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性教育中究竟應該扮演怎樣的角色?
在2021年7月的一篇報道中,健康教育家賈斯汀·昂·方特(Justine Ang Fonte)和兒科醫生希娜·塔利布(Hina Talib)分享了她們對性教育的看法,她們看到了兒童青少年錯失性教育的後果。
數十年的研究表明,從小學到高中的全面性教育可以防止親密伴侶間的暴力和對兒童的虐待,提高社會情感能力和媒介素養,培養健康的人際關係和個性發展。同時,它還是一項基本權利。作為父母、兒科醫生和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讓年輕人有知識和信心做出健康的決定。
然而,性教育相關的話題在我們的社會中仍然是禁忌。對性教育的汙名阻礙了兒童獲得性教育的機會。有些父母擔心談論性就會導致性行為,但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孩子想要了解這些資訊,但是一些學校、父母甚至兒科醫生不想讓他們科學、全面地瞭解這些資訊,而錯誤的資訊在媒體中無處不在。

(插圖製作:Emma Darvick)
賈斯汀和希娜為父母提供了一些性教育相關的建議,我們也整理了相關的採訪作為例子:
1、更新你自己對相關話題的認識。
父母應該保持包容、積極的學習態度,主動去了解正確的知識,勇於更新自己固有的不科學的觀念。
2、儘早並經常談論性教育。
與其做1次100分鐘的談話,不如做100次1分鐘的談話。父母可以嘗試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孩子對各種事件的看法,先營造一種良好的溝通氛圍。家裡也可以放一些性教育相關的兒童讀物來激發對話。
天空:我五六歲時候,我表姐在衛生間洗澡,我想進去尿尿。我媽說女孩子洗澡,男孩子一定不能看哦!讓我憋著。穀粒多:我會告訴我妹以後安全套該怎麼挑選啥的,一般選標準,不要選太薄。
3、把談話的重點放在安全、滿足和快樂上,而不是震驚或羞愧。
悠然:關於月經羞恥:第一次生理期的時候很慌,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被我媽發現了,她很開心,跟我講這是月經,代表我長大了。以至於我後來才從同學那兒得知月經還有大姨媽,例假這種別名,也是從網上和同學那裡得知有的父母會告訴孩子月經很髒……可能就是因為父母的這種錯誤引導,才導致很多人會有月經羞恥感吧。
4、性教育是社會公正教育的重要內容,父母可以肯定孩子對自己的探索。
在性教育中,父母可以與孩子談論社會和文化中存在的各種現象,包括關於性別、種族、身體多樣性和殘疾的不公正現象。
齊基:現在我們家還存在明顯的重男輕女。比如我奶,當時就要求他的兒子每人必須生一個男孩。我爸媽這方面倒還好,他們倒是在催我找物件,這個還是有性別要求的,但是我感覺也算是合理。阿橙:這兩天我、侄女以及她的媽媽的對話,我覺得就是一個好的例子。侄女問:“女司機是什麼意思?”她媽媽說:“就是女性做司機呀。”侄女說:“女生開車開不好的,不想讓女生當司機(大意)。”我說:“也可以很好。”她媽媽說:“只要你努力就可以的。”
5、支援在學校進行真實的、包容性的性教育。
系統、全面的學校性教育是兒童獲得正確、科學知識的重要渠道,父母可以嘗試對學校有更多的信任和包容。當學校進行性教育時,父母可以在課後時間與孩子討論他們在課上學到的內容。也可以積極進行家校合作,與學校討論相關學習內容,主動尋求合作。

(圖片來源:ANDREW LEVER/SHUTTERSTOCK)
為了讓年輕人做好面對世界的準備,性教育相關的問題需要儘早在家裡得到初步的討論,再在學校、醫院等場合得到強化。為人父母不僅僅是為了預防風險,也是為了讓孩子們變得快樂、健康和富有同情心。這就是性教育的作用。
2 月 10 日中午 12 點,一諾將和兒童性發展與性教育專家劉文利老師在影片號@李一諾Y.L 直播間為大家帶來分享:如何給孩子上好性教育這一課。歡迎家長們預約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