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留學圈的“白女美學”究竟是?盤點你變身白女的10大徵兆

文章來源:Panopath留學過來人
如果你是一位歐美留學生,那你一定在生活中見到過以下場景:
階梯教室裡坐的白女頭戴Air
Pods
Max
,身穿Lululemon或者Alo的瑜伽褲網球裙,套著aritzia的cardigan,腳踩昂跑的小白鞋,肩上揹著Homemade小碎花環保包,一隻手提著Stanley與Starbucks的聯名水杯,另一隻手握著套著Wildflower手機殼的IPhone15
Pro,身上sol
de
janeiro甜甜的香氛味在兩米外就可以聞到。
電腦桌面是自己與好友以及家人的合影以及與自己家貓貓狗狗擁抱的照片,開啟包包掏出的是touchland的消毒噴霧和Rare的護手霜。下課後去Sweetgreen給自己來一份Chicken
Pesto Parm作為減脂餐,再去
Wholefoods採購一些晚餐的食材。

除了上面寫到的與商品標籤關聯較多的生活用品,

白女的生活理念也是“白女美學”的一部分

,這些typical

(經典)

且常見的白女生活方式被大家親切地稱為

“白女美學”,代表的是一種有錢有閒的生活方式

,這種生活方式主要透過社交媒體被髮揚光大。

隨著追隨這種流行趨勢的人數變多,有不少留學生也加入了“質疑白女,理解白女,成為白女”的行列,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盤點10個變身白女的徵兆。
01
衣櫃裡常備Alo或者Lululemon的瑜伽褲網球裙
無論是否有健身習慣,出門總是很愛穿運動上衣配瑜伽褲或網球裙,勾勒出自己的曲線,打造陽光健康的穿搭風格。Lululemon每一季的爆款單品都要拿下,無論是Scuba(lululemon的衛衣款式之一)還是Define(lululemon的緊身外套款式之一),在春秋季節都是出鏡率最高的單品。
02
身上永遠保持甜甜的香氛味
香味也是“白女美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走在路上身上散發著令人愉悅的香味,在與朋友的社交中既可以是拉近關係的討論物件也可以是保持自己好心情的秘訣。香味可以來自香水,也可以來自家裡的香薰蠟燭,比較常見的香氛種類是甜甜的花香味。
03
對可愛的東西沒有抵抗力
無論是水杯,衣服,還是包包,只要有“碎花”,“淡粉色”,“淡藍色”,“小動物”,“卡通”等可愛元素就無法抵禦,看到喜歡的品牌有這些元素的單品,絕對直呼“我心軟軟”。比較典型的例子是淡粉色的Stanley水杯以及可愛元素居多的Wildflower手機殼。
04
愛上酸奶碗以及沙拉
酸奶碗以及沙拉都不是屬於中國傳統飲食的食物,都是西方舶來品,但是在與中國生活習慣相差巨大的西方,酸奶碗以及沙拉是非常方便且健康的解決餐食的方式。在嘗試了幾次酸奶碗以及沙拉之後就開始熱衷於自己在家用希臘酸奶堅果奇亞籽等等模仿著Youtube上的生活博主自制健康餐,並且每次製作完之後放在椰子碗裡面美美post在ins
story裡。
05
“時尚小垃圾”使用量劇增
這裡的“時尚小垃圾”指的是一些彩色字母串珠手鍊以及一些貼紙。手上總是戴著彩色的“友誼手鍊”,脖子上也總是疊戴著幾串項鍊,電腦背後也貼著各種可愛的貼紙或是自己已經完成的課程的貼紙。
06
痴迷於日光浴與健身
國內網際網路的主流風氣是防曬以及美白,但是白女大多喜歡曬日光浴將自己曬成健美的小麥色。如果你也一樣喜歡去沙灘或者草坪上曬日光浴,堅持健身追求帕梅拉那樣的身材,那麼你離“白女化”僅差一步之遙。(這裡並沒有說美黑以及健身是白女專屬,只是說這兩種習慣在歐美的白女裡的機率高於其他)
07
相似的品牌以及單品選擇
雖然這一條與第一條有些相似,但是這裡的品牌選擇更加寬泛一些,不僅僅侷限於穿衣的品牌,甚至可以說這是一種“跟風”的習慣。“白女美學”的單品可以說是相似且固定的,比如說化妝品非常經典的rare
beauty,fenty
beauty和glossier
,所有喜歡“白女美學”風格的人都會選擇去購入相似的“風很大“的單品,這些還包括但不限於bm,小海鷗等等。
08
去超市絕不買超市購物袋
無論是去小超市還是大超市,肩上永遠揹著自己的帆布包或是環保包,在彰顯自己的環保意識的同時展現自己的生活品味。有時候,肩上的帆布袋還是homemade,在別人問起品牌時自豪地說出“My
mom made it”。
09
“擁擠”的床與溫馨的房間
家裡的床上除了自己用來睡覺的頭枕之外一定有環繞式的靠枕,還有墊在身旁的幾個墊枕,在被子上還要放一層毛茸茸的毛毯。如果是住在學校宿舍的話,那麼牆上就會擺上暖色的星星燈鏈點綴牆壁與天花板的銜接處。在書桌上還會擺上相框,相框裡是自己與家人或者朋友的照片。
10
不分季節地穿短褲短裙出門
在北方的春秋天,當日夜溫差能夠達到十幾攝氏度時,也能夠上半身穿著加絨衛衣下半身穿著短裙出門,禦寒永遠在上半身,問就是“雄鷹般的女人不懼嚴寒”。
以上的所有內容都來自於北留君個人對於身邊的人以及網路上時尚趨勢的觀察,並不代表真正的客觀事實,因此帶有一定程度的stereotype(刻板印象),如果有冒犯到可以及時指出。
問:那麼,既然“白女美學”並不屬於中國留學生自己的傳統文化,它到底好在哪裡讓大家這麼喜歡?
首先,“白女美學”紮根於歐美,具有更強的本土性,無論是在文化的接受程度還是在生活的方便程度上在歐美都好於中國人自己帶的生活文化屬性。
不可避免的,會有人為了“合群“,或是”追求潮流“而去模仿網上所謂的”白女美學“,因為不得不承認,她們一直以來發展的生活習慣和本地的設施是相符合的。無論是隨處可見的日光浴躺椅,每個公寓必備的健身房,或是超市裡專屬的沙拉區,酸奶區,模仿歐美人生活方式的生活成本會更低更方便一些。
問:一味地跟風模模擬的好嗎?這算不算一種“忘本“?
“白女美學“本身具有很強的跟風屬性,這個可以從它鼓勵大家都去購買相似的產品可以看出,甚至可以說這個潮流風潮就是商家為了推動消費而創造的。在購買產品這方便,我們需要避免的是超越自己消費能力的超前消費,而不是因為喜歡某種產品風格的跟風消費。
選擇去跟隨這種潮流只能說明自己喜歡這種風格,北留君認為這和“忘本”並沒有關係,也不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體現,只要沒有貶低自己本身的文化以及生活習慣,選擇更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並沒有錯。
問:為什麼“我”會對網際網路上的“白女美學”有“敵意”?
因為即使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權利,但是在當今網際網路上有許多追捧“白女美學”,企圖將自己打造成真正的白女的人。這種人的邏輯在於認為白女的生活方式證明了自己有錢有閒的優越感,因此透過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來體現出自己高人一等。
首先,這個現象的底層邏輯我覺得是“崇洋媚外”,雖然嘴上沒有貶低自己文化的生活方式,但是字字句句都有體現自己改變了生活方式之後的“優越感”。白女展現出的鬆弛的生活方式變成了千千萬萬有這樣想法的中國女孩的精神燈塔。面對這種情況,感到不適或者有敵意都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本質上你的生活方式被暗暗地攻擊了。
雖然說選擇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權利,但是“白女美學”的本質其實是消費主義。
在網際網路上,你可以看到有很多白人年輕女性博主的vlog,她們生活在美國的大別墅裡,每天早上早起給自己用希臘酸奶做健康的酸奶碗,配的是有機的配料。接著穿上各種品牌的瑜伽服運動,在運動結束之後,在鏡頭面前洗漱,不經意地露出各個產品的品牌,以及介紹產品的功效。
她們的相似點在於她們穿衣服的品牌幾乎是相同的,這才誕生了爆火的瑜伽服品牌,她們健身帶的杯子都是Stanley的,所以才有了巨大水杯的爆款。
這股風潮在外網被帶火之後,小某書上也迅速誕生了模仿她們的生活方式的中國博主們,她們使用著一模一樣的分鏡,一模一樣的產品,企圖在國內也打造出一樣的白女生活。
實際上,她們追求的並不單單是產品,而是透過使用產品而帶來的“優越感”,一種獨屬於中產白女的“優越感”。彷彿使用了Stanley水杯,穿著瑜伽服就可以證明自己有錢有閒,融入了白女這個團體,參與到了她們的生活方式裡,然而這些生活習慣和國內的生活都是不適配的。
可能留學生在國外上學的時候是有精力可以做到網際網路上宣傳的那樣的白女生活,但是國內網際網路上的部分博主在繁忙的生活中硬凹出來的鬆弛感只能體現出她們為了成為而模仿,但是無論怎麼模仿都無法成為的可悲感。
透過購買產品將自己打造成“中產白女”終究只是資本造的一場幻夢。
今日總結
在這裡並沒有說追隨這種潮流是一件很糟糕的落入消費主義陷阱的事情,追尋這種潮流並沒有錯,如果作出這個選擇能夠讓你感受到快樂並且適合你,那請你繼續,但是倘若你意識到自己為了維持這樣的表面假象付出了很多不必要的精力以及內耗,那我的建議還是請你放棄,無論是不是留學生,理性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end –
👇戳這裡關注我們,留學路上一起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