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每個建築學子,
在自己的青年時代都有過困惑。
對自己,對這個行業,以及未來。
成功的途徑固然離不開“努力“二字,
但如果有人能解答你的疑惑,
是不是就可能少走彎路?
從都市實踐的劉曉都老師開始,
Archidogs帶著年輕設計師的問題,
與20位國內國外的業界大牛進行深入訪談,
為大家帶來了他們的獨到見解。
在本期ArchiDogs訪談合輯中,
讓我們重溫他們各不相同的“氣場”,
幫你找到自己的“立場”。
編輯 | Shirley Chen
以下為正文
劉曉都
都市實踐(URBANAUS)建立人之一
2017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深圳)策展人之一

在創立Urbanus之前,劉曉都曾任教於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在美國建築事務所工作多年並擔任設計負責人;1999年與孟巖、王輝共同創立URBANUS都市實踐。劉曉都曾應邀在世界各地發表演講並在深圳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建築系等任客座評委。
何志森
澳大利亞都市非正規研究工作室
(UrbanInformality Lab) 聯合創始人
Mapping Workshop發起人
廣州扉建築事務所學術顧問

從2014年至2016年,何志森在中國和澳大利亞的70多個建築院校和設計機構進行巡迴演講,並透過 mapping工作坊的形式穿梭在中國的不同高校之間來參與中國的設計教育。
Tom Leader
湯姆·裡德
TLS景觀設計事務所創始人
哈佛大學景觀建築學碩士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景觀建築學學士

TLS景觀設計事務所成立於2001年3月,是一所世界知名的事務所。事務所創始人Tom Leader擁有超過25年的專業景觀實踐經驗,致力於景觀規劃和設計,專案多次獲得ASLA(美國景觀建築師協會)在內的多個國際獎項。
趙磊
著名媒體人,深圳市有方空間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合夥人
曾任南方都市報部門首席編輯(2007-2012)
中國建築傳媒獎(2008-2012)以及中國建築思想論壇(2007-2011)發起人及總策劃人

歷經三年,有方品牌已經成為中國建築專業媒體的一面旗幟。從南方都市報部門首席編輯到有方合夥人,作為資深媒體人的他究竟如何與建築結緣?又是如何展望中國建築和媒體的未來?
徐志偉
SWA資深景觀設計師,工程監理,助理董事
澳大利亞註冊景觀建築師

從建築學專業畢業,到拿到景觀碩士和MBA學位,從臺灣,澳大利亞到中國上海,Vincent已經進入設計行業近20年時間。目前他更多的負責景觀專案的施工和質量管理的工作。他走過了一條怎樣的景觀設計師成長之路,又有怎樣的想法和體會希望和年輕人分享,我們相信本期的訪談內容可以給大家不小的啟發和真實的感動。
Vivian Lee
理查德·邁耶事務所合夥人

“建築是設計、技術和管理的結合。如果我只知道如何做設計,而不知道如何將所有的東西組織起來,最終變成一個真實的建築,那麼這個設計也只能永遠停留在紙上。” 對談邁耶合夥人Vivian Lee女士,讓我們瞭解這家知名事務所背後的故事。
彭銘博
Thornton Tomasetti 建築可持續化顧問
CORE Studio 程式開發員
賓夕法尼亞大學綠色建築碩士

綠色建築是否僅僅是屋面上裝的太陽能板,或是用來節水的馬桶,甚至像很多設計師效果圖中爬滿高層的綠色植物?本期ArchiDogs文章,專訪了從賓夕法尼亞大學綠色建築專業畢業,並就職於美國頂級綠色建築諮詢公司Thornton Tomasetti (宋騰添瑪沙帝)的彭銘博。讓我們這些“真假”門外漢們瞭解一下建築工程諮詢公司是如何用最新技術實現他們的環保理念,並與建築師們通力合作,完成出那些舉世矚目的環保新地標的。
玄素,因一
玄素 本科及研究生均畢業於東南大學建築系
因一 本科及研究生均畢業於南京大學建築系

系園,隱匿在南京的一棟老房子中,是一處怡然自得的角落。系園主人玄素和因一,一對建築師夫婦,來自北方和南方的組合,熱愛傳統文化,親手給自己造了個園子。造園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建築師的自宅可以是什麼樣的?青年建築師夫婦造園背後的故事有哪些?ArchiDogs有幸對系園主人進行了獨家專訪,讓我們一起聽聽玄素、因一的故事。
何勍
中旭理想空間工作室主持建築師
曾任加拿大H/Q設計顧問公司總裁
北京主題工作室合夥人
加拿大Y+W建築師事務所及加拿大Kirkor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廈門大學建築系講師

世上本沒有詩歌,因為有了詩人而有了歌。
"老西門",一個四線城市的房地產舉措,原本沒什麼值得謳歌,它裹挾著的空間與瓦礫,既可以不指向過去,也可以不指向未來。
老西門,改造前曾經骯髒醜陋的街巷,糟朽與衰敗,絕不先天孕育今日的文昌與繁盛,也不保佑未來的人潮如織緊鑼密鼓。
——何勍 《常德老西門涅槃重生手記》
栗茜 唐辰曜 (Archidogs 主創)
栗茜 ArchiDogs 聯合創始人
建築設計師
賓夕法尼亞大學丨東南大學
唐辰曜 ArchiDogs 主創之一
建築設計師
哈佛大學丨東南大學

我們是一幫做建築的ArchiDogs,一路從中國做到美國,帶領苦逼的學弟學妹們在建築的不歸路上狂奔。
如今我們身兼建築師與媒體人的身份,今天我們在ppp party,為大家揭秘建築公號ArchiDogs兩年來的創立始末,以及在美國學建築和做建築的各種秘辛。
馮紓苨
建築學學士/景觀學碩士, 清華大學建築學院
建築學碩士,賓夕法尼亞大學設計學院
曾任非常建築主任建築師
現任夢想加空間產品/設計總監

從清華到賓大,從非常建築到夢想加,面對時代洪流的席捲,她始終初心不改。是什麼讓她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一路打怪升級高歌猛進的背後,有著哪些探索與執著?本期ArchiDogs獨家專訪爆改辦公室而走紅網路的清華女學霸,“夢想加”的設計總監馮紓苨。
Pekka Salminen
佩卡·薩米寧
PES建築設計事務所創始人,高階合夥人
曾任芬蘭建築協會主席,芬蘭建築師事務所聯合會主席
1998年被芬蘭總統授予教授榮譽稱號
(芬蘭最高學術稱號)以及白玫瑰騎士勳章
馮紓苨 P

佩卡·薩米寧教授是芬蘭當代最具國際性和聲望最高的建築師之一, 他的設計基於斯堪的納維亞傳統,強調功能和使用者體驗,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已建成的專案包括中國無錫大劇院,德國聖瑪麗音樂廳以及赫爾辛基-萬塔國際機場等等,近期的專案則包括中國福州海峽文化藝術中心以及南京中芬合作交流中心。
周嘯
張唐景觀事務所(Z+T STUDIO)專案負責人、商務總監

還記得小時候在樓下的院兒裡捉迷藏、跳房子和瘋跑的日子嘛?即便是一片小小的空地,在當時的我們眼裡也有著無限可能。即便連簡單的設施也沒有,為了盡情玩耍,我們也能激發出自己最大的想象力。本期採訪張唐景觀事務所(Z+T STUDIO)設計總監周嘯,聽他與我們分享去年夏天最火爆的專案“雲朵樂園”背後的故事。
馮果川
深圳築博建築設計有限公司執行首席建築師
著名學者,城市規劃專家重慶建築大學城市規劃學士
北京大學建築學研究中心建築學碩士

馮果川老師留給筆者的第一印象是雲淡風輕而親切幽默的。在面對社會問題時馮老師常是不留情面且頗具批判性的,但面對後輩時,他卻對我所提出的問題極富耐心,深入淺出地答疑解惑。在建築實踐與建築批判之外,馮老師和他的“童築”團隊還致力於兒童教育,“童築”活動也走進了今年的UABB雙年展。他相信教育可以為下一代帶來好的改變。
李涵&胡妍(繪造社)
李涵: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
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和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
作為建築師在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工作多年,
現為繪造社主持人,
從事建築設計、城市研究與繪本出版工作。
胡妍:畢業於加拿大Concordia大學。
長期從事品牌策劃和產品設計工作。現為繪造社主持人。

還記得2013年風靡建築圈的《一點兒北京》麼?正投影與軸測圖的構圖特點,近似機械的線描平塗畫法,宏大而不失細節、斑斕五彩的城市景觀,繪造社把北京幾個最有特色的地方呈現得嚴謹細膩又不失通俗可愛,也因此圈粉無數。去年年底他們又放大招,帶著最新作品“髒街42號樓的輪迴”在“深雙”亮相,於光陰流轉中講述了一個關於兩股力量相互博弈的故事。今年年前,ArchiDogs有幸來到繪造社藏在居民樓裡的工作室,與李涵和胡妍夫婦漫談他們為期10年的“繪造”歷程。
馮路
無樣建築工作室創始人,主持建築師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建築系博士
多家學術雜誌編委、特約編輯及撰稿人

正如他工作室的名字那樣,他的設計風格,談吐間給我的印象,都有一種從固定的模式、僵化的樣板中退出的特點。“無樣”——退到“有”之前進行反思,以尋找新的可能性。如果說是探索,無樣的人生才剛剛開始……
黃懷海
中國建築西南設計研究院
設計四院 執行總建築師
清華大學 建築學學士/碩士
瑞士庫爾建築學院訪學

單是“西藏”兩個字,已能讓無數人開始關於神秘、壯美和未知之地的美好想象。然而,走進西藏,你會發現:她,早已不是詹姆斯·希頓在《消失的地平線》中所描述的安靜富足、不為人知而從未遠離世界,可永恆探求未知的神秘世界;今日的西藏,傳統與現代裹挾前進,矛盾、活力與生機共存。而在這裡的建築實踐者,又是如何回應這壯闊的雪域高原的呢?
張之楊
深圳市局內設計諮詢有限公司(iNgAmE)
創始人/主創設計師

未來的城市究竟是怎樣的?也許這個問題在未來來臨之前,沒有一個人心中會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但這卻並不妨礙建築師們暢想未來,設計未來的城市生活。本期採訪深圳市局內設計諮詢有限公司(iNgAmE)創始人/主創設計師張之楊,聽他與我們分享他的城市設計理念,以及本次深雙作品“起飛吧,城中村”背後的故事。
Steven Grover
史蒂芬.格雷夫
美國SGA建築工程設計事務所創始人
執照建築師和土木工程師
曾在斯坦福大學,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以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接受教育

斯蒂芬格里夫有逾38年的建築及基礎設施設計經驗,專案多次獲獎。公司近期專案和研究包括腳踏車和行人高速公路,鐵路橋樑和地下通道,樓梯和坡道設施,創新的高速公路隔音屏障,以及城市地標腳踏車停放設施和多用途通道設計。事實上,所有這九十個大型和小型專案都以創造性,優雅和人性化的設計解決方案為特徵,巧妙解決幾何和工程約束,綜合完成功能目標和要求。
林威
United Design Practice (UDP) 創始人
新加坡國立大學建築專業出身
曾任TBWA群創意總,
Saatchi&Saatchi創意總監
Landor高階設計師等職位

從建築專業畢業,他在畢業後的第一年換了四份工作,從攝影到影視全部涉獵。08年他到北京時加入了Jack Morton, 當年負責雅典奧運會branding的公司。32歲的他我當上Saatchi的創意總監,到騰邁廣告做了群創意總監。這位天子驕子一樣的人物走到哪裡似乎都是最最年輕的創意總監。如今他創立了自己的公司UDP,從品牌營銷的建築設計逐一涉獵,他是怎麼“做多又做精”的?
夏慕蓉
Mur Mur Lab聯合創始人

90後獨立設計師Samoon和她的Mur Mur Lab, 已經有了多個建成專案。
她還有一個公眾號,記錄著她的設計、生活和日常的驚喜。就像建築師的兔子洞,也如同仙境般不可思議的地下世界。她在那裡做夢、創造,構築空間,邀請人們去參與一個假定世界的意識和經驗。
掉進這個兔子洞,迎接你的會是怎樣的美妙世界?
“保持創造力,相信自己第一眼的感覺。”
Rui Li
平面/工業設計師
中央美院學士
美國羅德島設計學院研究生
2014德國IF設計獎提名
2015/2016 義大利米蘭國際設計周參展設計師

“我們有創新的思維、生活態度和表現方法,以及對設計的認知,這可以理解為“新”;另一方面,對傳統也是格外的重視,因為這是設計的靈魂所在,也是一個出口。我們希望透過各種新興的思維、模式去體現、傳承,甚至去改變中國的傳統文化形態,以及中國人骨子裡的觀念性和生活態度。”

感謝所有參與氣場系列的設計師。
我們的訪談計劃仍在在繼續,
如果你希望我們“撩”誰,
請在文末留言!
編輯 | Shirley Chen
版權宣告
版權歸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絡ArchiDogs或作者獲得授權
THE END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