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選藍字 關注我們
SUBSCRIBE to US

Cartwheel
目前,人形機器人行業的主要假設是:短期內真正能盈利的最現實的應用要麼是在倉庫,要麼是在工廠。這種假設的來源不難理解:在結構良好的環境中,需要力量或靈活性的重複性任務,似乎是機器人真正可以大展拳腳的領域。而且,如果一家公司需要賺取數十億美元,似乎也沒有太多其他好的選擇。
但Cartwheel Robotics正試圖用人形機器人做些不同的事情。該公司更感興趣的是打造能與人類建立情感連線的機器人,最終目標是開發通用型家庭陪伴機器人。創始人Scott LaValley將Cartwheel的機器人描述為 “一種小型友好的人形機器人,旨在為我們的生活空間帶來快樂、溫暖和日常的小魔力。它富有表現力、具備情感智慧且充滿個性 —— 不僅是一件科技產品,更是一種讓人能感知到的存在。”

Cartwheel
從歷史上看,打造具有商業可行性的社交機器人是一項巨大挑戰。大約十年前,一系列社交家用機器人(背後有大量投資支援)曾極力向消費者證明自身價值,但均以失敗告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社交家用機器人概念的根本問題(即成本和互動新鮮感)是否已得到解決,但Cartwheel選擇人形機器人路線 —— 包括雙腿及全身構造 —— 無疑讓自身面臨更艱鉅的挑戰。這意味著該公司需要解決從運動規劃、平衡到安全等各類問題,且要確保機器人在兒童周圍執行時具備足夠的可靠性。
可以說,拉瓦利是少數有實力讓商用社交人形機器人成為現實的人物之一。他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有著豐富的背景:曾在波士頓動力公司(Boston Dynamics)從事Atlas機器人研發近十年,隨後在迪士尼公司工作五年,領導團隊開發了迪士尼的Baby Groot機器人。
打造人類的機器人朋友
在人形機器人領域,LaValley曾參與研發的Atlas(尤其是 DRC Atlas)與 “格魯特寶寶”(Baby Groot)之間存在鮮明對比。二者的設計和功能顯然截然不同,但LaValley表示,真正令他震撼的是當他將自己參與研發的機器人介紹給孩子們時,他們的反應截然不同。“在波士頓動力,我們以‘嚇人的機器人’著稱,” LaValley回憶道,“我曾為參與Atlas機器人的研發而興奮,因為它們是很酷的技術,但我的孩子們看到它們時會說‘這很可怕’。而在迪士尼,我帶孩子們去看機器人,他們立刻笑容滿面,興奮地問‘這真的是Baby Groot嗎?我能抱抱它嗎?’那一刻我意識到,這就是我希望機器人能帶來的體驗。” 儘管 Baby Groot 從未成為商業專案,但對LaValley而言,它是人形機器人情感化歷程中的關鍵里程碑,塑造了他對Cartwheel的願景:“看到孩子們與Baby Groot建立情感連線,我重新理解了機器人能夠且應該激發的情感共鳴。”
當前這一代商用人形機器人幾乎與拉瓦利的追求背道而馳。你或許會說,這是因為它們被設計用於工作,而非成為人類的朋友,但許多設計選擇似乎旨在以一種乏味的 “未來感” 最大限度地吸引公眾(和投資者)的眼球。誠然,出於充分的商業(或至少是工業)考量,設計者完全有理由刻意賦予人形機器人某種特定外觀 —— 無論美醜 —— 但無論如何,沒人會 “喜歡” 這些機器人。尊敬它們?或許吧。覺得它們很酷?可能吧。但想和它們做朋友?不太可能。而LaValley認為,這正是Cartwheel的機會所在。“這些人形機器人被打造成了工具,缺乏個性,沒有靈魂。但我們正在設計的,是人類希望融入日常生活的人形夥伴。”

Cartwheel
Yogi是Cartwheel的原型機器人之一,LaValley稱其擁有 “幼兒般的比例”,這正是使其顯得友好易親近的關鍵。“它線條圓潤、腦袋大大的,甚至還有點胖乎乎的。我看到Yogi時,看到的不是一個機器人,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角色。” 第二款原型機名為Speedy,設計相對簡潔,旨在成為近期可定製的商用平臺。可以把它想象成Baby Groot的翻版,但使用者不必侷限於迪士尼角色 —— 任何你喜歡的形象都可能被賦予Speedy。LaValley透露,一款為 “特定服裝” 設計了特殊軀幹的Speedy版本,不久後將交付給一位客戶。
正如上一代社交機器人的慘痛教訓所示,機器人要與人類建立長期情感連線,光有好看的外表遠遠不夠。LaValley認為,人工智慧或許是破局的關鍵 —— 它能透過持續提供新鮮互動體驗來維持使用者的新鮮感。這種探索不僅限於語言互動:Cartwheel正在嘗試用AI生成全身動作,使每個機器人即使在相同條件或輸入下,行為表現也各具特色。
Cartwheel的家用機器人計劃
儘管Cartwheel目前從商用平臺起步,但其最終目標是將這類小型社交人形機器人帶入家庭。這意味著需要從安全性和價效比角度進行考量 —— 這些考量對設計用於倉庫或工廠的人形機器人並不適用。Cartwheel機器人的小尺寸無疑有助於實現這兩點,但可以預見的是,這類機器人仍可能售價不菲:肯定高於大型家電,不過LaValley目前願意透露的是,其價格或許不會達到一輛新車的水平。伴隨這種價格而來的是高預期,對大多數人而言,購買家用人形機器人的唯一理由,是它必須兼具實用性與親和力。
LaValley坦誠地談到了這一挑戰:“我並非知曉所有答案,” 他說,“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 機器人領域日益常見的一種模式是服務租賃 —— 使用者租用機器人,類似付費聘請管家或園丁。但要讓這種模式可行,Cartwheel的機器人必須在經濟上證明自身價值。“這個問題不會在明年得到解決,甚至未來五年內也可能無法解決,” LaValley表示,“我們對很多事情仍不瞭解 —— 這需要時間。我們必須先逐步理解問題,再著手解決。我們的策略是尋找開發合作伙伴,將機器人投入真實場景測試。”

Cartwheel
Cartwheel已成立三年,最初透過為企業客戶提供機器人工程服務起步。憑藉這一業務以及首輪融資,LaValley得以自主推動公司自有機器人的開發。他預計在未來 12 個月內,將向博物館、科學中心等場所交付數十臺不同版本的Speedy機器人。
不過,Cartwheel的終極夢想是打造兼具陪伴性與功能性的小型家用機器人,LaValley甚至願意用 “通用型” 來描述這類產品。“功能會隨著時間不斷提升,” 他說,“或許我們的機器人未來不僅能陪孩子玩耍或收拾房間,還能做更多事情。我認為所有機器人最終都會邁向通用型。我們的策略不是第一天就實現通用功能,甚至不是第一天就進入家庭,但我們正朝著這個目標努力 —— 這是我們的北極星。”

微訊號|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
新浪微博|IEEE中國
Bilibili | IEEE中國
· IEEE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 ·
往
期
推
薦