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作為一個超大型的移民城市,一直以來聚焦了大量的外來人口
換句話說,如今當你漫步在上海的街頭,每天擦肩而過的人
差不多近一半都來自外地,尤其是40歲以下的青壯年
你可能腦海中有個大概的印象,比如外來人口總數超過1000萬人,在上海常住人口的佔比在40%左右,安徽人最多等等
事實上從2010年到現在,這15年的時間裡外地人的佔比一直在40%上下浮動,保持較為平穩的態勢
別看這個規模漲幅變動不大,但由於基數大,上海仍是全國各大城市中外來人口規模最高的城市
再往前數10年,2000年的佔比還僅僅只有19%,1990年就更低了,5%都沒有

資料來源:上海統計
現在的這1000萬外來人口裡,光安徽和江蘇加起來就有快400萬人
2022年安徽佔比為23.2%,流入上海的人口達233.45萬
第二來源地是江蘇,佔比達到了16.1%,總數約162萬

資料來源:上海統計
河南也有約117萬人,“皖蘇豫”三個省份直接佔了超過半壁江山
四川和江西則是第四、第五來源地,常說的“江浙滬”的“浙”僅排在第六,佔比只有5.3%
01
外地人都喜歡住在哪兒?
根據行政區劃分
浦東新區當之無愧是全市外來常住人口占比最高的,2020年達到23.09%
閔行、松江兩個大區緊隨其後,分列二三位,再之後就是嘉定、寶山和青浦
按市區、近郊、遠郊區分的話
市中心七個行政區大約集中了19%的外來常住人口,也說明市區住的更多是上海本地人
近郊中的寶山、嘉定、閔行三個區,則集中了30.4%的外來人口
遠郊的青浦、松江、奉賢,還有金山和崇明,五個區加起來集中了有27.52%
為了更加細緻的看清楚外來人口的具體分佈
我們又單獨列舉了部分省市來上海他們最喜歡去的地方,先排除了面積最大的浦東
北京戶籍人口在上海排名前三的,依次是閔行、徐匯、長寧

除浦東新區外,資料來源上海七普
我們之前統計上海3000萬豪宅的購買名單裡,110開頭的北京人也一直不多
說明他們更偏好像衡復街區的繁華,對黃浦濱江和徐匯濱江的豪宅興趣不大
而上海全市16個行政區中,除長寧、松江、金山三區外
對於鄰近的江浙皖三個省份的人來說
早年他們來上海,都是直奔閔行而去,把這裡當作入駐上海的第一站
每次在閔行和老鄉聚餐的時候,都彷彿回到了老家

除浦東新區外,資料來源上海七普
一方面是閔行離機場和火車站近,連通長三角,到上海其他區的通勤也方便
另一方面,房租和房價的選擇空間也大,教育資源非常豐富
除了閔行之外,這幾年的安徽人正在用腳投票五大新城
更多地來到松江、嘉定、奉賢還有青浦,以降低生活成本

除浦東新區外,資料來源上海七普
伴隨著長三角的進一步均衡發展,上海新增流動人口中來自江浙皖的比例有所降低
河南的人口流入則“異軍突起”,在2020年的上海新增流動人口中排在全國首位
他們在上海最喜歡的也是嘉定、松江

除浦東新區外,資料來源上海七普
在這樣的推動下,五大新城中的四個區,外來常住人口都超過了戶籍常住人口的數量
也就是說在這裡,你碰見外地人比遇見上海本地人的機率還要大

資料來源上海七普
目前,上海全市16個行政區中,除長寧、松江、金山三區外
其餘13個行政區內來自“皖蘇豫”三省的外來常住人口占比均超過50%,崇明更是高達61.68%
02
外地人更年輕,集中在25-39歲
眾所周知,上海本地人口的老齡化程度非常嚴重
晚婚晚育以及生活模式,決定了上海人的平均年齡結構非常高
按2022年資料,本地戶籍65歲以上的佔到總體常住人口的28.8%
遠遠超過當時全國平均
19.8%的水平,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
而外來常住人口中,更多是青壯年,65歲以上只佔到3.8%

資料來源:上海統計
是靠一己之力,大大降低了上海的平均年齡
再來看2020年七普的詳細資料
25-59歲的年齡段,外來人口無論生產和消費,都更具活力

資料來源上海七普
從人數上來看
外來常住人數最多的是 30-34 歲年齡組,達 171.45 萬人
其次是 25-29 歲年齡組,為 160.29 萬人
20-24 歲年齡組和 35-39 歲年齡組,也都超過了 100 萬人
從佔比來看,外來人口占總體常住人口比例最高的是 25-29 歲年齡組,比例達 72.67%
其次是 20-24 歲年齡組,比例達 70.88%
幾個重點省份來上海的人口年齡分佈也同樣如此

資料來源上海七普
以安徽為例,25到34歲的來滬人口加起來共有73萬多人,佔總數233萬多人的近三分之一
如果沒有這些外來年輕人口的補充,上海的城市活力程度會下降很多
03
男性總數較多,但女性高學歷者佔比更高
再來看上海外來人口在性別和學歷方面的資料
總的來看,全國大多數省市的男生比女生更愛來上海
2020年七普資料統計,外地常住人口的男女性別比為123.42(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
男性比女性的總人數要多約110萬人
抽樣調查顯示,聚焦到16到35週歲的外來常住從業青年人口,性別比則更高,甚至達到了140.1,更多以男性為主
對比戶籍常住從業青年人口的性別分佈為102.6,基本保持均衡
但也有幾個例外的省份,比如黑吉遼的東北三省,以及西藏和新疆兩大自治區
都是來上海的女性比男性多

資料來源上海七普
外來常住從業青年人口的女性雖然佔比不高,但高學歷層次普遍高於男性
婚育適齡的20到35週歲中,碩士及以上高學歷者的外地來滬青年性別比為83.3
相當於女生每有100個高學歷,男生只有83.3個高學歷
性別比和學歷差異問題比較突出,也意味著婚戀市場上部分適齡男青年婚戀確實存在困難

資料來源上海七普
當然,在上海總數超千萬的外來人口中,還是超過一半都是初中及以下學歷
但是從2010年到2020年,外來人口受教育程度有了較大提升,大學及以上學歷人口數量較十年前翻了一倍,總規模接近320萬
比重由十年前的13.5%大幅提升至30.5%,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的外來人口比例達到了3.3%

資料來源上海六普和七普
從全上海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程度比重來看,大專及以上佔比為39.9%
也就是說,目前上海每5個人中,就有2個念過大學
學歷的提升,在年輕外來的一代上的體現最為明顯
尤其是25到29歲年齡段,高學歷外來人口的佔比最高
主要是因為這個年齡段恰逢碩士應屆畢業,可以在上海直接落戶
由此可見,在更多的就業機會、更優越的資源加持下
年輕高學歷外來人口正在加速流入上海
為就業和創業帶來了大量新增的人才要素,成為推動上海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發展動力
04
哪些外地人裡面單身的多?
聊了這麼多,相信大家對婚姻相關的資料也很好奇
2020年的七普調查也做了詳細披露
全市2243.46萬15歲及以上常住婚齡人口中
戶籍常住婚齡人口占57.10%,外來常住婚齡人口占42.90%,與總體的戶籍構成基本相同
外來常住婚齡人口
數是927411人,未婚的有258957人,平均佔比為28%
一番統計下來,我們發現浙江、湖北、河南這幾個省份的人,在上海的未婚比例較高,都超過了平均值28%

資料來源上海七普
尤其是廣東,可能一心忙著搞錢,未婚佔比也是最高的
不得不感嘆,在上海戀愛交往需要付出較高的機會成本和經濟成本
結婚需要的房、車、婚禮支出等是一筆不菲的支出
尤其是房子,成為很多外地人,在上海談婚論嫁邁不過去的一個坎
種種原因導致適齡青年或是“不婚”,或是推遲結婚,或是選擇離開上海
這很現實,但同樣也很真實
上海也在做相關的努力,包括打造青年發展型城市,在去年將婚戀列入“五大服務計劃”行動方案
包括加強對青年婚戀、婚育社會化支援服務,營造婚育友好的社會環境等,像“青春益友”計劃已經累計服務單身青年超過5萬人次
加上現在的婚姻登記不再需要戶口簿,取消了登記的地域限制,大大方便了這些戶籍與常住地不一致的外來人口
05
上海可以說是“全國人的上海“
這麼多年來,持續遷入大量的外來人口,極大的豐富了城市的人群豐富性
比如資訊軟體、金融、醫療教育等行業的外來人口,收入水平高於平均值,長期留存率也較高
還有龐大的大學生群體,尤其是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應屆外地畢業生
使得整個城市常住人口、城鎮人口得以維持正增長
從增量總和來看,在長三角地區主要城市中,上海去年的常住人口增量僅次於合肥和杭州
為上海不斷注入新鮮血液,也帶來了大量住房的租售需求,構成了樓市需求最為堅實的基本盤
不論你從哪裡來,生活在上海的哪裡,來上海又是為了什麼
不同人對上海都有不同的選擇,這也是上海最有魅力的地方
2023年我們建了一個付費微信群,帶大家認真搞錢,實現全年收入1600w的好成績,今年打算繼續搞!2024,我們的目標是讓群裡每個人都能掙到30w!感興趣的小夥伴快快新增客服微信!
搞錢新增客服微信👇
今年案例👇
其他賬戶截止今天中午收盤收益👇
有恆產者有恆心。擁有一筆穩定的資產,可以使人在瞬息萬變的社會里穩住心神。




關鍵詞
常住人口
城市
萬人
外地人
外來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