區也經常被網友評價“進去了就出不來”:

從維尼立體毛絨頭套到噗噗寵物圍巾,從搖粒絨毛孩子娃衣到寵物T恤,名創優品的寵物周邊有一萬種方法硬控年輕人。
包括但不限於:推出 IP 聯名款寵物服飾、上線太空感設計貓爬架、上新寵物奶茶創意……
透過“高顏值+低單價”策略,名創優品輕易就能將寵物玩具,變成年輕人的情緒消費品。

說到底,寵物經濟的本質是“孤獨經濟”。
任何能夠療愈孤獨情緒的產品,都能成為人類“貓薄荷”,吸引消費者靠近。
而像無印良品和名創優品這樣的非寵物用品品牌,之所以能夠借寵物玩具製造話題,就是因為看到了年輕人購置寵物玩具,不只因為功能性需求,更為滿足情感投射需求。
當一個會發光的逗貓棒,承載了打工人下班後的治癒時光;當一件聯名款寵物衛衣,成為主人與“毛孩子”的親子裝宣言,寵物玩具正逐漸變成成年人的情感代糖。
▼
因而在小馬看來,無印良品此次新品營銷策略,還有一個聰明之處:
它將人類零食與寵物玩具相結合,模糊了產品的使用場景邊界。
透過順應“人寵共玩”的趨勢,明面上用以討好寵物的玩具,最終變成了品牌”寵“人類的證據。
這不是寵物營銷的創新,而是悅己營銷的進步。
素材來源於網路
文章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