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 黃仔 | 撰稿: 浮游炮 | 責編: 海芋
原創文章,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商務合作敬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Hi,大家好,今天是你們的浮游炮~
想問一下各位姐妹,有沒有經歷過以下這些場景:
看完電影或演出,在燈亮起來的那一刻就要趕緊跑出去搶佔廁所;
出門約會時常常被女廁所排的長隊耽誤行程;
下了班也不得閒,還要操勞各種家務;
家庭和工作面臨矛盾時,犧牲的總是自己;
……
相信這些場景,已經讓很多姐妹習以為常,覺得這就是我們女性生活的一部分。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以上這些「麻煩」的場景,不是因為我們是女性就該天生如此,而是因為我們沒有「被看見」。
今天的六號廳,浮游炮想為大家介紹一本書——《看不見的女性》,在書中,作者從日常生活、職場、設計、醫藥、公共生活等諸多方面,詳細介紹了不被看見的女性要遭遇的各種麻煩以及危險。

▲圖片來源:網路
就像書中引言所說:「將人類預設為男性,是人類社會結構的根本」。太多關於女性資料的空缺,讓這個社會按照男性「設計」,從而忽視了全世界一半人口——女性的正當需求。
篇幅有限,本期重點為大家講解日常生活中,那些不被看見的女性。

廁所平分,男女平等?
大家有沒有注意過身邊公共場所男女廁所的數量,是不是一般都是男女廁所相鄰,且一間男廁所對一間女廁所。是的,這有什麼問題嗎?男女人數大概一比一,那麼廁所數量也是一比一,不是很公平嗎?
不,這一點都不公平!因為女性比男性需要更多的廁所!
-
為什麼女性需要更多的廁所?
第一,女性的如廁時間更長。據統計,女性上廁所平均時間為89秒,男性為39秒,女性如廁時間是男性的2.3倍。
除了生理構造的原因,還因為老年人和殘障人士中,女性佔大多數,而這兩個群體上廁所的時間往往更長。同時,女性也更有可能要陪同兒童、殘疾人和老年人上廁所,因為日常生活中女性往往承擔著家庭的照護工作。
此外,在任意時間段還有20%~25%的育齡婦女正處於月經期,需要更換衛生棉條或衛生巾,因此如廁時間也會增加。

▲圖片來源:Giphy
第二,女性上廁所的次數比男性更多。例如懷孕極大地壓縮了膀胱容量,所以孕婦如廁的次數會增加,還有經期的女性需要及時更換衛生用品。
另外,由於生理構造不同,女性患尿路感染的機率是男性的8倍,尿路感染會增加女性的如廁次數,同時,由於疼痛等原因還會延長排尿時間,而這又增加了女性上廁所的頻率。
第三,男廁所內不僅有隔間,還有小便池,也就是男女廁所看起來面積差不多,但其實男廁所可使用的人數更多。
最後,一少部分男性在找不到廁所時,可能會找一個私密的地方小解,而女性隨地便溺則會被看作是一件很羞恥的事情。
總之,面對所有這些差異,男女廁所僅僅是面積一樣的話,根本做不到真正的平等!

▲圖片來源:Giphy
根據聯合國的資料,世界上有三分之一的女性無法使用安全的廁所,據全球水資源組織報道,女童和婦女每年用於尋找安全廁所的時間總計970億小時!
缺乏充足的廁所設施,對男女來說都是一個公共衛生問題,但這個問題對女性來說尤為嚴重。
-
缺少安全的廁所,對女性來說意味著什麼?
首先就是健康問題,長期憋尿會讓女性容易患上尿路感染、腎盂腎炎等泌尿系統疾病及生殖系統炎症。
女性尿道較男性尿道相比,短(約4cm)而寬,致病菌更易進入。且距離肛門和yin道較近,yin道內有30餘種細菌,還有肛周存在的消化道菌群(以大腸埃希菌為主,同時,引起尿路感染的最常見的致病菌為埃希大腸桿菌,約佔85%),都是尿路感染的潛在病原體,因此女性更易患上尿路感染。
如果女性長期憋尿,會使尿液在膀胱內長時間停留,細菌也會在尿液里長時間繁殖,造成尿路感染。
同時膀胱滿盈,壓力就會增高,尿液會逆流向上至輸尿管,如果已有細菌侵入,那麼會將細菌送到更上游的位置,從而患上腎盂腎炎。

▲圖片來源:Giphy
在月經期間,不及時更換衛生巾則會增加yin道炎、盆腔炎的患病風險,如果無法及時更換衛生棉條,則有可能造成鏈球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
而如果長期憋屎,可能引發慢性便秘。
此外,如果女性在戶外排便,也會面臨一系列感染和患病的風險,包括盆腔炎、蠕蟲感染、肝炎、腹瀉、霍亂、脊髓灰質炎和水源性疾病等。僅在印度,每年就有數百萬人死於這些疾病。
並且小夥伴們千萬不要覺得由於缺乏公共廁所而產生的健康問題僅存在於低收入國家,加拿大和英國的研究表明,因尿路感染等一系列泌尿婦科問題而求助於醫生的數量與廁所的停用情況成正比。
除了健康問題,沒有廁所的女性還面臨著什麼?
露天便溺還會嚴重威脅女性的人身安全,不法分子可能會潛伏在附近或者途經路段實施性侵犯,侵犯程度從偷窺到強姦不等,在極端情況下還有謀殺。

▲圖片來源:Giphy
就是這樣,上廁所,一項我們生活中再平常不過的活動,對有些女性來說,則是一場可能危及生命的冒險。

下班就能放鬆?對女性可不是
對打工人來說,一週最幸福的時刻莫過於週五下班的時候,但對很多已婚已育的女性來說,情況可就不一定了。因為她們除了有償的工作,還需要應付日復一日的無償家務勞動。
據統計,在全球範圍內,75%的無償工作是由女性完成的。女性每天花在無償工作上的時間在3~6小時,而男性的平均時間為30分鐘~2個小時。
單身男女做家務的時間最為平等,結婚後,丈夫每週給妻子增加7個小時的家務。當女人開始與男人同居時,不管就業、收入情況如何,她們做家務的時間都會增加,而男人做家務的時間則會減少。
世界各地除了極少數外,女性的工作時間都比男性長。在韓國,女性每天比男性多工作34分鐘,在葡萄牙為90分鐘,在中國是44分鐘。

▲圖片來源:Giphy
那麼更多的工作,會給女性的生理、心理以及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
生理
自1930年以來,國際勞工組織規定每人每週的工作時間不得超過48小時,如果超過這個時長,勞動者本人就將開始承擔健康方面的損失。《衛報》也鄭重地告訴我們,如果每週工作超過39個小時,你的工作可能會要了你的命!
但很遺憾,這裡的工作時長「忘記了」無償工作,他們的告知物件也並不是女性。因為對女性來說,這裡壓根沒有「如果」,她們必須承擔起主要的家務勞動,而且常年如此。這種情況,確實正在要她們的命!
2016年,一篇長達32年、關於長時間工作影響的論文發現,工作時間適中,每週41~50小時的男性,患心臟病、慢性肺病或抑鬱症的風險較低。但女性員工達到這個水平會卻導致心臟病和癌症等危及生命的疾病發作率大大增長。

▲圖片來源:Giphy
當女性每週工作超過40小時時,她們患上這些疾病的風險就會開始上升;如果她們每週平均工作60小時,並如此工作超過30年,患這些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兩倍!那麼,這是因為女性更加脆弱嗎?
不是。因為有一組男性和女性幾乎沒有差異,他們都是在48小時左右的工作時間閾值影響身心健康。但他們都屬於「無負擔型」工作者,也就是說,除工作之外,他們幾乎不用承擔任何照護責任。在這種情況下,男女差異並不大。
但問題是,很多女性不可能毫無負擔,只不過她們的工作別人看不見而已。
此外,早就有資料顯示,女性心臟手術的預後比男性差。但直到2016年加拿大的一項研究出爐,研究人員才總算找到了原因。因為做過心臟搭橋手術的女性患者,往往還是會迴歸到照顧者的角色,照看老人、小孩和丈夫。而男性患者則更有可能在手術後獲得別人的照顧。
-
心理
英國衛生和安全管理局釋出了關於工作場所壓力報告,結果顯示,在各個年齡段,女性的工作壓力、焦慮和抑鬱比例都高於男性!
男性出現工作相關壓力、焦慮和抑鬱的症狀比為每10萬人中有1270例,而女性的比例是前者的近兩倍,每10萬人中就有2250人出現相關病症。

▲圖片來源:Giphy
總的來說,女性比男性多承受53%的壓力,在35歲到40歲這一年齡段,這種差異尤為顯著,很可能是因為這一階段「上有老下有小」,並且還面臨著職場瓶頸期。
-
經濟
由於需要更多地為家庭犧牲,大多數女性的職業都會受到或多或少的影響,還有一部分女性不得不轉而去做薪資更低的兼職,因為這樣才有靈活的時間照顧孩子。
據統計,在英國有42%的女性從事兼職工作,相比之下,做兼職的男性僅為11%。全職工作的男性和兼職工作的女性之間的時薪差異高達32%。
這一切都導致了女性遭受著更多的貧困。在孩子出生後的12年間,隨著女性的事業和工資停滯不前,男女收入差距擴大到了33%。美國已婚母親和父親之間的收入差距是沒有子女的男性和女性收入差距的3倍!

▲圖片來源:Giphy
這些原因讓她們根本無力為老年進行儲蓄。同時基於目前的養老金繳納制度,女性也有更多的不利因素:提前退休,更加長壽,且兼職的薪資無法合併在一起繳納更高基數養老金。這就造成了女性在老年時會面臨著更加殘酷的現實。
就像書中所說的那樣:「世界上沒有不工作的女人,但無法從工作中獲得報酬的只有女人。」

除了公共衛生設施和無償勞動,還有很多方面女性沒有被看見。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
-
城市交通對女性有多不友好?
-
為什麼女性遭遇車禍時受輕傷的機率比男性高71%?
-
為什麼同樣的藥物,女性服用後效果遠不如男性?
點選下方圖片👇
購買書籍《看不見的女性》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並不需要為生活中的種種不便去懷疑自己,因為很多設施和制度,的的確確沒有充分考慮到全世界一半人口——女性的正當需求。
我們需要當一個「難纏的女人」,為自己發聲,讓更多人瞭解性別差異帶來的不公,促使全社會做出改變!

▲圖片來源:Giphy
最後,歡迎大家積極 轉發 和 分享,讓更多女人被看見。
早安,我愛這個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