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餘亮
一
這是真的。
有個湘下縣城的男孩子,父母離異沒人管,本來會像很多沉迷遊戲的男孩一樣混吃等死,他卻發現自己天賦異稟,早早輟學做了王者榮耀代練,“夢奇”勝率超過90%,代練一場能掙20元,他沒日沒夜的接單,月薪居然可以超過兩萬。

夢奇
2021年認識她時,他才18歲。聊天室裡,她過來說:你打得真好,能帶我打王者嗎?他說好。沒有太多的話,一個月後就和這個比自己大6歲的渝城女子墜入愛河。
到2023年10月,距離他去世還有6個月,他們都是異地戀,見過幾次面,此時他來渝城租房,一邊代練一邊和她約會。11月,她在朋友圈公開了雙方關係,12月,他出資七萬開花店讓她經營。2月7日(春節前夕),她帶他回老家見父母親友。
從2021年11月二人認識到2024年4月9日他離世前兩天,他向她轉賬316次共計73.3萬餘元,她向他轉賬177次共計29.7萬元。看上去很符合今天消費主義社會流行的“轉賬式戀愛”風尚。她買包,他轉賬9999,她打好貴的疫苗,他轉賬9999。他對姐姐說:她又沒的工作,給她花錢就是給我自己花錢。而她怎麼向他轉賬的,沒有太多材料說明,警方事後通報有一句“雙方共同開支”,供人猜測。
兩人交往期間,經歷多次分手、複合。2024年4月3日、4日,兩人持續發生爭吵提及分手。4月5日,她給他發微信“互相冷靜一段時間,過自己的生活”。
之前他從“支付寶小荷包”二人共同賬戶裡多取走了7.5萬,不知道此時是不是想把這筆錢再給回去。4月10日,他微信聊天對他說“把‘支付寶小荷包’的錢轉給你”,她回覆“你轉給我那些幹什麼嘛”“你還小,你也是要用錢的,遊戲也不能打很久,你要把錢都自己存起來,為自己的以後做打算,別給我”。
那一刻他大概想:我終究只是個打遊戲吃青春飯的。我把我的一切都給你了,以後我也不會再為別人掙錢了。
這些想法是我猜的,我們只知道當晚他透過支付寶決然給她轉賬66666.66元(備註自願贈予),微信留言讓她經營花店、自己不管了,並將她的支付寶賬號拉黑不讓她退錢。
4月11日凌晨,他向她發微信“我們已經結束了”,爬上重慶長江大橋的欄杆,一躍而下。
他是胖貓,她是譚某。
二
胖貓的姐姐在4月15日釋出第一條為胖貓哭訴的影片。她發了多條影片並投流抖音,都沒有效果。4月23日,胖貓遺體被警方打撈上來。4月底,姐姐曬出火化證,有人整理事件經過,輿論開始發酵,繼而席捲全網。

譚某被鋪天蓋地地罵,有人號稱要揍她,黃色網站也來碰瓷說要拍片搞她。也有一大波自稱女權者號召團結起來為譚某扳回局勢。
這中間有太多八卦,不一一說了,網際網路上沒有一條資訊是能夠讓人完全放心的,就像送到大橋上紀念胖貓的外賣,居然大部分是空的。就在上週,還有一堆譚某支持者在炒作說胖貓是詐死想詐騙譚某,令我都將信將疑。現在可以確信胖貓是真的沒了。關於譚某的傳言也不少,比如她是同,她腳踩幾隻船,警方說抓了其中一個造謠者,但還有其他人在網上說自己沒有造謠。
5月19日重慶警方釋出公告,說譚某沒有詐騙。警方也沒有否定姐姐放出的聊天記錄,只是說她截取了部分記錄,洩露了譚某的隱私,操控輿論引導網暴,已經認錯等候處理。
無數人說反轉了。

三
這是一個艱難的話題。
人死不會反轉。我理解重慶警方的公告,清官難斷家務事,能把雙方賬目理清楚,一邊讓譚某退還胖貓家人全部“差額”,一邊讓胖貓姐姐認錯承認網暴,已經算是一種試圖避免輿論繼續鬧大的和解舉措。
然而爭議繼續發酵:
全民根據警方公告一起算賬,胖貓生前給了譚某幾十萬坐實。按照警方說法,互有經濟來往、見過親友、公佈過戀愛關係,那就不算詐騙。有網民回覆:翟欣欣和蘇茂享還領了證,那一定是真愛吧。
有人說不該讓譚某退錢,不然照此推演,以後男女戀愛一旦分手了就得追究戀愛期間雙方支出的差額,那豈不是亂了套?郎鹹平就是這麼做的嘛。有人回覆,畢竟胖貓死了。
有人根據網上一個判決書截圖,說胖貓2022年之前是一樁家庭借貸案的失信人。他轉賬譚某隻是為了轉移財富。有人駁斥這個說法,稱欠債早就還清,不然失信人無法使用電子賬戶,警方最後的調解也證明這不是轉移財富。
也有人說,明星嫁入豪門,婚姻市場要求男方買房買車,不都是物質不對等付出嘛,為什麼要盯著譚某這種軟柿子?
更熱鬧的是,微博上一群女權小姐妹透過線上文件發起名單大彙總,要記錄所有攻擊過譚某的大V,以便避雷或報復。B站上,一群男女湧進直播間發起男女價值大辯論。

我覺得胖貓本人是令人同情的,他不是強勢豪門不是狡猾的經濟學家也不是懂得清楚算計的中產,只是一個不太懂事的混生活小青年。
讓我們儘量把事情往好的方向想:譚某並沒有刻意去撈,還開了共同賬戶,不太符合撈女的技術要求。只是她無業還追求超綱消費,也不夠成熟,沒能好好處理這段感情,沒意識到自己和一個小男生的非對等地位。她順水推舟接受了胖貓太多的饋贈,可能也並沒有花掉,而是存著等以後“共同支出”。
也許這是個案,但是觸動了日益敏感的社會神經。
然而重慶喉舌在警方公佈案情第一時間說的話,讓我感到詫異——
“如果用一句話總結,那就是:一段平常的戀愛關係,經幕後‘導演’操控,演化成了一場侵犯隱私的大型網路暴力。”

各大官媒紛紛轉發。
可是,這是一段平常的戀愛關係嗎?核心問題只在於胖貓姐姐的網暴?有關方面是否知道,包括胖貓事件在內的一系列性別事件堆積了怎樣的社會情緒火藥桶?
警方長文裡一堆數字繞來繞去,恐怕會繞暈很多人。我們只需要搞清楚的是:如果4月10日晚胖貓沒有做出那個令人悲痛的決定,也沒有第317次也是最後一次轉賬66666.66給譚某,而是到此坦然結束,那麼29個月的戀愛期間,胖貓向譚某淨支出了36.1萬元,計算如下:
4月9日前胖貓給譚某轉賬73.3萬-譚某給胖貓轉賬29.7萬-胖貓從支付寶小荷包共同存取賬戶多提取的7.5萬=36.1萬元。
至於胖貓死後譚某退回的錢款,肯定不能用來評判戀情,因為斯人已逝。做個未必恰當的比喻,一個工人如果跳樓身亡,然後老闆把欠薪還回來,你不能說老闆沒欠工人錢了這就是一段正常的僱傭關係。
胖貓認識譚某的時候才剛剛18歲,一個剛成年不久的小鎮青年,靠打遊戲賺到了同齡社會人不可想象的財富,又每月給沒什麼共同生活基礎的女友淨支出平均1.25萬元。這正常嗎?可能我老了,我覺得這不正常。
當然,當然,我知道,在今天,很多事情已經改變,以往覺得不正常的現象在今天成了主流的、正常的風尚。
比如,兩週前我就說過,胖貓像墨茶一樣沉迷網路產業,畸形成長,情商遲鈍,這種人越來越多。重慶日報自己昨天還出了一篇文章《珍惜生命是一種責任》說:“有觀點認為,胖貓可能患有某種心理疾患或情感障礙,導致他無法正確處理自己的情感問題。”所以,到底是不是一段平常的關係?
同樣,傳統認為不健康的氪金式戀愛關係,在這個消費主義的時代也已經變成“正常”狀況。評論區不是有不少人說了麼,“男生為女朋友花這麼些錢不應該嗎?”
消費主義機器和心懷叵測的水軍、自媒體天天在教唆青年男女,男人戀愛期間不肯為你多花錢、節日沒有給你發夠紅包就是不愛你。

一個教唆號文章
各種男女普適的pua教程橫行。根據我的觀察,很多青年已經習以為常不覺奇怪,就像臺灣新一代人出現了“天然獨”,大陸出現了“天然拳”“天然撈”,一些高校教師朋友也向我證明這一點——現在的學生心態和五年前都大不一樣了。
我的一位老師朋友,原本在高收入的商學院營銷系工作,後來自願轉到了思政學院,因為她說親眼看到資本營銷捧殺了很多年輕人,尤其是女性。她開始從事婚戀諮詢指導工作,努力反對消費主義的婚戀營銷。
確實,豪門、中產,哪個戀愛結婚現在不氪金,為什麼只盯著譚竹?問題是,我看到,婚戀資本主義日益內卷下沉,就像平臺資本下沉到小區爭奪居民菜籃子一樣,已經把社會中下層也捲進來。這就是鄉村天價彩禮、江西覺醒姐等一系列事件的實質。
底層男女也陷入了以婚戀為手段的資源搏殺,美其名曰真愛的代價。在這幾年新興的民粹+飯圈式女權主義旗幟加持下,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底層男性苦不堪言。倘若胖貓不死,也可能反身投入搏殺。
四
但流行的不一定就是好的,我黨不就是一向敢於逆著資本主義潮流而動,在這個全球普遍道德衰敗的時代堅持弘揚健康價值觀麼?幾年前中央還做出過“要旗幟鮮明反對天價彩禮,推動移風易俗,樹立鄉風文明”的重要指示,2021年5月31日中央高層會議還點名“婚嫁陋習、天價彩禮”。今天豈止婚嫁,戀愛環節也已經被消費主義浸透。
對此,喉舌媒體們是怎麼理解的?
胖貓的經歷可能是個案,但是喉舌媒體出來這樣講話,就等於在給群眾打樣——只要不自殺,投入多少錢都是平常的戀愛關係。
說到網暴,這輿情也並非一個胖貓姐姐能導演製造的。她要是有那麼大本事,該去俞敏洪那裡上班了。的確有很多吃流量飯的人大肆碰瓷,但這個輿情不完全是無中生有炒作出來的,明明是踩中了今天事實存在的大眾情緒和社會危機。
關鍵問題不只是網暴和流量至上,而是恐婚恐育,是斷子絕孫,是平頭百姓的戀愛都已經被物化而有關方面還懵懂不知。
不久前民法婚姻條例修訂草案為什麼引起那麼大輿論反彈?以為只是個權利公平問題?不,是貧富差距和內外鬥爭把矛盾轉嫁到普通男女的婚戀領域,要不就挑動互相對立,要不就挑動互相剝削欺騙,然後還有法條書呆子給這種行為護航。
要保護婦孺權益沒錯,但同樣不該忽視底層男性日益承受不可承受之重。明星嫁豪門,中產要房車,那是有各種財產協議做好防護的,而底層想好好搭夥過日子,忙著打工討生活,還要他們擠出精力來搞這些婚戀資本主義算計??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年輕人表示警方與喉舌說的對,多麼“平常”的戀愛關係,還有官方指導價格了,那我以後就不戀愛不婚育保平安。這是你們要的效果嗎?
最近,連十多年前的女權先鋒木子美老師都看不下去,連續發文錘“女拳”。勿以男女劃線,男女都需要被關心理解,不要不知不覺中把他們變成像美國鐵鏽帶白人那樣的“被拋棄者”。
五
不鮮明站隊是要被罵的。
不時有人攻擊我反對女權。這要看你理解的女權是什麼。其實我的老讀者都知道,在數次性別事件中,我都因為不贊同男性的激烈反應而被男性罵。我不會有意識地偏袒男性(也許會無意識地偏袒,我自省~)。在北師大電梯等一系列男女對立事件中,我都是提醒男性一方也要學會成熟智慧一些,即使女生說男生騸了才能坐電梯,男生也不必義憤填膺跟著節奏去吵架,可以揶揄化解。於是被讀者連續噴了幾千條,說我拉偏架,卻有北師大女學生組成的輿論研究小組找我誠懇交流。

貼一個比較客氣的
我看到的是,對立的男女青年雙方都在一個生態位中,具有類似的社會化能力不足問題,很容易被點火,互相激盪,沒完沒了。而有人就利用這個,反覆點火。官方機構想要滅火,卻不得要領,每每適得其反,令青年人心灰意冷。
什麼崇洋媚外、自由主義、和平演變、一帶一路、貿易戰科技戰,那都是很宏大很重要的事情,但現在人家並不只在這些事情上和你搞,人家找到了更要命的環節。婚戀、生育、家庭、勞動,按照趙曉力教授的說法,都是“要命的問題”,別人正在從生命之根下手,潛移默化手破壞社會,一言以蔽之:一切以性別鬥爭為綱,正如50年前的一切以階ji鬥爭為綱。至關重要的社會倫理基礎,正在被釜底抽薪,改變整整一代人的人格。
如果只考慮短期清靜,平息輿情了事,忽視長遠危害,實在有扁鵲見蔡桓公之嘆。
話說知識界能做點什麼?
我仔細搜尋了知網,也參與過最新的全國思政教育論壇,思政界幾乎沒有人在研究這些要命的問題。國家投入那麼多資源,但是他們好像都在學術機器裡唸經。
還有我熟悉的學院左派文藝青年,特別喜歡把西左巴迪歐的那句話掛嘴上——“愛情是最小單位的共產主義”。我理解,胸懷美好的共產主義理想,卻又做不了什麼,想想只要有了愛情就實現了局部共產主義,多美。可惜現實是很歷史唯物主義的,今天的愛情,正在日益成為最小的內耗式資本主義,隨機把弱小如胖貓、譚某拴進來,卡成一對對易爆電池。
鼓勵一下還想做事的喉舌。我的朋友法律民工鄒博士建議,喉舌不要機械套用法條,要從現實治理出發,趕快去寫一篇《消費主義戀愛不可取》或者《轉賬式戀愛不可取》。
在封建主義社會,貴族三妻四妾是正常的,在資本主義社會,權貴在蘿莉島花天酒地是正常的,在特色社會主義社會,什麼樣的婚戀關係才是正常的?人民期待實事求是的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