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秘寶重現!擁有一個“移動養生艙”是什麼體驗?

“斜纜垂揚下,只宜輔枕簟向涼亭披襟散發。”
現在正值暑期,酷熱難耐,動輒便汗流浹背。
習慣了與空調、風扇為伴的現代人似乎很難想象,古代人是如何避暑的?
皇帝夏天會在西苑南苑和西郊暢春園以及承德避暑山莊等處消夏,每日召見臣工,辦理庶政,遇有祭祀或其他典禮則回紫禁城,事畢再到園。

1875-1890年避暑山莊地圖

但其實除了到行宮避暑外,古人還有一種不被人熟知的特製防暑神器——避暑香珠!
其實,早在宋代,宮廷中就將香珠作為夏令時節消夏避暑之物
歷史上香珠配方眾多,藥學皇帝——雍正調配的避暑藥香珠備受推崇。
他制的香珠,縷縷藥香直透心竅。
《雍正十二美人圖》捻珠觀貓
連乾隆也說,每聞此香,身心倍感舒暢。
清宮造辦處有專門調配製作香珠的部門——“錠子藥作”。他們製作的避暑香珠成為宮中不可替代的避暑佳品。

雍正時期“避暑香珠”的配方

相傳,慈禧太后常掛的避暑香珠,也源於那方子。
傳於民間後,更是成為文人雅士、商甲富貴靜心祈福、賞玩盤養雅物。
當代中醫名家曾經評論雍正的避暑香珠,稱其為劑型別具一格,比木質手串、琥珀手串更有養生保健的價值。
現在正值夏季,為了還原雍正避暑香,故宮文化出品清宮御製香(雍正避暑)合香珠系列
清宮御製香(雍正避暑)合香珠依照雍正年間御製秘方,彙集18種天然香料純手工研磨、精心調配。
輕搖香盒,香氣悠悠,涼意沁人。
故宮文化隸屬於故宮博物院,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結合,打造的兼具文化深度與時尚活力的超級IP。
清宮御製香(雍正避暑)合香珠共有兩款:清宮御製香手串清宮御製香手持
清宮御製香手串
清宮御製香手串故宮博物院藏“花梨木邊嵌粉彩瓷大吉葫蘆掛屏”為設計靈感,18顆,珠子直徑為10mm
18寓意要發18顆手串也是一個好彩頭。
中間配飾為葫蘆形狀,葫蘆上表面含足金AU999上面刻有“故宮文化”字樣。
清宮御製香手持
清宮御製香手持故官博物院藏“畫琺琅嵌石如意”“伽南香福壽十八子手串”為設計靈感,共有18顆,珠子直徑為18mm。
中間配飾為如意頭型,表面含金AU999上面刻有“故宮文化”字樣。採用了貴金屬琺琅彩工藝
配飾上下的珠子為瑪瑙,瑪瑙的質感溫潤細膩彷彿觸控著世間,最柔軟的綢緞。
清雅別緻、寓意美好,男女老少皆能佩戴,靜心、祈福、養身心。
開心定魂魄,藏養納福德,願成為你一整年裡祥瑞安康的陪伴。
01
千年傳承 香韻合珠
藥學皇帝雍正的夏日神器
說,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就是一部用香史。
從春秋戰國以香祭祀,到漢代興起薰香風氣;從宋代士大夫雅集用香,到明清民間香藥的流行……
香,一直伴隨著人們的生活。
《清稗類鈔》雲:“香珠,一名香串,以迦楠香琢為圓粒,大率每串十八粒,故又稱十八子。貫以採絲,間以珍寶,下有絲穗,夏日佩之以避穢。”
合香珠的歷史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唐宋時期,合香珠逐漸進入宮廷,成為帝王與貴族養生的重要工具。
據《三洞珠囊》記載,唐代玄宗李隆基常佩戴合香珠以安神靜氣,甚至將其作為恩賞賜予大臣
明清時期,清宮檔案記載乾隆曾耗銀兩千兩打造伽南香朝珠;
而雍正帝則命御醫特製“避暑香珠”,以應對夏季溼熱與瘴氣。
乾隆八年,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熱的夏天”。
據記載,當年溫度高達40多度,連每日早朝都被乾隆叫停,命各路官員在家避暑。
乾隆也是心火難消,命人查詢雍正避暑香方。
雍正時期“避暑香珠”的配方:
香薷一兩,甘菊二兩,黃柏五錢,黃連五錢,連翹   一兩,蔓荊子一兩,香白芷五錢,水四十湯碗,慢火熬製至收汁,待用;
再取透明硃砂末五錢,透明雄黃末五錢,白芨末三錢,白檀香末一兩,花蕊石末一兩,川芎末一兩,寒水石末一兩,梅花片一兩,蘇合油一錢,水安息一錢,香白芷末二錢,玫瑰花瓣末一兩。
將藥末一併放入藥汁內攪勻,製作成釦子大小的藥錠,穿成一串。

避暑香珠靠其揮發性的藥氣發揮作用。“香者氣之正,正氣盛則除邪辟穢也”。

夏天病蟲活躍,是疫病傳染高發期,佩戴香珠能避邪毒之氣,悠悠清涼藥香,可以提升人體免疫力;
同時,蚊蟲聞到也會避而遠之。
提神醒腦、驅散汗味、芳香避穢、醒脾清暑,達到心靜自然涼的境界
中醫古籍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清宮醫案研究》一書對此劑型的功效十分肯定,稱其“別具風格、簡便實用、芳香闢穢,醒脾清暑。
據說,慈禧太后也有一串避暑合香珠,掛在胸前右側的衣襟上,拴在紐扣上。
現在正是佩戴清宮御製香(雍正避暑合香珠的最佳時期,應該人手一串,既美觀,又能養生。
02
集天地靈氣香雅之物
開心定魂魄,藏養納福德
古人有言:“緣何御百疫,唯有藥香來。
藏養,是中國人千年來保身養性的要訣之一。

容易透支身體的快時代,更要讓身心適時沉澱、慢慢積蓄力量,未來的日子才有勃發的朝氣。
曾國藩曾說“是非瞭然於心而一毫不露”,“謙卑涵容”是貴相。

懂得藏養、懂得收斂自己的人,真知實幹、眼明心亮、卻不與人誇談,可蓄勢、能納福。就如同這串香珠,材珍制精、藏而不露。
故宮文化之所以清宮御製香(雍正避暑合香珠,就是為了與志同道合的你分享寄望與追求。
日常佩戴香珠,幽幽清涼藥香,可作用於手腕上的神門、大陵、太淵、陽穀、陽池、陽溪六個重要穴位,作穴位燻療,通三髒三腑經絡。

《黃帝內經》有言,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清宮御製香(雍正避暑合香珠更是被古人認為是“聚天地純陽之物”。
行走間,脈門與香珠摩擦,肌膚之熱讓香珠氣味更綿長,像焚香薰療一樣,兼具調中理氣、靜心安神,溫和持久地治癒身體。
夏日長久佩戴,讓身體於時令中順利過渡,整年少生病。
論其氣味,復調感不輸西方香水,氣韻上比沉香珠更馥郁。
炎炎夏日,時常在手中盤玩,細嗅安神,心境清淨。
理通陰陽、疏蕩胸襟之餘,時時警醒:藏養處世、謙和納福。
03
匠心工藝  天然合香珠 純手工製作
故宮文化官方出品  兩種款式
要獲得一串光滑細膩的上好合香珠,不但要看技藝,還得看天意。
清宮御製香(雍正避暑合香珠製作繁複費事:洗、蒸、煨、浸、焙等,多達幾十道工序,只有步步遵循古方古法炮製,才最養人。

許多合香珠價格便宜,但其實是化學香珠,以石油化工產物為基底,透過香精調配模擬花香、果香等氣味。
部分劣質產品甚至新增工業染料、塑化劑,色彩鮮豔,長期接觸可能引發過敏、呼吸道刺激。
而避暑藥香珠則為天然合香珠,融合了18味名貴藥材、花草、香料:
香需、甘菊、黃柏、黃連、連翹、白芷、硃砂、雄黃、白芨、白檀香、花石、川芎、白芷、玫瑰、寒水石、梅花、蘇合油、安息香。
每一個成分,都由老師傅精心調配不同的香料還需要不同的清洗方法,以確保它們的潔淨度和完整性。
每一種香料,都有其獨特的炮製方法,如炒制、蒸煮等,以充分釋放香氣。
煎煮時要細心控火候:太稀難成膏;太過易有焦味,則藥材全廢,前功盡棄。
期間還要預留一兩天,靜置沉澱,耗時耗耐心。
清宮御製香(雍正避暑合香珠必須研磨成粉、過篩超過100目。
經過炮製的藥泥,還得經過4000多次捶打而且捶打分三個階段:手捶、木捶、鐵捶,順序不能亂,這樣才能做得香珠藥香盈人。
把香泥打出韌性,做成珠串後,不開裂、不縮水。
正因為是人工手製,所以天香珠表面有細微的香粉顆粒感;那些看上去均勻飽滿、光滑無比的珠子,則多是用機器壓成的
前後歷經十四天,終得一串顆顆光滑、木質感細膩的藥香珠。
天然藥材消暑清熱的養人功效不僅被保留,而且香珠藥性溫和而不傷身。
無論男女老少,皆可佩戴。
清宮御製香(雍正避暑合香珠系列共有兩款:清宮御製香手串清宮御製香手持
清宮御製香手串
清宮御製香手持
兩款手串均由故宮文化官方出品
故宮文化隸屬於故宮博物院,將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結合,打造兼具文化深度與時尚活力的超級IP。
清宮御製香手串故宮博物院藏“花梨木邊嵌粉彩瓷大吉葫蘆掛屏”為設計靈感,共有18顆,珠子直徑為10mm

飾片為葫蘆造型,腰纏綵帶,飾紅地描金錦紋,留白處繪粉彩蝙蝠五隻,上下兩處開光書楷書金彩“大吉”二字,取“大吉大利”之意。
“18”代表18種智慧,寓意著透過修行達到超凡脫俗、內心清淨的境界;
在中文文化中,數字“18”與“一路發”諧音,寓意著一路富貴、吉祥如意。
因此,18顆珠子的手串常被視為帶來好運和財富的象徵
手串中間配飾為葫蘆形狀,葫蘆採用了貴金屬琺琅彩工藝,表面含足金AU999上面刻有“故宮文化”字樣。
葫蘆在中國文化中自古以來就被賦予了多重含義,諧音“福祿”,不僅被廣泛視為幸福、財富的象徵,還寓意多子多福,象徵家庭和睦、生活美滿

民間常將其懸掛於門楣或佩戴作護身符
貴金屬琺琅彩作為一種傳統的工藝藝術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清時期,在我國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屬於非遺工藝

琺琅彩收藏品拍賣記錄
清宮御製香手持故官博物院藏“畫琺琅嵌石如意”“伽南香福壽十八子手串”為設計靈感,共有18顆,珠子直徑為18mm。

畫琺琅嵌石如意

畫琺琅嵌石如意採用掐絲琺琅工藝而制,全器均以藍色琺琅釉為地,寓意“五福捧壽”之美好含義。

伽南香福壽十八子手串
伽南香福壽十八子手串是由十八顆球狀的伽南香木及結珠、佛頭、背雲、墜角串成。
清宮御製香手持中間配飾為如意頭型,表面含金AU999上面刻有“故宮文化”字樣。採用了貴金屬琺琅彩工藝
配飾上下的珠子為瑪瑙。
每套合香珠證書齊全,正品保障。
清宮御製香(雍正避暑合香珠凝聚了天地草木的靈氣,繞於腕間,於炎炎烈日中透出一絲閒適和清涼。
大氣樸拙,極具東方古韻,方便盤玩。
戴著顯手腕纖細,古樸的色調更顯膚白;細膩內斂,老少皆宜。
贈長輩貼心護佑,給小孩納福安神,予愛人情誼綿長。
時常盤玩,可形成油光滑亮的包漿,甚是好看。保養得宜,每串香珠戴多年,藥香味依然不減。
《周易》有言:“有大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謙”。在大有之後,要能謙遜,方能藏養守福。
人生起伏,經歷過夏勞秋收,也該藏養以待來年了。
願手握清宮御製香(雍正避暑合香珠的你我,在浮華都市,可有意緩神閒時,心定於中、氣守於內。

*以上內容包含廣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