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美國巨像生物科學公司宣佈透過克隆和基因編輯技術成功培育出三隻“狼崽”,分別被起名為羅穆路斯,雷穆斯和卡麗熙,名字來自羅馬的建立者以及《冰與火之歌》的角色。

這三隻小狼引起了巨大的轟動。為什麼會這樣呢?因因為它不只是《權力的遊戲》中冰原狼的原型,更是已經滅絕了一萬多年的恐狼!

《權力的遊戲》裡的冰原狼
恐狼是一種生存在冰河時期的犬科動物。它的平均體重足足有68公斤!比起今天的狼來有了更大的頭骨和牙齒。可謂是一隻霸氣的史前“猛狼”,這種動物主要發現在北美洲,在我國東北也有少量化石記錄。

恐狼的骨架,其實根據分類,他們並不是狼所在的犬屬,而是屬於獨立的恐狼屬(Aenocyon),因此和狼的關係並不近

在哈爾濱發現的恐狼下頜骨化石
負責培育“恐狼”的科學家們說,他們對1.3萬年前的恐狼牙齒和7.2萬年前的恐狼耳骨進行了研究並提取的基因組進行分析,並透過對比灰狼與恐狼的基因差異,鎖定決定恐狼獨有特徵的基因位點,隨後把灰狼原始胚胎細胞核內的14個關鍵基因進行編輯,讓生出來的小狼崽擁有20種可以代表恐狼的特徵。這些經過改造的胚胎被植入家犬母體子宮之中。經過65天的妊娠,羅穆路斯和雷穆斯於2024年10月透過剖腹產手術降生,不久後卡麗熙也透過相同的流程來到了這個世界。

剛出生的兩隻小恐狼羅慕路斯和雷穆斯
負責該專案的公司表示他們“有效復活了恐狼物種”。這讓古生物愛好者歡呼不止,有人認為這三隻狼崽的誕生是一個標誌性事件,因為它是對復活史前生物技術的驗證。培育小狼崽的公司甚至將遠景目標定為復活猛獁象!有些愛好者也認為,復活著名的劍齒虎,甚至非鳥恐龍的未來已經不遠了。

不過也有很多人對這樣的“復活”表示疑慮,其實,此前也有很多科學家對復活滅絕動物付出過猜想和行動,那為什麼都沒有成功呢?
我們來看看科學家們都試過什麼——
曾想過用改造現代鳥類(比如雞)的方法來複活它們的恐龍祖先。
2007年在俄羅斯發現猛獁象“木乃伊”,印證最後一批猛獁象消失於4000年前,同時它們又有這樣的乾屍儲存,因此有人認為可以利用基因技術復活猛獁象。

最著名的猛獁象—真猛獁的復原圖

猛獁象“木乃伊”
不過需要潑冷水的是,這些想法雖然好,做起來卻是難度重重。科學家用這些方法進行過實驗,結果卻都以失敗告終。
再來看看比利牛斯山羊,這是一種曾廣泛分佈於比利牛斯山脈的動物。這種野山羊身長1.2米,體重可達60公斤。它們因為人類的捕殺和棲息地被破壞因而數量迅速減少。在1999年的時候,比利牛斯山羊就只剩下最後一頭母山羊了。科學家給這頭母羊起名叫“塞利婭”,為了保護塞利婭,西班牙奧爾德薩國家公園的野生動物專家給它戴上了無線電項圈,好讓科學家隨時都能關注它的狀態。但不幸的是,無線電項圈在被戴上九個月後就傳來了異常訊號——賽利婭被一棵倒下的樹壓死了,宣告比利牛斯野山羊就此滅絕。

不過,山羊雖死,但是它的細胞依然活著。科學家把它存活的細胞注入被剔除DNA的普通山羊卵細胞中,然後植入成年母山羊體內。在接受植入試驗的57頭母山羊中,只有7頭羊受孕,而其中6頭羊中途流產,僅一頭母羊堅持到最後。

克隆比利牛斯山羊的過程
為了保住這最後的比利牛斯山羊,科學家在2003年對最後一頭母羊實施剖腹產手術,但是剛出生的小比利牛斯山羊呼吸困難,僅僅7分鐘後便離開了這個世界。屍檢發現,克隆羊的肺部先天畸形任,何醫療技術都無法挽救它的生命。這也讓比利牛斯山羊成為了唯一一種滅絕了兩次的動物……
比利牛斯山羊從滅絕到再次“復活”也不過只有三四年時間,如此短的時間進行復活尚且困難重重。用一樣的技術復活已經滅絕成千上萬年的猛獁象和劍齒虎也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由此可見,當下憑藉現有技術想復活已滅絕的古生物,不過是一場遙不可及的幻想。就像這次被吹得神乎其神的“恐狼復活”,科學家最終也證實他們"並未將古代恐狼DNA實際植入灰狼基因組",因此這三隻恐狼其實是基因編輯後的“混血”,依然不是真正的恐狼。

但復活個動物都還沒成,哪是那麼容易編碼人類的
即便未來科技突飛猛進,那些消逝的生靈或許能借助某些手段一字不差地重返人間,但不可否認的是,人類毀滅生命輕而易舉,而讓其重生卻難如登天。因此,守護現存的萬千生靈,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使命。

中華鳳頭燕鷗是世界上最珍稀的鳥類之一,目前僅有100餘隻。希望這種美麗的恐龍後裔再無滅絕之危
這篇文章來自「博物」公眾號,《如果語文老師給你講明白這些生物問題,這些課文你就能讀懂了嗎?》,還有復活歐洲野馬的故事沒在這裡講完。關注博物公眾號,傳送“恐狼”檢視全文。
在「博物」公眾號,上有天文,下有地理,中間還有生物和生理。你會看到世界居然如此奇妙,也會發現奇蹟背後的原理是多麼簡單和永恆。
還有些與保護動物、探討人與自然關係的
有和我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的
我出的汗變藍色了!什麼你出汗是粉色的?
還有面對各種食物界突然的火熱趨勢,我們該怎樣識別智商稅?
最近讓人魔怔的富硒食物究竟算不算智商稅?
生活小百科、謠言粉碎機、環球風物誌、奇趣大自然……你喜歡的樣子,《博物》這裡都有,我們用最輕鬆的態度,做最嚴謹的科普。
即使無暇博覽群書,也可以在這裡看遍世間萬物,我們就在這裡,期待你的每一份好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