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來慚愧,有一件事,我瞎折騰了4年,還一直是個門外漢。
2021年初,我們正式啟動了“劉潤”影片號的短影片業務,到如今已經整整4年了。
這4年來,我和團隊的小夥伴們一直在摸索嘗試。花字怎麼加?鏡頭怎麼切?燈光怎麼擺?各種方法試了一遍又一遍,但卻一直感覺摸不到什麼門路,總是差了點意思。
然而,人生的神奇就在於,答案經常追尋無果,卻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像一顆流星倏然劃過夜空。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那種,一個困擾了很久的問題,答案突然一下蹦入大腦的感覺?大概就像阿基米德洗澡時突然想出怎麼測量皇冠含金量,激動的赤身裸體跳出澡盆滿街狂奔一樣。
沒錯,幾個月前,我就經歷了一次這樣的時刻。
那天,我正在北京出差,落地上海要五點多了。但我腦中突然一震,一下子想明白了做影片的核心“心法”。
我趕緊發微信和影片號負責人大橙子說:橙子橙子,你下班先別急著回家,在辦公室等我一會兒,晚飯我請,但有件大事兒一定得今晚跟你說。
那天,我突然想明白了一套道理:
做影片的本質,就是在和用戶的大拇指作戰。
什麼意思?
想想看,你平時看短影片時,是什麼樣的狀態?
一隻手拿著手機,四指託著,大拇指緊緊按在螢幕上,準備往上劃。只要內容稍顯無趣,這個大拇指就會毫不猶豫地一劃而過。
對不?
你看,使用者的大拇指,就像是一個難纏的對手,隨時隨地把觀眾的注意力,從我們的影片內容上帶走。
因此,我們在做短影片時,心裡必須時刻裝著這麼一種場景:你的內容,就是對抗大拇指的武器。
一切的文案、邏輯、情緒、技巧,都是為了“按住”使用者的大拇指,抑制住划走的慾望,讓它留下來。
使用者的大拇指在瘋狂發令:這個開頭太平淡,划走;這個內容太無趣,划走;這個節奏太拖沓,划走。
划走划走快划走,我要看下一條。
使用者的大拇指,就是如此無情。
而你,要從螢幕裡伸出一隻小手,緊緊扳著使用者的大拇指:別走別走,給我五秒,再給我五秒。
從這種心法出發,你要去審視做影片環節裡的一切細節:這個動作,到底對戰勝使用者的大拇指,有沒有幫助?如果有,就加強。如果沒有,就改進。
說到這裡,橙子和影片組小夥伴們的眼睛裡,彷彿發出了光芒。
我們馬上試了起來,用這種思路去審視之前的作品,一下子就發現了很多問題。
比如,你看看這條影片,這是去年年底,我去越南參訪時的節目。只看前10秒,有沒有看出什麼問題?
我們影片號的文案指令碼,很多是從公眾號文章修改而來,公眾號文章的開頭,基本就是這樣寫的。
然而我們卻忽略了,公眾號文章和短影片,在邏輯上有著極大的不同。
公眾號是“主動閱讀”。讀者需要被話題和標題吸引,“點”進文章,才會開始閱讀。
而只要他已經點進來了,那不出意外的話,他會一直往下看,直到看見了不滿意的內容,才會主動地“走”。
而影片號呢?影片號不一樣,還是要記住那個心法:使用者是在“刷”的過程中看到影片,使用者的預設狀態是“刷”,是“走”,你必須不斷用密集的資訊讓他“留”。
帶著這種心態,看看這個影片開頭文案:
隨著飛機的一陣顛簸,我降落在越南河內的內排國際機場,正式開啟我為期7天的越南/印尼之旅。
你看出什麼問題了嗎?
這個開頭,作為公眾號文章,沒有太大問題,因為讀者已經透過標題,知道了這是一篇參訪越南的文章。它可以讓讀者有一種“身臨其境”感:哇,我們一起探索越南。
但放到影片號,就有不小問題了。刷到影片的觀眾只會莫名其妙:這人誰啊?坐飛機也要說一遍?太沒見識了吧,刷走刷走。
於是,你就被使用者的大拇指擊敗了。
帶著這種認知,今年年初我去美國參訪時,我們改進了影片形式,你再看看,還是隻看前10秒。
怎麼樣?是不是好了很多?
一開場,就是一堆你感同身受的大事兒。而就在這個出了那麼多大事的關口,我來了。
到底看到了什麼?這種好奇,可以牢牢按住讀者的大拇指,別走,別走,再看一段。
再看一個例子。我們有一個商業對話訪談節目,叫《劉潤·進化者》,你看看我們一年多以前製作的這期對談脫口秀演員周奇墨的內容,就明顯很稚嫩,有很多要改進的地方。
就拿開頭的楔子來說吧,“脫口秀OG、脫口秀天花板”、“我能透過這個掙錢?”,這些高光片段的選取,就有一個潛在問題:觀眾必須瞭解脫口秀、必須知道周奇墨是誰,才會打起興趣。
這麼高的要求,自然又抓不住觀眾的大拇指。
再看看這條我們改進之後,剛剛釋出的馮侖老師的訪談。還是隻看開頭的楔子。
“走州過府、吃州喝縣”、“大哥!拿地!”。這些簡單的表達,充滿節奏感和韻律感,不需要任何的背景知識,就能抓住觀眾的興趣點。
雖然和馮侖老師的訪談就是我親自聊的,但我依舊興趣蓬勃地看完了這條影片。
過了幾天,我早上走進辦公室,居然看見橙子做了一塊板子,掛在了影片團隊最顯眼的地方,每天一抬頭就能看到,時刻裝在心裡。

我特別開心,想清楚了這套邏輯,我們對未來作出更好看、更有吸引力的影片,充滿了信心。
因為,我們想通的不是任何具體的方法,而是一條“心法”。
過去我們經常討論影片製作的各種技法。比如2秒鏡頭怎麼用,5秒鏡頭怎麼切,10秒畫面怎麼處理,節奏要多緊湊,資訊密度該多大。但這些都是表層的技法,就像練劍一樣,這些都是招式。
然而,如果沒有心法,再好的招式也可能用不對。就像太極劍法,如果不懂"以柔克剛"的心法,光是學習招式可能反而會越練越僵。
招式千萬條,心法第一條。沒有心法的招式,就像沒有靈魂的軀殼。
我深知心法的重要性,我想給你說一個發生在我自己身上的故事。
2016年,得到APP剛剛創立,羅胖專程約我去北京,聊《5分鐘商學院》的事兒。
一開始我心想,這還不簡單?我每年出差講課一百多天,錄個線上課程,還不是灑灑水的事情。
於是,在離開得到公司去首都機場的路上,我就用手機錄了一段音訊,發給羅胖聽聽。
結果呢?
我能敏銳地體會到,他在竭盡所能的挑選合適的詞語,在儘量不傷害我的前提下,表達他的不滿。但是顯然,他失敗了。詞彙庫裡找不到這樣的詞。
於是,羅胖直接劈頭蓋臉地批評我。
好傢伙,我哪受過這樣的批評?是我說的不好嗎?為什麼為什麼?
羅胖對我說,很簡單,你的心法不對。
做線上音訊課程的心法是什麼?他的話,讓我終身難忘:
想做好線上課程,你一定要有翰林院伺候皇上讀書的姿態。
這意思是說,別以為你是內閣大學士、讀過幾本臭書就了不起。
音訊的“讀者”,是完全不一樣的。不能拿之前寫書和線下講課時的經驗來套。
看書看迷路了,可以往回翻。聽課聽迷路了,有PPT可以看。但聽音訊課迷路了,使用者只會越來越迷茫。
要記住,你不是在給私塾裡的孩子們講課,而是在給皇上講課。
給孩子們講課,反正都是一幫小屁孩,好糊弄,真說不清楚還可以擺出一副“你們長大就懂了”的姿態。
但給皇上講課,你敢嗎?皇上聽得不高興了,直接就能把你拉出去砍了。
我還問羅胖,每天五分鐘,太難了。那可是我的畢生所學啊,怎麼能濃縮到這麼誇張?我每天說上它半小時不行嗎?
羅胖說,不行。說上半小時,你是說的爽了,但皇上有那麼多時間聽嗎?或許一天兩天可以,但時間一長就有問題了。四五天沒聽,就是兩三個小時要補,只會越來越補不完。
而皇上不會覺得是自己懶,只會覺得是你說的不好,然後又把你拖出去砍了。
只有養成這種把聽眾當皇上的心態,這事才能做成,後續一切的方法、技巧,都是從這個心法自然流淌而出的。
我覺得,羅老師說的真好。找到心法的那一刻,就是破繭成蝶的開始。
如今,很開心我們也找到了做影片的心法,但還會不斷探索,不斷努力。
這些思考,分享給你,也祝你,能找到做自己事情的心法。
P.S.
這個世界,變化得越來越快了。
人工智慧,全球格局,消費市場,產品趨勢,新興行業,營銷手段……每天都在改變。
看著這些變化,你可能會感到焦慮、迷茫。但看懂這些變化,你也許就能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所以,我每年都會讀大量的書,見大量的人,去參訪,去調研,去思考,並且在每年10月份,在年度演講上與你彙報和分享。但是,這依然有個挑戰。那就是,年度演講,一年只有一次。很多變化,其實等不到那個時候再講。
所以,我和我的團隊,正式宣佈:隆重推出,進化的力量·劉潤年中大課!
6月7日,請允許我用兩個半天的時間,與你分享:上半年怎麼樣?下半年怎麼辦?
前半天,我們會重點關注“全球格局”和“科技浪潮”。因為,這兩個最大的變化的“發源地”,常常影響著千行百業的命運。後半天,我們會重點關注“消費市場的新機會”和“企業核心能力的建設”。因為,這兩個企業最重要的變數,直接關係著你的增長。
不做現場直播。也不做事後回放。就讓我與你,獨家分享。
好了。我的朋友。
點選下方購票連結,就可以瞭解到更加詳細的票務資訊。現在搶先購買,或是組團前來,還可以享受到更低的“早鳥價”。
6月7日,我們,現場見!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觀點/ 劉潤 主筆/ 歌平 編輯 / 二蔓 版面 / 黃靜
這是劉潤公眾號的第2534原創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