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蘇州實驗中學是許多家長的夢中情校。
去年蘇州百所高中網路排名裡,它位居前五。
DeepSeek更是認為,這是蘇州人自己的衡水中學,某些班級捲到人均自帶熊貓眼了。

然而這種獨特性被一泡尿毀了,確切說是十泡騷尿。
二月二龍抬頭後第二天,2025蘇州馬拉松隆重舉行。
比賽途中,一些選手來到了蘇州實驗中學校牌處小便。

從網路曝光圖可以看出,有十人在這裡井然有序行了方便,還時不時窺探對手二弟狀態。
另外還有人耐心等前任離開他覬覦已久的位置。

為啥非得擠左側?可能看中了最左側“南京大學”幾個字吧。

然而這種文明有序背後,恰恰是巨大的不文明。
因為不遠處就有好幾個移動廁所。

從起點區域圖看,蘇州實驗中學甚至被廁所半包圍了,是整場比賽裡最不缺廁所的一個地段了。

而從全域性來看,移動廁所分佈點也很多,每隔2.5公里一個。作為參加極限運動的人,這點距離都堅持不了嗎?

當然高強度比賽爭分奪秒,所以就地小解也比較常見。
運動電影《破風》裡,彭于晏飾演的破風手就在騎車中途和對手們切磋技藝。

但他們也是找相對偏僻的地方較量啊。
仔細看的話,這次蘇州馬拉松裡有的人也找了很偏的地方,就在廁所背面,反正不愛進移動廁所裡。

這算不算“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呢?
最後尿著尿著,一座重點中學的門面被毫不相干的人毀了,還可能像醜聞一樣成為一段校園傳說。
而事發後第二天,保潔人員的清洗未必能阻止故事的口耳相傳。


不得不說馬拉松天生與隨地大小便有緣。
有個段子叫北馬尿紅牆,南馬尿綠植,東馬尿欄杆。
這是南馬的一幕。

這是東京馬拉松。
不找樹叢,不靠牆壁,當著路人觀眾的面,直接澆灌路中的欄杆,也讓大家對全球前三的國際賽事祛魅了點。

至於北京馬拉松的小便往事,更要分時期看。
最新的就是尿廣場,尿綠植。

早點的則是2013年10月的“尿紅牆”事件。
當時的網路達人才思泉湧,創作了一首歪歌調侃北京馬拉松沿街小便現象。

嚴格來說歪歌是在借題發揮,它想吐槽的是大城市光顧著造高樓大廈,而忘了如廁難問題:
“大師一規劃,巴勾,少了個小公廁。”

但這個十多年前的問題早就不存在了。
因為隨著廁所革命的進行,我國廁所總體水平位居全球前列。
另外,嚴格來說,當時尿紅牆事件做到了中外平等,男女平等。

那問題來了,為什麼選手偏偏當眾撒尿,也不願意去文明上廁所呢?
一種解釋是,他們為了更好的成績,所以一秒都不容差。(上文也有提及)
我找了一張最近東京馬拉松的賽事成績單,你會發現全球最優秀的選手之間,成績也會差30秒之多。

那普通愛好者就不能騰出半分鐘去文明解手嗎?
所以這在馬拉松裡就不是問題。那我們也只好找其他答案了。
最後你會發現謎底就在謎面。
比如這種廁所,還是近幾年的城市馬拉松的廁所,結果連一塊完整的遮羞布都不給。

有的城市稍微提升一步,採用鋼管與彩條布圍攏的封閉模式。
可這種簡易廁所有惡臭氣味,選手很容易噁心反胃,影響狀態。

所以有些馬拉松廁所確實只能馬上,不能人上。
當然光批判沒有用,重要的是建設性。
對此,廈門馬拉松給出了一個方案。
他們的這種男女廁不用排隊,還有圍簾,做到最大可能的通風。


也難怪廈門馬拉松常年躋身全國前五、全球前三十的賽事行列了。
果真,競技體育成績說話。
我記得芒福德在《城市發展史》中也有對廁所文明的執念:
數千年來,城市居民一直忍受著不良的、有時則是很糟的衛生條件,輾轉於他們本來有能力清除的垃圾和汙物之中,因為清運垃圾汙物總比經常行走在這些汙物之間,呼吸那些臭氣要好受得多。豬狗等許多動物尚且拚命使自身及其圈舍保持清潔,誰若能充分解釋人類環境中這種對汙髒狀況莫不關心的事實,他就可能找到線索去解釋為什麼自市誕生5000年以來技術發展會如此緩慢,並且時有時無。
大小便從來不是小事,而是人類刻在骨子裡對衛生健康,以及城市秩序的美好追求。
所以再怎麼跑馬拉松,也應是城市文明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即使是隨地大小便,也不是馬拉松引發眾怒裡最離譜的。
現在很多居民受不了封路操作了。
一位蘇州網友抱怨她帶孩子看病很麻煩,得繞路。(有時候手機地圖都未必有封路提醒)

很多遠在外地的網友表示,馬拉松就是專挑主幹道,專挑週末舉辦,因為要最大程度曝光城市美好一面。
但蘇州似乎想曝光想的有點多了。
有的體育文章裡指出:
蘇州人對奔跑的熱愛,從來不是孤例。2023年,這座城市舉辦了13場馬拉松;2024年,數量躍升至21場;2025年開年僅兩個月,已有9場賽事官宣。蘇州,這座地級市,甚至比一些省份全年賽事還多。
文章接著寫道:
沿途的古街巷與摩天樓交相輝映,彷彿在提醒每一位跑者:這裡既有歷史深處的靜謐,也有時代前沿的激情。
初衷是好的,也符合全國第一地級市的江南調性。
這時候有人會反問,非得市中心主幹道嗎,不能去稍微偏一點的太湖、陽澄湖、金雞湖呢?
答案是那些地方也去的太多了。
還有人可能直接了當地質疑非得辦那麼多嗎?
網友說南京這麼幹了,無錫甚至幹成了全球知名賽事,那你蘇州可要上點心啊。


這種說法客不客觀不得而知。
現象確實是城市越發達,它越愛辦。

(圖源:新京報·有理數)
所以我們也不能全怪蘇州。
事實上過去兩年每年舉辦的路跑賽事都在670場以上,其中9成多是馬拉松。算下來差不多全國每天舉辦1.7場的馬拉松。
這算好的。
再往前幾年,中國人每天都愛馬拉松,一天之內起碼可以愛5次,因為2019年時一天辦5場。

甚至於去網上問問,百度騰訊會告訴你,中國幾乎是擁有馬拉松比賽最多的國家了。

然而辦得多不代表就辦得好。
反倒你會發現很多比賽在犯低階錯誤。
比如,在拐角處貼了容易打滑的貼條。

比如,工作人員引導錯誤致使冠亞軍變換位置,其中有人痛失21萬元獎金。

而這些都是非常低階的錯誤本可以避免。
另外,由於一場比賽動輒好幾萬人參賽,所以選手們本身也是千奇百怪。
你看讓6歲女兒跑完全馬。

你看去年薅能量膠的夫妻事件,這些顯然都是選手問題,跟主辦方無關。

但最後,大家好像都在盡力參賽,結果還是狀況百出。
怎麼辦呢?
這時候我們不妨想想馬拉松的緣起:
公元前490年,一個士兵從馬拉松跑回雅典,宣佈希臘人擊敗波斯人的勝利訊息後,精疲力盡倒地而死。
故事雖老,但意義恆久遠。如今它啟發我們:
馬拉松不是比誰辦的多,參加的多,而是比誰能完美謝幕。
-END-
搞了個知識星球,名字叫【雷叔講世界】。

最近主要在分享一些投資炒股的思考。
還會有房產投資、旅遊攻略、一些不太方便發的文章,或者怎麼做自媒體等等。
現在發了一些專欄文章,都是公眾號不會發的,現在進去都能看:

總之大家有興趣的可以過來玩。
群裡現在已經有750個小夥伴了,大家沒事可以當成個論壇扯扯淡也不錯。
我們已經拉了很多微信群了,還會線下組織吃飯、打網球等活動。
歡迎加入來扯淡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